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貨運跑出加速度:7月日均裝車量、中歐班列開行量創新高

2020-12-12 新浪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鐵路貨運 跑出加速度(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

前7月,鐵路貨運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發送量累計完成20.1億噸,同比增長4.3%。

「公轉鐵」穩住鐵路貨運基本盤,「散改集」優化鐵路貨運結構,國際聯運增勢喜人。一系列創新服務舉措,助力鐵路貨運跑出加速度。

16.8萬車,7月鐵路日均裝車量刷新歷史紀錄;

1232列,中歐班列連續第三個月開行超千列。

翻開中國鐵路貨運成績單,一串亮眼的數據振奮人心。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9日披露,今年前7月,被稱為經濟運行「晴雨表」的鐵路貨運跑出「加速度」,發送量累計完成20.1億噸,同比增長4.3%,為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搶抓機遇「公轉鐵」,日均裝車量再創單月新高

7月16日下午5時35分,滿載著1080噸銅精礦的41510次貨物列車,駛入福建龍巖市上杭火車站。4小時後,這些礦石原料順利送抵紫金銅業有限公司陰極銅生產線。

這樣的鏡頭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是我國重要的貴金屬基地。今年以來,其支柱企業紫金銅業陰極銅產量同比增長12%,企業產值同比增長13.4%。

然而,在疫情防控最嚴峻的時候,公司2月出口合同有5000噸陰極銅產品,一下子難以組織發運到廈門港口。

紫金銅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元杭回憶,幸好上杭火車站主動找上門來,指導廠家實地測量貨物尺寸、重量等信息,當日就確認了加急運輸方案,僅用4天時間,便將5000噸陰極銅全部運輸完畢,確保了紫金銅業按時履行合同。

鐵路的雪中送炭也贏得了企業的信任,紫金銅業決定把全年90%、約50萬噸的銅礦運輸交給鐵路。今年以來,上杭站已為紫金銅業運輸銅礦6060車,共計33.2萬噸。

對鐵路貨運來說,大宗物資運輸是重頭戲,抓好大宗物資「公轉鐵」運輸,就牽住了貨運增量的「牛鼻子」。今年全國復工復產以來,鐵路貨運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加大「公轉鐵」運輸組織力度。

在大宗物資運輸中,煤炭運輸是重中之重,鐵路部門查擺問題、分析原因,各出奇招,力保鐵路基礎貨源。貨源78%以上為煤炭的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以「公轉鐵」運輸為重點,7月以來,日裝車連續保持在1萬輛以上。今年前7個月,浩吉鐵路日均開車14列,進入7月日均達到了20列。大秦鐵路運輸潛力也得到充分釋放,7月貨運量同比增4.7%,創下年內新高。

「公轉鐵」不僅穩住了鐵路貨運基本盤,也進一步降低了貨主企業運輸物流成本。以北京局集團公司為例,今年上半年,為支持企業「公轉鐵」,他們減免26項貨運雜費,累計為企業降低成本9億元;降低電氣化附加費收費標準,整車貨物運輸每噸公裡降低0.005元,累計為企業降低成本12.7億元。

一系列組合拳使鐵路運輸市場份額進一步增加。7月,全國鐵路日均裝車量16.8萬車,同比增加1.4萬車,同比增長9.3%,再創單月歷史新高。

大力推行「散改集」,為貨運增運提供新動能

6月23日凌晨,一列滿載洗塊煤的敞頂貨櫃列車,從焦作車務段嘉峰站開出,駛往連雲港港口。這趟裝載了54個35噸標準貨櫃的列車,開啟了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公司敞頂貨櫃鐵水聯運新模式。

作為為大宗散貨量身定做綠色運輸方式,敞頂貨櫃運輸方便、快捷、環保,客戶需求量不斷增加。據焦作車務段有關負責人介紹,地處沁河煤田核心區域的嘉峰站發往連雲港,再走水運到寧波,比企業原本陸路直送寧波每噸運費便宜15元以上,還能減少貨損,經濟環保又省心。因為性價比高,今年前7月嘉峰站共發運敞頂箱11954車,佔總裝車數的10.1%,佔比在不斷擴大。

