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街道石明堂村:垃圾分類「有名堂」

2020-12-17 浙報融媒體

「垃圾分類人人動手,乾濕分離家家行動。」「垃圾要回家,請您幫助它。」「垃圾要分類,資源要利用。」近日,義烏市城西街道石明堂村結合「黨建+單元」作戰體系,充分發揮黨員聯繫農戶作用,走村入戶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引導,以垃圾分類工作提升古村落顏值,助力各項中心工作推進。

石明堂村位於城西街道西部的一個半山區,四面環山,既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也有獨具特色的古村文化,現有村民431戶,黨員37名。

這幾年,石明堂村積極開展和美鄉村建設,相繼建設起了籃球場、桌球場、圖書閱覽室、老年活動中心等村基礎設施,並完成了環村路等多條主幹道路面硬化、綠化美化、池塘整治、宗祠修繕、自來水改造及生活汙水處理等工程建設。不過,在村兩委幹部看來,僅僅這些還遠遠不夠。「環境整治在村莊治理中並不是難事,今天我們多發動黨員群眾,幾天效果就出來了,但難就難在如何保持環境長期乾淨清爽。做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是保障村容整潔的重要舉措,是提升村莊『顏值』的突破口。」石明堂村黨支部書記王金榮說。

儘管石明塘村村民長期以來有一定的垃圾處理方法,對垃圾有一些分類措施,比如把可腐爛垃圾就地轉化為肥料來使用,將可回收利用的紙品、瓶罐等集中起來賣到廢品回收站。但總的看,這種分類還很原始、粗放,不少農民搞不清垃圾分類的標準與要求,認識不到垃圾分類的意義,看不到垃圾分類的好處,對垃圾分類感到「陌生」,因而參與度、積極性不高。

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通過黨員幹部的引領示範、分片包幹、帶動群眾共同參與,將是一條新路徑。「推動農民逐步養成垃圾分類和有序堆放習慣,必須結合鄉村實際,考慮鄉村特點,入鄉隨俗。這些都需要黨員幹部進村入戶、深入細緻做好宣傳。」王金榮介紹。同時,石明堂村在基礎設施保障方面,增加了農村『兩次四分』點位等基礎設施建設;在激勵機制方面,將垃圾分類情況與「黨員十二分」管理、村規民約、「道德銀行」積分等掛鈎,並通過「榮辱榜」進行公示,分類指導、示範引領、以點帶面、推進垃圾分類成為石明塘村的「新時尚」。

目前,石明堂村垃圾分類的知曉率達到100%,參與率超過90%,生活垃圾減量也取得了較大進步。「栽好梧桐樹,才能真正給石明堂村引來金鳳凰,石明堂村通過垃圾分類,讓農民生活質量的『裡子』和農村環境的『面子』都好起來,有力助推村莊各項工作。」城西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相關焦點

