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地平線》,[美]詹姆斯·希爾頓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定價:48.00元
雲遮霧鎖偶露崢嶸的玉龍雪山,夕陽下流水潺潺的溝渠兩旁古樸的民居,靜謐的湖泊四周的草地點綴的藏式帳篷,令人陶醉忘卻歲月的納西古樂……多年前,雲南財貿學院李淳燕教授邀我赴滇,其中一項內容便是對香格裡拉的旅遊開發進行論證。於是我有機會造訪了麗江大研鎮的民居,參拜了中甸藏傳佛教的喇嘛廟,接觸了神奇的東巴文和壁畫,也在山林曠野領略了香格裡拉的魅力。置身於森林、草地、雪山、寺院和紅火的杜鵑花盛開的湖畔,我忘卻了喧囂的世界。
美籍英國著名作家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的名著《失去的地平線》,在1933年出版後曾經在西方掀起一股對香格裡拉奇幻世界的熱潮。這大概出乎作家本人的預料,因為一本書的出版喚起大眾潛意識中追求安寧、和諧、遠離紛擾世界的願望,姑且稱之為大眾閱讀現象,其實是很值得研究的社會課題。許多評介一致認為,一次世界大戰的創傷、美國經濟大蕭條的影響,上個世紀30年代的世界格局帶給人類的心理壓力,使許多西方讀者對《失去的地平線》描繪的難以找尋的、神秘的理想國產生了無限嚮往。1944年,好萊塢將小說拍成電影,將想像中的群山之中的世外桃源——香格裡拉搬上銀幕,更是喚起人們尋找它的巨大熱情。
《失去的地平線》如今譯本很多,我收藏的譯本書名為《消失的地平線》,譯者註明是大陸橋翻譯社。這個譯本裝幀考究,附有很多彩圖,內容包括雲南麗江的自然景觀,以及納西族、藏族文化藝術等諸多方面,都不是原作所有的。給人的印象是,該書編者是以大量新增的照片圖版,特別是附加的文字說明來為原作作注釋,雖然這樣做不能一概否定,但多少給人以喧賓奪主之感。
這本《消失的地平線》,已列為「大旅行家遊記」系列叢書的一種,與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斯文·赫定的《亞洲腹地旅行記》並列,以我之愚見,這恐怕是欠妥的,容易誤導讀者。
眾所周知,《消失的地平線》講的是南亞次大陸某國的巴司庫(虛構的城市)一次暴亂中,四個外國人乘坐一架小型飛機慌忙撤離,他們是英國領事館領事康威、副領事馬林遜、美國人巴納德和傳教士布琳克洛小姐。飛行途中,才發現飛機被劫持了,飛機離開了原定航線,他們原先熟悉的飛行員不見了,駕機的是個帶武器的陌生人。次日,飛機降落在一座山谷,飛行員又莫名其妙地死了。他們就這樣闖入群山綿延的中國藏區,遇上能講一口純正英語的漢族老人張先生,從藍月山谷進入香格裡拉。後來被安排在香格裡拉的喇嘛寺住下。整個故事便是在面對高聳入雲的卡拉卡爾雪山的喇嘛寺中展開的。
不過,希爾頓的《失去的地平線》不是作者在中國西南探險考察的親歷見聞,更談不上是「大旅行家遊記」,而是不折不扣的虛構的小說,我們在閱讀時也會發現,作者筆下的世外桃源是虛無飄渺的,如同朦朧月色下的雪山、深谷、寺院,缺乏可 《消失的地平線》,[美]詹姆斯·希爾頓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定價:48.00元信的、真切的現實感。關於香格裡拉的實際情形,作者也避免直接的描寫,多半通過英國外交官康威與接待他們的張先生的交談,以及與神秘的最高喇嘛的對話。這樣的寫法,也顯示了作者的高明之處。
如果要在「大旅行家遊記」系列叢書中介紹有關香格裡拉的考察探險的傳世之作,其實現成的就有洛克的著作。
美籍奧地利植物學家、地理學者和人類學家約瑟夫·洛克(l884~1962),自上個世紀20年代以來,受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美國國家農業部、哈佛大學植物研究所的資助和派遣,先後在中國西南的雲南、四川一帶生活了27年,進行了長期的科學考察和探險。除了採集大量植物標本,洛克還對麗江的納西、藏族文化、地理環境、人文景觀進行了深入考察,他訪問了神秘的「木裡」王國,深入到貢嘎山。他還乘飛機飛越麗江上空,繞著玉龍雪山飛行了一圈,深入金沙江虎跳峽。他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的文章,特別是大量珍貴照片,給香格裡拉的奇幻境界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藍本。
據說,希爾頓的《消失的地平線》是在洛克探險記錄的影響和啟發下寫成的,因此翻譯整理出版洛克的有關著作,無論是加深了解麗江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還是研究麗江地區的探險史,都是頗有價值的。我孤陋寡聞,僅看到外文出版社的《麗江》一書附有洛克的考察記,不知洛克的著作是否有比較完整的中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