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裏海,津東60裡的候鳥驛站

2020-12-13 光明日報

七裏海溼地內蘆葦和水面形成的圖案。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攝

初冬,越來越多的灰雁遷徙到天津七裏海溼地。陳建平攝

白鷺 陳建平攝

七裏海溼地 陳建平攝

黑翅長腳鷸 陳建平攝

斑頭雁 陳建平攝

紅嘴鷗 陳建平攝

環頸錦雞 陳建平攝

春天的七裏海溼地 天津市委宣傳部供圖

出津城東去30公裡,就到了久負盛名的「七裏海」。

七裏海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溼地,東西長20公裡,南北寬5公裡,面積總計10萬畝。以前的七裏海更為廣袤——《明世宗實錄》記載:「七裏海,廣袤二百五十二裡」,比眼下大了三四倍呢。

深秋的七裏海,該是它最美的時節吧。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隨風舞蹈,粼粼碧水之上鷗鳥翔集,別具一番清純靚麗的姿容,這種恬靜之美,讓每一位來到這裡的人心曠神怡,物我兩忘。到了冬季,萬物凋敝。七裏海則呈現出另一派活力迸發的景致——數不盡數的候鳥次第起落,悅耳的鳴叫聲宛如天籟之音……

也許正是因了它絕美的風景,七裏海在2009年榮膺天津八大特色旅遊景區之一。2013年,打著「世界著名三大古海岸溼地之一」的響亮名頭,總投資10億元的4A級七裏海國家溼地公園開業納客,僅第一周就接待遊客20萬人次……

然而,七裏海實際上還有另一個「身份」——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這裡被確定為「古海岸與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變身為溼地公園,顯然「踩了紅線」。因此,七裏海國家溼地公園營業僅兩年,便「因未經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被天津市環保局責令關停。2017年7月,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啟動問責,天津市立即整改,迅速制定頒布了《七裏海溼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2017—2025年)》,一場聲勢浩大的溼地整改保護工程自此展開。

日前,記者再次到七裏海探訪,曾經的牌坊、棧道、亭閣、水榭等旅遊設施都已無影無蹤,沒有了人工雕琢痕跡的七裏海恢復到了原生態面貌。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按照天津市統一部署,寧河區近年來相繼實施了歷史遺留清理、土地流轉、引水調蓄等「十大工程」。230處違建拆除整改,核心區6.8萬畝土地流轉,全長49公裡的環海圍欄工程開工建設,6萬畝葦海修復……寧河區在七裏海整改伊始就立下軍令狀,承諾到2020年年底實現3個目標:打造全國溼地保護修復的樣板,建成天津水鳥種類最全、數量最多的鳥類自然保護區,建成生物多樣性示範基地,讓七裏海生態環境有一個質的飛躍。

如今的七裏海,不再是遊客的樂園,又成了候鳥的天堂

天津是全球八大重要鳥類遷徙通道之一。隨著天津溼地治理取得顯著成效,自然環境持續優化,越來越多的候鳥選擇在此停歇。七裏海已經成為候鳥用翅膀投票選中的「五星級驛站」!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有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在七裏海,鳥類數量種類迅速增加,曾消失10餘年的震旦鴉雀、中華攀雀、文須雀等近危鳥類重新亮相。今年秋季以來,來此棲息的各種珍稀鳥類包括白琵鷺近千隻,多年很少見到的灰鶴也有上百隻之多,此外還有大鴇、反嘴鷸等鳥類近百種,共計10餘萬隻。尤為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在七裏海溼地觀測到的瀕危鳥類東方白鸛就有5000多隻,數量超過全球總量的50%。

由於棲息環境的改善,一些鳥類已不再把七裏海僅僅當作「驛站」,而是當成了「家園」,選擇留下來在此越冬或繁殖。

在天津,愛鳥護鳥的人越來越多。獲得準許專門到七裏海拍攝各種鳥類的「發燒友」在拍攝時,也是深藏形跡,唯恐驚擾了這些美麗的精靈。

(本報記者 陳建強 劉茜)

