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因陀羅節:「活女神」庫瑪麗的榮耀與哀愁

2021-02-15 尼泊爾旅行

尼泊爾以「節日之邦」著稱於世,幾乎每隔幾天就有一個節日,有時甚至一個節日接著一個節日,其節日之多,世所少見。尼泊爾全國節日300多個,世界上很少有國家像尼泊爾一樣,為了了節慶而停止日常工作,尼泊爾人幾乎每年要花三分之一的時間來準備節日活動。尼泊爾的大多數節日源自對各種神靈的崇拜,政府規定放假的節日有50多個,任何一個旅遊者都可以通過參加不同節日感受尼泊爾的宗教文化和傳統風俗。


因陀羅節Indra Jatra又被稱為Yenya,這是尼泊爾加德滿都最大的街道巡遊節日。節日由兩個部分組成:因陀羅慶典,主要內容是豎立因陀羅旗杆(經過密宗儀式並修飾過的一棵樹幹)的儀式,血祭,巴伊拉布面具的展示和扮演成神靈的盛典;庫瑪麗慶典,活女神庫瑪麗(「活女神」庫瑪麗,意為「處女神」,是王室守護女神塔萊珠在地面的代言人,代表純潔、神聖和權力)將乘坐華貴的彩車出巡,人們會戴上傳統的尼泊爾面具載歌載舞。

節日中的因陀羅慶典開始於公元10世紀左右,在公元18世紀中葉正式加入庫瑪麗慶典的內容。節日一般持續八天,在第八天夜晚會舉行放倒因陀羅旗杆的宗教儀式,眾人將因陀羅旗杆抬到河邊焚成灰燼,因陀羅節也同時宣告結束。

註:尼泊爾慶祝四天後就基本結束。印度部分地區也會慶祝,但規模小上許多。

節日日期:尼泊爾農曆十一月的望月期第八天到朔月期的第四天,一般會在公曆9月,日期每年變化。


因陀羅節主要慶典在第一日和第四日,第四日尤重。2018年為9月21日9月24日,主要慶祝地點是加德滿都杜巴廣場及其周邊。


因為同樣使用陰曆,因陀羅節往往和中國中秋節在同一天。


神靈簡介

因陀羅(梵語:इन्द्र,Indra),又名帝釋天(Śakra),印度教神明,吠陀經籍所載眾神之首。本是古印度人共同尊奉的神明,在《梨俱吠陀》中是出現最多的神之一,出現次數僅次於阿耆尼,曾一度是諸神的領袖、雷神和戰神,空界的主宰。他的妻子在《梨俱吠陀》稱為舍脂,坐騎是攪拌乳海時生出的大白象愛羅難陀(一般形象是三頭六牙三身),武器是金剛杵(雷電)。遠古希臘的信仰從印度西北方流入,但人們對天帝的信仰在後吠陀時期逐漸地弱化,雷神的地位被婆羅門教改良之後出現的梵天、溼婆、毗溼奴三神所取代。

名稱

因陀羅,在漢文中,稱為帝釋天,梵文全名為Śakro devānām indraḥ,音譯為「釋提桓因陀羅」、「釋提桓因達羅」。釋迦(Śakra)在梵語中,為能夠的意思。提婆(devā),為天人、神明的意思。因陀羅(Indra)意思則為「最勝、最優秀、最優越、徵服、王者」。因此,其全名意思為「能為天界諸神的主宰」。