  • 鄭州考察團來義烏城西街道參觀香溪裕園垃圾分類點
    為更好地相互學習城市環境衛生保障及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的先進經驗和做法,近段時間,鄭州考察團來義烏城西街道參觀香溪裕園垃圾分類點位。考察團一行來到香溪裕園,在香溪裕園垃圾分類點位負責人的介紹下,了解了香溪裕園的垃圾分類點位設置情況、投放情況、監督情況、宣傳情況等。通過參觀走訪,進一步交流了垃圾分類點位運行操作的經驗。
  • 從新時尚到好習慣 城西街道香溪裕園垃圾分類「分出」人居環境新氣象
    義烏市城西街道香溪裕園從正式啟動垃圾分類「兩定四分」模式以來。從撤桶到定時定點的投放,從混裝入桶到分類投放,小區居民垃圾投放的習慣上有了很大的改變,漸漸成為很多居民的習慣,是小區人居環境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助力了美麗城鎮建設。
  • 義烏有個「王羲之後裔村」 將成鄉村旅遊景點
    這就是城西街道石明堂村。王羲之的後人在義烏?而且有近900多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個村的人都愛練書法帶著好奇,中國義烏網記者走進石明堂村。在石明堂村文化禮堂內,有老戲臺、匾額、楹聯、王羲之的畫像和個人介紹等,一股墨韻古風撲面而來。
  • 垃圾分類,富陽啟動最新處罰辦法
    區分類辦要求,問題小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在整改期間,行業主管部門、屬地鄉鎮(街道)及社區需按照垃圾分類規範、標準、要求,對問題單位進行分類指導,幫助按時完成整改;屬地鄉鎮(街道)、社區要加強對被停運的小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督促指導,並充分利用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組織轄區相關單位進行幫扶和督促。
  • 好玩又有用 望江街道垃圾分類主題公園開園
    杭州網訊 各種娛樂主題公園網友們一定都去過不少,但是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公園你去過沒有?今天下午,近江九園小公園內鑼鼓喧天,望江街道垃圾分類主題公園開園了。    與公園同時誕生的,還有望江街道垃圾分類自行車宣傳隊。開幕式上,相關領導為垃圾分類志願者頒布了聘書,志願者代表還宣讀了垃圾分類倡議書。
  • 垃圾分類創意展 | 在詩歌中尋找垃圾分類的小竅門(東四街道)
    垃圾分類創意展 | 在詩歌中尋找垃圾分類的小竅門(東四街道) 2020-12-04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錦水街道:垃圾分類有一套「積分兌換」 新招數
    錦水街道:垃圾分類有一套「積分兌換」 新招數黃河樓、火玫瑰,這些極具平陰縣錦水街道代表性的建築,在沙畫師的一撒一抹一勾間淋漓盡致地展現在眼前。隨後推出的垃圾分類處置沙畫宣傳片第一集,更是讓大家對垃圾分類工作有了全新直觀的認識。「我們在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今年又適時推出了沙畫宣傳片第二集,這種宣傳方式生動直觀,便於群眾更加自覺地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
  • 梅山街道垃圾分類分出新時尚
    晨報訊(通訊員 陳梓萌 戴黔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陳彥 攝影報導)前天下午,位於梅山街道的新梅文化廣場內陣陣歡歌,街道城管部門聯合各社區、居民文藝團體用多種形式倡導綠色、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導居民踐行垃圾分類。
  • 「垃圾分類我先行,綠色生活共分享——東街街道垃圾分類助力匯...
    為落實《福州市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和《2019年福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紮實有效推進鼓樓區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鞏固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成效,全面提升社會各界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的積極性,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
  • 梅山街道檢查轄區垃圾分類工作
    揚子晚報網訊 (通訊員 戴黔 記者 裴睿)為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近日,南京市雨花臺區梅山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局近日對轄區內餐飲店、農貿市場等沿街商鋪進行全面上門入戶宣傳,發放《垃圾分類宣傳手冊》,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宣傳相關法律法規。
  • 垃圾分類新時尚——南京梅山街道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
