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一道來 | 閔行區浦錦街道:年輕街道 繡出垃圾分類新時尚

2020-12-25 澎湃新聞

浦錦街道俯瞰圖

「垃圾分類已推行,黨建引領細宣傳。

發揮黨員先鋒性,志願者們也響應。

各行各業齊參與,共築美好新家園。

移動投放是創新,物業居民齊贊好。」

這首詩朗誦是茉莉居委居民孫海龍的原創作品。詩句雖短,卻是他見證垃圾分類以來的有感而發。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已兩月有餘,世博二居委書記郭翠萍也切身感受到居民的變化,「你今天分好垃圾了嗎?」成為居民最日常的互動。

作為街道體制改革後上海最年輕的街道之一,閔行區浦錦街道既有發展迅速、時尚現代的城市化地區,也有著黃浦江沿岸生態自然的農村地區。在實踐中,浦錦街道不僅妙用閒置土地,打造了集生態、景觀功能為一體的花園式生活垃圾中轉站,還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浦錦街道垃圾中轉站

垃圾不落地 小區設置

「移動分類車」便民利民

涵雲雅婷移動公交式收集投放

「涵雲雅婷是街道裡的高檔公寓,小區不僅體量大且住戶多。開發商在建設初期,由於將垃圾箱房設置在小區外側,撤掉原有垃圾桶成為垃圾分類工作中最大的難題。」茉莉居委書記周文龍告訴記者。

「許多居民覺得本來走到樓下就能扔掉的垃圾,現在需要專門跑到新設的集中投放點,十分不便,有些居民投遞垃圾的往返時間甚至要15分鐘。為了將垃圾桶再爭取回來,有投訴居委會的、有在非投放時間段把垃圾扔在點位上的、有些居民甚至對垃圾分類持懷疑和觀望態度。」面對撤桶初期遇到的困難,周書記表示理解。

針對不同類型的居民社區,如何因地制宜地推行垃圾分類,成為茉莉居委在垃圾分類工作初期最常思考的問題。

本著方便於民、服務於民、讓居民少走路的思想,茉莉居委在耐心聽取小區居民的訴求和呼聲後,各居民代表們集思廣益、集眾所長,最終首創了公交式移動收集模式,還給每個點位命名了通俗易懂的站點牌。小區增設移動分類車,實施"移動公交式定時定點投放模式",在解決投放問題的同時還增加了移動宣傳崗,不僅方便居民分類投放垃圾,小區環境也變好了,見不到垃圾桶,聞不到垃圾味,真正變成了無桶小區。

推行「移動定時定點投放」以來,涵雲雅婷的居民只需在早上兩個固定時間段和下午兩個固定時間段,到「移動分類車」經過的四個停靠站分類投放垃圾。不僅方便了居民投放垃圾,保持小區環境整潔,也讓越來越多的群眾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居民自治共治意識進一步提高。

如今,在浦錦街道,「移動分類車」不僅開進了涵雲雅婷,還開進了濱浦二居委居民鬱靜文所在的社區。據了解,未來「移動定時定點投放」還將在浦錦街道全面推行,方便居民生活。

首創「PVP」模式

從髒亂差一躍成為先進模範村

蘆勝村環境整治後的實效圖

蘆勝村垃圾分類志願者PVP模式清掃現場

在蘆勝村田園瓦舍的交相輝映中,整潔的村道上幾乎看不到垃圾。但就在兩年前,蘆勝村的環境還只能用「髒亂差」形容。

蘆勝村委書記張義民告訴記者,「『五違四必』和『美麗鄉村』建設後,村裡面貌煥然一新,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也高了,但接下去的村務管理卻是難題。」

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蘆勝村村委經過多方調研和思考,首創出「蘆勝PVP」模式,即通過「P」—Party黨組織、 「V」—Volunteer志願者、「P」—Public村委會三位一體,提升基層黨建引領的自治和共治。

全村160多名志願者,既是「清潔員」,每天宅前屋後清潔工作;也是「巡查員」,巡查村域內問題及時上報;又是「教導員」,教育和引導村民,支持村務工作,齊心合力維護著自己的美麗家園。

回想起最初的工作,張義民坦言,「剛開始大家對這支隊伍能不能長久堅持下來還是比較擔憂,但全村65名黨員起到了先鋒作用,並感染著周圍的居民。如今,全村參與志願服務的家庭已佔常住家庭的一半以上。」

張義民認為,正是這種責任感讓志願者隊伍不斷壯大,也讓蘆勝村越來越美。「如今在村裡連一個菸頭都找不到」,張義民自豪地說。

與此同時, 張義民指出,在村裡村落的「熟人社會」,以鄰裡之情、同鄉之誼打「感情牌」也是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環。