在中國古代佛經翻譯時,根據漢語語序,將其翻轉,故稱其為帝釋天,又稱帝釋。

傳說

因陀羅是女神阿底提的兒子,為阿底提耶諸神之一。他們的父親一般認為是生主迦葉波。根據不同的傳說,他有時被認為是出身阿修羅神,有時被認為是提婆神。

他徵服人間和魔界無數敵手,降服太陽、殺死延續季風雨的天龍弗慄多。在《梨俱吠陀》記載了因陀羅最廣為人知的故事:他與弗慄多的決鬥(vRtrahatya)。傳說巨蛇弗慄多阻擋了地下的水流出來,導致嚴重的旱災。因陀羅喝了三大杯祭禮中所奠蘇摩酒來提高其戰鬥能力,準備與巨蛇交戰,並用金剛杵(雷電)殺死了弗慄多和它母親Danu,釋放了被堵住的水流。他的盟友有駕雲降雨的樓陀羅(或魯奈羅〔Marut〕)、雙馬童以及毗溼奴。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因陀羅既是天帝。在吠陀時代,他主宰諸天萬界;進入婆羅門時代後,因陀羅地位下降,但是仍然被視為僅次於三相神的大神;在佛教經典中,則只是天人,有五衰之苦。在因陀羅神話傳說中,可以看出很多和希臘神話主神宙斯相近的一面,如雷電、好色等等,而魔龍的故事又見於北歐神話,這應該是印度和西方文化的交融。因陀羅身上千眼實際上是他的奇恥大辱,那些都是被詛咒後生成的女性生殖器官。

節日傳說

據傳說,身為天國主宰及雨神的因陀羅有一回從谷地裡的花園偷了鮮花。沒有人認出他的身份,結果因陀羅像普通小賊一樣被囚了起來,而他的坐騎白象愛羅難陀不分晝夜地搜尋加德滿都的街道,找尋主人。

因陀羅的母親憂心如焚,及時從天國下來,向人們吐露她兒子和自己的身份。她承諾了兩件事,帶著那些去年死去的亡魂回到天國,並答允盡施露水和朝露,好加速秋冬雨季農作的成熟。這是加德滿都谷地的人民訂定這個節慶歡欣鼓舞,大肆宴客慶祝的原因。

因陀羅節就成為人們向因陀羅和其母祈求豐收,及紀念這一年剛剛去世死者的節日。

因陀羅慶典

因陀羅旗杆

在節日的第一天,首先是莊嚴地豎立因陀羅旗杆的儀式。儀式由尼泊爾國家衛隊選擇一名士兵在加德滿都杜巴廣場來鳴槍開始。

廣場上巨大的白巴伊拉布面具也開始清洗,為四天後的盛典做準備。

堅立旗點在加德滿都的杜巴廣場的哈努曼多卡宮外,旗杆是一支長約10米,經過精心挑選的旗杆。

堅立旗杆當天在哈努曼多卡宮外有一場隆重而盛大的舞蹈儀式,舞蹈的內容是展示因陀羅像被俘的情景等一系列的傳說故事。現場會宰殺山羊和公雞作為祭品獻給因陀羅雨神,多謝他為豐收帶來充足的雨水。

神子扮演的大象是溼婆的兒子甘尼許。在神話中,溼婆坐騎白牛難迪砍下了大白象三個腦袋中的一個,安到了甘尼許的脖子上復活了他。

血祭和祭品

節日期間,特別在第四日。在加德滿都谷地的很多神廟中,人們都會宰殺牛或山羊,加上魚、堅果等組成貢品來供養神靈。供養神靈儀式結束後,這些祭品會分發給圍觀的信徒們。


參拜巴伊拉布神

當豎立了因陀羅旗杆後,人們便會打開哈努曼多卡宮旁邊的遮擋白巴伊拉布面具的護欄,讓他那恐怖的面容展現在遊行的隊伍前面。完整的開放一年只有一次,為期四天。面具上面鑲嵌的水晶碩大無比!

