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炒豆子,屋裡來的大舅舅

2021-03-05 岷縣人才網

甘南州新媒體知名品牌  微信號:gannanzhou114

熱文 資訊 聚焦 活動 便民 推廣 旅遊

「二月裡來龍抬頭」

 作為大年過後的第一個傳統節日,龍抬頭的「二月二」,各地的習俗既大同小異,又五花八門。甘南,最主要的習俗有四個:炒豆子,啃黃梨,剃龍頭和打灰簸箕。農曆二月初二,甘南民間素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這其中,尤以「舌尖上的二月二」——炒豆子,極具生活情趣和文化內涵,頗得大人小孩的熱愛和重視。

二月二這天,人們普遍講究剃龍頭。以前人們「有錢沒錢,剃頭過年」,過年之前,大人小孩都要理一次髮,因為俗以為在正月裡不能剃頭,因此一直到二月才可以理髮,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人們認為在這一天剃頭,就會年內鴻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每年二月二這天,城裡鄉下的大小理髮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在簸箕內盛上草木灰,從家裡的居室開始撒起,到院子裡,大門外,路口,邊撒邊祈禱,直到撒完為止,在甘南民間,稱為 「打灰簸箕」。二月二「打灰簸箕」的習俗由來已久,據《帝京歲時紀勝》記載:二月二為龍抬頭日,鄉民月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進行「燻蟲」。古代防疫條件落後,草木灰常常作為殺菌消毒的東西。二月二這天,婦人們將灶糖內的草木灰端在簸箕裡,於莊院周圍邊走邊打,以期殺死或阻隔外來的病菌害蟲。打灰簸箕還要唱吉辭,吉醉內容明顯含有滅蟲除害之意:

二月二

龍抬頭

蛐蛐蟲蟲別抬頭

要抬頭 

一簸箕打死在灰裡頭。

打灰簸箕通常由年紀較長的老婦人去做,甘南俗語「過了幾個二月二打了幾隻灰簸箕",常用來形容年輕人閱歷淺.見識短,

這樣的習俗,將經過千百年實踐檢驗的集體智慧,用祈求上天神靈保佑的形式結合起來,渲染在節日的庭院、村莊和街巷,反應的是父老鄉親們對待時序、自然和上蒼,發自內心的敬仰和尊重。

二月二這天,民間普遍流行「炒豆子「的習俗,炒豆子習俗大致源於對農作物病蟲害的主觀抑制,古代農業技術落後,人們對病蟲害束手無策,臆想通過爆炒豆子,就可以爆死所有的害蟲.使當年的莊稼能夠取得好收成,舊俗炒豆子也有忌諱,如果節前一年內有老人亡故,則炒豆子要提前一天或不在自家鍋裡炒,以免爆瞎亡人的眼睛。

二月二,炒豆子,

鄉裡來了你舅舅。

和白面,捨不得,

和黑面,人笑話。

殺公雞,叫鳴呢,

殺母雞,下蛋呢。

殺鴨子,跳著花園裡,

踏的花兒亂濺呢。

——民謠

二月二,龍抬頭,

家家戶戶炒豆豆,

你一把,我一把,

剩下這把餵螞蚱.

螞蚱撐得伸了腿,

喜得小孩咧著嘴。

——民謠

二月二,炒豆豆

家裡來了個大舅舅

要豆豆,沒豆豆

一屁打著門背後

——民謠

二月二在甘南、定西、臨夏、天水等地有吃炒豆子的習慣,表示每年春天的開始,岷縣的二月二會,前來浪會的人們買大黃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廟會又稱「黃梨會」。


作為一名吃貨,每個節日到來,最惦記著的還是這個日子特有的好吃的~

據了解,民間一直有「二月二,吃糖豆」的習俗。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本著「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豐收」的願望炒上點糖豆,寓意人們平安健康,莊家豐收。

「二月二」正值萬物復甦之際,也是蟲害甦醒之時。「金豆開花,五穀豐登」,所以家家戶戶都會用炒豆子的方式祈求驅除蟲害。相傳古時人們在農曆二月初二炒玉米、黃豆而讓「金豆開花」,解除了壓山符咒,解救了因擅自降雨解旱而被壓山下的龍王,並相沿成俗。

