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遊】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2020年新一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名單的公示,在共計15家中,浙江省以德清莫幹山國際旅遊度假區和淳安千島湖旅遊度假區兩家的優秀成績亮相。
截至目前,除國函〔1992〕136號文件批覆的杭州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浙江省在2015年首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中有東錢湖旅遊度假區、湘湖旅遊度假區、湖州市太湖旅遊度假區,2018年第二批國家級中有湖州市安吉靈峰旅遊度假區,2020年第四批國家級中有德清莫幹山國際旅遊度假區、淳安千島湖旅遊度假區,共計6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梯隊。
相關連結:
新時代,中國旅遊度假區何去何從
解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申報開啟,460+省級儲備
潘肖澎:旅遊度假區創新發展的八大關係以及如何走出三大誤區
盤點:45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特色解讀(收藏版)
政策保障加持,旅遊度假區實力領跑
自1992年,浙江省在國務院批覆同意(國函〔1992〕136號文件)建立的11個國家旅遊度假區中,以杭州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佔有一席之地,到如今浙江在旅遊度假區路上已經探索了近三十年,總體呈現出起步較早、布局均衡、類型豐富等幾大特點,其發展理念及市場效益均處於國內領跑地位。
從促進旅遊度假區的發展與建設出發,浙江省出臺了多個推動政策:
201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培育旅遊業成為萬億產業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大力推進旅遊度假區建設,支持資源稟賦優良、發展基礎紮實、要素保障有力的地方申報省級旅遊度假區。同年,浙江省印發《浙江省旅遊產業發展規劃(2014—2017)》中提出,積極探索旅遊度假區、旅遊功能區的管理體制創新,加快發展現代旅遊業,努力把旅遊度假區打造成旅遊業轉型升級的示範區。2015年,浙江省明確把旅遊業作為支撐浙江未來經濟發展的七大支柱性產業之一來培育,並提出打造旅遊萬億產業的目標。2016年,《浙江省旅遊條例》正式實施,為了規範、明確和細化度假區設立流程及規範管理相關工作,特制定出臺省級旅遊度假區辦法。2020年,浙江省發布《浙江省省級旅遊度假區管理辦法》,將省級旅遊度假區發展定位為文化和旅遊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和改革創新先行區,並明確了省級旅遊度假區的申報條件、申報流程、考核機制等。
從整體來看,浙江省度假區引進項目品質較高,市場定位清晰,尤其是休閒度假產品注重品質化、個性化,國際品牌酒店、精品民宿、主題酒店產品更加豐富,迎合了當下消費升級的趨勢。
從效果來看,2019年,浙江省旅遊度假區接待遊客1.37億人次,實現總收入619.65億元,遊客平均過夜天數為1.92天;共擁有房間數8萬間,五星級酒店25家,希爾頓、洲際、安麓、開元、君瀾等國際國內品牌酒店星羅棋布,度假區品牌影響力逐年增強。
「先批後建」模式,完善度假區梯隊建設
旅遊高質量發展,目的地提質升級,不僅要有景區梯隊化建設,更需要有度假區的梯隊建設做保障。高品質、數量足的省級旅遊度假區,不僅能夠完善目的地產品體系、業態類型,更能為高質量升級至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乃至十四五期間「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目標提供豐富的儲備。
截止此次公示前,浙江省的省級旅遊度假區數量有50家,僅次於江蘇省55家,處於第一梯隊的第二名。其中,不乏寧海森林溫泉旅遊度假區等老牌度假地,也出現了長興太湖圖影旅遊度假區、西塞山旅遊度假區、浪漫山川旅遊度假區等後起之秀。
獨有的「先批後建」模式
目前,省級旅遊度假區主要有「先建後批」和「先批後建」兩種創建模式。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省級旅遊度假區都是「先建後批」,只有浙江省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對「省級旅遊度假區發展定位為文化和旅遊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改革創新先行區」,採用的是「省政府」批覆設立的「先批後建」模式。
文化和旅遊部度假和休閒指導處原處長、旅遊規劃專家潘肖澎表示,「先批後建」模式的優勢在於旅遊度假區是以行政區來劃批,便於統一管理,機制順暢,且建設運營和管理起點較高。但如果按照現有省級旅遊度假區標準裡來衡量,由於處在建設當中,可能還存在某些方面達不到省級旅遊度假區的標準。
「項目為王」的創新理念
