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十三州都有哪些,其中司隸校尉部有何特殊之處?

2021-02-23 地圖帝

我國的一級行政區劃,元明清稱「省」,宋朝、金朝稱「路」,唐朝稱「道」,南北朝以前至西漢皆稱「州」。只不過到了南北朝,州越來越多,州刺史的含金量「嚴重貶值」。「州」成熟期在東漢(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東漢的「州」,是大有講究的。

東漢共有十二州、西域長史府以及司隸校尉部。「州」好理解,司隸校尉部是幹什麼的?其實就是國都洛陽所在的一級行政區劃,類似清朝的直隸總督,主要長官稱司隸校尉。

司隸校尉部的管轄範圍非常廣,西至陝西與甘肅的交界處與涼州刺史部為界;南界的西段約以秦嶺(漢稱終南山)與益州刺史部為界,南界的中段約以陝西東南的商洛與荊州刺史部為界,南界的東段約以包括河南登封——新鄭以北與豫州刺史部為界;東界約以河南鄭州中牟縣與兗州刺史部為界;北界的東段包括今河南的黃河北岸,北界的中段包括山西省的西南部(包括臨汾、運城等),與并州刺史部為界。北界的西段約以今陝西省銅川一線為界。

司隸校尉部之外,才是東漢的十二州刺史部。并州管轄範圍包括山西省大部(不含山西省西南部),內蒙古中南部(黃河兩岸),陝西省北部。并州的治所在太原郡的晉陽縣。

冀州刺史部的北境,約與後來的北宋與遼的邊界相同,包括河北省中南部,西約以太行山脈與并州為界,東以今山東省東營市無棣縣一線與青州為界。冀州的治所在高邑(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東南。以下各州治所會有變遷,但皆以東漢地圖為準)。

冀州刺史部以北是幽州,管轄範圍包括山西省東北部、河北省北部(不含承德)、京津、遼寧省大部,朝鮮半島西北部。幽州的治所在薊縣。

冀州以東是青州刺史部,管轄範圍約為山東省北部(包括德州市、濟南市、淄博市、濰坊市、青島市、煙臺市、威海市)。青州的治所是臨菑,也就是春秋戰國時齊國的都城,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值得一提的,現在的山東省東營市大部分在東漢時還泡在海裡,還沒有「滄海變桑田」。

青州以西是兗州刺史部,管轄範圍包括山東省中西部、河南省東部(包括開封市),兗州的南線約以微山湖中段為界。兗州的治所在山陽郡昌邑縣(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西北)。

兗州東南是徐州刺史部,管轄範圍約包括山東省東南部(臨沂市、日照市),江蘇省長江以北地區。徐州的治所並非現在的徐州市區(彭城),而是在今山東省臨沂市最南端的郯城縣。大家所熟知的劉備三讓徐州,其實發生在郯城縣,而非現在的徐州市區。

徐州以西是豫州刺史部,管轄範圍約包括河南省東南部(商丘市、許昌市、平頂山市、周口市、漯河市、駐馬店市),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豫州的治所在譙縣,也就是魏武帝曹操的家鄉——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市。

涼州刺史部,管轄範圍包括今甘肅省全境,青海省省會西寧市以東,寧夏大部,治所在漢陽郡隴縣(甘肅省慶陽市張家川縣)。

益州刺史部,管轄範圍包括四川省的青藏高原以東,重慶直轄市,陝西省秦嶺以南,雲南省、貴州省大部、湖北省西北部、緬甸東北部。益州的治所在廣漢郡雒縣(今四川省德陽市代管的廣漢市),而不是大家通常以為的成都。

荊州刺史部,管轄範圍包括河南省南部(以南陽市為主)、湖北省大部、湖南省全部、貴州省西部、廣東省北部(韶關市)、廣西西北部(桂林市)。治武陵郡漢壽縣(湖南省常德市區東北,非今之漢壽縣)。

荊州以東是揚州刺史部。揚州管轄範圍包括江西省全部、福建省全部、浙江省全部、安徽省大部、江蘇省長江以南、上海市。揚州的治所在長江西岸的歷陽(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有意思的是,現在的江蘇省揚州市(地級),卻不屬於東漢的揚州(省級),而屬徐州(省級)。

東漢的最南端是交州,管轄範圍包括廣東省大部、廣西大部、越南北部(河內)。交州的轄區雖然主要包括兩廣,但治所卻在現在的越南。交趾郡龍編縣是東漢時交州的治所,位置在越南首都河內東北方向。

通過以上介紹,你可能會發現一個問題:東漢的十三州(包括司隸校尉部),司隸校尉、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兗州、徐州、豫州是「抱成團」擠在一起的,總面積並不大。而東漢剩下的大半部分疆域只有涼州、益州、荊州、揚州、交州,以及西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自夏商周以來,當時我國的經濟中心一直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還沒有得到大規模的開發。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依然如此,戰國七雄只有楚國在長江流域,但也以北上佔領黃河流域「爭正統」為戰略目的。

秦漢以來,這種情況發生改變,長江流域逐漸得到開發,但力度遠遠不夠。這就造成了人口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而長江流域人口較少。人口少,自然就不需要設更多的州。比如青州,面積在東漢疆域內算是「特別小」的,但青州人口達371萬(出自《後漢書-郡國志》),而揚州人口雖多,但主要集中在長江兩岸。如會稽郡的面積包括浙江省全部與福建省全部,總人口只有48萬,還主要集中於會稽部北部(浙江省紹興市一帶)。福建省陸域面積12萬多平方公裡,只設一個東冶縣(福州市)。

