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盛時鐘表維修的匠心:修復鐘錶是對生命力的尊重

2021-01-19 鳳凰江蘇

手錶對於現代人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玩意了,然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時,並不是說有錢就能買到一塊手錶。在當時,手錶、縫紉機、單車被稱為百姓生活高檔奢侈的「三大件」。尤其手錶代表著百姓財富和身份的象徵,技藝高超的修表師也因此風光無限。

然而隨著歲月的變遷,早年興盛的修表業卻盛景不復,舊式鐘錶修理業逐漸從人們視線中消逝,並開始變得越來越機械商業化。想找位手藝好的修表師成了一件難事,鐘錶匠似乎被卡在時間的某個齒輪裡,永遠留在了老一代人的記憶裡。對於福州盛時鐘表維修來說,每一塊鐘錶的背後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不論計時產品如何層出不迭,修表,始終都是流淌在舊時光裡的一門老手藝。

近期就有一位「特別」的客人尋求到了福州盛時鐘表維修的幫助,這位已頭髮花白的老人把手錶小心翼翼地從盒子裡拿出,十分珍視。即使這塊表已經有些年頭了,但依然能夠看出在當時也可謂是「可遇不可求」的好表,老人表示,這是愛人所贈的禮物,對他來說非常珍貴,同時也記錄著自己年輕時奮鬥的歲月,無論如何也希望能夠修好它。

相信在爺爺輩家中都會有這樣一塊老式的梅花手錶,因為光陰的流逝,手錶部件因氧化、損壞等種種原因而停擺。當老人向福州盛時鐘表維修講述這塊表的故事與內心的期望時,福州盛時鐘表維修毅然決定為老人挽回這塊表的「生命」,希望其背後的故事和價值都能夠得以延續。福州盛時鐘表維修技師在經過一番檢查後,發現這塊表的零件早已老化,需要進行部分零件的替換,還要對機芯拆解、清洗、加油,重新組裝。其中頗有難度的還是零件的完美匹配替換,因為是老款式,很多零配件目前已經沒有生產,要找到一模一樣的太困難了。所以對於老式鐘錶,很多修表師傅都不接,因為耗時長,零配件沒法更換,且維修難度相對較大,手錶返修率極高,這也導致很多老人家沒辦法修復自己心愛的手錶。但是,在福州盛時鐘表維修,再大的技術難題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即使是一個小螺絲、一個小齒輪,一根小指針都能1:1手工打磨製作,但是畢竟手工成本很高,所以不是出於特別情況,車床打磨技師也不會手工去打磨製作這些老式零配件。

在經過長達數天的維修周期之後,福州盛時鐘表維修沒有辜負老人的期望,用精湛的技術給這塊錶帶來了全新的生命。福州盛時鐘表維修,一切手工技藝,皆由口傳心授,凝聚著修表匠人對技術追求的一種新期待。事實上,盛時所不斷追求的也正是對鐘錶執著的心,因為真正的匠者只有在某一個領域做到虛心、恆心、細心,才能夠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為每一隻腕錶傾注勞力、精神及情感,恢復了腕錶原有的質感、品質,是盛時鐘表維修給客戶最好的呈現。這種創新也是浴火後的新生,是錘鍊後的淬火,更是一種水到渠成的灑脫心態。

我們相信,只有作為一名能夠賦予每一隻腕錶全新生命力的真正匠者,才會深受業界的認可和追捧,在未來,福州盛時鐘表維修必將走得更遠,為我們呈現出更多的驚喜與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