古老的甘南,一個農民家庭,通常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炒豆子的主婦不論手藝高低,出身貴賤,一定會從內心裡顧及到每一個家庭成員的牙板和口感,除了幹炒,她們還會熟練地炒出豌豆的另一番風味,先將豌豆用溫水泡透泡軟後再下鍋炒,這樣雖然費時間,費柴火,炒出來的豆子卻又軟又香,且十分耐嚼,老少皆宜。

這種用水泡過後炒的軟豆子,還有一項重要的用處——串豌豆項鍊。那是一個物質匱乏,孩子們鮮有零食的年代。「二月二」這天,能戴著一串媽媽用手染的紅線精心串制的、長及腳面的豌豆項鍊,一邊隨玩隨吃,一邊把媽媽的愛和心疼張揚在小夥伴面前,對於孩子們來說,那是一年當中,連塵土中都飛揚著幸福的日子。

「二月二吃豆豆」的習俗據民間傳說是從唐朝開始的。這一天是春耕的開始,皇帝會到田地裡扶犁,皇后會去田地為其送飯,是為百姓做表率。而民間炒苞谷豆有佔卜的寓意在其中,苞谷豆開花的大小預示著新一年的收成。

在農村,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都有炒豌豆的風俗習慣。以前困難時期,二月二的炒豌豆也算這個窮月裡的節日盛宴。   

      到這天,還不等天亮,大人們就在灶臺生火,翻炒豌豆。有些乾脆從炕洞裡扒出滾燙的草木灰,將豌豆倒在裡面一番攪和,然後噼裡啪啦一陣炸響,整個院子裡瀰漫著濃濃的豆香,豌豆就熟了。儘管有土灰的豌豆吃起來有點牙磣,但似乎這樣燙熟的豌豆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念書的孩子們背上母親炒好的豌豆,興高採烈地來到學校,然後整個教室會發出「咯嘣、咯嘣」咬豌豆的聲音。

這一天,利用下課的時候,同學們還要玩猜數遊戲:一個抓一把豌豆,其他人猜單雙數,對方猜對,一把豌豆則歸他。猜錯的話,要返還對方相同數量的豌豆。

如果這一天我們在學校,那就有很多可樂的事情要發生了。因為我們大多是農村的孩子,沒那麼多的講究,吃了豆子容易渴,渴了有什麼水喝什麼水,以涼水居多。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吃了豆子,喝了涼水,在肚子裡面醞釀的那會是什麼!

如今,人們已經不再那樣炒豌豆了,多數隻從市場買來炒好的吃。由於孩子們有很多好食品可以選擇,似乎對炒豌豆也不再那麼期待了。

時間悄悄的溜走了,我們長大了,各奔東西,從此有了一個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還有一個回不去的時光叫童年。慶幸的是,這一切美好我們曾經都有,它們將一直伴著我們,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裡和心裡。

最後祝願大家

二月二,龍抬頭

金銀財寶向家流,好運今年起好頭;

二月二,剃剃頭

剃掉煩惱和憂愁,歡樂幸福好兆頭;

二月二,抬抬頭

好事雙雙牽你手,前途光明有奔頭!