相關焦點

  • 七裏海,津東60裡的候鳥驛站
    光明日報記者 陳建強 劉茜出津城東去30公裡,就到了久負盛名的「七裏海」。七裏海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溼地,東西長20公裡,南北寬5公裡,面積總計10萬畝。以前的七裏海更為廣袤——《明世宗實錄》記載:「七裏海,廣袤二百五十二裡」,比眼下大了三四倍呢。深秋的七裏海,該是它最美的時節吧。
  • 吃得飽待得美 七裏海成候鳥天堂
    天氣逐漸轉冷,候鳥開始南遷。近年來,經過大力修復保護,位於寧河區國家級古海岸與溼地自然保護區、有「京津綠肺」之稱的七裏海溼地成了候鳥天堂,鳥兒們吃得飽、待得美,甚至在這兒安了家。「今年來的候鳥有近百種十多萬隻,其中東方白鸛有1500隻左右,還有反嘴鷸、黑尾塍鷸等珍稀鳥類。」七裏海管委會顧問於增會告訴記者。近年來,寧河區加大七裏海溼地的修復保護力度,全力推動十大工程實施。目前,溼地核心區內工程已完成,其他工程正在有序推進。
  • 天津成為鳥類「五星級驛站」
    溼地環境不斷改善 保護意識明顯提升  天津成為鳥類「五星級驛站」  本報記者 陳 曦  「遠處這些正在悠閒散步的就是東方白鸛,今年秋季以來,在七裏海及周邊地區發現的瀕危鳥類東方白鸛逾5000隻,數量超過全球總量的50%,是歷年同期的3倍多。」
  • 四十餘萬隻候鳥飛臨七裏海、北大港溼地 天津投放2萬斤魚苗為候鳥...
    近年來,天津持續不斷加強溼地環境保護,北大港、七裏海溼地已經成為候鳥過境的重要棲息地,目前來津經停的候鳥已多達四十餘萬隻,其中不乏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七裏海溼地 候鳥群飛)為了更好地保障鳥類覓食活動,天津分別在北大港、七裏海溼地進行了保育放流,各投放1萬多斤的魚苗,這些魚苗都是鯽魚的,大小在5-10公分左右,適合鳥類採食。
  • 天津市第39屆「愛鳥周」活動在七裏海成功舉辦
    天津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咽喉,做好鳥類資源保護和科普宣傳至關重要。4月12日,天津迎來了第39個「愛鳥周」活動。天津市規自局、公安局、寧河區區長、寧河區林業局、七裏海管委會、天津市野生動物救助站等單位領導與中國綠髮會天津志願者們,在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一起進行了魚苗放流與候鳥放歸活動。
  • 「鳥類建築師」中華攀雀七裏海安家
    天津北方網訊:寧河區野生動物保護部門近日首次監測到中華攀雀在七裏海溼地築巢安家。以往每年冬季會有大量中華攀雀飛抵七裏海越冬,次年 4 月飛往東北繁殖。此次監測到中華攀雀在七裏海安家,表明該溼地環境越來越好。中華攀雀是越冬候鳥,喜歡棲居於有蘆葦叢的環境,因其善於築巢而有 " 鳥類建築師 " 之稱。鳥窩如同一隻 " 靴子 ",高掛於樹枝上。目前,中華攀雀已被列為國家保護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 背靠碣石山、面向渤海灣,風水寶地七裏海的美麗傳說
    後來人們就把被海水淹沒的七裡城叫「七裏海」。這裡是林區和溼地相接之處,此處也是眾多候鳥遷徙的路線,所以這裡有豐富的鳥類資源,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候鳥棲息地每年春秋和盛夏,光臨這裡的旅鳥和夏候鳥成千上萬,其中不乏珍奇水禽;僅在1994年秋天,中國鳥類環志中心的專家就在那一帶一次發現
  • 秋日七裏海溼地百鳥雲集
    【秋日七裏海溼地百鳥雲集】近日,位於天津市寧河區的七裏海溼地開始陸續迎來大雁、蒼鷺等多種候鳥遷徙,構成一幅幅葦草叢生、百鳥雲集的美麗畫面。據了解,七裏海溼地是天津古海岸與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蘆葦約6萬畝、水域約3.5萬畝,是中國北方的重要溼地之一,有京津綠肺之稱,也是世界三大古海岸溼地之一和候鳥遷徙的重要中轉站。最新綜合考察和監測結果顯示,七裏海溼地區域的鳥類從10年前的182種,增加到現在的251種。
  • 候鳥把魚塘當「食堂」,養殖戶卻「惹不起」
    站在離七裏海溼地不遠處的魚塘邊,老馮束手無策,語氣裡滿是無奈。「偷」走他魚的,是烏泱烏泱的候鳥,尤以成群結隊的東方白鸛最為惹眼。這些通體雪白、飛羽泛黑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從北向南長途遷徙,這裡是重要的「驛站」。
  • 七裏海 名副其實「京津綠肺」
    所有這些,都對七裏海溼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影響。」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顧問於增會回憶起往日舊景,痛心疾首。如今,記者走訪七裏海溼地看到,核心區原有的魚池堤埝、旅遊設施全部被拆除,新建的鳥島淺灘「浮」在水中央,49公裡的環海封閉圍欄和視頻監控系統徹底擋住了當地農民和外來遊客的腳步,確保佔地44.85平方公裡的七裏海溼地核心區基本恢復了純自然生態原貌。
  • 天津七裏海溼地生態系統持續向好 保護區首現黑天鵝棲息
