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哥西說系列:五臺山東臺望海峰

2020-12-10 度城好物嚴選

五臺山有五座山峰組成,而山峰的頂上都是一個平臺。東臺,位於臺懷鎮東10公裡,海拔2795米,面積100餘畝,臺頂曾建有望海樓。遠望山形,猶如一隻站立的大象。居頂環視,又像一個特大的龜甲。古人說:「登上東臺頂,極目到海瀛」。

登東臺而看日出,是五臺山旅遊的一大景觀。而望日出中,又數「雲海日出」最為壯觀。夏日天氣晴好時,黎明登臨其上,可見雲海盡頭的紅日噴薄而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詩人趙樸初,1981年登臨東臺時曾即景詠詞:「東臺頂,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雲海作舟浮,朝氣滿神州。」

臺頂有北宋宣和年間建的笠子塔。東臺畔有一石窟,名羅延窟,窟內風氣凜然,盛夏有冰。相傳,曾有一異僧入羅延窟不返,在外留下笠子,後人建塔藏之。臺環北的坡面稱為棗林坡,望去蒼茫一片。傳說北魏永安年間,有一個叫延慶的人,守獵逐鹿至此。隨從的僕人得到一位長者的指點,找到一片棗林,吃了一陣,還把棗裝滿口袋,返回來送給延慶。延慶好不奇怪,這麼高寒的山上怎麼會有棗林呢?復循跡尋之,那片棗林卻不見了。所以這面坡叫成棗林坡。

東臺日出是五臺山的一大自然景觀,據說從這裡可以看到東海的日出 。歷來吸引著無數的僧侶和遊客登山朝日。每當旭日初升,霞光萬道,靜謐的望海寺完全浸沈在一片雲山霧海之中,配上渾厚的晨鐘聲,愈發顯得莊嚴肅穆。

東臺主持覺一大和尚不僅是得道高僧,而且還是一位書法家。觀他的書法是一種鬧中有靜的感覺。觀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誇,筆跡流水行雲,這是許多遊客及書法界人士對觀釋覺一大和尚的評價。

覺一大和尚還是中國五臺山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釋覺一法師幼時家貧,只有小學文化,但其勤修不綴,敏悟過人,深受師傅器重。擔任主持後除了修行和建設寺廟,不知什麼時候迷上了書法。我多次去過他的方丈室,上百平米的房間裡牆上掛的都是中國書畫大家給他寫的字,桌子上地上到處是他的墨寶,房間中到處坐著來向他求字的各方客人。

覺一大和尚每年都要接待從全國各地來五臺山的書法家,和他們切磋書法技藝,並和他們成為了好朋友。大和尚在全國書法界好客的名聲遠揚。大和尚還專門花錢買了裱字機,供在東臺做客的書法家和畫家使用。