除了在杜巴廣場上正式的白巴伊拉布神像展示外,在谷地各個環城遊行中重要街道上均有由當地居民由鮮花自製的白巴伊拉布面具展示,為求讓庫瑪麗女神在環城遊行中能在不同的地點都可以有巴伊拉布神的保護。

第四日慶典當神聖的活女神庫瑪麗乘坐戰車進行環城遊行時,當她經過白巴伊拉布面具前時,必須停下來,庫瑪麗女神須向他致敬,當她敬完禮後離開,隨後即響起高昂的音樂,巴伊拉布神的血盆大口中那一管子便開始向外噴射出米酒,尼泊爾人相信,喝過一口經過祝福的米酒,一定得到好運。人們還會在米酒中放了一條小金魚,得到魚的人是最幸運的,因為它會為這個人帶到好運一整年。

庫瑪麗慶典——環城遊行

在因陀羅節,最具人氣的一個節目就是庫瑪麗的環城遊行了,在這個遊行之前,人們首先得在庫瑪麗神廟外面裝配三輛金色的神殿戰車作遊行之用。庫瑪麗巡城也被稱為庫瑪麗慶典。

在環城遊行的當天,人們身穿節日的盛裝,興高採列地聚集在杜巴廣場上等待看環城遊行的儀式。

在活女神庫瑪麗出廟前,在杜巴廣場前的GADDHI BAITHAK ,這一座白色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前,尼泊爾上層建築以及駐尼泊爾的各國領使館官員均會齊集那裡,觀看閱兵儀式及庫瑪麗遊行。

當閱兵儀式完畢後,就正經開始進行庫瑪麗活女神的遊行了。首先,有兩位男孩子從庫瑪麗神廟出來,登上戰車,他們扮演象頭神和巴伊拉布的樣子,每人一輛戰車,作為活女神的隨從,他們先打頭陣!

最後出發的一輛戰車是最大的,也是最漂亮的,神聖的活女神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她高高在上,由隨從抱著她登上戰車,雙腳從不接觸地面!

每輛戰車的巨大的身軀的前進,全部都是由10多個人負責拉著戰車前的大麻繩,靠人力的拉進,而車上則除了坐著「神」外,還有一些隨從在車上保護眾「神」,並把戰車上的鮮花灑向圍觀的人們。

上一任活女神在因陀羅節上。

戰車緩緩前行,總統則站在舊王宮的陽臺上向庫瑪麗女神致敬。遊行隊伍離開杜巴廣場後則向哈努曼多卡宮進發,庫瑪麗女神向白巴伊拉布致敬!然後就展開了她的環城遊行。在她環城遊行的期間,加德滿都谷裡的遊行路線上的均有人上演「因陀羅」神的神話傳說。

酥油燈會與神母尋子

酥油燈會叫做Mata Biye(मतबिये),中文含義是酥油供燈。在庫瑪麗戰車巡城的第一天,為了紀念過去一年往生的家人,人們會和親戚朋友一起,手持酥油小燈排成長列遊行。遊行隊伍從下午18:00開始,一路經過以加德滿都杜巴廣場為中心的舊城,以緬懷逝去的親人。

在晚上20點左右,人們還會扮演成因陀羅神的母親——女神Dagin,女神會在獨木廟西面出現,加入節日遊行隊伍繞城巡遊後回到杜巴廣場。據說這也是她當年下凡尋找兒子的路徑。

因陀羅節是尼泊爾所有節日中最具特色的之一,庫瑪麗慶典日加德滿都杜巴廣場會對遊客免費。慶典中是全年中唯一可以面對面拍攝加德滿都庫瑪麗女神的難得機會(平時都禁止拍攝)。

下圖是2015年葉涼親自拍攝,女神對我用了「神之蔑視」!請注意她額頭巨大的紅寶石。很昂貴的!

當時想要朝拜女神的信徒與獵奇者們人山人海,我幹翻一對鬼佬,四個尼泊爾記者,七八個阿三和一堆泡菜棒子才爬上女神戰車搶到機位。


新女神因陀羅節首秀

尼泊爾民主化後第一任加德滿都「活女神」庫瑪麗,Matina Shakya去年年滿12歲,在9月29日德賽節第八天Maha Asthami遜位,打落凡塵被貶為常人。