在東北,「散改集」也優化了鐵路貨運結構。今年7月,在貨運量大幅增加的情況下,瀋陽鐵路部門的主力貨種煤炭的發運量佔比從40%下降至27.9%。究其原因,礦建、貨櫃等貨物品類增幅分別高達102.1%、110.5%。前7月,鐵礦粉、水泥熟料、糧食入箱等17個「散改集」項目擴大了多式聯運合作,敞頂箱及貨櫃累計發運2136.4萬噸,同比增長75.7%,貨櫃裝車量同比增長45.6%。

「散改集」正是鐵路部門不斷創新服務的縮影。今年以來,貨運系統主動適應經濟轉型升級,在穩定大宗貨物運輸的同時,把發展貨櫃作為貨運增量的主要方向,並加快鐵路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的融合。為了加強貨運基礎設施建設,打通最先和最後一公裡,今年以來已建成鐵路專用線24條、在建187條,建成鐵路物流基地3個、在建23個,為廠礦企業、港口提供無縫銜接的全程物流服務,也為貨運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自今年5月份以來,鐵路貨運裝車已連續3個月創新高,7月單日裝車創下17.1萬車的歷史新高。

「散改集」為貨運增運增收提供了新動能。今年前7月,全國鐵路貨櫃累計發送1171.3萬標準箱、2.36億噸,分別同比增長24.4%、34.3%;其中敞頂箱發送556.1萬標準箱、1.33億噸,分別同比增長62.8%、82.7%。貨櫃對鐵路貨運增量的貢獻率達到72.5%,單日裝車最高達到35541車,敞頂箱單日裝車最高達到17970車。

國際聯運勢頭好,中歐班列單月開行數量創新高

去年6月30日,一列滿載70個標準貨櫃貨物的中歐班列,從欽州鐵路貨櫃中心站首發駛向德國杜伊斯堡,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關鍵項目——廣西欽州鐵路貨櫃中心站正式開通運營。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通「最後一公裡」後,國際鐵海聯運班列實現海鐵無縫銜接,將使該通道的綜合物流成本降低約20%。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中國西部省市區進出口貨物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多重利好政策陸續發力,重慶、雲南、貴州等西部省份貨物經北部灣港發往全球的貨運量迅速增長。今年前7月,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行2109列,同比增幅79.9%,貨物從最初的陶瓷、板材等少數品種發展至汽車配件、電腦配件、平行汽車等300多個品種,實現了到東南亞、東北亞主要港口的全覆蓋,聯通全球83個國家和地區、203個港口。

鐵路國際聯運增勢喜人,還體現在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和貨物發送量的逆勢增長。今年以來,中歐班列發揮自身優勢,為馳援全球抗「疫」、穩定外資外貿、保障國際供應鏈穩定暢通貢獻了「中國力量」。今年前7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6354列,發送貨物57.4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41%、46%,單月開行數量連續5個月刷新歷史紀錄,其中,7月份開行1232列,創單月開行數量最高紀錄,成為聯通亞歐大陸的「綠色通道」「生命通道」。

為推進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打造「幹支結合、樞紐集散」的高效集疏運體系,促進班列開行由「點對點」向「樞紐對樞紐」轉變,按照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工作部署,國家發改委於近期下達了中央預算內投資2億元,支持鄭州、重慶、成都、西安、烏魯木齊等5個城市開展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範工程建設,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現代物流樞紐,促進中歐班列降本提質增效,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強統籌協調,按照市場需求和國際鐵路聯運發展方向,創新物流業態,主動對接國際物流網絡和全球供應鏈體系,為中歐班列打造具有長久生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經營服務體系。」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嚴鵬程說。

