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財經TF
「公司股價從2009年的3.5港元飆升至2019年的46.5港元,市值增長13倍。」一家名為Valiant Varriors的沽空機構,在其最新發表的報告中這樣描述一家港股上市公司最近10年來的股價表現,並將這隻股票稱為「水分很大的『神票』」。
這次被Valiant Varriors點名的上市公司是哪家?正是廣為香港和內地消費者熟悉的維他奶國際(00345.HK)。
維他奶國際隨即作出強烈反擊,先後在1月16日、1月20日發布了澄清公告。
讓維他奶國際和其投資者欣慰的是,即使在Valiant Varriors發表沽空報告當天,股價也沒有出現恐慌性拋售引發暴跌,在隨後的交易中還出現了持續反彈。
時代財經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港股證券業內人士,大多數都表示對Valiant Varriors這家沽空機構並不熟悉,也不知道它這次「唱淡」維他奶國際的目的何在。
「值得留意的是,從沽空報告發表後公司股價的表現可見,投資者對於這類沒有市場信譽的沽空機構放出的言論已經開始生厭。」香港寶新金融高級副總裁黃凌傑向時代財經如此評論道。
沽空機構如意算盤打不響 公司股價不跌反升
時代財經記者在翻查Valiant Varriors的過往時發現,在「狙擊」維他奶國際之前,Valiant Varriors極少在港股市場上出手,過去主要集中狙擊韓國和新加坡上市公司,例如在去年11月「狙擊」韓國科技公司HLB、去年5月「狙擊」新加坡公司Best World。
「維他奶國際為何成為『狙擊』目標,恐怕也只有沽空機構自己才知道原因。」香港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在20日接受時代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沽空機構出手自然有其理據,比如Valiant Varriors報告中提到的,「維他奶國際的毛利率較內地其他同業的高」便是其中一個原因。「當然,相關指控成立與否則是見仁見智,不過,如果以近年維他奶國際的股價走勢以及業務發展基本面而言,其估值是否合理確實值得商榷。」
1月16日上午,Valiant Varriors發表沽空報告,指稱維他奶國際財務數據造假,強調公司的管理層嚴重誇大在中國內地和澳大利亞市場的利潤及資本開支,同時低報成本上浮的影響,從而拉高毛利率至50%以上,遠高於行業平均的35%。「我們相信它的股價只值10港元/股,比目前價格還要下調65%,當然了,這已經是我們對維他奶國際一個比較保守的估計了。」Valiant Varriors對投資者給出了這樣的結論。
在Valiant Varriors發表沽空報告的前一個交易日,維他奶國際收報於27.7港元,較Valiant Varriors給出的10港元「目標價」高出17.7港元。
Valiant Varriors對維他奶國際財務數據造假的指控主要基於以下幾點:公司誇大中國內地及澳大利亞的溢利及資本支出;公司面臨現金流問題,因此出售東莞維他奶15%股本權益;公司毛利率過高而不真實;懷疑公司是否能在中國內地取得持續增長等。
對此,維他奶國際一連發表兩份澄清公告逐一予以反駁。
維他奶國際指出,公司綜合財務報表是按照所有適用的《香港財務報告準則》、香港公認會計原則及香港《公司條例》規定而編制。維他奶國際強烈不同意Valiant Varriors採用發布於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SAIC)及澳大利亞政府的數據來估算公司之分部經營溢利。理由是向SAIC及澳洲政府申報的數據是來自當地子公司的經營數據,以此估算得出的分部經營溢利並沒有從集團綜合角度把集團內部各公司間的交易抵消。
另外,Valiant Varriors在指控公司面臨現金流問題而出售東莞維他奶之15%股本權益上,維他奶國際認為其指控並不正確,因其結論基於不完整的信息。
維他奶國際稱:「公司的外部審計師認為綜合財務報表真實而公允地反映了集團的綜合現金流量。截至2019年9月30日,現金淨額為5.42億元,這清楚表明沒有任何現金流問題。出售東莞維他奶股本權益的原因是為了維持在深圳的另一家合資公司的相同股權比例,認為集團將受惠於在華南市場與當地同一夥伴與發展集團之產品的統一銷售及市場推廣策。」