就這樣,在「蘆勝PVP」模式和「感情牌」共同發力的作用下,蘆勝村的垃圾分類工作得以有效地開展,從「髒亂差」一躍成為先進模範村。

最無私的志願者

為垃圾分類做最無悔的奉獻

從奉賢海灣鎮到浦錦街道,車程是35公裡;從早上5點鐘到晚上10點,全天17個小時;趕最早的一班車出門,追最末的一班車回家。這些行程,是茉莉居委居民孫海龍一天的寫照。

「我是一名老黨員,常年住在奉賢,因為子女在紅醍半島買房,因此和浦錦結緣,成為了一名新浦錦人。儘管平時我不住在浦錦,子女也都勸說我,夏天太熱讓我不要來回跑,但我覺得垃圾分類就像粘合劑,把我們這些老黨員集合在一起。在志願服務中,我感覺又回到了年少有力的時候,垃圾分類這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我必須要參與。」孫海龍說道。

涵雲雅婷志願者孫海龍正在指導小區居民垃圾分類投放

世博二居委居民殷鍵是一名退役軍人,年過花甲的他仍留有軍人的熱血和精神。

「當大多數居民還在睡夢中時,我們已經在居民區垃圾箱房前進行值守。身邊很多朋友都說我犯傻,好好的清閒時光不享受,大熱天的還要跑出去曬太陽。但我認為退休生活也需要波瀾壯闊,有所奉獻。」殷鍵表示。

世博二居委自治,小區居民商議樓道垃圾分類方案

在浦錦街道,不僅有這些無私奉獻、無悔付出的老年志願者,還有一群遠離家鄉,紮根浦錦,為社區公益忙碌的年輕人,街道臺胞黃瓊瑤就是這些人群的縮影。

從小學就已習慣了垃圾分類的臺胞黃瓊瑤直言,「剛來上海的時候還真有些變扭,因為在家中細心分好的垃圾最後卻只能扔到一個垃圾桶裡。」

黃瓊瑤從臺灣來到上海已有15年。2013年,她與丈夫白手起家開始創業,創立了再生資源技術的環保公司,紮根浦錦街道。

去年,得知社區要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從事環保事業的她非常開心,毫不猶豫地加入到垃圾分類的工作中。由於她熱心公益又善於演講,黃瓊瑤的名字常出現在浦錦街道環保公益社團的活動中。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她也深感環保教育從小紮根做起的重要性。她不僅協辦街道「垃圾分類小小宣傳員」活動,同時作為街道內小學的校外科技輔導員,盡力給予相關支持。

她表示,只要社區有需要,自己會盡所能地為居民講授和分享關於環保、垃圾分類的知識和經驗,希望與大家一同為浦錦的美好環境而努力。

黃瓊瑤女士熱心投入公益事業,為學生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最時尚的宣傳活動

為垃圾分類保駕護航

「垃圾分類很重要,生活廢品分開處理好,志願服務不可少,因勢利導覺悟高,乾濕分開應做到,關鍵要使廢物變為寶,全民行動勢必行,利國利民得好報。」景江苑居委書記許玲花朗誦起自己寫的這首詩歌時滿臉笑容。

許玲花說:「為化解居民的牴觸情緒,由社區志願者自編自導自演的快板說唱、小品等文藝節目,潛移默化地感染著社區群眾。」

景江苑居委自創垃圾分類小品

濱浦二居委文體團隊自創垃圾分類旗袍秀

在浦錦街道,宣傳垃圾分類的方式多種多樣,濱浦二居委志願者兼文藝骨幹鬱靜文告訴記者,通過編排通俗易懂的表演、小品、時裝秀等,居民不僅能在寓教於樂的文藝活動中學習垃圾分類知識,而且能讓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得到提升。

除了居民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浦錦街道還充分利用現有文化資源,把代表街道特色的「河狸」(上海世博會「海寶之父」巫永堅創作的街道書香文化代言形象)、「牡丹」(「當代牡丹之王」湯兆基的作品)兩大形象運用到垃圾分類宣傳中,形成浦錦街道垃圾分類的獨特風景線。

「當代牡丹之王」和「海寶之父」為浦錦街道設計的入戶乾濕垃圾袋

閔行區浦錦街道黨工委書記孫培龍表示:作為全市最年輕的街道之一,浦錦街道將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繼續以奮鬥者的底色、奔跑者的姿態,向最好的學、跟最好的比,創造出更為生動有效的「浦錦實踐」和「浦錦模式」。

下一步,浦錦街道將進一步把握管理與執法的關係、數量與質量的關係、盆景與風景的關係、創建與常態的關係,讓垃圾分類成為人們的好習慣,讓垃圾分類成為時尚與文明的符號,讓垃圾分類成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種方式。在垃圾分類減量的同時,努力收穫街道環境面貌的進一步改善,收穫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區文明程度的提升,收穫群眾更多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垃圾分類既是長遠的,也是眼前的;既是艱辛的,也是幸福的;既是充滿挑戰的,也是充滿希望的。浦錦街道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爭創上海市垃圾分類示範街道為契機,用實際行動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浦錦生態理念:在世界行走,為浦錦停留