大和尚多次為我寫過字,其中他為我寫的"金蓮花"三個字我做到了紫砂壺上,成為了我的心愛之物。

相關焦點

  • 顛巒靈跡——五臺山東臺望海寺
    登臨五臺山望海峰,凝望一山秋色,遠眺茫茫雲海,山、雲、樹重重疊疊,天地之間萬分清爽。東臺頂又名望海峰,海拔2996米。這就是東臺望海峰之名的由來。寺廟建在東臺頂上,故名望海寺。遠望望海峰,猶如一隻站立的大象。居頂環視,又像一個特大的龜甲。古人說:「登上東臺頂,極目到海瀛」。登東臺而看日出,是五臺山旅遊的一大景觀。而望日出中,又數「雲海日出」最為壯觀。夏日天氣晴好時,黎明登臨其上,可見雲海盡頭的紅日噴薄而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詩人趙樸初,1981年登臨東臺時曾即景詠詞:「東臺頂,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雲海作舟浮,朝氣滿神州。」
  • 大五臺穿越丨登山方知五臺高大
    五臺山,位於山西忻州境內,五座山峰(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中臺翠巖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鬥峰)環抱整片區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臺,故而得名五臺山,位列中華十大名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和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沿途高山草甸,風景壯麗。
  • 五臺山旅遊攻略景點之五臺
    臺頂風光五臺山其實並不是一座山,它是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分別是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鬥峰、中臺翠巖峰,素有「東臺看日出,西臺賞明月,南臺觀山花,北臺往雪景」的說法。
  • 五臺山東臺望海峰遊記
    由東臺到北臺、中臺、西臺,最後到南臺,是一條傳統的徒步線路。因為這條線路整體上是由高到低。還因為東臺望海峰又是觀日之峰。13號早上四點半起床,坐車趕往東臺。我們下車,天還蒙蒙亮,我們開始攀爬,東臺頂山下有樹,但臺頂上是草,不看遠處的山頭,感覺這就是大草原,牛在山頂自由自在的吃著草,也沒有人管,好一派草原風光。我們自覺已經很早了,但在我們前的仍有人在爬。東臺頂也叫望海峰,海拔2996米,望海寺是東臺頂上的寺廟。據《清涼山志》記載∶蒸雲寢壑,爽氣澄秋,東望明霞,若陂若境,即大海也。亦可見滄瀛諸州,因以為名。
  • 我的大朝臺,東西南北中五臺連穿,徒步愛好者的經典路線
    「大五朝臺」 就是像佛教徒一樣徒步登上「東西南北中」五個臺頂的寺廟,叫做大朝臺。登上五臺山臺懷鎮的黛螺頂寺廟的叫做「小朝臺」。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東西南北中 ,五個峰頂的寺廟裡分別供奉著文殊菩薩的五個法身。分別是「東臺望海峰」海拔2788米,供奉著聰明文殊。「北臺葉鬥峰」海拔3065米,供奉著無垢文殊。「中臺翠巖峰」海拔2914米,供奉著儒童文殊。「西臺掛月峰」海拔2774米,供奉著獅子文殊。
  • (精彩推薦)石家莊出發,五臺徒步八臺探路
    從高遠處看,五臺山像人的五個手指,五個指尖就象五座互互相聯通而有各自獨立的山峰,即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鬥峰和中臺翠巖峰。,中臺,住宿澡浴池早上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大家五點開始徒步,走草甸,穿樹林,走公路,邊走邊欣賞,可是接近西臺,看見有徒步下來的驢友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大家還嘲笑,五臺有那摩冷嗎,可是接近西臺牌樓,呼嘯的大風撲面而來,讓人站立不穩,而且感到薄薄的戶外速乾衣無法抵擋,身上發冷,風吹透了每個人,讓大家領教了五臺山的天氣無常變化。
  • 清涼山上有五臺,放空心靈,與佛教聖地進行一次近距離朝臺
    因有東南西北中五臺而得名,東臺望海峰看日出、南臺錦繡峰看花、西臺掛月峰看月亮、北臺葉鬥峰看雪。五臺上分別供奉著五種文殊菩薩,聰明智慧獅子吼無垢和孺童文殊。五臺山位於華北地區山西省北部忻州市五臺縣,為寺廟群型景區。
  • 山西五臺山之西臺掛月峰遊記
    隨問驢友遠方,他說是高反,他自己也有同感。今天四點出發乘車到鴻門巖,接著爬上東臺,從東臺到現在已是下午了,只是早餐的掛單和中午在澡浴池掛單吃午餐時休息一會,一路都是在四千左右的高原上行走,體力有些透支,有高原反應不足為奇了,只是自己以前驢行的路短沒有這樣的感覺。這段路上我落在了後面,好在路較平,我努力追趕,下了山坡,我們先後都到達掛月峰山埡的牌坊前。
  • 太行山之西,華北的小興安嶺,五臺山下五臺縣
    據《元和郡縣誌》記載:縣以境東北五臺山得名;五臺山又名清涼山、紫府山、五峰山,據《水經注》:五臺山其山五臺巍然,故曰五臺;因五座山峰環抱而成,峰巔平坦如寺臺,故名;另說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臺,故稱五臺。
  • 五臺早秋一瞥
    五臺位置:五臺山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臺」,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並非只是一座山,是坐落於「華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區總面積達2837平方千米,最高海拔3061米,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有「華北屋脊」之稱。
  • 2020暑期 朝聖五臺 8.27-30號 轉山轉水轉佛塔,修心修身修來世
    中臺峰頂上有奄教寺,供奉孺者文殊,是五臺中最氣勢輝煌的寺廟,在中臺頂還建有五臺山氣象站。  中臺到西臺,用時1個半小時,西臺掛月峰(海拔2773m)的山頂往西看,就是雁門關的方向。山頂建有法雷寺,供奉獅子文殊。
  • 山西秘窟(二) 五臺區域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的東北部,跨忻州市下屬的繁峙、代縣、原平、定襄、五臺五個縣市,周圍方圓五百餘裡,中心地區為臺懷鎮。五臺山總面積達2837平方公裡,並非一座山頭,而是五座主要山峰的組群,分別為: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中臺翠巖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鬥峰。
  • 朝臺與緣(2020.7.16)
    朝臺,是朝拜五臺山的五個臺頂,即東南西北中臺。臺頂有文殊菩薩的五座法身:聰明文殊、智慧文殊、獅子文殊、無垢文殊、孺童文殊。來朝五臺的人,各有欲求,也各有所得。我最早是得知於戶外圈,初探於觀景路,嚮往於山東之行,重走於端午時節。兩次朝臺,一逆一順,心得體會,首在於緣。
  • 轉山轉水轉佛塔,修心修身修來世,最新4日輕裝徒步大朝臺路線
    D3: 澡浴寺—中臺—西臺—吉祥寺—獅子窩—金閣寺 農家住宿  吃過早齋,不用著急趕路,1小時到中臺翠巖峰(海拔2894m)。中臺峰頂上有奄教寺,供奉孺者文殊,是五臺中最氣勢輝煌的寺廟,在中臺頂還建有五臺山氣象站。  中臺到西臺,用時1個半小時,西臺掛月峰(海拔2773m)的山頂往西看,就是雁門關的方向。
  • 「大五臺朝聖之旅」6月25日鳴槍開跑
    人民網北京6月23日電  「大五臺朝聖之旅「是中國田協認證的小眾越野賽事,比賽地點設置在中國佛教聖地五臺山,都說越野跑是身體和心靈的一次修行,因而賽事得名」五臺山朝聖之旅「。五臺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臺縣和繁峙縣之間,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裡。
  • 山西五臺塔院寺大白塔(漢隋唐元·國保)
    據說東漢明帝時,西域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就是看到五臺山臺懷之地似佛祖說之靈鷺山,且此地已有一佛塔,便奏明漢明帝在五臺山修築寺院。由此可知,佛舍利塔,建造於五臺山興建佛寺之初。另據記載,唐朝以前這裡就有一座二層八角塔,以後毀掉了。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佛滅度,其屍骨煉就成八萬四千個舍利子,古印度阿育王用黃金七寶鑄成八萬四千座佛舍利塔,於四方供奉。
  • 大五臺,中國人的朝聖路
    它位於太行山北段山西省忻州市,由東臺望海峰(2795 米),南臺錦繡峰(2485 米),西臺掛月峰(2773 米),中臺翠巖峰(2894 米),北臺葉鬥峰(3061 米)這五座山峰組成,其中北臺葉鬥峰是華北地區的最高峰(故此被稱為「大五臺」,與河北境內的「小五臺」呼應)。冰河時期地質作用,山頂巖石碎裂,封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