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媒體記者們走進了漯河人民公園,聽講解員介紹了人民公園的各種景色。人民公園目前全園佔地107畝,其中水面面積22.5畝,陸地面積84.5畝。人民公園因建園已久,基礎設施老化問題較嚴重,2019年列入漯河市百城提質項目,且於當年建設完工。
精細「繡」出一步一景
2019年,在人民公園新任領導班子的籌謀下,啟動對人工噴泉的翻修工作,通過栽種高杆月季,擺放季節草花,打造白鶴與花朵,水從山中過的美妙和諧的景觀效果,引得前來遊園的遊客紛紛稱讚、駐足拍照。
於2019年建設完工的霧森景觀,一方面起到了抑制灰塵的環保效果,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公園的綠化景觀觀賞效果。在人工湖附近,記者看到保潔人員、湖面打撈人員、文明勸導員、志願者及公廁管理人員在忙碌。夏天,湖面即呈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壯闊美景,同時也吸引了很多的社會活動,例如集體寫生、學校郊遊、吟詩對唱等前來這裡。人工湖除了荷花,為淨化湖體水質,也投放了不同品種的魚類,有觀賞類的景觀魚,也有淨化水體的食草魚。園內的垂直綠化項目,在湖面上按照規定的距離設置湖面載體,在載體內種植木香、爬牆虎等攀爬類綠植,打造綠化彩化牆體。
在2019年的公園提升改造工程中,湖心假山更換老舊樹種,栽種黃櫨及紅櫨等彩化樹種,重新鋪設草皮,栽植常青藤2442平方米,今年,人民公園又重新翻修山頂涼亭,補刷故宮紅漆,為市民打造優質遊園環境。
人工湖荷花的中心,今年新栽種了百日紅、碧桃等彩化品種。遠遠望去,荷葉隨風躍動,在荷花開花期,更是美不勝收。
跟隨講解員,記者們又來到公園內的動物園。據介紹,現有動物品種30種共計71隻,主要有非洲獅、東北虎、黑熊、禿鷲等。自2005年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成立以來,陸續收容救治54個品種共計800餘只。
市民有需求的地方 就合理修建
體驗中,記者發現公園內建立了20多座掛衣架,人民公園主任趙明告訴記者:「公園硬體設施整修後,吸引了很多市民前來晨練,但是,市民晨練時所帶的衣服和用具往往沒有地方放,公園工作人員聽取鍛鍊市民的建議後,建立起20多座掛衣架,解決了晨練和遊客無處掛衣服的問題,博得誇讚聲不斷。2020年初,一遊客看到有一塊空地沒有硬化,在老牆壁上留言,建議硬化。公園立即行動,硬化了空地,設立了健身器材,修繕、美化了老牆壁。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記者們又來到公園花卉透明大棚內,映入記者眼帘的各種景觀綠植,造型優美,長勢喜人,堪稱藝術品。
「先將文竹植株帶土球從原盆中脫出,根據新盆大小,用手把土球四周重新整形,要儘量保存好緊連於根部的原土,在新盆底部先放一些有機土,再放入文竹植株,最後進行填實土、澆水,放置於遮陰處,多噴葉水,以利成活。」在種植員的指導下,記者體驗了文竹換盆。
據介紹,每一株草花均是由花卉科的同志們由一粒種子開始培土施肥、精心養護、披星戴月培栽而成。每年依據季節觀賞需要,固定培育草花品種孔雀草、百日草、彩葉草、矮牽牛、角堇、羽衣甘藍等七個品種,年均產量八萬餘株,六萬餘盆,能夠滿足園內節日擺放的需要。同時人民公園積極響應為群眾「辦實事」、「解民憂」的號召,確定了每周日為「家庭養花義務諮詢日」,對市民家庭養花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
在修建中保持原貌
駐足在地雕建築--家鄉水面前,記者看到在保持歷史風貌的基礎上,通過人像整體深度清潔「修舊如舊」,像體底座重新加裝瓷片,像體中間描繪金色鎏金大字,將家鄉水以嶄新的姿態再次呈現給市民。
在人民公園志願者服務站,公園主任趙明告訴記者:「他們現有志願者56人,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原則,每天堅持為市民及遊客提供愛心茶水、開展手機充電、雨傘借用、打氣、休息、愛心藥箱等志願服務活動。他們的服務宗旨是堅持熱情接待,提供優質服務;堅持無償服務,為遊客排憂解難。
漯河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瑞 編輯 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