投入樹枝
裝載成品有機土壤
近年來,成都市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打造了不少「花園式特色街區」以及小遊園、微綠地等。在園林綠化面積增加的同時,產生的園林垃圾數量也在急劇增加。對於這些園林垃圾,處理問題也讓人頭疼。
近日,天府早報記者在百花潭公園一「秘密基地」發現,這裡的園林垃圾不僅告別了過去傳統的處理方式,還通過有效地轉化再利用,將枯枝落葉變廢為寶了。現在,我們就去這「秘密基地」一探究竟。
成捆的樹枝
先放入破碎機破碎處理
天府早報記者在百花潭公園的西門一側,發現了一處公園的「秘密基地」。推開鐵皮門,眼前幾名工人正在熱火朝天地忙碌著,還有兩臺大型設備也正在緊張的工作中,隨之而來的還有空氣中時不時飄來的樹木特有的香味。
「這裡是我們公園的園林垃圾處理中心,我們將公園裡砍下來的枝葉經過處理,就能讓它們變成寶貝。」百花潭公園園林垃圾分類處置項目負責人薛渝倫自豪地告訴記者。
眼前這個佔地不大的園林垃圾分類處理中心,設置有來料堆放區、來料處理區、成品堆放區。身著藍色工作服的工人將成捆的樹枝放入來料處理區的破碎機裡,經過短短幾分鐘的破碎處理,園林垃圾轉眼變成了細碎狀物質。「這些樹枝是我們前段時間修枝後產生的園林垃圾。」薛渝倫說,為了保證在破損處理時,所產生的噪音不影響周邊環境,他們還專門對機器做了降噪處理。因此整個機器在運作時,發出的噪音是非常小的。
7至15天高溫發酵
園林垃圾變成有機土壤
園林垃圾在經過破碎處理後,工人方可將處理後的細碎狀物質放入高溫發酵機器中,在此經過7到15天的發酵後,園林垃圾就可以變成上好的有機土壤了。「你看,這就是已經發酵裝袋的成品,發酵時間越長土壤的顏色就越深,營養價值也就越高。」一名工人師傅指著成品堆放區的袋裝土壤向記者介紹到。
「這套設備簡直是幫了大忙,有效解決了園林垃圾的處理問題,不僅做到了不汙染環境,還能循環再利用,變廢為寶。」薛渝倫介紹,百花潭公園是成都典型的園林式公園,園林綠化面積佔比很大,全年大約要產生200立方園林垃圾。在該設備投用之前,公園的園林垃圾都是用垃圾車運到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的,這樣對公園來說是件非常頭痛的事情,既耗時費力,還汙染環境。
薛渝倫介紹,這套園林垃圾分類再利用裝置,是公園和北京林業大學共同合作試點研究的成果。裝置投用後,一個月就能處理完成100個立方的園林垃圾。「你看,那邊新栽種的草坪,就是用的由園林垃圾轉化而來的土壤栽種的,草的長勢比普通土壤的要茂盛得多,一片綠油油的。」如今,公園園林垃圾全部都轉化成了有機土壤,用於公園植物栽種,目前已經形成了良性的生態循環系統。
未來
青羊區明年實現
園林垃圾100%分類
大家用花草樹木裝扮城市,那麼城市每天都在變美麗,同時,每天也都在產生大量的園林垃圾。成都市青羊區高度重視園林垃圾分類再利用工作,園林垃圾的轉化利用率也在不斷提高,園林垃圾早已不是環境的負擔,而是一筆巨大的寶藏。
不久前,成都市園林綠化垃圾處置工作現場會在青羊召開,參會嘉賓和環保人士都實地參觀考察了百花潭園林垃圾分類體系,對園林垃圾分類工作給予了肯定和好評。成都市城管委也對全市園林綠化垃圾分類處置工作做出了安排布置:一是要抓科學治理,推進園林綠化垃圾源頭分流減量和資源化利用;二是要抓規範作業,推進專業化處置,提升園林綠化垃圾精細化處置水平;三是要抓設施建設,推進環保高效處置,提升園林綠化垃圾分類處置效率;四是要抓產業發展,結合「城市管理+產業+企業」的戰略,推進綜合利用。
記者了解到,目前青羊區制定了《園林綠化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意見》,已經將園林綠化垃圾分類工作納入了目標考核。堅持開展園林綠化垃圾資源利用示範點建設,按照「前端分流減量、就地就近處理消納、多方協助參與」的思路,實現示範點園林綠化垃圾前端先分流處理及資源化利用,並且處理過程無害、無煙、無味、無病蟲害、無廢水。
青羊區城管局以推動垃圾分類收集回收綜合利用工作為重點,通過政策引導,計劃引進再生資源處理企業入駐,使可回收的園林綠化垃圾有科學的處置方式。這樣既能夠解決每年秋冬季修枝後綠化垃圾增加的問題,又能夠解決樹幹可再生利用的出路,避免造成浪費。未來將在條件比較成熟的街道、住宅小區和機關企事業駐區單位,開展垃圾分類收集試點。把綠化垃圾分類收集工作作為建設美麗公園城市的重點工作,預計到2020年青羊區將100%實行園林綠化垃圾分類收集。■天府早報記者趙霞
原標題:百花潭有個「秘密基地」 讓枯葉變「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