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暌違一年,世界文化旅遊大會再次回歸,於9月28日開啟2020年的精彩序章。國內外專家學者齊聚灞水之濱,共同探索新時代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同時,對於剛過完16歲生日的滻灞生態區來說,"生態+文旅"也是其自身的獨特標籤。今年滻灞重磅發布極具滻灞特色的灞柳迎送、世園晨曲、長安塔影、月光寶盒、溼地觀鳥、落日彩虹、絲路演藝和千古情緣等8大生態文旅新場景以及四條精品旅遊路線,成為西安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名片,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感受現代、時尚新西安的綠色生態之美和多彩人文之韻。
而在滻灞這片熱土生活、工作、運動和拋灑熱情的人們,也賦予了滻灞"新八景"更鮮活的內涵。從現在開始,帶你認識這些與滻灞密切相關的人,他們是音樂人、作家、攝影家、愛鳥人、跑者、企業及一線工作者們,一起感受他們心中的滻灞8景風採。
寧峰
一起跟著陝西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西安市野生鳥類保護協會副會長、它世界自然新聞周刊策劃人寧峰聆聽"溼地觀鳥"的故事。
碧水藍天、鳥語花香、安居樂業,描繪出美好滻灞的生動圖景。在這其中,數量持續增加的鳥類成為最靈動的存在。目前,已有上萬隻鳥兒"定居"或將西安滻灞生態區作為遷徙中轉站。與之相伴的是,觀鳥這項小眾戶外活動逐漸為大家所熟知,"溼地觀鳥"成為滻灞新八景之一。
"鳥類是城市人最容易見到的野生動物之一,嬉戲、覓食、鳴叫……觀鳥可以親近自然,愉悅身心。"寧峰呼籲大家,要文明觀鳥,更要保護鳥類,留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這份美妙。
屢現新鳥種 滻灞成為"鳥的天堂"
中華攀雀、短翅蝗鶯、白琵鷺、中華秋沙鴨、黑喉潛鳥、青頭潛鴨、東方白鸛、棉鳧、烏灰鶇……這些讀起來有些拗口的珍稀鳥類,寧峰如數家珍。它們都是近些年首次在滻灞生態區出現,也打破了西安乃至陝西的鳥類新紀錄。
滻灞為何屢屢發現新鳥種?寧峰坦言,因滻河、灞河流經而得名的滻灞生態區,在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溼地保護中成效顯著,特別是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內眾多的島嶼、水系和植被營造了一個適宜鳥類棲息的生態系統,已成為"鳥的天堂"。同時,滻灞地處中國鳥類中部遷徙帶,每年有越來越多的鳥兒來此越冬,甚至部分已經"常住"成為留鳥。來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越冬的鸕鷀規模最大,有5000餘只,形成了獨特的風景。
位於西安東北部,灞河入渭口區域的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於2013年五一前夕建成開放,2019年起對市民遊客免費。總面積4700畝的溼地公園,水域面積超過一半,其標誌性建築觀鳥塔成為網紅打卡地。據工作人員介紹,溼地公園現有193種、160萬平方米植被,有各種鳥類120種,鳥類最大觀測量達到上萬隻次。
寧峰透露,目前,滻灞生態區共有鳥類210種左右,在陝西鳥類總數中的佔比超過40%。很多新鳥種紀錄都是鳥友拍到照片後進行比對,再經專家論證後確認的。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不僅成為鳥友們最喜歡來的地方,也是西安水生態保護的一張靚麗城市名片。
敬畏大自然 善待鳥類一起"護飛"
鳥類有沒有牙齒?它們在樹上睡覺,為什麼掉不下來?每天清晨西安第一聲鳥鳴,是哪種鳥發出的?……在好奇心驅使下,十多年來寧峰痴迷其中,就連手機鈴聲都是鳥鳴聲。他的執著和學識受到越來越多圈友認可,成為西安鳥友群體的代表人物之一。
從2015年開始,寧峰開始義務組織有興趣的市民在滻灞觀鳥,普及鳥類知識,目前已有萬餘人次參與其中。特別是2018年4月愛鳥周期間,他策劃發起舉辦了首屆家庭觀鳥公益比賽。目前該項賽事已吸引了1000多組家庭參與。
和一般鳥友喜歡拍攝不同,寧峰更熱衷"護飛"。每每看到非法獵殺鳥類、"彈弓客"將鳥類作為靶子時,他都痛心不已。2017年,寧峰和好友發起成立西安市野生鳥類保護協會,成為西安第一個鳥類保護的民間組織。寧峰另一個公益身份是陝西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負責中動協"護飛行動"在陝西區域的落地執行,巡護、救治鳥類。可喜的是,目前已有100多人加入志願者群體,進行常態化"護飛"工作。
"隨著國家法律法規的完善,政府部門的重視,捕鳥、傷鳥的情況雖有所好轉,但鳥類保護面臨的形勢依然很嚴峻。"寧峰坦言,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雁鳴湖休閒公園等地,不僅承載了市民對美好滻灞、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天空飛翔的精靈"鳥類的繁衍生息樂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對大自然懷有敬畏之心,積極加入到愛鳥護鳥的行動中來。(西安滻灞生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