相關焦點

  • 修補時間縫隙的鐘表醫生 專訪國家級鐘錶維修大師陳強達
    1985年,他進入百批鐘錶縫紉機總匯,從以前利用業餘時間維修鐘錶,最終成為一名專業的鐘表維修員。  一進入鐘錶的世界,他就被這其中的魅力深深吸引,如饑似渴地找大量的專業書籍,從原理入手,每個月的錢基本都花在買書學習上,苦練基本功。一本《鐘錶的維修原理》,整整抄了7本筆記本。  與此同時,遍訪名師,赴各地培訓,他先後在上海鐘錶學校、杭州亨達利鐘錶店等地深造學習。
  • 修補時間縫隙的鐘表醫生 專訪國家級鐘錶維修大師陳強達
    1985年,他進入百批鐘錶縫紉機總匯,從以前利用業餘時間維修鐘錶,最終成為一名專業的鐘表維修員。&nbsp&nbsp&nbsp&nbsp一進入鐘錶的世界,他就被這其中的魅力深深吸引,如饑似渴地找大量的專業書籍,從原理入手,每個月的錢基本都花在買書學習上,苦練基本功。一本《鐘錶的維修原理》,整整抄了7本筆記本。
  • 專訪國家級鐘錶維修大師陳強達:修補時間縫隙
    溫州網訊 一盞檯燈下,筒狀的專用放大鏡卡緊眼眶,三隻手指戴好橡膠指套,在拆下的鐘表機芯反覆琢磨研究,這是鐘錶大師陳強達最習慣也最享受的狀態。  鐘錶匠被喻為修補時間縫隙的人,修復鐘錶是怎樣一件事?1985年,他進入百批鐘錶縫紉機總匯,從以前利用業餘時間維修鐘錶,最終成為一名專業的鐘表維修員。  一進入鐘錶的世界,他就被這其中的魅力深深吸引,如饑似渴地找大量的專業書籍,從原理入手,每個月的錢基本都花在買書學習上,苦練基本功。一本《鐘錶的維修原理》,整整抄了7本筆記本。  與此同時,遍訪名師,赴各地培訓,他先後在上海鐘錶學校、杭州亨達利鐘錶店等地深造學習。
  • 鐘錶維修師嚴哲民 | 擇一事「鍾」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
    「嚴哲民」\ 任憑時間流逝,堅守匠心不變  幹一行就要愛一行,修表得對顧客有責任心,他們都能感受到。如今的嚴師傅手中捧的不是待修鐘錶,更像是一份堅守~ ▶多年來,從學徒到專業師傅,從北京名表維修中心到如今的北京恆瑞匠芯名表工作室;變的是嚴師傅的工作場景,不變的是他的修表初心,這件事他堅持了數十年。
  • 他修鐘錶有「硬功」!韓雲正一家四代人傳承維修鐘錶手藝
    韓雲正師傅在自家工作檯前維修手錶。鐘錶是個舶來品,走入中國尋常百姓家不過百十年的歷史,與之相伴的是鐘錶維修行業的興起。在濟南,有這樣一個家族,他們從民國時期就開始從事鐘錶修理,至今已傳承到第四代人。尤其是第三代傳人韓雲正師傅,還保留著一手手工自製零件修鐘錶的「硬功」,這樣的手藝在濟南已經很少了。
  • 活動速覽│第二屆海峽兩岸(廈門)鐘錶維修技師交流會
    11月19日,第二屆海峽兩岸(廈門)鐘錶維修技師交流會在廈門翔鷺酒店舉行。本次維修技師交流會以弘揚工匠精神,促進兩岸鐘錶技藝交流為主旨。
  • 王津——孤獨又執著的故宮鐘錶修復師
    但是,在中國,有那麼一群人,他們一生只做一件事——他們用精湛的技藝,溫和從容又充滿熱忱的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修復文物,被稱作「文物的醫生」。他們精緻精細,執著專一,詮釋了什麼叫做大國的工匠精神。他叫王津,是個鐘錶修復師。
  • 華眾博藝名表維護技術交流大會舉行 維修大師現場授業解惑
    交流會特邀中國鐘錶協會收藏委副主任汪孟晉、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王津、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亓昊楠、獨立制表師馬旭曙、獨立制表師譚澤華、亨得利副總裁陳大敏、鐘錶愛好者侯世豪和《中國表匠風採集,老匠心篇》紀錄片主人公淡銀伍、李立平等多位行業重要嘉賓到場,分享和交流名表維修技術。交流會現場。
  • 撫州市鐘錶維修:從門庭若市到難以餬口
    現在,通訊工具都帶有時間顯示功能,戴手錶的市民相對少了很多,鐘錶維修店也因此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市區鐘錶維修店難覓,要修個表還真不容易。近日,記者採訪了撫州市區數位從事過鐘錶修理的師傅,了解了鐘錶修理這個行業的興與衰。  「原來要修個表,還要排隊。」從事鐘錶維修已經有30多個年頭的陳師傅告訴記者,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鐘錶維修業十分吃香。
  • 「80後」壁畫修復師的「匠心」:對文物要懷有尊重之心
    敦煌研究院年僅18歲的壁畫修復學徒崔瑞帆正在準備材料(圖片來源:中新網 攝影:韓冰)[原標題]「80後」壁畫修復師的「匠心」:對文物要懷有尊重之心成為壁畫修復師,對李曉洋來說似乎是一項使命李曉洋說,不同於一般文物的修復,壁畫修復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工作。修復師不僅要對文物本身的顏料層和覆蓋層等部位進行測量和考察,還要對文物所處的水文環境、地理條件和天氣情況等外界信息進行採集。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壁畫文物修復面臨的問題往往不一而足,裂隙病害、酥鹼病害、空鼓病害等都是壁畫修復常遇到的病害類型。