新的活女神,年僅三歲的Tristan Shaka接下重任,將在幾天後迎來她的因陀羅節首秀,這也是庫瑪麗每年之中最重要的任務。

尼泊爾有數個活女神,但唯有加德滿都三大谷地的庫瑪麗屬於正統。在王國時期,唯有加德滿都庫瑪麗可以被冠以「皇家」之名,她曾經給沙阿王朝開國君主點上提卡以賦予王朝正統。之後形成傳統,在因陀羅節期間國王都必須頂禮女神,女神初潮經血會被國王塗在額頭。一般來說,我們通稱的皇家庫瑪麗特指加德滿都活女神。

尼泊爾著名畫家送給葉涼的畫作:活女神為沙阿王朝開國君主普利特維·納拉揚·沙阿點上提卡,之後他統一了尼泊爾。


成為女神可以為家庭帶來地位、榮耀及金錢,但禁錮的環境,幽閉的心理和人神的落差,小女孩在此後人生中很難再獲得幸福。愛情更是奢侈品——在尼泊爾傳說中,和退位女神圓房的男人將七日內咯血而死。這或許只是迷信,但我知道一位前任女神,她的男友幾乎都死於非命,至今未婚。


因陀羅節這是尼泊爾紐瓦麗人最盛大的節日之一,同時,也是攝影愛好者的福音。充足的光線、斑斕的色彩和瑰麗的民俗讓您不會為素材發愁。

唯有在這裡,我們才可以俯仰無愧地說自己與神明同行。因為在因陀羅節中,活女神會降入凡塵,對世人端詳凝視,如喜馬拉雅山般高山仰止。


如今,舊神已經遜位,新的庫瑪麗年僅四歲,她高居於王座上還不知憂愁為何物。

還是希望以後您能當個凡人去愛吧。


聯 系 方 式

葉涼微信:nepaljourney

新浪微博:@葉涼N

佛學院志願者,聯合國南亞特殊貢獻獎得主,旅行作家兼國際領隊

服務於文化交流,定向援助,南亞深度遊開發

歡迎諸位親們投稿,投稿郵箱(coolleaf@icloud.com),會有小心意奉上。

註: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歡迎原作者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尼泊爾因陀羅節:「活女神」的寂寞年
    庫瑪麗典禮,活女神庫瑪麗(「活女神」庫瑪麗,意為「處女神」,是王室守護女神塔萊珠在地面的代言人,象徵純潔在活女神庫瑪麗出廟前,在杜巴廣場前的哈努曼宮,這一座白色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前,尼泊爾上層建築以及駐尼泊爾的各國領使館官員均會齊集那裡,觀看閱兵儀式及庫瑪麗遊行。
  • 神落凡塵:尼泊爾「活女神」庫瑪麗將遜位
    尼泊爾旅行" 活著,是一場盛大莊嚴的旅行 "2017年因陀羅節,現任女神庫瑪麗最後一次輝煌。尼泊爾現任加德滿都「活女神」庫瑪麗, Matina Shakya 今年年滿 12 歲,她將在 9 月 29 日德賽節第八天 Maha Asthami 遜位 ,打落凡塵被貶為常人。
  • 我們的世界---尼泊爾活女神庫瑪麗
    不是金錢、不是富足、而是遍布尼泊爾大街小巷裡的3億多尊的神像,以及皇室最珍貴神靈---庫瑪麗。因為有活女神,我們的世界便奇妙無比。庫瑪麗音譯的意思是處女神,是從尼泊爾眾多釋迦姓幼女中選出,3-4歲時就被送往寺廟供信眾朝拜,直至青春期初潮之前。庫瑪麗來自民間之女,任期滿後回歸民間。
  • 尼泊爾節日:「處女神臨」的因陀羅節
    節日由兩個部分組成:因陀羅慶典,主要內容是豎立因陀羅旗杆(經過密宗儀式並修飾過的一棵樹幹)的儀式,血祭,巴伊拉布面具的展示和扮演成神靈的盛典;庫瑪麗慶典,活女神庫瑪麗(「活女神」庫瑪麗,也叫「處女神」,是王室守護女神塔萊珠在地面的代言人,代表純潔、神聖和權力)將乘坐華貴的彩車出巡,人們會戴上傳統的尼泊爾面具載歌載舞。
