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湛江「唯一」的「雙尖塔哥德式」建築,遊客:像廣州「石室」

2020-09-24 珊珊三丫頭

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人選擇外出旅行,通過旅行,除了可以放鬆身心,還可以增長見聞。所以,珊珊三丫頭的每一次旅行,除了遊山玩水,品嘗美食之外,還會欣賞當地的特色「建築」,因為這是旅途中的一項樂趣,當中也遇到一些讓我覺得驚豔的建築。最近,珊珊三丫頭來湛江旅行,在霞山區海濱路一帶遇見許多法國人留下的法式建築:包括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維爾多天主教堂、霞山福音堂、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舊址……等等,體現當年法國流行的建築風格。而這些法式建築遺蹟,成為了解湛江歷史的珍貴「化石」。現在,當地有關部門對這批法式建築保護起來,通過維修維護,形成「法式風情街」景點,並成為霞山城市建設的又一張亮麗名片。

這天清晨,珊珊三丫頭在霞山觀海長廊看完日出,然後在海濱公園旁的一間小食店吃了一份「竹卷粉」早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前面的文章《廣東湛江嘗小吃,用根「竹篾」制粉皮,卷上餡料,遊客:像胖子!》),吃完早餐後,因為感到肚子很飽,於是,就取消了回酒店休息的計劃,決定先到周邊閒逛一下。珊珊三丫頭在海濱路周邊走著,開始想到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參觀,但因為時間太早,還沒有開放,於是就繼續在周邊閒逛,走著走著,不知不覺走到一條名為「綠蔭路」的道路。忽然,眼前一亮,路上繁密棕櫚葉遮蔽著一幢只露出塔尖的建築所震撼,這幢建築是湛江「唯一」的「雙尖塔哥德式」建築:維多爾天主教堂。而第一眼看到維多爾天主教堂時,與我在廣州見到的「石室」建築的外形實在太相似了,都是一幢「雙尖塔哥德式」建築。為什麼在湛江有這樣一座建築?為什麼這座建築與廣州的石室如此相似呢?

珊珊三丫頭加快腳步,想走近欣賞一下維多爾天主教堂這幢建築。此時,這裡大門緊閉,沒有對外開放,無法進入內部參觀。在教堂的正面往內看,有一對高聳入雲的雙尖石塔,顯得整座建築氣勢恢宏,是哥德式建築特色之一。再看正面大門上的圓形玫瑰花窗,也是是哥德式建築的特色之一,圓形玻璃花窗輔以輻射狀的輻射型窗框,內呈放射狀,鑲嵌著美麗的彩繪玻璃,因為玫瑰花形而得名,車輪式的窗框也被譽為「命運之輪」。珊珊三丫頭繼續繞著眼前的這座建築走了一圈:整座建築坐西向東,是使用的是磚石鋼筋混土混合結構,外牆的牆面是仿石,主體是一座雙尖塔式建築物。整座建築面積985平方米,前面有空地61平方米,有方柱鐵枝作圍欄。繞了一圈之後,心中不禁感嘆:維多爾天主教堂與廣州石室真的太相似了。這種相似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首先,兩座建築都是由法國人設計的。

廣州的「石室」,即廣州聖心大教堂 ,1861年由法國設計師設計,中國工匠建造而成建成,是一座「雙尖塔哥德式」建築,是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德式教堂建築之一,另外三座是巴黎聖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科隆大教堂。因為聖心大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巖石砌造,同時被稱為「石室」。

湛江的維多爾天主教堂,是在湛江「租借」給法國期間建築的。1899年,晚清政府與法國籤署《廣州灣租借專條》,此後廣州灣(今湛江)被強租法國。法國在廣州灣期間,西方建築的樣式陸續傳入,形成了法國當時流行的建築風格。湛江的維多爾天主教堂由法國人設計,在1900年奠基,1903年竣工。


其次,兩座建築都是「雙尖塔哥德式」建築。

廣州石室與維多爾天主教堂都是「雙尖哥德式」建築,這種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並以法國為中心發展起來,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這種建築風格一直持續到16世紀。這種建築常常被使用在歐洲主教座堂、修道院、教堂、城堡、宮殿、會堂以及部分私人住宅中,其基本構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頂,整體風格為高聳削瘦且帶尖,其基本單元是在一個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雙圓心骨架尖券,四邊和對角線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頂。哥德式建築的基本構件是尖拱,或稱尖拱券、尖券,和肋架拱頂。哥德式建築的主要特點是運用宗教的筆法,將現實主義的特色傾情展現,可運用誇張的手法,將貴族生活的奢侈與糜爛都展現了出來。以卓越的建築技藝表現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強烈情感,對後世其他藝術均有重大影響。

今天的維多爾天主教堂,已成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成為廣州灣已經成為湛江不可抹去的歷史痕跡。來湛江旅行的時候,真的值得過來看看。這次參觀讓珊珊三丫頭帶上了遺憾,不能進入內部參觀,希望下次能在開放時再來參觀。那麼,你有沒有到過廣東湛江旅行?在湛江,你是否來參觀過「雙尖塔哥德式」建築維多爾天主教堂?你覺得這座建築與廣州「石室」相似嗎?如果有機會來湛江,你是否會來這裡看看?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