    揚子晚報訊 (通訊員 戴黔 記者 裴睿)近日,南京市雨花臺區梅山街道在新梅文化廣場舉行了一場「垃圾分類新時尚,生態文明金梅山」的主題活動。活動現場 戴黔 攝活動現場 戴黔 攝本次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歌舞表演、垃圾分類講解實踐互動、垃圾分類知識競答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在場的居民朋友們積極參加,爭做垃圾分類的先鋒使者。特別是在搶答題環節中,大家全神貫注迅速反應,紛紛踴躍答題。
  • 古城街道垃圾分類活動:社工「敲敲門」 分類知識進家門
    我們是社區黨委的,來給您介紹一下垃圾分類知識。」9月5日,北京石景山區古城街道不少居民家都響起了敲門聲,一個個垃圾分類宣傳大使就站在門前,準備為他們送上「豪華禮包」。當天上午,燕堤南路社區工作人員來到居民趙彥博小朋友家中,向他宣傳垃圾分類知識,並通過圖文競猜、知識問答的形式讓他更加深入地了解垃圾分類。
  • 華陽路街道的垃圾分類工作,全市名列前茅!
    這得益於,垃圾分類工作進入常態化管理之後,華陽路街道積極拓寬思路,正式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街道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系統,優化後的處置流程,使得原先需要36小時的「發現-上報-處置-結案」周期,通過打通數據壁壘縮短至10分鐘。華陽路街道城市運行管理中心2020年5月11日,長寧區華陽路街道正式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街道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系統。
  • 海澱街道啟動垃圾分類宣傳月
    「竹木瓷片破抹布,手紙毛髮煙屁股,其他垃圾還有啥?大棒骨!」日前,海澱街道在小南莊社區啟動「垃圾分類,你我同行」垃圾分類宣傳月活動,志願者自編自演的垃圾分類「三句半」節目,把垃圾分類的具體要求和具體分類方法娓娓道來,逗樂了現場居民。
  • 五峰山街道:垃圾分類,走進家家戶戶
    為加快推進五峰山街道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提高轄區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9月16日,五峰山街道分類辦到轄區村莊開展垃圾分類入戶宣傳。活動中,分類辦工作人員通過講解垃圾分類的意義,讓居民認識到垃圾分類是解決日益突出的城市環境問題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重要基礎、重要途徑。
  • 五峰推行垃圾分類「三分法」
    「我們正在推行垃圾分類,麻煩您按照垃圾袋的顏色扔進相應的桶裡。」9月4日,在街道上執勤的垃圾分類志願者呂海林正在向居民介紹如何按照將生活垃圾有效分類,「綠袋子進綠桶,灰袋子進灰桶,有害垃圾裝好進紅桶」。
  • 南山街道開展 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本報訊 (記者 侯靜)為進一步提高轄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和投放準確率,近日,南山街道組織黨員代表、社區志願者、垃圾分類指導員等在南山騰飛廣場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活動中,街道垃圾分類志願者向居民普及垃圾分類常識,講解生活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播放手機小視頻、有獎問答等方式教會居民正確進行垃圾分類,讓居民們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了解了垃圾分類的要求與做法。並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為實現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作出貢獻。
  • 南京沙洲街道「兩定四分」模式做好垃圾分類
    「是廚餘垃圾噢。」現場示範、指導分類,南京建鄴區沙洲街道中奧社區仁恆G53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員徐風琴每天上午7點到9點、下午6點到9點,定時定點堅守在自己的責任區。自10月底以來,沙洲街道234名督導員、260名志願者都會定點「上崗」,引導居民朋友們從自身做起,踴躍參與到垃圾分類的實踐中去。
  • 香山街道開啟平房區垃圾分類新模式
    上門收集+稱重積分,是海澱區香山街道探索平房區垃圾分類工作的新模式。7月1日,香山街道正式開展平房區垃圾分類上門回收工作,在平房區域內打造7條共計37.2公裡的收運線路,每日配備移動回收車7輛、工作人員7人,每天在兩個時段上門回收居民的廚餘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 餘杭街道首批垃圾分類標杆戶出爐
    竹園村村民李連娣往家門口的垃圾分類桶投放垃圾 餘杭街道日前經過推薦、自薦、篩選、投票、檢查等環節,選出了首批27戶「垃圾分類標杆戶」。通過他們的模範作用,倡導街道上下齊心協力,科學進行垃圾分類、助力「全域美麗」。自2011年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餘杭街道不斷細化工作舉措,創新方式方法,確保垃圾分類向縱深推進。為了全面推行垃圾分類,餘杭街道黨工委多次組織相關科室召開專題會議,安排志願者挨家挨戶宣傳指導垃圾分類工作。目前,街道23個村社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良好,基本能按照要求進行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