相關焦點

  • 東漢三國時期的十三州分別有哪些州郡?三國英雄們的故鄉在哪呢?
    東漢三國時期的十三州分別有哪些州郡?三國英雄們的故鄉在哪呢?司隸亦稱司隸校尉部,說白了就是大漢王朝首都的直轄市。省會治所,即州行政機構所在地也是在洛陽。分置河東、平陽、河內、弘農,加上洛陽就是有五個郡。河東郡是關羽和徐晃的故鄉,河內郡是司馬懿的故鄉。
  • 東漢共有十三州,其「省會」分別位於哪個省?
    東漢時並朔方刺史部入并州刺史部,自此全國共分十三刺史部,分別為司隸校尉部及青州、冀州、幽州、并州、涼州、兗州、徐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豫州等十二刺史部,因司隸校尉部又稱司州
  • 中國九州是指哪九個州,至今還有幾個州名保留呢?
    中國又稱華夏,同時也稱九州,也稱神州,故有神州大地之稱。電視劇《軍師聯盟》中曹操有一段自我讀白:這世上豈有萬壽無疆之人,卻有澤被萬民之功業,今日酒宴與十二年前孤官渡前之宴,何等相似,二十年來,孤平黃巾、定河北、徵烏桓、收荊州、天下九州得其六,方有今日中原之一統,四海之內英雄,可有誰能勝孤一籌。
  • 三國時天下一共分為多少個州?劉備、曹操、孫權各佔了幾個州?
    到了東漢末年,各個州的刺史或者州牧,不少都成為了一方諸侯,比如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璋、兗州牧曹操、冀州牧袁紹等。換而言之,在漢末三國時期,各個諸侯之間的實力強弱,和他佔據了多少個州存在直接的關係。比如袁紹一度佔據幽、並、冀、青這四州之地,所以成為東漢末年最強大的諸侯。那麼,問題來了,三國時天下一共分為多少個州?劉備、曹操、孫權各佔了幾個州?
  • 十三州袁紹佔四個,為何沒有奪得天下?
    三國時期有不少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官渡之戰就是其中之一,曹操以弱勝強戰勝袁紹,奠定了一統北方的基礎。而在官渡之戰前,更多的人看好袁紹而非曹操,因為當時袁紹實力是真的強大,強大到連曹操都非常悲觀。
  • 東漢的行政區劃,怎樣一步步由郡縣二級制變成州郡縣三級制的?
    因此,漢武帝又大刀闊斧,將全國劃分為幽州、冀州、并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涼州、益州、交州、朔方州等13個監察區(京畿附近7郡為司隸校尉部作為一個單獨的監察區)。每個監察區設置一名刺史,全面負責監察區內的郡國。之前的郡內的監察御史一職直接捨棄不用。這時的刺史已經成功轉正,有了正式編制,不再是漢文帝時期的臨時工了。不過刺史的品秩並不高,只有600石,與郡太守的2000石相差很多。
  •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是美國建國十三州之一 都有哪些重要城市
    賓州在美國本土的位置 美國成立於1776年,距今僅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而美國成立之初也僅有十三個州的地盤,這十三個州也是今天美國歷史最悠久,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了。
  • 秦漢時期的州、郡、縣行政區劃演變
    直到東漢靈帝時候,改刺史為州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其實權才有變更。當然,改刺史為州牧,西漢時也先例,但運用起來效果不好就改回來了。東漢後期,當時刺史與州牧是並存,資深望重的人出去做州牧,其餘不重要的去處,還是稱為刺史。到後來,刺史做過幾年,攢夠資歷聲望就升為州牧。
  • 漢末的太守、州牧、刺史都是什麼官,究竟哪個權力大?
    文/寂寞的紅酒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地諸侯趁機紛紛自立,一時間掛著太守、州牧、刺史等各種名號的軍閥遍地都是,彼此之間打來打去,看得人眼花繚亂。不禁有人要問:太守、州牧、刺史都是什麼官,究竟哪個權力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單講一下。
  • 漢之兗州八郡國,分別為哪個,你原屬兗州嗎?
    兗州,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原為滋陽縣,後改為兗州縣,是山東唯一以州為名的「縣」,1992年改設為縣級兗州市,現在為濟寧市轄區兗州區。兗州現在儘管僅是濟寧市一個區,但其歷史悠久,曾是古九州之一,後為漢之十三州部,明清時為兗州府,府治滋陽,現兗州區就是原滋陽縣。
  • 漢武帝時期有了新的官職刺史,刺史權力有多大?有什麼特殊之處?
    漢武帝時期發明的刺史是一個特殊的官職,它的特殊就在於:可以以小官監察大官,而這種制度出現後,效果非常的好。「夫秩卑而令之尊,官小而權之重,此大小相制,內外相維之意也。」刺史為六百石,而太守為兩千石,刺史的職責在漢初權力並不廣,主要是為了監製二千石的官員,看他們是否有做出逾越之事,如果被查到這些犯了六條制度上的事,那麼刺史就可以以小官治大官。
  • 三國官制曹魏篇,與東漢相比,曹操等人做了哪些改變?
    不過曹魏的政權體制建設和東漢、吳蜀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曹魏曾長期控制東漢朝廷,以朝廷的名義號令四方。曹操在東漢朝廷之外,還有一個屬於自己獨立控制的政權機構,一般稱為霸府。所謂霸府,是名義上從屬於中央政府,但又實際控制中央政府,並代替中央政府行使權力的政治軍事集團。霸府自有其一套與中央政府職能相對應的職務,這個名分比較低的職務實際上又是該職能的實際執行者。
  • 中印邊境的班公湖,有何特殊之處?被稱為最偏愛我國的湖
    昨天又有印度人在班公湖南岸違規越界,產生新一輪的摩擦。班公湖由於其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印度口中的一塊肥肉,想步步蠶食,吞之而後快,那麼這個班公湖有何特殊之處呢?它被稱為最偏愛我國的一個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