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為什麼優美?因為寥寥數語就把意境描寫得如此優美並且賦予想像力。
有時候文字的力量勝過語言,比如被稱為「詩佛」王維的詩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隨便列舉一首他的詩詞,都是一幅山水畫,我們最熟悉的《山居秋暝》。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這兩句詩詞實在太美了。詩中描寫了多種景物,景物之間構成一個空間環境,所有景物聯繫起來就是一副有故事的山水畫。
明月與松樹,清泉與石頭,一一對應,構成一個立體的三維環境。竹子喧鬧,這裡用了擬人的手法,蓮動是動作詞,展示漁舟擺動的狀態,所以整句話描寫的是一個動態的景象,極具想像力。
想像力是無限的,意境同時也可以由想像力創造出來。用文字搭建的意境,能夠讓人產生無窮無盡的想像力。
試著感受一下,「千山鳥飛絕」的廣闊與寂寥,連綿不絕的青山,數隻鳥兒飛過,然後消失天際,那種空曠,幽遠,悽涼的意境美,那種天地萬物絕妙之境。
更絕妙的是「萬徑人蹤滅」,人的蹤跡消失在山林深處,那種孤單的感覺,被稱為孤單的前奏。
有一種感覺,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用現代人的思維詞彙來解釋,就形容為美到詞窮,美到無法呼吸。但對古人來講,不存在說不出的時候。
因為他們沒有手機,唯一的消遣方式就是飲酒品茶吟詩。還有什麼是他們吟不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