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是北京最靠北銜接河北張家口、豐寧的一個區,它風景秀麗,擁有眾多旅遊、觀賞的景點,也是北京人避暑納涼最喜歡去的目的地之一。
不過今天我要來給大家介紹的並非熱門的打卡勝地,而是一個非常冷門的景點——古崖居風景區。
古崖居風景區緊挨松山森林風景區、玉渡山風景區和龍慶峽風景區,旁邊還有被打造成會員制景區被稱為「小瑞士」的海坨山谷;因此在延慶西北部的旅遊景點內,古崖居遊覽人數算是最少的,不過如果你對歷史考古感興趣,那麼古崖居絕對是你不可錯過的一處必去的打卡地。
延慶的古崖居風景區位於北京市延慶區西北部、張山營鎮東門營村的村北;距離著名的八達嶺長城以西20千米處。
對於旅遊來說,遊客少的旅遊景點在整體的參觀感受上是最讓人舒適放鬆的,你不僅可以放鬆身體,大口大口地呼吸山裡的新鮮空氣,還可以在任意一個自己喜歡的景色裡任性的拍照,而絲毫不用擔心後面會有絡繹不絕的人群來不停地打斷你拍照的好心情。
我們去參觀古崖居的那一天為了避開早高峰的車流,特意早早出發,從北京城區開至八達嶺長城時也不過才7點多一點,一路上沒趕上堵車,到了古崖居的大門口才不過7:30出頭。
經過和停車場門口的一輛麵包車司機詢問才得知我們到早了,景區要9點整才會開門,停車場在8:30的時候才會抬杆放行車輛進入。
無奈我和家人只能調轉車頭,找了附近一處被大樹覆蓋的陰涼地,一邊聽音樂,一邊等時間。中途還遇上了同樣從城區開車來的一輛越野車也停在了我家車旁邊,通過車上下來的四個人的對話,我猜測他們也是到早了,和我們一樣也是在等景區開門。
這四個人分別是兩男兩女,一對中年夫婦和一對老年夫婦,他們下車後先是一邊聊天,一邊伸胳膊、伸腿的活動身體,緊接著又從車裡拿出了一個用塑膠袋包裹的大盆,開始分玉米吃。
看著他們這樣生動有趣的畫面,倒是撫平了我等待的不耐心情,讓我在藍天白雲和青山綠水間看到了一股人間煙火的味道。
時間不知不覺的流逝,在景區即將開放的前5分鐘,我和家人又再次開車返回了景區,順利地進入了停車場,將車停好,下車後,才發現,偌大的停車場裡僅有不足十輛私家車,我的心裡竊喜,總算是不用在人潮中看風景了,終於能輕輕鬆鬆地慢慢走。
因為現在是疫情期間,所以景區實行掃碼登記制度,首先要排隊給景區管理人員查看北京健康寶,在得到景區管理人員的認可後,會發給每位遊客一個帶有古崖居標識的圓LOGO貼紙,用於貼在衣服上,以示其他管理人員方便查看。
之後就開始用手機掃碼購票,通過微信掃碼,登錄古崖居官方的購票平臺,根據自己的遊覽人數和日期自行選擇,然後填寫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相關個人信息,最後確認無誤選擇付款按鍵,通過輸入支付密碼完成門票的購買,成人票價是54元/人,如果是65歲以上的北京戶籍老年人,則可以免費參觀。
通過臺階,步入景區入口處,會有安保人員負責查看遊客的身份證件以及手機購買的門票二維碼和衣服上貼有古崖居LOGO的健康安全標示,在全部確認完畢後,遊客就可以正式地進入景區開始自己的遊覽路線了。
在進入安檢驗票之前,遊客也可以先在旁邊觀看一些古崖居景區的介紹提示牌和導遊圖,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從臺階多的一側上山,又或是坡道舒緩的一側攀爬至山頂。
我和家人選擇了臺階多的一側上山,因為我們都想趁機爬爬山、鍛鍊鍛鍊身體,整個景區的遊覽時間差不多一個小時左右,所以不用擔心臺階多的一側會不會爬著很累,臺階的部分只是一小段,山頂並沒有太高,我們很輕鬆的就爬到了洞窟聚集的山頂,並沒有費太多的體力。
在抵達攀山的石階之前的一小段路上,遊客可以看到兩側山體被開發出的花崗巖巖體結晶,還有古代奚人部落當時所建的山寨大門的門基遺址。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個可容人彎腰進入的洞穴,洞穴呈半圓形開鑿在花崗巖的石壁上,大概是奚人用來在山寨前開設的類似於守衛站之類的作用,對前來山寨的人進行檢查,以保障家園的安全不會外人破壞。