受到沽空報告的影響,維他奶國際的股價在1月16日當天開盤大幅下挫近5%。但在其迅速作出回應後,股價隨即出現反轉,並以接近全天最高價的29.25港元報收,漲幅近6%,全日波幅超過12%。
1月20日,維他奶國際股價以5.49%的升幅報收於29.8港元。
截圖來源:老虎證券
沽空機構言論可信度再受質疑
Valiant Varriors在其報告中稱,維他奶國際是一家國際豆奶飲品和茶飲生產商及分銷商,其覆蓋的市場包括中國內地、香港、澳大利亞和部分東南亞國家。
報告中還表示,公司成立於1940年,維他奶國際聲稱其近年來在中國內地搶佔了大量市場份額,取得突破性的進展,而開始備受投資者矚目。
時代財經記者採訪時留意到,在鄰近香港的廣州、深圳,很多超市大賣場、連鎖便利店甚至小士多裡,都能看到維他奶的產品陳列於貨架上。
「這是我們香港本土的飲品品牌,我和家人這麼多年來都有飲用。」香港市民Jason向時代財經表示,「我們普通小市民不會看也不關心公司的財務報表,但維他奶在香港乃至內地市場的受歡迎程度,大家有目共睹。」
「如果有人對投資者說,巴菲特最愛喝的可口可樂經營出問題了,估計大多數人都不會相信。」香港寶新金融高級副總裁黃凌傑打比方說,「維他奶國際在品牌影響力上雖然和可口可樂沒法比,但在港股投資者、香港乃至大灣區的消費者心裡,也算得上是港股市場的『可口可樂』了。」
黃凌傑進一步指出,維他奶國際在澄清公告中強調,Valiant Varriors在發表該報告之前或之後,都沒有與公司或其董事會聯絡或尋求澄清。「維他奶作出的這一回擊,正中對方要害。因為一個沽空機構連實地調查都沒做過,甚至沒有向公司方面就質疑進行求證或質詢,那麼沽空機構的可信度從何談起?」
黃凌傑補充說,「從澄清公告可見,公司可謂是連削帶打,指出Valiant Varriors的沽空報告裡還在沿用『國家工商總局』的名稱,連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的關係都沒搞清楚就倉促上陣。」
早在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商標管理職責整合,重新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不再保留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2018年4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掛牌。
「Valiant Varriors不嚴謹的言論,讓投資者對其專業性質疑。」黃凌傑表示,「在香港市場上,經常會出現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沽空機構,對一些市值較高、盤面較大的上市公司進行『狙擊』,質疑財務造假是這些沽空機構的主要套路,但是他們的一些言論往往禁不起仔細推敲或公司反駁,因此這類機構的誠信度令人懷疑。在維他奶國際之前,波司登、瑞聲科技、舜宇光學、安踏體育等知名企業也都受到過沽空機構『狙擊』,這些沽空機構中不乏渾水之類的『名家』,比如:安踏體育就在13個月內遭渾水三次『狙擊』。值得留意的是,從沽空報告發表後公司股價的表現可見,投資者對於這類沒有市場信譽的沽空機構放出的言論已經開始生厭。」
香港帝峰證券行政總裁郭思治則表示:「從維他奶國際目前的股價和市盈率看,估值確實有點高。」他指出,「去年公司股價最高曾超過47港元(時代財經註:並非Valiant Varriors所稱的『2019年最高46.5港元』),當時的市盈率將近70倍,高的有點離譜。近期公司股價在30港元附近徘徊,市盈率仍有近40倍,比同屬食品飲料板塊的統一企業中國、康師傅的約30倍的市盈率高出近30%。」
「當然,Valiant Varriors在沽空報告中給出的10港元『目標價』顯然更不合理。所以,對投資者而言,對沽空機構的報告要明辨良莠,不可偏聽偏信。」郭思治補充說。
「刺激內需、提振消費是內地重要政策之一,因此內需板塊未來一年將會持續受到投資者關注,也包括維他奶國際等個股。」植耀輝對時代財經表示,但對於公司股價的去向,則要視乎以下兩大因素:其一是原材料價格包括原奶、麵粉及棕櫚油等是否仍維持較低水平,這對食品行業之毛利率有相當大影響;其次是市場競爭因素導致個別食品公司須加大推廣開支。植耀輝建議,「投資者可採取逢低增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