  • 尼泊爾庫瑪麗「活女神」:再見女神
    >中國新年期間,帕坦新的活女神庫瑪麗登基,這也是尼泊爾2008年民主化之後帕坦的第三任活女神。民主化後的第一任帕坦女神以美貌著稱,在退位後仍然受到關注,英國作家Isabella Tree甚至在新書《活女神》詳細描述了她的退休生活。尼泊爾民主化後第一任帕坦庫瑪麗放下榮耀,簡陋家中拿起印度吉它。
  • 尼泊爾:處女活神「庫瑪麗」
    英國作家Isabella Tree在新書《活女神》裡,探尋尼泊爾女神「庫瑪麗」——化身為少女的陰性創造性能量Shakti,尼泊爾人相信這是一位保護滋養他們的神袛。當Tree與前任「庫瑪麗」相見,並拜訪各女神殿時,她發現,雖然尼泊爾發生過地震和革命,但人們對活女神的宗教崇拜似乎比從前更狂熱。
  • 來尼泊爾過因陀羅節,成為全世界最幸運的人
    今天(2017年9月5日),是尼泊爾因陀羅節。
  • 因陀羅節:最華麗節日中直面活著的「處女神」
    節日由兩個部分組成:因陀羅慶典,主要內容是豎立因陀羅旗杆(經過密宗儀式並修飾過的一棵樹幹)的儀式,血祭,巴伊拉布面具的展示和扮演成神靈的盛典。庫瑪麗慶典,活女神庫瑪麗(「活女神」庫瑪麗,意為「處女神」,是王室守護女神塔萊珠在地面的代言人,代表純潔、神聖和權力)將乘坐華貴的彩車出巡,人們會戴上傳統的尼泊爾面具載歌載舞。
  • 尼泊爾的"庫瑪麗",一個被奪走凡人幸福的高貴女神
    無論是印度、不丹、還是尼泊爾,這些宗教之國都留下了許多令人驚嘆的民俗文化,令不少外國遊客想去那裡來一探究竟。這當中,位於喜馬拉雅山脈腳下的尼泊爾最為出名。遍布各處的宗教寺廟和文化遺蹟無聲地向外界敘述著這個"高山之國"悠久的文化歷史,其中名為"庫瑪麗"的活女神一直都是這個國家最神秘的存在,今天我們就一起探尋她的前世與今生。
  • 尼泊爾活女神的自述:從處女神到凡人
    女神的挑選是嚴格的,由祭司挑選幾名兩歲五官端正、身無殘疾的女孩,在神殿中淨化其心靈,伴以數名著裝奇異,表情兇惡的男子跳舞、怪叫,若有女孩面無懼色、無憂無喜,她便是當之無愧的女神。至初潮來臨再行更換。每年因陀羅節的第三天,女神在守護神加奈斯和拜拉布的陪同下乘高大木輪車巡遊全城供人們膜拜,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 有關尼泊爾的「活女神」
    活女神被認為是王室守護女神塔萊珠的幼年化身,雖然在尼泊爾有數個,但真正具備政治影響力的只有加德滿都杜巴廣場那位。女性在印度教中其實地位不高,雖然膜拜很多偉大的女神,但就是現在的邊遠山區,月經期婦女都會被視為不潔關在牛棚(經血被認為是女人的原罪)。這也是為什麼庫瑪麗女神在初潮後就從神墮落為凡人。成為女神可以為家庭帶來榮耀及金錢,但小女孩本身很難再獲得幸福。
  • 尼泊爾「庫瑪麗」的故事,從神到凡人的轉變,充滿了奇幻色彩
    無論是印度、不丹還是尼泊爾,這些宗教國家都留下了許多令人驚嘆的民俗文化,讓很多外國遊客都想去那裡一探究竟。其中,位於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尼泊爾最為著名。隨處可見的宗教寺廟和文物,向外界默默述說著這個"山國"悠久的文化歷史,其中名為"庫瑪麗"的活女神一直是這個國家最神秘的存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尋她的前世今生。