浙江對省級度假區注重「項目為王」,通過招商引資,不斷探索和嘗試適合浙江各地特色的度假類產品和度假新型項目。截至2019年末,全省旅遊度假區重大旅遊投資經營項目達到320個,累計總投資達2833.7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3月,在浙江省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等級調整為二級後,浙江省就敢為天下先,率先按下文旅項目全面復工的「重啟鍵」(擴展閱讀《項目為王,浙江文旅投資迎來「春天」》)。
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褚子育曾強調,要強化「項目為王」的理念,牢牢抓住項目這個牛鼻子,通過項目建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優秀文化基因植入產品業態。
「以點帶面」創新效應顯現
浙江省旅遊度假區因地制宜,不斷實現創新和再創新。通過「以點帶面」,浙江省省級旅遊度假區直接帶動了區內及周邊地區鎮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如鑑湖旅遊度假區直接帶動相關行業從業人員超過萬餘人,實現旅遊總收入超45億元。寧波蓀湖旅遊度假區鼓勵青年團體返鄉創業,盤活鄉村閒置資產等。寧海森林溫泉度假區、莫幹山國際旅遊度假區、吳興西塞山旅遊度假區等,有效利用坡地村鎮差別化用地政策、用活點狀供地,為旅遊度假區發展做好土地要素保障,也為其他地區在有限的建設用地指標現狀下,如何用好土地政策提供了示範。
嚴格的考核和退出機制
浙江省省級旅遊度假區每兩年考核1次,考核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個等次,並向社會公布。對評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通報批評並責成限期整改。限期整改後仍不合格或連續兩個考核周期不合格的,由省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報請省政府予以撤銷。
發現自身不足,探索高質量發展
浙江省旅遊度假區發展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但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如旅遊度假區應明確設立與專門管理機構,但部分度假區體制機制依然不夠順暢;部分度假區的主題不突出,未彰顯特色,沒有進入感和度假氛圍,缺少明確的度假形象;大部分度假區內休閒度假業態極其缺乏,旅遊產品供給體系不夠完善,缺少國際品牌或相當於國際品牌度假酒店接待設施,以及其他業態不足等。
從工作角度,浙江省也不斷自我檢查,發現不足,提出更高要求,促進高質量發展。省文旅廳近日提出,下一階段浙江省將堅持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聚焦重點提升、以點帶面、全面發動,加快推動度假區高質量發展。
第一,加快體制創新。根據各地發展實際情況,強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管理模式,加快提升度假區運營能力。
第二,加強謀劃布局。加強與國土空間、自然資源等規劃的有機銜接,主動把度假區建設融入四大建設、四條詩路、十大海島公園等重大戰略。在旅遊功能區劃的基礎上,加強空間布局、合理平衡,著力解決旅遊度假區創建「南冷北熱」現象。督促地方政府加快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和「十四五」期間行動計劃的編制,要做到規劃前調研、規劃中控制。
第三,加快項目推進。通過文旅項目定期通報、領導聯繫等有效機制,推行「一圖一表一指數」,推進晾曬和互比互看,督促推進旅遊度假區內重大項目建設。定期召開部門聯席會議等形式,幫助解決度假區土地配置、資源保護、城鄉統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困難。
第四,強政策支持。制定出臺旅遊度假區發展的相關配套政策,落實具體措施,強化政策保障。充分發揮旅遊部門協調職能,定期梳理匯總旅遊度假區存在的問題,主動與發改、自然資源等部門溝通協調,確保及時發現和解決相關問題。積極推進融資方式創新,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通過建立旅遊度假區發展基金、PPP模式融資、特許經營權拍賣融資等方式,解決旅遊度假區建設開發資金平衡問題。健全旅遊度假區激勵機制,嚴格旅遊度假區日常監管和年度評價考核。對成功創成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給予資金獎勵,對發展差、進展慢的旅遊度假區予以撤銷,真正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引導機制。
附:浙江省旅遊度假區部分項目平面圖
(品橙旅遊 Cici)
【鄭重提醒】本文為品橙旅遊獨家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加微信:Pc18611752735 獲取授權,並註明來源,否則視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