繞過了幾個石壁上的洞穴,看過了山寨大門的遺址之後,就可以見到蜿蜒而上的臺階,隨著臺階繼續向上走,大約20分鐘之後就可以見到古崖居最著名的洞窟聚集群區域。
整個洞窟群是依山而建,隨山體的走勢所挖掘出的一個個洞窟,遠觀非常的震撼和雄偉,也不禁讓人讚嘆古人的智慧和動手能力之強悍。
根據史料記載,古崖居的洞窟乃是奚人所造,奚人是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之一,屬於東胡的一支。長期生活在中國的北方,以遊獵、畜牧為主要的生存依據,兼顧經營少量的農業。
在唐王朝時,是奚族人最鼎盛的時期,他們的首領成為冊封為王,並為唐政權立有戰功。唐朝末期,一部分奚人便西徙至媯州(即今河北省懷來縣),史稱這部分遷徙過來的奚人為西奚,那些未跟隨遷徙仍留在原住地生活的人為東奚。
根據歷史記載,推測延慶的古崖居應該是唐末奚人遷徙到河北一帶之後所開鑿的洞窟住宅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從洞窟內部的景觀來看,奚人的生產力絕對是讓人嘆為觀止的,石窟的四壁被打磨得光滑異常,不僅如此,為了方便居住,他們還在洞窟內部依巖體開鑿了床和用於做飯的廚房區域以及用於透風照亮的窗戶部分,不得不說,他們的心思之巧妙,手藝之精湛。
奚人以遊牧為主,他們大多居於野外山林,尤其擅長造車的技術,他們造出的車不僅供自己使用,還會大量地出口到契丹。
沈括的書中曾記載:「奚車不能任重而利於行山 」,通過這句話我們就能看出奚人對於山林之地的技能是多麼的嫻熟於心。
我想他們憑藉著集體的努力用一雙雙手和工具在山體上開鑿出令他們能夠居住的洞窟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畢竟「只要功夫深,鐵杵都能磨成針」,更何況是建設自己的家園。
通過這些奚人勤勞開鑿出的石窟,我也可以看出這些遊牧民族的人對於生命的積極和熱情,為自己建造起可以遮風避雨的房子,給家人們帶來足夠的生活保障,然後在自己親手建造的家園裡安享生活的幸福,如何不能說他們是最快樂的人呢?
如果你以被眼前的這一群開鑿在大山上的石窟群所震撼,那麼接下來的景象恐怕會讓你驚訝得合不上嘴巴。
隨著臺階繼續往上,就來到了古崖居景區最高的山頂,這裡的洞窟群比剛才所看的那一處更大、更輝煌。
值得一說的是,這裡除了洞窟群以外,在這座龐大的洞窟群中,居然還有著一座「三室一廳」的石頭房子。
踩著加固後的鐵架臺階,走過木板鋪置的過道就進入了這座是「石房子」的內部,入眼所見的是和剛才所看到的那些洞窟一樣的石室,只是少了床和做飯的地方,通過右手邊的石頭門繼續往裡走,就會看到豁然開朗的另一間屋子,因為這間房屋內有一個很大的窗戶,所以採光特別好,再往裡走,則看到了有床的臥室,我猜測這個規模的三居室大概是居住在這裡的部落首領所居住的地方。
原以為三室一廳的房子是到了現代才有的,古人住的都是雕梁畫棟的體院或者是樸素的茅草屋,沒想到在遙遠的唐朝時代,極具智慧的奚人就已經在洞窟裡開鑿出了「三室一廳」的格局,真實讓人嘆為觀止,我猜想這大概是歷史上最早的一個、有記載、有實物的「三室一廳」。
如果你喜歡探尋古文化、了解人類的古文明歷史,那麼古崖居是你不能錯過的遊覽之地。
短短一個小時的遊覽時光,讓我覺得興奮異常,特別是在徒手攀登窄小的臺階去探看樓上的洞窟時,讓我感覺有一種考古專家的身臨其境之感。
這裡的景觀可能不如周邊風景區那樣的美、那樣的山水渾然於一體,但是這裡獨有的洞窟文化卻確是任何一個風景區都沒有的人類古代文明的歷史見證之處。
作為一個中華兒女,我們在旅遊的同時,也應該儘可能地多讓自己了解並學習一些我們祖先的歷史知識,因為這些歷史文化是我們民族的瑰寶,也是我們最自豪的文化傳承。
景區開放時間:淡季,11月份至次年4月份為:早08:00—晚17:00;旺季,5月份至10月份為:早07:30—晚18:00。
門票價格:成人票:54元/人;學生票(不含成教、研究生)、老人票(60—65周歲):27元/人。
交通:除了私家車自駕遊之外,可乘坐北京公交Y40路到達延慶古崖居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