  • 尼泊爾停留在凡間的神-活女神庫瑪麗
    庫瑪麗是尼泊爾人民的神(類似中國的轉世靈童)。庫瑪麗這個詞來源於梵文,可以解釋為公主。
  • 庫瑪麗女神廟:精美的廟中庭院,庫瑪麗女神真身!
    位於杜巴廣場南部一座三層的紅磚建築,建於18世紀,是被奉為庫瑪麗女神的女孩在進入青春期做回凡人之前的住所,神廟內有三層庭院,裡面的木雕非常繁複精美,遊客可以在神廟內拍照,每天下午四點鐘庫瑪麗女神會在神廟出現。但庫瑪麗女神出現時,不允許拍女神。
  • 尼泊爾庫瑪麗:青春期駕臨,「活女神」退位
    尼泊爾庫瑪麗:青春期駕臨,「活女神」退位 本報記者 張慧 《 青年參考 》( 2014年07月02日   22 版)
  • 尼泊爾「庫瑪麗」的故事,從神到凡人的轉變,充滿了奇幻色彩
    無論是印度、不丹、還是尼泊爾,這些宗教之國都留下了許多令人驚嘆的民俗文化,令不少外國遊客想去那裡來一探究竟。這當中,位於喜馬拉雅山脈腳下的尼泊爾最為出名。遍布各處的宗教寺廟和文化遺蹟無聲地向外界敘述著這個"高山之國"悠久的文化歷史,其中名為"庫瑪麗"的活女神一直都是這個國家最神秘的存在,今天我們就一起探尋她的前世與今生。
  • 「活女神」庫瑪麗:尼泊爾最孤獨的人
    在尼泊爾,有些女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有這樣的出名機會,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名,是「神名」,確切地說,是被當做女神,受到包括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的同時膜拜,就連這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也要恭敬地跪在她面前,請求她在眉心點一顆硃砂痣。這樣神聖的職位,挑選自然非常嚴格。候選女童年齡要在四五歲,需要同時滿足32個吉祥的特徵,也就是說必須是女神的苗子,才能有女神的樣子。
  • 尼泊爾——雪山環抱中的神的國度(2):邂逅活女神庫瑪麗
    回到院子把姑娘安放在一張鋪上紅布的大椅子上,我始終以為這是新娘子,在給她拍照時還試圖逗她笑,直到尼泊爾人依次鞠躬甚至跪拜,奉上錢財並以額頭觸碰姑娘的腳,我才意識到這不是什麼新娘子,而是尼泊爾至高無上、最受尊崇的活女神「庫瑪麗
  • 尼泊爾——雪山環抱中的神的國度(2):邂逅活女神庫瑪麗
    回到院子把姑娘安放在一張鋪上紅布的大椅子上,我始終以為這是新娘子,在給她拍照時還試圖逗她笑,直到尼泊爾人依次鞠躬甚至跪拜,奉上錢財並以額頭觸碰姑娘的腳,我才意識到這不是什麼新娘子,而是尼泊爾至高無上、最受尊崇的活女神「庫瑪麗
  • 神奇的尼泊爾節日:因陀羅節Indra Jatra
    節日由兩個部分組成:因陀羅慶典,主要內容是豎立因陀羅旗杆(經過密宗儀式並修飾過的一棵樹幹)的儀式,血祭,巴伊拉布面具的展示和扮演成神靈的盛典;庫瑪麗慶典,活女神庫瑪麗(「活女神」庫瑪麗,也叫「處女神」,是女神在地面的代言人,代表純潔、神聖和權力)將乘坐華貴的彩車出巡,人們會戴上傳統的尼泊爾面具載歌載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