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臺灣今日(15日)發布公告,稱今日11時起,陸續關閉淘寶臺灣平臺下單等前臺功能,年底停止運營。對此,阿里巴巴15日下午在回應環球時報-環球網相關問詢時表示:我們尊重克雷達投資有限公司的決定,沒有評論。阿里巴巴集團在臺灣市場的業務運營一切如常,我們將會一如既往地繼續通過手機淘寶服務臺灣市場的消費者,購買優質商品。
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稱,淘寶臺灣於去年10月開站,而為避開法令對於陸資的限制,淘寶臺灣是由阿里巴巴集團通過品牌授權英商克雷達投資臺灣分公司營運,其中包括商城的B2C模式以及個人賣家的C2C模式。淘寶臺灣目前站上商品數量約3000多萬項。去年「雙11」檔期過後,淘寶臺灣下載量突破200萬,且穩定成長中,每月業績成長幅度約有15%~20%左右,穩定向上。
臺灣經濟部門前段時間稱,英商克雷達投資有限公司去年10月在臺灣開設淘寶臺灣網購平臺,其背後的阿里巴巴集團對於該公司有實質控制能力,已違反「兩岸條例」規定。
10月15日上午,淘寶臺灣突然發出聲明,稱經慎重評估後,決定於10月15日11時起,陸續關閉淘寶臺灣平臺下單等前臺功能,平臺其他服務 (如:電子錢包提領、官方物流、客服中心等) 仍持續運作至今年12月31日,隨後正式下線。
對此,有島內網友稱對自己並沒有影響,因為可以照樣在大陸淘寶買東西,只是臺灣又少了工作機會。
還有島內網友問,民進黨當局這麼怕陸資,要不要查下有多少人去大陸投資、工作?還有人問陸資不能在臺做生意,那臺資為何可以在大陸做生意?
延伸閱讀:
先封愛奇藝再罰淘寶臺灣,蔡省長的打壓用心險惡且愚蠢
在失去「愛奇藝自由」後,臺灣民眾可能又不能愉快地「買買買」了。8月24日,臺當局對「淘寶臺灣」下手,認定這個由英商克雷達運營的電商平臺是陸資,要求「限期於6個月內撤資或改正」。
細看臺當局所謂審查結果,就知這大棒揮得有多牽強。公告承認,阿里巴巴集團「雖未超過陸資許可辦法中30%的持股認定標準」,但經過調查,又「認定」阿里對「淘寶臺灣」有控制能力。簡言之,找不到違規點,那便謅上一個。至於「處罰」舉措,又拿出個限期「撤資或改正」。欲加之罪,又虛張聲勢,臺當局學的是誰的伎倆?不言自明。
密集打壓陸資企業,臺當局險惡用心人盡皆知。這波操作,一則延續「反中」政治立場,挑動兩岸對立;二則打壓陸資企業,破壞兩岸經濟合作;三則在敏感時期,向某些「靠山」示好獻媚。如意算盤打得響,只可惜這套愚蠢舉動,根本就是先傷己、後傷人、難如願。
就臺灣市場的體量而言,被打壓的陸資企業可能會有痛感;但更苦惱的,恐怕是島內民眾。視頻平臺與購物平臺,皆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據臺媒報導,愛奇藝在臺活躍用戶數達200萬,付費用戶近百萬,每月不重複登入人數超1000萬人次,在總共2000多萬人口的臺灣,覆蓋範圍之廣可以想見。再看「淘寶臺灣」,大量臺灣商戶在上面開店,用戶也習慣了其優惠價格。臺當局審核結果甫一發布,店家便開始哀嚎:倒店潮要來了。
自蔡英文上臺後,臺灣經濟低迷已久,加之長達半年的疫情影響,經濟形勢可謂「雪上加霜」。此情此境之下,民進黨當局不思為經濟發展掃平障礙,增加民生福祉,反而為其製造困難,顯然是犧牲島內民眾利益、發展前景,以求刷出虛妄的政治存在感。
更何況,平臺優勢、用戶粘性擺在那兒,大陸企業還可能「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從輿論場上的討論來看,臺灣民眾並不打算放棄追劇、剁手的美好生活,已然想出迂迴對策。比如,即便「淘寶臺灣」被逼退出臺灣,那還可以「像過去一樣,繼續通過淘寶大陸平臺購物及轉運」;即便愛奇藝被封殺,那「下載對岸版本的,用人民幣付款就可以了」。不知曾自曝「喜歡睡前吃泡麵,刷《延禧攻略》《如懿傳》和《甄嬛傳》等宮鬥劇」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以及曾在採訪中把馬英九比做《延禧攻略》中「爾晴」的「行政院長」蘇貞昌,是否也會偷偷「下載對岸版本」?
8月有媒體報導,目前臺灣向外輸出的病例至少有8例,顯示臺灣疫情防控並不如其吹噓的那般「成功」。不務正業、不顧民生,倒想著有樣學樣凹出某種政治造型,殊不知這麼沒有自知之明地亂學一氣,只會坑死自己。
(原標題:阿里巴巴回應「淘寶臺灣將停止運營」)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環球網 長安觀察
流程編輯:u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