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Hilton只不過幻想了一個人類從剛學會渴望之初就開始渴望的地方。某種天堂。一個樂園。烏託邦。世外桃源。伊甸園。香巴拉王國。
Hilton是20世紀上半葉的著名英國作家,將他筆下的樂園命名為香格裡拉,將其描繪為神奇和心靈交匯的聖地,並將其安放在西藏西北部的高山之上。這是他1933年的冒險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的情節,該書很快就暢銷全球。在1937年的時候被改編為好萊塢電影,由傳奇導演Frank Capra執導,Ronald Colman和Jane Wyatt主演。
從《消失的地平線》登陸各書店的那一刻開始,香格裡拉就和烏託邦劃上了等號。在那個時期,人們剛經歷過世界大戰和經濟大蕭條,而香格裡拉是一個可以逃避現實世界的理想之地。自此,此地的簡單理念激發了數不勝數的人踏上西藏朝拜的旅途,這是信仰與毅力之旅,希望和遙遠承諾之旅,也是頓悟和失意之旅。
這真的是一種很驚人的現象,因為香格裡拉並不存在。而且從未存在過。
emmm,直至今日。
真正的香格裡拉
據稱Hilton為小說做的大多數研究都是在大英博物館圖書館裡進行的,他家在倫敦的東北部,離這裡不遠。他從未真正到過西藏。相反的,他是從另外一個烏託邦之夢中獲得了香格裡拉的靈感,那就是被人們熟知數百年之久的香巴拉王國。
「在Hilton閱讀過的天主教冒險者的著作中,有一本包含了一個非常混亂不清版本的香巴拉王國傳說。但是它完全不清楚,」比較宗教學和神話學的講師Ed Bernbaum說,「某種程度上這是個普遍的主題。而且在那個時期,西藏還未被探索。所以,如果想要尋找一個隱世的烏託邦,那裡是個理想之選。」
香巴拉王國是藏傳佛教傳說中的一個烏託邦天堂,遠在亞洲北部的群山之中。有著各種各樣宗教和背景的人們都和諧的生活在這個精神聖地中。人們還說當戰爭和邪惡吞噬世界之時,這裡會誕生一位領袖,擊敗混沌之力,引領人類進入一個和平幸福的新時期。
香巴拉王國來源於佛教時輪經,經中說宇宙的中心是須彌山,這座山就位於西藏的北部。
「從某種程度上,人們把西藏當做了這種神秘的烏託邦國度,」Bernbaum說,「而西藏人自己則會往更遙遠的北方尋找那個烏託邦——香巴拉王國。」
今天的香格裡拉
如果Hilton真的以佛教講經中的香巴拉王國為原型創作出了香格裡拉,那麼得知他夢中仙境的遭遇可能會很心痛。
它成了真實存在的地方。太過真實了。
2001年,中國政府將中甸縣(雲南省)更名為香格裡拉,目的只有一個:發展旅遊業來賺錢。許多地區都來競爭更名為香格裡拉,決定誰是勝者花了近十年時間。獲得更名權的中甸縣在2006年的時候被《衛報》評為「歷史上最大膽的重命名運用之一」。
現在香格裡拉擁有一處香格裡拉度假村,一座香格裡拉希爾頓花園酒店,還有一座機場,每天有航班往返北京、上海和拉薩。遊客可以遊覽雲南省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大飽眼福之後,還能在香格裡拉啤酒吧裡暢飲佳釀。
西藏和香格裡拉能吸引遊客的原因並非是遊客陷阱。畢竟西藏是「世界屋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位於西藏和尼泊爾交界處。這裡的自然景觀奪人心魄,使它成為了戶外愛好者的目的地,尤其深受中國本土遊客的喜愛。
但這個香格裡拉是James Hilton想像的那樣嗎?它是現代遊客所期待的那樣嗎?
這可能取決於朝聖者本身了。
「去往香巴拉王國有很多條不同的路,」Bernbaum說,「對我而言,我認為最有意思的是它的象徵意義。它能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一段心路旅程。」
本文譯自 HowStuffWorks,由譯者 Diehard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