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預計明年出臺
創新發展績效評價:長沙株洲益陽列前三,張家界進步最快
華聲在線12月28日訊 平均擁有省級及以上研發機構數28.3家,同比增長42.7%,企業萬人新增發明專利授權數平均18.8件,同比增長21%,平均擁有省級產業服務促進機構數7.1家,同比增長60.5%……今日,《湖南省高新區創新發展績效評價研究報告2020》(簡稱《報告》)成果發布,長沙高新區、株洲高新區、益陽高新區位列湖南地區國家級高新區前三;寧鄉高新區、嶽麓高新區、平江高新區位列省級高新區前三;張家界高新區排名進位最快。
創新能力以長株潭為核心,其他地區齊頭並進
記者了解到,《報告》績效評價對象合計43家國家及省級高新區,其中國家高新區8家、省級高新區35家。「從整體來看,全省高新區經濟提質增效、調結構成效初步顯現,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勢頭;創新能力整體形成以長株潭地區為核心,其他地區齊頭並進的格局。」據湖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所長周斌介紹,2019年度湖南省高新區績效評價綜合能力平均得分72.79分。90分以上高新區1家,80-90分之間的高新區2家,所有高新區得分均及格。本次績效評價沿用2018年度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由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能力、開放性和參與競爭能力、高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4項一級指標,34項二級指標(包括26項定量指標、8項定性指標)組成。評價體系總分數為100分。
據湖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李維思介紹,湖南高新區已經連續三年進行創新發展績效評價,從高新技術產業的增速,以及企業培育、增速情況來看,可持續發展能力表現最好,「2019年,全省高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上年增長了10%。」李維思告訴記者,在今年的《報告》中,張家界高新區增速最快。
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相關實施意見預計明年出臺
雖然湖南高新區發展穩中向好,但也存在一定問題。「高新區創新建設基礎仍需提質,產業培育協同仍待加強,開放創新能力仍待提升,績效評價運用尚存不足。」據周斌介紹,2019年度高新區內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僅16家,主要分布在先進裝備製造、鋼鐵材料等領域,在新材料、信息技術、航天航空領域缺少世界級科技領軍企業。2020年發布的中國500強企業中僅5家湖南企業,218家中國獨角獸企業中僅1家湖南企業。除婁底、寧遠、平江高新區以外,其餘高新區的萬人新增國際專利授權數、國際標準數和註冊商標數都在5件以下,全省高新區均值為1.2件/萬人,32家高新區在平均水平以下,仍有23家高新區無國際智慧財產權成果產出。
《報告》建議,高新區要在引導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加大對高新區眾創空間、孵化器等創新孵化載體的建設支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高新區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瞄準前沿科技進行未來產業前瞻布局,開展跨區域結對幫扶與合作共建。
此外,《報告》提出要加強高新區分類評價指導,健全高新區動態管理機制,完善優勝劣汰和獎懲機制。據悉,省科技廳正在牽頭組織起草《關於促進湖南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代擬稿,預計明年初將出臺發布。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楊斯涵 黃京 通訊員 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