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航空公司正規劃逐步加入達美、法國、義大利、大韓等多家外國同業組成的天合聯盟(Sky Team),將是首家加入國際航空聯盟的臺灣航空公司,除有助提高華航的國際知名度及裝載能量,並能藉此增加較多的客貨運量在臺灣轉運。
雖然天合聯盟的規模還不及「星空聯盟」(Star Alliance)和「寰宇一家」(Oneworld)兩大同業航空聯盟,但天合聯盟主要成員法國航空公司才剛和荷蘭航空達成換股協議的合作模式,以控股公司方式讓兩家公司在資源整合下繼續運作,荷蘭航空未來也可能成為天合聯盟的一員,具有壯大聯盟力量的加分效果。
航空公司組成航空聯盟的主要用意,是將各會員間的市場優劣勢整合,達到艙位運用最大效益。例如一位由美國要到緬甸的旅客,如果是向星空聯盟的美國聯合航空公司訂位,聯合航空公司會先排出第一航段搭聯合航空公司,後續航段代為優先選擇同聯盟的新加坡航空公司或泰國航空公司。
天合聯盟目前有西歐的法國航空、南歐的義大利航空、中歐的捷克航空、北美洲的美國達美航空、墨西哥航空及亞洲大韓航空等六家成員。
中華航空公司副總經理周國興表示,加入航空聯盟是一定要走的趨勢,可以拉大華航的營運空間,加入天合聯盟還沒有時間表,但已經和聯盟成員有密切的合作關係做為基礎。
周國興表示,對華航來說,北美洲及歐洲的腹地廣大,華航不可能面面顧到,最佳的資源利用就是和當地強勢同業合作,歐美同業也能把勢力較弱的亞洲地區交給包括華航在內的亞洲籍聯盟夥伴。
周國興強調,要加入同業自組的航空聯盟,必須要經過成員事先的審核,華航已經具備有條件。例如華航已經先和達美航空公司在臺灣至美國航線單向聯營,近期內將擴大到雙向聯營;和義大利航空的臺北——羅馬航線聯營,也要經過對方認可才能合作,和義大利航空近期還要協商擴大到貨運領域。
由於大韓航空公司已經是天合聯盟成員,臺灣和韓國相距甚近,是否會產生相互排擠效應,加入天合聯盟反而不利華航未來運作。周國興指出,韓航方面已經表達歡迎,兩家公司母基地相距雖近,但市場區隔很明顯,客運及貨運的排擠效應低於多出的效率。
>>我要評論這篇新聞<<
評論消息有稿酬
0薦聞榜
(臺灣《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