素材來源:市綠化市容局社會宣傳處

歷史閱讀 即點即讀

《 》

《 》

《莫糾結,垃圾分類有邏輯!》

《權威發布丨拒絕收運!對不符合分類質量標準的生活垃圾拒絕收運》

相關焦點

  • 綠色專列、花園式中轉站,上海浦錦街道把垃圾分類玩出新花樣
    定時定點「綠色專列」,「花園式」中轉站……在浦錦街道,垃圾分類被「玩」出了新花樣。每天早上7點,垃圾桶駁運班車都會準時出現在位於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街道的紅醍半島小區裡,到了8點,駁運車已在小區內轉了一圈,完成了第一次的收運工作。
  • 閔行區浦錦街道辦事中心遷址,之前在上海地鐵8號線聯航路的西側
    根據閔行區近日發布的新聞,浦錦街道的辦事中心將遷往浦秀路1065號,而現在的閔行區浦錦街道的辦事中心位於上海地鐵8號線聯航路的西側,位置大約是浦瑞路326號。上海閔行區浦錦街道的辦事中的遷址時間是2018年8月1日。
  • 上海垃圾分類 從「新時尚」到「好習慣」
    2018年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時指出: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  在嘉興路街道社區文化中心,「從『新時尚』到『好習慣』」主題展覽迎接著前來參觀的人。從展覽中可以看到,如今,從嘉興路街道到虹口全區,垃圾分類工作正經歷著從「盆景」到「森林」的蛻變:截至2020年9月,全區幹垃圾日均量較《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前控減41.6%,溼垃圾日均量提升了48.5%,生活垃圾分類實效測評連續兩年全市名列前三,垃圾分類實踐呈現出從「新時尚」到「好習慣」的積極轉變。  成效背後,有哪些經驗值得推廣?
  • 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街道公共運動場級文體設施更新項目的公開招標公告
    招標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之規定,上海國際招標有限公司受委託,對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街道公共運動場級文體設施更新項目 1、項目名稱: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街道公共運動場級文體設施更新項目
  • 垃圾分類新時尚——南京梅山街道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
    揚子晚報訊 (通訊員 戴黔 記者 裴睿)近日,南京市雨花臺區梅山街道在新梅文化廣場舉行了一場「垃圾分類新時尚,生態文明金梅山」的主題活動。活動現場 戴黔 攝活動現場 戴黔 攝本次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歌舞表演、垃圾分類講解實踐互動、垃圾分類知識競答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在場的居民朋友們積極參加,爭做垃圾分類的先鋒使者。特別是在搶答題環節中,大家全神貫注迅速反應,紛紛踴躍答題。
  • 閔行區浦錦街道:打造「起航2020錦創營」 助力歸國留學生創新創業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11日電 (童舟 許婧)在10日舉行的上海街道鄉鎮統戰工作會議上
  • 閔行區浦錦街道:打造「起航2020錦創營」 助力歸國留學生創新創業...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11日電 (童舟 許婧)在10日舉行的上海街道鄉鎮統戰工作會議上
  • 草場街街道亞太社區:「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
    「阿姨,這是垃圾分類四色垃圾袋。」「小朋友,你知道垃圾分類有什麼好處嗎?」為進一步加強垃圾分類宣傳,提高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知曉率,引導和增強居民低碳環保的理念,倡導關愛自然,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的文明風尚,讓更多的居民主動參與到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近日,草場街街道亞太社區聯合市委辦公室的黨員同志,在轄區亞太嘉園市民小廣場開展了「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廣場宣傳活動。
  • 「投」其所好分對垃圾 閔行區垃圾分類宣傳月拉開序幕
    今天(19日)上午,一場垃圾分類宣傳盛會在愛琴海購物廣場盛大舉行,活動圍繞貫徹《條例》主題,同拉開了閔行區垃圾分類宣傳月拉開序幕。進行立功競賽授旗今天的啟動儀式上,閔行區生活垃圾分類宣傳片正式發布;還舉行了垃圾分類宣講團聘任儀式,各街道、鎮都推舉了得力幹將擔任宣講團團長;同時還舉行了立功競賽授旗儀式。
  • 垃圾分類「總動員」,八裡莊街道無限社區「分」出靚麗好環境
    最近,八裡莊街道朝陽無限社區的居民們一起動了起來「分」出社區好環境共同打造綠色家園自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朝陽無限社區工作者便帶頭提前半個小時來到社區,穿戴好背後印著朝陽社工,前邊繡著八裡莊街道的紅色工作服,開始到自己管片的轄區內進行巡視。徐丹丹是平房區片區的片長,每天早8點之前,她便開始了巡視工作。一旦發現哪裡有大件垃圾,哪裡有堆物堆料,她會立即反饋給社區的環境委員,由環境委員聯繫清運公司,立即進行清運。