    中新網天津5月11日電 (記者 張道正)記者11日從天津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獲悉,近年來,隨著生態修復工程的推進,七裏海溼地生物鏈種群越來越完整,生態系統日趨完善,持續向好;鳥類種類、數量均有明顯增加,其中觀測到東方白鸛逾千隻,巡護人員日前還在巡護監測時首次發現黑天鵝棲息。
  • 溼地環境不斷改善 天津成為鳥類「五星級驛站」
    隨著天津市大力治理溼地的行動,溼地自然環境和生態功能不斷提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停歇。  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很多消失多年的近危鳥類也重返天津,甚至一些旅鳥選擇在天津長期停留,有利於鳥類種群的繁育。
  • 天津七裏海,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傳說
    在很久以前,七裏海內有一個小島,是候鳥棲息的地方,每到春天,這個島上千鳥雲集,給這個小島帶來了仙境一般的景致。提起千鳥島,還有一個傳奇的故事呢。沒辦法,就由呂洞賓帶路,八仙來到了七裏海,到了七裏海以後,但見七裡煙波,清水蕩漾,千帆點點,百舸競秀,奇花異草,候鳥雲集,好一派迷人的人間仙境啊。八仙中除呂洞賓以外,都有留戀之意。這時,呂洞賓突然看到,在千鳥島上有一老嫗,定眼一看,嚇出了一身冷汗,趕緊叫道:「我們快快離開這裡吧!」說著就帶頭飄飄離開這裡,唯有何仙姑又回來了。
  • 七裏海 名副其實「京津綠肺」(圖)
    所有這些,都對七裏海溼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影響。」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顧問於增會回憶起往日舊景,痛心疾首。如今,記者走訪七裏海溼地看到,核心區原有的魚池堤埝、旅遊設施全部被拆除,新建的鳥島淺灘「浮」在水中央,49公裡的環海封閉圍欄和視頻監控系統徹底擋住了當地農民和外來遊客的腳步,確保佔地44.85平方公裡的七裏海溼地核心區基本恢復了純自然生態原貌。
  • 候鳥成「強盜」,魚塘變「食堂」,保魚還是護鳥?天津養殖戶誰都...
    站在離七裏海溼地不遠處的魚塘邊,老馮束手無策,語氣裡滿是無奈。「偷」走他魚的,是烏泱烏泱的候鳥,尤以成群結隊的東方白鸛最為惹眼。這些通體雪白、飛羽泛黑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從北向南長途遷徙,這裡是重要的「驛站」。
  • ...天津的多個溼地又到了最熱鬧的時節──吃飽住美 候鳥變「留鳥」
    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法制監察科科長劉勇告訴記者,作為世界八大重要候鳥遷徙通道之一、中國第319號重點鳥區、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驛站,近年來,我市加大對北大港溼地的保護力度,在核心區實施全封閉管理,徹底清退生產生活活動。目前共退漁11.6萬畝、退耕1.3萬畝、退葦12.4萬畝、退企10家、退居24戶。
  • 天津七裏海溼地生態系統持續向好 保護區首現黑天鵝棲息
    中新網天津5月11日電 (記者 張道正)記者11日從天津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獲悉,近年來,隨著生態修復工程的推進,七裏海溼地生物鏈種群越來越完整,生態系統日趨完善,持續向好;鳥類種類、數量均有明顯增加,其中觀測到東方白鸛逾千隻,巡護人員日前還在巡護監測時首次發現黑天鵝棲息。
  • 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溼地成為候鳥南遷途中的「快樂驛站」
    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溼地成為候鳥南遷途中的「快樂驛站」 新華網 2009年11月03日11:15   新華網呼和浩特11月3日電(辛平)初冬季節,我國第八大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溼地迎來了一批尊貴的客人——大批南遷的白天鵝在這裡停歇逗留,溼地成了它們的「快樂驛站
  • 40餘萬隻候鳥飛臨天津這些溼地
    當下正是候鳥遷徙季。近年來,天津持續不斷加強溼地環境保護,北大港、七裏海溼地已經成為候鳥過境的重要棲息地,目前來津經停的候鳥已多達四十餘萬隻,其中不乏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七裏海溼地候鳥群飛為了更好地保障鳥類覓食活動,天津分別在北大港、七裏海溼地進行了保育放流,各投放1萬多斤的魚苗,這些魚苗都是鯽魚的,大小在5-10公分左右,適合鳥類採食。
  • 徹底治理違規建設項目 持續修復受損溼地功能 七裏海 名副其實「京津綠肺」
    本報記者 劉玉祥 攝   初秋的七裏海溼地,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刻。  寧靜、浩渺的水面上,倒映著藍天白雲。一片片蘆蕩首尾相連,濃濃的綠色將水鄉裝點得分外清新。微風襲來,身旁的花草飄出沁人心脾的芳香,遠處時而可見翻飛的禽鳥蹤影。  「過去多年來,七裏海溼地還到處是遊人如織、喧聲鼎沸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