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珊珊三丫頭最近完成手頭上的一個重要工作項目後,決定給自己一個假期,放鬆一下心情,於是便選擇到海濱城市「湛江」旅行。從廣州到湛江,我選擇了高鐵,400多公裡,3個多小時的車程。當我來到湛江遊玩幾天之後,發現湛江有另一個名字:廣州灣。地名,是人們賦予某一特定空間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實體的專有名稱。地名命名的意義是它是人們為地命名時的著眼點,或者叫命名的因由或理據,包含了一個地方的文化、歷史、地理等。為什麼湛江又曾被稱為「廣州灣」?與相距有400多公裡的廣州是否有關係呢?廣州灣包含了這座城市怎麼樣的故事?為了尋找答案,我決定來到湛江霞山的海濱路的「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參觀,因為這裡有「廣州灣」的歷史展,希望在這裡尋找到答案。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位於湛江市濱海路,其實就在海濱公園的對面,這天清晨,珊珊三丫頭在霞山觀海長廊看完日出,然後在海濱公園旁的一間小食店吃了一份「竹卷粉」早餐(有興趣的了解朋友可以翻閱前面的文章《廣東湛江嘗小吃,用根「竹篾」制粉皮,卷上餡料,遊客:像胖子!》),吃完早餐後,因為感到肚子很飽,於是,就取消了回酒店休息的計劃,決定先到周邊閒逛一下,先是參觀了湛江「唯一」的「雙尖塔哥德式」建築(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可以翻閱前面的文章《廣東湛江「唯一」的「雙尖塔哥德式」建築,遊客:像廣州「石室」》), 然後,珊珊三丫頭繼續前往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這幢建築始建於1903年,這裡曾經是法國廣州灣租借地最高統治機關,現已闢為展室。關於廣州灣的歷史的主要內容在二樓。
當珊珊三丫頭走到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出現在眼前的黃色調的仿哥德式建築。在門口,有一塊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上面有這座建築的介紹: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是法國殖民主義者在租界的統治機關駐地,建於1903年,共三層,總面積1902平方米,廣州灣回歸祖國後,市政府也曾設在這裡。建築由法國人設計,越南人監工,中國工匠施工完成,有鮮明的近代西式建築風格,是湛江法式建築遺蹟中最早的建築之一。進入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建築內,這幢建築包括共有三層,一層處理成基座(地下室),三層以上築鐘樓。正門為弧形臺階,直通二樓,兩側各有兩個小弧形臺階,二、三層前均有歐式花欄圍廊。室內寬敞,建築有壁爐、裝飾性門窗。
珊珊三丫頭從弧形臺階走到建築的二樓,在這裡,我看到了廣州灣的一段歷史,也了解了湛江為何被稱為廣州灣的歷史。廣洲灣」或「廣州灣」最早出現在輿圖、志書是明代,明嘉靖年間的《嶺海輿圖》,高州府輿地圖標有「廣洲灣」字樣,在輿圖中,"廣洲灣"的最早出處;此後的《廣東通志》寫道:「吳川縣廣州灣,在南三都地方,東南濱海,離縣四十裡」,是關於廣州灣最早的文字記載。到明萬曆年間的《高州府志》和清嘉慶年間的《雷州府志》都把「廣洲灣」標在海島上,但清光緒年間的《吳川縣誌》把「廣洲灣」標在海面上,而府志及縣誌的文字記載多寫作「廣州灣」,指海域和海島均有,如明嘉靖年間的《廣東通志》、清嘉慶年間的《雷州府志》。上面的記載,有用「廣洲灣」,也有使用「廣州灣」,為什麼會有一字之差?原來,「洲」與「州」在古代可以通用,所以文字記載中,就有「廣州灣」或「廣洲灣」的名字了。
廣州灣的位置應分時期:明清輿圖中的廣州灣,位置變化無常,有時被標在南三都(今南三島範圍)東南面,有時標在南三都西南面或西面,有時則標在南三都西北靠近麻斜炮臺,廣州灣的含義由港灣名稱延伸到涵蓋港灣與陸地;幾百年來,海陸變遷滄海桑田,當年南三都的一群海島在今天已合為一體,光緒年間的《吳川縣誌》曾寫到「過龍起滘,出廣州灣」,其水道現已消失,這就造成了廣州灣的位置模糊。今天,湛江的南三島,由原來的北顏島、田頭島、南滘島、鳳輦島、地聚島、巴東島、五裡島、黃村島、調東島、北涯島、蟛蜞墩島等島嶼組成,這裡原先就是小群島,有眾多港灣,易於船隻停靠,1953年至1958年,人們修堤築圍群島聯成一個大島——南三島,古代的南三都已經不復舊貌了。
在中國近代史上,中國有多個地方曾經被列強割讓或租借,成為殖民地,比如香港、澳門、青島等。1925年有一首《七子之歌》,將當時被列強掠去的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等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其中第五章寫的廣州灣,就是湛江,當時還沒有湛江這個地名,而叫「廣州灣」。而這個「廣州灣」與廣州並無關係,是源自於雷州半島東北吳川縣屬的海灣小村坊「廣州灣」(今屬南三島)。
1898年4月,法國以「躉煤」為藉口,要求清廷將廣州灣租借給法國,廣州灣的人們遂掀起了抗法鬥爭,但清廷還是在1899年11月與法國籤訂了《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把2000平方公裡的陸地和海域租借給法國,租期99年。法國強行租借廣州灣,此時的廣州灣包含了今赤坎區、霞山區、坡頭區南部沿海、麻章區南部沿海、南三都的群島、東海島、東頭山島、硇洲島及其之間的海域,總面積多達2000平方公裡,這才是《七子之歌》中的廣州灣位置。法國強行租借廣州灣時,租界範圍,基本上就是如今的湛江市區。因語言差異,讀音相同的「洲」與「州」在法語中顯示不出區別,所以法國與清廷交涉時只使用「廣州灣」,從這以後,「廣州灣」完全取代了「廣洲灣」。
今天的「廣州灣」,是守護著我國的南大門、守衛著我國的藍色海疆,「廣州灣」三個字蘊含著湛江從明清、到近代的歷史、地理及文化,這些歷史的故事,包含了我們需要謹記的歷史教訓,也是激勵我們要更加努力,為這座城市的建設發展努力!那麼,你是否有來過湛江灣旅行?你是否知道湛江從前的名字叫「廣州灣」?剛聽到廣州灣這個名字,你是否會和「廣州」城市聯繫起來?了解廣州灣的歷史後,你有什麼感覺?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