  • 青島市南區珠海路街道: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 提升街區生活品質
    在青島市市南區珠海路街道,當地街道工作人員和人民群眾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工作,落實垃圾分類工作責任,不僅讓居民有垃圾分類意識,更讓居民把垃圾放在正確的地方,從源頭上實現垃圾減量,提升街區生活品質,綻放街道文明氣質,讓垃圾分類成為城區建設新時尚。
  • 阿拉一道來之五十一|北外灘街道:將上海弄堂的人情味融入綠色新...
    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帶領下,各居民區充分發動群眾、整合資源,使用榜樣引領、協商共管、靈機處置、雙管齊下和統籌規劃五把鑰匙,逐漸探索出舊式裡弄開展垃圾分類的方法。提籃橋居民區房屋以二級舊裡為主,人口多且複雜,生活垃圾產量大,外在環境混亂,硬體設施不足。
  • 梅山街道垃圾分類分出新時尚
    晨報訊(通訊員 陳梓萌 戴黔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陳彥 攝影報導)前天下午,位於梅山街道的新梅文化廣場內陣陣歡歌,街道城管部門聯合各社區、居民文藝團體用多種形式倡導綠色、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導居民踐行垃圾分類。
  • 南京玄武湖街道:讓垃圾分類融入社區文化
    據記者了解,今年以來,在玄武區委、區政府統一領導下,全區相關部門和各街道(園區)積極籌劃、通力協作,廣泛發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大力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特別是以11月1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宣傳動員,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和指導員、志願者隊伍建設,不斷完善收運體系,加大分類收運力度,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 徐匯區楓林街道:黨建領跑生活垃圾分類新時尚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垃圾分類工作抓緊抓實辦好」的總體要求,楓林街道黨工委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緊盯目標早行動,上下同欲抓落實,進一步加強楓林轄區生活垃圾管理,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和公德意識,打造「高顏值」楓林社區。
  • 黃浦區外灘街道舉辦「生活新時尚——垃圾分類面面觀」政府開放日...
    12月1日上午,黃浦區外灘街道在瑞福小區舉辦「生活新時尚——垃圾分類面面觀」政府開放日活動。現場播放的垃圾分類宣傳片帶領著大家一同尋找生活垃圾的最終去處,活動分為主會場及互動點。
  • 長寧區華陽街道實施垃圾分類一周年
    據長寧區消息:2019年4月3日,由華陽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主辦、陶家宅居委會承辦的"分類新時尚揚帆再起航"華陽路街道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暨陶安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工作一周年活動在陶安小區溫馨上演,在華陽路街道各居民區居委代表、華陽群眾文化團隊、陶家宅"和陶"志願服務隊代表、陶安業委會代表及陶安小區居民的共同陪伴下見證華陽陶安小區的時尚之路。
  • 錦水街道:垃圾分類有一套「積分兌換」 新招數
    錦水街道:垃圾分類有一套「積分兌換」 新招數黃河樓、火玫瑰,這些極具平陰縣錦水街道代表性的建築,在沙畫師的一撒一抹一勾間淋漓盡致地展現在眼前。為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工作開展,引導村民樹立低碳生活理念,推動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2018年,錦水街道在全縣率先開展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試點工作。在這項工作推進過程中,錦水街道多形式、多渠道宣傳垃圾分類常識,推出的垃圾分類宣傳「抖音style」視頻火爆當地朋友圈,金句連連的說唱宣傳形式讓人聽後耳目一新。
  • 疫情期間垃圾分類效果如何?普陀這個街道給出「標準答案」!
    無人值守分類箱房旁居民自覺分類疫情發生以來,按照市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要求,為了確保居家隔離人員的日常生活不受影響,街道第一時間啟動應急保障機制,組織專門力量對隔離戶進行上門到戶的「特殊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工作。甘泉路街道多為5層-6層高的老公房,大多數住宅樓都未安裝電梯,上下樓全靠一雙腿腳爬上爬下,即便是再冷的天裡也能讓人生出一身大汗。
  • 城西街道石明堂村:垃圾分類「有名堂」
    「垃圾分類人人動手,乾濕分離家家行動。」「垃圾要回家,請您幫助它。」「垃圾要分類,資源要利用。」近日,義烏市城西街道石明堂村結合「黨建+單元」作戰體系,充分發揮黨員聯繫農戶作用,走村入戶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引導,以垃圾分類工作提升古村落顏值,助力各項中心工作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