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國際上有一個專門針對核武器的條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這個條約制定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核擴散,維護世界和平。因為一旦將核武器應用於戰爭,必將造成毀滅性的結局。那麼一顆原子彈的威力到底有多大?看看被原子彈轟炸過後的日本廣島長崎兩座城市就可以知道。
據統計,廣島原子彈「小男孩」投射後,直接造成了七萬人的死亡,還有七萬人受傷,而這一慘況僅僅就發生在原子彈爆炸的一瞬間。隨後,長崎再次被投射原子彈,四萬人的性命毀於一旦。這兩顆原子彈是歷史上僅有的兩次使用核武器。那麼,如果美國沒有向日本投射這兩顆原子彈,日本將會如何收場?
重回歷史上的核武器戰爭
要說美國為何向日本投射原子彈,還得從1945年的珍珠港事件說起,此前的侵略戰爭助長了日本雄霸世界的野心,將自己的魔爪伸向了美國的領土,由此,美日戰爭一觸即發,儘管美國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迅速將局勢扭轉,轉守為攻,並取得了衝繩島戰役的勝利,但是美國在這次戰役中也死傷慘重。
從此便對日本幾近瘋狂的作戰態勢感到恐慌,但仗仍然要打,因為日本終將成為這場戰爭的落敗方。於是美國開始思考採取怎樣的戰略既能降服日本,又能減少本國軍隊的損失。最終決定聯合澳大利亞、英國、蘇聯等同盟國實行「沒落行動」,準備多方夾擊,一舉殲滅日本。出動之際,美國總統收到了原子彈研製成功的情報,這一研製本為對抗德國而定,如今德國已然投降,便順勢用到了日本的頭上,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核武器戰爭就此爆發。
蘇聯早已虎視眈眈
這場核武器戰爭讓日本死傷慘重,也澆滅了日本稱霸世界的狼子野心,這才投降作罷。那麼如果沒有這兩顆原子彈,日本的局勢是否還有轉機呢?很顯然,不會。一方面,美國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在核戰爭爆發之前,美國就曾多次調集轟炸機對日本進行侵略,而日本這邊根本沒有能夠與之抗衡的武器,所以,就算日本傾盡全力,也只能落得個兩敗俱傷的結局。
但其實,原子彈也並不是促使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因為就算廣島長崎死傷慘重,日本也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只要能求得蘇聯的援助,就還有體面結束戰爭的可能。然而事實上蘇聯的軍隊也已經佔領了北海道和日本北部,這就說明日本已經孤立無援了,只得乖乖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