  • 四代傳承維修鐘錶手藝,老情懷西洋古董店亮相北方文交會
    在濟南,有這樣一個家族,他們從民國時期就開始從事鐘錶修理,至今已傳承到第四代人。尤其是第三代傳人韓雲正師傅,還保留著一手手工自製零件修鐘錶的「硬功」。1936年,在經二緯四附近的望平街開辦大明鐘錶眼鏡店,以維修鐘錶為主,同時銷售鐘錶和眼鏡。那時的大明鐘錶眼鏡店,與赫赫有名的亨得利鐘錶店就隔著半條街,它規模雖不大,但由於師傅及徒弟們信譽高、手藝好,生意不錯。「新中國成立前,店裡售賣和維修的表都是外國產的,像瑞士的、德國的。鍾也多是西洋鍾。」韓雲正師傅說。
  • 每周維修60多隻表 這個修表師傅的匠心演繹了京東鐘錶的細節品質售後
    已經有6年資歷的90後維修師熊師傅表示。做這一行必須要心細、眼尖、手巧。戴著8倍的放大鏡熊師傅,小心翼翼地用針頭一樣細的鑷子,1分鐘夾起100多個比米粒還小的鋼珠。機械錶裡近200個零件,他都瞭若指掌,。同時,他能輕巧地用一根比頭髮絲還細的點油筆給手錶機芯保養點油,「只能點1/3~1/2滴,多了少了都不行。」平均每周保養維修60多隻表的熊師傅,早已在專業中找到的工作節奏。
  • 故宮鐘錶修復師王津講述「鐘錶人生」
    原標題:我在故宮修鐘錶   對話   年輕人關注 我很高興   廣州日報:修復好的古鐘錶能夠實現天天走時的功能嗎?   王津:天天走時代價太大了。天天走時的話鐘錶肯定會有磨損,有些鐘錶兩百多年了,發條老化,而且零件壞了不可修復,只能換新的,修來修去就幾乎變成新的了。我們現在會做些小視頻、照片等資料,不然下一代人可能就看不到了。   有些人提出仿製、複製演示品展示。但是複製十個、百個鐘錶的成本太高,有的大型鐘錶有一千幾百個零件,調試、設計、製作都太難了。   廣州日報:西方的鐘表修復技藝和故宮有什麼不同?
  • 故宮博物院古鐘錶修復技藝傳人到避暑山莊開展鐘錶合作性修復研究
    本著「真誠合作,講求實效,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在文物分析與保護、傳統修復技藝研究、科研課題申報、人員培訓與交流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共享專業平臺資源,竭誠為相關文物的認知、保護、展示、傳播、再現等提供便利,力爭取得「雙贏」。雙方商定先期成立「古鐘錶聯合修復室」,開展合作性修復研究避暑山莊博物館館藏鐘錶,之後逐步開展各項其他文物修復。
  • 故宮文物修復師王津:故宮鐘錶修復迎來百年最輝煌時刻
    太原博物館舉辦故宮文物展,有幾件王老師修復的鐘表,我也特意去看了。」印樹葳說。上午兩個小時《我在故宮修鐘錶·瑞士鐘錶》的籤售中,王津遇到的大多都是這樣的年輕人。他們有的特意從外地趕到,有的拖著父母過來,一個20歲出頭的小女孩對王津說,你一定要記得我,我以後還會來見你。她是王津的「鐵粉」,已經參加過三次王津的公開活動。
  • 陳強達和陳瑞祥父子的鐘表夢
    1985年,百批公司成立鐘錶縫紉機總匯,繼而我開始有機會接觸到鐘錶維修。我把學習歸納為理性知識和感性知識兩個部分,所以一開始我就拼命看書找資料。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不到40元,而一本鐘錶維修的翻譯本就要10來塊錢。每個月的錢基本都花在買書學習上了,好在愛人非常支持。一本《鐘錶的維修原理》我整整抄了7本筆記本,我發現『眼看、手抄、腦記』是最好的閱讀記憶方法。有了較強的理論後,學習實際操作就事半功倍了。
  • 陳瑞祥:本土鐘錶文化「拓荒者」
    從一家位於市區解放街的鐘表維修店,到成立強達鐘錶文化中心,獲評浙江省優秀技能大師工作室,入選成為省級「萬人計劃」專家人才,強達鐘錶在陳強達、陳瑞祥兩代人的努力下,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義烏回溫投身鐘錶文化產業致力於古董鐘錶修復研究和鐘錶文化傳播工作的陳瑞祥,是溫州屈指可數的幾位「鐘錶玩家」之一。
  • 《我在故宮修鐘錶 瑞士鐘錶》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在故宮裡的一片院落,一顆杏樹、幾隻小貓,還有「隱居」在故宮的一群身懷絕技的文物修復大師。圖片來源|@我在故宮修文物大電影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讓古鐘錶修復這個冷門職業為眾人所知,讓大家了解了鐘錶修復這門手藝,也從中領略到百餘年前中外鐘錶製作的高超技藝。
  • 北京故宮展示受損鐘錶修復成果
    北京故宮展示受損鐘錶修復成果>4/13) "← →"翻頁 6月8日,北京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在文保科技部的鐘表修復室介紹故宮受損鐘錶修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