相關焦點

  • 鐵路貨運 跑出加速度(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前7月,鐵路貨運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發送量累計完成20.1億噸,同比增長4.3%。「公轉鐵」穩住鐵路貨運基本盤,「散改集」優化鐵路貨運結構,國際聯運增勢喜人。一系列創新服務舉措,助力鐵路貨運跑出加速度。
  • 開行量創紀錄!絲路「新使者」中歐班列加速奔跑穩外貿
    開行量創紀錄!伴著冬日晨光,裝載60個天藍色標準貨櫃的蘇滿歐中歐班列緩緩駛出滿洲裡鐵路場站,開啟前往歐洲的上萬公裡旅程。接近雄偉的滿洲裡國門時,班列鳴響長笛,仿佛在向國門致意。今年以來,這座國門每天迎接入境和送走出境的中歐班列接近10列。位於中國東北的滿洲裡、正北方的二連浩特、西北部的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是中歐班列4大鐵路口岸。
  • 覆蓋30個國家,湖南中歐班列跑出加速度
    湖南中歐班列開行實現逆勢增長跑出了加速度自2014年10月30日長沙開出首趟「長沙—莫斯科」班列以來,經過6年多的市場培育,湖南中歐班列呈現出運量逐年遞增,穩步發展的良好態勢。2020年湖南中歐班列發運量躋身全國中歐班列「第一方陣」,成為支撐陸港型物流樞紐的重要部分。
  • 中歐班列節點城市半年報:五大頭部城市佔比近80%
    目前,西安在中歐班列的發展方面仍在提速。從7月1日起,中歐班列「長安號」推出了每天開行4班的「公共班列」,不僅可在運行總量上進一步提升,亦利於對中小貨主的吸引力增長。    上半年,成都和重慶的中歐班列開行量均未突破千列。但兩座城市開始從數量增長到質量增長的跨越,因此亦保持著多項開行數據方面的領先地位。
  • 穩外貿 中歐班列「加速跑」
    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歐班列開行達10180列,超過去年全年開行量,運送貨物92.7萬標箱,同比增長54%,往返綜合重箱率達98.3%,再創新紀錄。目前,中歐班列的運輸網絡已通達20多個歐洲國家的90多個城市。今年以來,經阿拉山口口岸和霍爾果斯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均超過4000列,經滿洲裡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超過3000列,經二連浩特口岸進出境的中歐班列超過2000列,漲幅最大,達53.4%。
  • 中歐班列誰是「帶貨王」?成渝開行近5000列 義烏成為「第四城」
    本報告對2020年中歐班列的表現情況進行回顧,並對2021年的班列運行進行展望和分析。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2020年中歐班列的表現可概括為:「穩定」「擔當」和「創新高」。「穩定」體現於開行頻次上,相對於空運和海運,中歐班列在2020年始終保持了穩定運行;「擔當」,則體現於疫情背景下,中歐班列在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以及運送抗疫物資上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創新高」則體現在開行的數量和質量上,即無論是開行數量、重載率等,均較過去有顯著增長。
  • 開行量年年增長,朋友圈越來越大中歐班列跑出了新速度
    11月29日傍晚,隨著火車鳴笛聲,首趟東莞至德國杜伊斯堡的中歐班列,滿載著電子產品、防疫用品、家具、五金等價值300多萬美元的貨物,從東莞常平鐵路貨運站緩緩駛出。中歐班列再添新成員!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歐班列開行達10180列,已超過去年全年開行量,運送貨物92.7萬標箱,同比增長54%,往返綜合重箱率達到98.3%,再次創造新紀錄。安全、快捷、成本低,是更多客戶選擇中歐班列的直接原因。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在國際客運航線停飛、公路受阻、水運停滯等情況下,中歐班列成為中外企業進出口的主要運輸通道。
  • 廈門經濟特區40年:「絲路海運」「中歐班列」雙翼齊飛跑出「加速度」
    「絲路海運」開行以來,廈門港通過海鐵聯運、多式聯運,開闢疫情物資綠色通道;實行「卸船直提」「出口直裝」,不斷提升物流通關加速度;推出「海上藍色公路」「進口直提」等業務,為客戶量身定製物流解決方案。業內人士認為,在互聯互通的全球化貿易大潮中,「絲路海運」與中歐(廈門)班列雙翼齊飛,正不斷跑出「加速度」。
  • 青白江公安:中歐班列(成都)平安開行的「守護者」
    在此始發的中歐班列(成都)連續4年開行量位居全國首位。 中歐班列是中歐經貿往來的主動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被贊為「歐亞大陸間的生命之路」,成為穩外貿「壓艙石」的作用日益凸顯。四川省公安廳、成都市公安局高度重視,要求屬地公安機關全力保障中歐班列(成都)平安開行。
  • 2020年經新疆進出境中歐班列創新高
