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門收集+稱重積分,是海澱區香山街道探索平房區垃圾分類工作的新模式。7月1日,香山街道正式開展平房區垃圾分類上門回收工作,在平房區域內打造7條共計37.2公裡的收運線路,每日配備移動回收車7輛、工作人員7人,每天在兩個時段上門回收居民的廚餘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垃圾分類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
一大早,在香山街道四王府村北旱河排洪溝路上,一輛垃圾移動分類回收車格外引人注意。垃圾車藍白相間,車上裝著綠色的垃圾桶,伴隨著「垃圾分類我們一起來」的喇叭聲,沿街居民紛紛提著自家的垃圾前來排隊投放,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對廚餘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一一進行稱重,居民只需在機器上刷一下社區發放的「垃圾分類管理卡」或者輸入個人的手機號,本次投放垃圾的重量和所獲積分便自動計入到垃圾分類智能系統,累積的積分還可每月兌換垃圾袋等生活日用品。
記者見到四王府村居民王女士時,她剛剛在機器上刷完卡,將家裡的塑料瓶子和紙箱子稱重後投入移動回收車的可回收垃圾桶裡,「這個上門回收垃圾的方式太好了,直接在家門口就解決了生活垃圾的分類投放,方便又省時。」王女士說,自從社區實行垃圾分類以來,在工作人員的宣傳下,她和鄰居們的垃圾分類意識也逐漸提高,而現在又有了每日定時上門回收和稱重積分的模式,大家垃圾分類的熱情和積極性更高了。
上門收集+稱重積分,這是香山街道探索平房區垃圾分類工作的新模式。香山街道多為平房區,尤其第一社區、第二社區和四王府社區三個社區均以散居平房住戶為主。
本周建成並投入使用
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宋傑告訴記者,結合平房區垃圾分類的現狀,香山街道於7月1日正式開展平房區垃圾分類上門回收工作,在平房區域內打造7條共計37.2公裡的收運線路,每日配備移動回收車7輛,出動工作人員7人,於上午7:00—9:00、下午17:00—19:00兩個時段上門回收居民的廚餘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同時完成投放垃圾稱重和積分數據的系統錄入,在試運營一個階段後,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兩類也將陸續納入上門回收的範圍。
此外,與上門回收的服務模式相配套,香山街道在平房區四王府橋北東側、臥佛寺西路廁所對面路邊、煤廠街26號院西門南側、傑王府路南口等地建設10組垃圾分類驛站和7個垃圾暫存點,定時定點配備工作人員指導居民垃圾分類,完成投放垃圾稱重和積分數據的系統錄入。通過移動回收和分類驛站的智能系統,完整收集居民投放分類垃圾的情況,做到平房區生活垃圾分類數據管理精細化、智能化。所有的垃圾分類驛站將於7月10日建成並投入使用。 (王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