  |甘|南|州|大|管|家|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臨洮民俗:二月二,炒豌豆
    以前困難時期,二月二的炒豌豆也算這個窮月裡的節日盛宴。        到這天,還不等天亮,大人們就在灶臺生火,翻炒豌豆。有些乾脆從炕洞裡扒出滾燙的草木灰,將豌豆倒在裡面一番攪和,然後噼裡啪啦一陣炸響,整個院子裡瀰漫著濃濃的豆香,豌豆就熟了。儘管有土灰的豌豆吃起來有點牙磣,但似乎這樣燙熟的豌豆有一種特殊的香味。
  • 小時候的二月二,龍抬頭
    那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寬敞的大院子,家裡的「糧囤」打的是一個比一個大,梯子一個比一個高。有的還一邊虔誠地撒著草木灰,一邊念叨著:「二月二,打糧囤,糧滿倉,錢滿櫃!」最後再將一捧捧小麥、豆子、高粱等糧食放進打好的「糧囤」裡,用磚頭壓好,防止被老鼠等小動物吃掉。
  • 二月二,龍抬頭,迎富貴的好日子來啦!這天又有哪些禁忌?
    炒豆子闢邪,金豆開花"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這一天大家就會起鍋炒黃豆(也有另一種說法是為了祈雨),民間又稱「炒蠍子爪」,期盼將毒蟲們「鎮住」、闢邪祈福的意思。有的地方,還會在房屋牆根底下撒上草木灰,叫做「撒灰引龍」,寓意把象徵吉祥的龍請到家裡,也有燻蟲闢邪的作用。
  • 二月二|關中習俗送豆豆的由來
    娃娃夥長到十來歲時雙方經媒人介紹,見一次面鐵定就結婚了。那時候的女孩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男尊女卑,只有男人休妻,沒有女人棄夫一說,出嫁女子即便是在以後的生活中如遇不測喪夫,夫死從子,終老一生,這都是封建禮教的舊規左右著人們的思想;據此,娘家人對閨女的婚事尤為重視。
  • 每年二月二,我家都做這種小吃,好吃好做寓意好,上桌全家搶著吃
    每年二月二,我家都做這種小吃,好吃好做寓意好,上桌全家搶著吃不知不覺已經出正月了,馬上就到二月二了,在咱們華夏大地,很多地方都有過「龍頭節」的風俗習慣,還記得一句童謠「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
  • 又是一年二月二,用這種土炒制蠍豆子,宅在家裡就能吃到
    二月二龍抬頭,大家一定不要忘了,在這一天吃蠍豆子。那麼土法炒制蠍豆子您又知道多少呢,還是讓小編來告訴您吧。二月二龍抬頭是農曆的年初比較重要的一個節日,在我們的北方二月二這一天有吃炒豆子和炒棋子的習俗,在民間又叫炒蠍豆子。炒豆子需要一個非常重要的原材料就是觀音土。
  • 「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怎麼來的?為什麼應該吃爆米花?
    二月二,龍抬頭一、「二月二,龍抬頭」這個說法怎麼來的?我國是農耕文明,為了作物更好的生長,產生了農曆和節氣的概念。所以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把玉米炒開了花,不正是金豆開花嗎?爆米花於是,每家每戶都把玉米炒開了花,神龍也得以重回天庭,為百姓施雲布雨,以保民間風調雨順。
  • 髮型和舅舅們同時鬆了口氣
    屋裡打傘死舅舅戴倆帽子死舅舅正月剃頭,死的還是舅舅……為什么舅舅總是面臨繩命危險!今天是「二月二,龍抬頭」舅舅,我挺過來了,總算沒有辜負您!@冰島大狙西古德森:我心中的兩釐米,是理髮師心裡的兩米。這男子3個月來幾乎每天用生命橫穿快速路……網友:不是過馬路達人,就是在試概率!家裡明明有人……快遞員不打電話直接放快遞櫃 你怎麼看?
  • 二月二,龍抬頭,送你好兆頭
    二月二,龍抬頭,剃剃頭,排排憂,吃豬頭,幸福有,炒豆豆,煩惱丟,願你活生活幸福美滿,下雨有傘,天黑有燈,餘生有良人相伴。二月二,龍抬頭,剃個「蓋世無雙」頭,煩煙愁雲都溜走,炒個「黃金盛世」豆,幸福相伴到永久
  • 二月二,為啥是一年中的「法定剃頭日」 豫記
    流傳到現在,「春龍節」的說法漸漸被人們淡忘了,那麼「二月二,龍抬頭」一說到底始於何時呢? 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述,二月初二這一天,宮中有「挑菜」御宴活動。宴會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種植生菜等新鮮菜蔬,把它們的名稱寫在絲帛上,壓放在斛下,讓大家猜。根據猜的結果,有賞有罰。