相關焦點

  • 廣東這座城市,與廣州相距400多公裡,為何被稱為「廣州灣」?
    從廣州到湛江,我選擇了高鐵,400多公裡,3個多小時的車程。當我來到湛江遊玩幾天之後,發現湛江有另一個名字:廣州灣。地名,是人們賦予某一特定空間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實體的專有名稱。為什麼湛江又曾被稱為「廣州灣」?與相距有400多公裡的廣州是否有關係呢?廣州灣包含了這座城市怎麼樣的故事?為了尋找答案,我決定來到湛江霞山的海濱路的「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參觀,因為這裡有「廣州灣」的歷史展,希望在這裡尋找到答案。
  • 廣東這座城市,與廣州相距400多公裡,為何被稱為「廣州灣」?
    從廣州到湛江,我選擇了高鐵,400多公裡,3個多小時的車程。當我來到湛江遊玩幾天之後,發現湛江有另一個名字:廣州灣。地名,是人們賦予某一特定空間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實體的專有名稱。地名命名的意義是它是人們為地命名時的著眼點,或者叫命名的因由或理據,包含了一個地方的文化、歷史、地理等。為什麼湛江又曾被稱為「廣州灣」?
  • 這裡有國內最高電視塔 有古老的雙尖塔哥特教堂 有嶺南彩繪建築
    對廣東最早的印象來自於小時候看的電視劇,什麼《再向虎山行》,《霍元甲》等讓人熱血沸騰的勵志片。廣東,一直就是經濟繁榮藝術昌盛人才濟濟的地方。長大之後對廣東的認識主要就是來自於深圳了,感覺廣東一定是非常先進非常前衛的地方。
  • 逛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好似遊,「遠東巴黎聖母院」的既視感
    小編覺得來廣州旅遊,你可千萬不要太著急,要慢慢去看,去感受才能體會到不一樣的東西,例如沙面的小清新,石室聖心教堂的宏偉處處映照著濃鬱的巴洛克風格,以及陳家祠的傳統風格,都是值得一看的。下面是沙面獨特建築群中代表性的聖心大教堂, 石室聖心大教堂由法國設計師設計,由中國工匠建造, 堪比世界有名的法國巴黎聖母院, 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大教堂,國內現存最雄偉的雙尖塔哥德式建築之一,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天主教建築,世界四大全石結構哥德式教堂建築之一(另外三個是巴黎聖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科隆大聖在被花膠海味佔領了整個城市的一德路內
  • 落成於清末的廣州「石室」 被譽為中國最大哥德式石構教堂
    ,這是目前國內乃至東南亞地區最大的一座雙尖塔哥德式石結構並保存較為完整的教堂——聖心大教堂(或稱石室)。 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巖石砌建造,而石料則取自新安牛頭角等地(今香港九龍),石工多來自五華,加工分件,以船運到廣州打磨、裝配砌築,灰漿用中國傳統的桐油糯米石灰漿而非水泥,這樣既防水又牢固。 最初的數年間有些波折,後來經費等得到落實,建築工程得以較快推進,並聘請廣東揭西的建築工匠蔡孝擔任總管工。
  • 石室聖心大教堂,中國風的哥德式建築
    對於許多廣州人來說一碗好粥就是最美好的記憶。在一德路的海味中,兩座高大的哥德式尖頂建築被騎樓群包圍著。這就是著名的石室聖心大教堂。自1863年起,這座教堂便矗立在這裡,其原址前身是封疆大吏兩廣總督的府邸。當時的總督府邸已經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毀壞。戰爭過後,羅馬教廷派來的宗座監牧明稽章看中了這裡。
  •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一個讓靈魂停駐的地方
    瑰麗的窗玻璃、強勁的扶壁、斜撐的飛虹、連鎖的尖拱、蓬勃向上的無數小尖亭和小尖塔,「石室」保留了濃鬱的哥德式建築風格,它是遠東地區唯一一座純花崗巖石砌成的哥德式教堂
  • 廣東廣州沙面旅遊景點和廣東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旅遊景點遊記
    它是寬敞的西街、西式木椅、歐式街燈、各種各樣的遊客、茂盛的植被,還是異國風情的建築?是的,但不是全部。沙面位於長江長堤西端白鵝潭畔,地理位置優越,1859年沙面成為英法租界,10多個國家在這裡設立了100多個領事館、銀行和外資銀行,許多歐式建築和休閒公園也被建造起來,這些建築今天仍然存在。
  • 廣東廣州旅遊業的頭牌——5大名銜景區
    廣東廣州的景區,首推有異域風情的沙面和130多年歷史的石室聖心大教堂,以及陳家祠、現代化建築廣東廣州塔和南越雲山 ,這些景點都值得觀光。成為我國近代歷史和租界歷史的縮影,沙面島歐陸風情建築形成了一座獨具特色的露天博物館,在此,有哥德式的露德天主教聖母堂,巴洛克式的廣東滙豐銀行,基督教文化濃厚的沙面基督堂,以及沙面島上唯一的歷史建築——英國雪場,歐陸風情的建築在島上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建築「博物館」;在歐洲小鎮上,咖啡館、教堂、餐廳和酒吧的出片率都很高,在此取景拍照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
    12月17日(星期日)在廣州賓館早茶後,沿「一德路」步行約500米就到「石室聖心大教堂」。 石室聖心大教堂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座大教堂,屬「哥特」式建築,可與我們在法國巴黎看到的「巴黎聖母院」媲美。教堂平日不開放,只在周日做彌撒時段才開放。