    原標題:2020年經新疆進出境中歐班列創新高   記者從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經新疆進出境中歐班列達9679列,創歷史新高。   2020年,中歐班列承接了大量由海運、空運轉移的出境貨運業務,新疆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口岸通道作用明顯。
  • 中歐班列系列漫畫①:從中國開出的第一班中歐班列
    中歐班列(英文名稱CHINA RAILWAYExpress,縮寫CRexpress)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運行於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貨櫃等鐵路國際聯運列車,是深化我國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載體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抓手
  • 中歐班列(成都)今年累計開行量已超去年全年,同比增長58.6%
    中歐班列(成都)今年累計開行量已超去年全年,同比增長58.6%——運得多跑得快中歐班列變身「帶貨王」2020年10月14日四川日報第10版10月12日,兩名海關工作人員對吉利出口零部件進行現場查驗。李雨芯攝成都國際鐵路港貨櫃中心站,龍門吊起吊貨櫃。
  • 「冀西歐」國際班列開行 中歐班列長安號輻射京津冀 高質量發展...
    2019年7月18日,首列「冀西歐」國際貨運班列從石家莊高邑縣冀中南智能港貨櫃場站駛出,整列41車貨櫃貨物到達西安港新築車站後集結中轉,再搭乘中歐班列長安號,向德國漢堡進發。上午10時46分,隨著「冀西歐中歐班列正式發車」一聲令下,汽笛長鳴,41車滿載著光伏組件、服裝、箱包、家電、機器設備、家居用品等貨物的「冀西歐」國際貨運班列緩緩駛出冀中南智能港貨櫃場站,一路向西,48小時後貨物將在西安港新築車站再次集結中轉,搭乘中歐班列長安號,奔向1萬多公裡外的德國漢堡,全程運行時間21天。
  • 中歐班列(成都)加速度 成都到波蘭羅茲最短10天半
    記者從昨日的中歐班列(成都)突破2000列及新產品推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歐班列(成都)公共班列開行密度將進一步提升,時間將進一步縮短,並將在歐洲建立並完善跨境鐵路貨運網絡、營銷與招商體系,並創新提升服務,構建以成都為戰略支點的四向鐵路大通道,加快打造國際鐵路通道和國際鐵海聯運通道,建立起以成都為樞紐、聯繫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亞歐大陸橋,高水平建設西部國際門戶樞紐和內陸開放高地,進一步提升開放型經濟的競爭力和帶動力
  • 中歐班列鐵路貨櫃管理系統上線
    中歐班列鐵路貨櫃管理系統上線時間:2017-07-28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作者:記者 王赤風   本網訊 近日,由上海鐵甲國際貨運運輸代理有限公司(簡稱鐵甲公司)與從旦(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從旦公司)合作開發的定製化中歐班列鐵路貨櫃管理系統已研發成功並交付使用
  • 「中歐班列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來自中國和歐洲多國的運輸與物流企業及行業從業者圍繞中歐班列的重要貢獻、發展前景等議題深入交流,約250位參會人員還進行了「一對一」在線洽談,達成多項合作意向。面對疫情挑戰,中歐班列成為中歐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為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提供了重要支撐。
  • 歸來丨中歐班列「長安號」(維也納-西安)首列蘭精班列順利抵達西安港
    2020年9月8日,隨著列車汽笛的一聲長鳴,「長安號」(維也納-西安)首列蘭精班列緩緩駛入西安鐵路局新築車站。此趟列車起點維也納全程運行16天,行駛裡程10,460公裡,順利抵達中國西安。此趟列車的順利開行標誌著奧地利維也納首次通過中歐班列將「奧地利造」產品運到中國,中奧國際產能合作,特別是在綠色環保紡織領域的合作邁出了新的步伐。
  • 中歐班列全線爆單 高光背後凸顯運力瓶頸
    今年以來,中歐班列運輸量暴漲,不再是跨境物流的「配角」。至11月初,中歐班列年開行量突破1萬列,已超去年全年水平,再創新紀錄。但與此同時,在國內貨櫃緊缺、物流循環速度下降的背景下,由於空海運力積壓到鐵路上,導致中歐班列負荷劇增,成為貨櫃運輸環節的新「堵點」,行業運力的瓶頸逐漸凸顯。
  • 義新歐班列「十一」發運列數創新高
    |國慶節創單日發運6列的新紀錄 義新歐班列「十一」發運列數創新高 |國慶節創單日發運6列的新紀錄
  • 口岸雙向積壓嚴重 中歐班列一艙難求
    一位中歐班列平臺公司人士表示,今年以來,中歐班列發運量不斷提升,但口岸作業能力有限,加上邊境疫情防控等因素影響,導致大量貨物在口岸積壓,「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部分口岸出現較為嚴重的擁堵情況,隨著年底貨運需求的增多,近期擁堵情況愈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