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6日,國家大劇院攝影師羅曉光抓拍下野鴨戲水的場面。
夜幕降臨,「水上明珠」國家大劇院華燈綻放,環繞劇院的人工湖波光粼粼,七八隻水鳥或三五成群,或兩兩依偎,徜徉於水面上,旁若無人,怡然自得。上周末,不少前往國家大劇院觀看演出的觀眾,意外地看到了如此富有生趣的一幕。
「原本是來看演出的,沒想到竟然碰上了個驚喜!」觀眾周先生興奮地說,自己經常到大劇院來看演出,可這樣的景象還是頭回看到。而對大劇院的工作人員來說,這些水鳥算得上是回頭客了。去年春天,大劇院的攝影師王小京和羅曉光就曾與它們「邂逅」。王小京回憶說,那天人工湖水面清澈極了,兩隻水鳥優哉地遊著,像是很恩愛的一對兒小兩口,他趕緊掏出隨身帶著的相機,抓拍下畫面。另外,今年6月的時候,也曾有水鳥在這裡出現過。
不過,這些水鳥的行蹤很是神秘,大劇院的工作人員也摸不清楚它們的來歷和身份。大劇院的一位工作人員說,有時候晚上還能看見它們在這兒玩耍,第二天一早就沒影了,甚至有同事至今都沒機會見上它們一面。
「沒錯,這是綠頭鴨!」根據大劇院提供的照片,北京師範大學鳥類專家趙欣如一眼就認出了它們。據他介紹,綠頭鴨屬遊禽,外形和家鴨相似,雄鴨的頭和頸呈綠色,頸部有一明顯的白色領環。「現在正值鴨雁遷徙的季節,大量鴨雁向南尋找越冬地,也許是大劇院的燈光使它們碰巧發現了這片水域,於是便在此停落。」趙欣如分析說。
不過,大劇院人工湖並非鴨子們的久留之地。趙欣如解釋說,這片水域主要是為裝飾景觀建築,從生態角度來說並非健康水體,無法給野鴨提供合適的棲息條件,比如充足的食物、隱蔽性、無噪聲等,所以它們在這裡只是「小憩」而已。但他也提到,綠頭鴨分為不同的種群,在北京就有夏候鳥、冬候鳥、留鳥等不同類型,因此人們在不同季節都有可能見到它們。
即便如此,大劇院的工作人員依然很感謝這些萌萌的小傢伙。據了解,大劇院人工湖水域面積有3.55萬平方米,周圍還有3.9萬平方米的綠化區域,這裡早已成了市民和遊客消閒娛樂的好去處。「希望小鴨子能經常光顧,讓這裡的環境更美好。」一位工作人員說。
文明提示
觀眾和遊客別向水中投食物
據國家大劇院工程部相關負責人阮同介紹,在水溫方面,大劇院人工湖比自然河流、湖泊暖和一些,因此即使到了初冬時節,觀眾和遊客依然有可能看到在人工湖上歇腳的野鴨。但是這片水域採用的是循環水系統,需要經過一定的淨化處理才能保證良好的水質。他提醒有幸看到野鴨的觀眾和遊客,不要向水中投擲食物,以確保水質不會被汙染,良好的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記者 李紅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