  •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與法國巴黎聖母院相媲美,哥德式教堂建築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坐落於廣州市區中心一德路。該教堂於1863年6月18日(聖心瞻禮日)正式舉行奠基典禮,故命名「聖心大教堂」。 聖心大教堂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由法國設計師設計,中國工匠建造而成。
  • 漫步於城市安靜的地方——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
    位於廣州市中心城區一德路上的石室聖心大教堂,是天主教廣州教區內規模最大、特色最鮮明的一座教堂。建於1863年,1888年落成,最初是用了25年才建成的。因為整個教堂的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石砌成的,所以又被稱為「石室」或「石室耶穌聖心堂」,「石室天主教堂」,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一座能與巴黎聖母院媲美的「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位於廣州市中心區(越秀區一德路),是廣州的教區的首腦,珠江河畔著名的古建築。全球僅剩的四座全石結構的 「哥德式」 教堂之一!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 雙塔石 聖心大教堂正面是一對高聳的尖頂石塔,象徵升向天堂,敀依天主;正立面的鐘樓上聳立尖塔
  • 石室聖心大教堂,是天主教在廣州教區較大的教堂,值得一去的地方
    石室聖心大教堂是天主教在廣州教區較大的教堂,也是國內較大的哥德式建築和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德式教堂建築之一,很多人會來此拍攝外景留念,也經常會有新人來這裡取景拍攝婚紗照(只能外拍,不能入內拍攝)。石室聖心大教堂每天上下午對公眾開放,在非彌撒時間,遊客可隨便參觀,但教堂內部禁止拍照;彌撒舉行期間則不準許在堂內隨便走動,不過非天主教徒亦可以參與彌撒活動。而遇到復活節、聖誕節等宗教節日的時候當天也會有彌撒活動,受場地限制原則上優先供天主教徒入內,非天主教徒在人數不多的情況下也可以入內參加。
  • 廣州好去處之【石室聖心大教堂】
  •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東方巴黎聖母院
    這就是廣州的石室/聖心大教堂,這座始建於155年前的大教堂擁有「遠東巴黎聖母院」的美譽。它由數以十萬計的花崗巖搭建而成,不僅是全國乃至全東南亞最宏偉的雙塔哥特教堂,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特教堂之一。石室教堂正面是典型的左右三段式和上下三段式格局,基座是三座尖拱門,中央大門最大,左右門對稱,這三座門及東西兩側的橫門都是層層疊疊的尖券門,具有很強的透視效果。
  • 石室聖心大教堂,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天主教建築,網紅打卡之地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地理位置處於一德路,位置非常方便,周邊是乾貨街,比較吵雜,世界四座全石哥德式結構的大教堂之一,非常有代表性和歷史意義,外邊保護得非常好,好宏偉,好有特色,如過來廣州旅遊,非常值得參觀留影!
  • 廣州必到打卡景點:石室聖心大教堂,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天主教堂
    大家好,這裡是途酷之旅,給大家介紹一個來廣州必來的打卡景點:石室聖心大教堂,位於廣州市區中心的一德路,周圍是海味乾貨市場和精品小商品市場。石室聖心大教堂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石室聖心大教堂的創建人是法國傳教士明稽章。他曾回法覲見法皇拿破崙三世,得50萬法郎專款。聖心大教堂土動工在1861年8月26日,並在1863年12月8日舉行了盛大的奠基典禮。明稽章還專門從羅馬和耶路撒冷運來泥土一公斤,表達天主教創立於東方之耶路撒冷,興起於西方之羅馬。現在教堂東側牆角下「JERUSALEM1863」和西側牆角下的「ROME1863」刻字依然清晰可見。
  • 天主信仰+石室聖心大教堂
    ,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大教堂,國內現存最宏偉的雙尖塔哥德式建築之一,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德式教堂建築之一(另外三座是巴黎聖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科隆大教堂) 石室聖心大教堂於1863年6月18日聖心瞻禮日正式舉行奠基典禮,歷時25年始建成。
  • 五一不用出國,廣東這些地方充滿異國風情,就可來趟「國外遊」!
    湛江,在以前有另一個名字——廣州灣。在如今的湛江霞山區海濱路一帶,幾棟法國式建築格外引人注目,廣東舊時建築大多以典雅民居和騎樓街巷聞名,而走在湛江的大街小巷,感受到的確是不一樣的異域風情。這些遺留下來的歷史建築,也為我們勾畫出湛江不一樣的成長軌跡。這裡曾是西方列強在廣東的唯一租借地,法蘭西的烙印,訴說著它半個世紀的殖民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