  • 蘇炒豆角丁,豆子不需要焯水,他需要很短的時間成熟,豆子又甜又
    豆子也叫豇豆,他是夏天的時令蔬菜,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我想和大家分享蔬菜炒豆角丁,這個bean不需要焯水,而且需要很短的時間,炒豆很甜很爽口下飯。幹豆的做法基本上是用來燉肉的,新鮮豆有很多種,如幹煸豆、蒜豆、豆炒肉、清炒豆角等,這些方法的豆類基本上都是切成4釐米左右段,在烹飪過程中需要較長的時間,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蘇炒豆角丁,豆子沒有焯水,油炸豆子短時間內容易烹調,油炸豆又甜又爽口,超級下飯,想知道怎麼做?往下看。
  • 【風過留痕】甘肅 康敏‖ 二月二,豌豆香
    我看見攤子上剛炒熟的大豌豆,想起是二月二,買了點就匆忙回家了。吃著炒豌豆,想起小時候吃豌豆的情形來。大多數家庭裡面都是幾個孩子,經濟條件不算太好的,就會羨慕別人家孩子的穿戴吃食,穿打補丁的衣服是常事,更別說吃零嘴了。
  • 農村俗語:「二月二,灑把灰兒,蠍子蚰蜒靠牆根兒」,啥意思呢
    在二月二這一天的習俗有很多,其中有大家所熟知的打灰堆,寓意今年五穀豐登,也有的地區喜愛在這一天吃麵條,長溜溜的麵條跟龍鬚極為的相似,也被叫做吃龍鬚麵,也有的地區愛吃烙餅或者火燒,這些圓圓的烙餅和火燒,被認為是龍的鱗片,叫做吃龍鱗,也有愛吃餃子的,形狀彎曲的餃子,被認為是龍的牙齒,把吃餃子稱之為吃龍牙,都是跟龍有一定的關聯,在這一天還有的地區喜愛跟一些蠍子、蚰蜒較勁,也被叫做:二月二
  • 蘇北民俗:二月二「炒蠍子爪」
    炒蠍子爪是我們蘇北一帶的二月二的習俗,炒蠍子爪,顧名思義也是把害蟲祛除的意思,二月二前一天晚上把蠍子爪炒了,害蟲一年就不會出來毒害生靈萬物了,以保一家人一年的安康和莊稼的豐收,這個習俗一直沿襲至今,但是我們現在已經離家多年了,這個節日好像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
  • 二月二,我們的傳統節日,看看有哪些習俗?
    二月二,點龍眼,這個點龍眼的人必須是當地德高望重的人才有資格畫龍眼。寓意著新的一年裡吉祥如意。舞龍燈,是每年二月二的一個傳統。到了這一天,大街小巷,熱鬧非凡,人流如織。大街上都是歡聲笑語,鑼鼓喧天。長長的龍燈在舞龍燈人的手裡上下左右像一條龍一樣。
  • 豌豆炒肉,圓圓的豆子搭配肉片一起爆炒,來嘗嘗吧!
    而這種殼豌豆是專門吃裡邊的豆子,肉豌豆是整個連皮可以吃用來炒菜的。說到這裡,想必小夥伴們就已經知道,多多今天要和大家所分享的食物便是和豌豆有關的。今天多多就和大家分享一道豌豆炒肉,而豌豆炒肉用的就是殼豌豆裡的豆子。話已至此,小夥伴們就和多多一起去看一看,怎麼樣才能做出一道美味的豌豆炒肉吧!
  • 「二月二,龍抬頭」與「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童年記憶
    全國各地二月二的食物與風俗中國有一句諺語「二月二,龍抬頭」,是說每到農曆二月二,天上的龍王就要抬起頭來了,從此雨水就逐漸增多,這表示春天已經來臨,萬物復甦,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了。在農業社會,這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和一年的收成密切相關,所以農民都很珍愛二月二這個節日,實際上也是農事節。
  • 二月二,吃糖豆,炒的炸的做法2款,一咬嘎嘣脆,越嚼越香甜
    據說,二月二,龍抬頭,百蟲復甦,適宜耕作開始,所以人們就以這天為年節盡頭, 「社火」至此停止, 各行各業要在此日開工,恢復正常的生產和工作,小朋友要剃頭理髮,迎接龍抬頭。這天,家家戶戶鍋裡還要炒豆豆以示慶祝,驚醒龍王早升騰,行雲降雨保豐收。
  • 二月二,來石家莊小羊時代舞龍會萌寵
    龍是古老的圖騰,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你有多久沒看到真實舞龍表演呢?您的孩子體驗過舞龍嗎?在石家莊靈壽小羊時代牧場,3月17日、18日這兩天有精彩的『二月二舞龍主題親子研學活動』二月二,「龍」是這個節日的主旋律小羊時代牧場把「舞龍」融入學習裡,融進遊戲裡。老師為大家講解舞龍文化,讓孩子更深刻了解中國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