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山東聚焦聚力「五大振興」,統籌謀劃、科學推進,奮力打造「齊魯樣板」。近日,閃電新聞記者深入一線,開展「蹲點」報導,展現山東鄉村新變化。
走進棗莊山亭區馮卯鎮李莊村,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乾淨的路面,整齊的小院。在街巷兩旁種滿了豐花月季,「月季大道」「月季小巷」「遇見花海」等以月季命名的街道,串聯著12個具有特色的農家「網紅」小院。
李莊村地處魯南山區,坐落在棗莊市最大水庫、國家水利風景區——巖馬湖右岸,為國家傳統村落獨孤城村的一個自然村。近年來,李莊村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從原來的「髒亂差」落後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示範村。今年更是通過探索實施「閒置小院復活工程」盤活鄉村閒置建設用地資源,植入業態,賦予文化,培育鄉村新業態,實現鄉村振興。
農村閒置小院一般分兩種,一種是村民搬新房留下的老房子,經久失修慢慢變成了殘牆斷壁;另一種是村民常年在外打工,只有過年時回家住幾天,其餘時間都是閒置。棗莊市山亭區馮卯鎮黨委書記田琨告訴閃電新聞記者,如何利用這些「閒置小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民富村強,是李莊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經過探索實踐,馮卯鎮在李莊村進行試點,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平臺,通過徵收、租賃、共享、股份四種方式,將村民閒置房屋再利用,發展主題鄉宿、民俗體驗等鄉村新業態,將閒置小院打造成業態小院,讓閒置小院重現生機。
在建設中,李莊村突出主題特色培育,將閒置小院修舊如舊保留原汁原味,根據特色改造成不同主題類型,呈現出獨特鄉村品味。非遺傳習所,讓村民的手工藝,有了展示、體驗和經營;種藍坊,復活了奶奶年代的藍花布;石磨坊煎餅坊食養坊,讓遊客觀看體驗購買;醬坊,把火紅的辣椒加工成各種醬菜;油坊,讓遊客眼見著飽滿的花生壓榨出噴香的花生油;李莊大席,吸引著遊客品味鄉情的「四涼八熱」;粗茶淡飯農家樂,常常預約滿滿;葫蘆小院喝大碗茶、聽大鼓書、看莊戶劇;左鄰右居、鄉裡鄉親和玫瑰小院主題民宿,全屋智能。
小院變身「網紅」,吸引遊客慕名而來,村裡也跟著熱鬧起來。不單經營小院有收入,村民的手工製品也可以在非遺小院展示,銷售。「村子裡來的遊客多了,我們的收入也就多了。」村民劉會在採訪中說到。
山亭區馮卯鎮作為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的試點實驗鎮,目前環巖馬湖有17個村子,一條美麗的環湖綠道,把所有的沿湖的村莊串了起來,起到了串珠成線,連線成片的作用,形成了環湖美麗鄉村帶。棗莊市山亭區馮卯鎮黨委書記田琨說,「目前已經建設好的美麗鄉村,需要更精細化的管理,下一步,我們將跟專業的管理團隊合作,把小院的經營管理更加專業規範,讓我們的小山村走得更高更遠。」(來源:閃電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