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奧斯卡最佳,導演在「紅色」的海豚灣裡揭露了人性

2020-12-21 週遊世界電影

海豚是一種充滿魅力,擁有智慧,生活在海洋裡的哺乳動物。它們優美的身姿,除了能夠在海洋中大顯身手外,同樣它們還是水族館裡的絕對明星。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漸漸掌握了訓練海豚表演的技術,通過電視節目,海豚的表演迅速的風靡了全世界。

這種新的利用海豚娛樂大眾的表演形式,迅速催生出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鏈條,捕捉海豚,訓練海豚,建立海洋館,成為了這個利益鏈條中不可分割的幾個重要組成。

在2009年的時候,前國家地理節目的攝影師路易.皮斯霍斯,聯合社會活動家理察奧巴瑞拍攝了一部關於人類獵殺海豚的紀錄片《海豚灣》,皮斯霍斯擔任該片的導演,而理察奧巴瑞則在影片中扮演自己,向觀眾講述了他一生和海豚之間的故事。這部影片於2009年上映,並獲得了2010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

影片的名字《海豚灣》聽起來像是海豚家園的感覺,但是在這個「海豚灣」裡,等待著他們的卻是人類對海豚無情的捕殺,殘酷的掠奪。影片的主角理察奧巴瑞在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曾是世界上最早一批參與海豚訓練的訓練師,他參與的團隊,打造了當時風靡全美國的,關於海豚的一檔電視節目,因為這檔節目的熱映,海豚可愛的形象,迅速的得到了更大範圍觀眾的喜愛,這檔節目,也催生了海豚表演行業的迅速擴張。

奧巴瑞也因為節目的成功,而迅速的富有了起來,但是當後來有一天,他忽然面對一個自己親自馴養的海豚去世的時候,他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觸動。他意識到,海豚不應該被關在這種玻璃水池中,向人類表演,它們應該回到大自然中,回到自己的家園裡,享受自由。

但是這個時候奧巴瑞發現,一切都為時已晚。原來這個時候關於海豚的捕捉和宰殺,已經成了一個全球性的利益鏈條。而這些所有的鏈條中,日本有一個叫做太地町的地方,幾乎是所有的源頭,這裡的人們專門以捕殺和捕捉海豚為生,每年在這個不大的地方,有將近2.3萬頭的海豚被殘忍的獵殺。

關於如何獵殺海豚,這裡的漁民有一整套的方案,如何驅趕海豚,如何用迷魂陣攔截海豚。之所以獵殺海豚,漁民和日本當局都有多種說法。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利益的驅使。在這裡借用一句著名的廣告詞「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奧巴瑞等人為了揭穿這些利益共同者的謊言,想盡辦法,接近真相,記錄真相,並且將這些真相展現給被迷惑的,或者假裝糊塗的相關人員。最初的時候,這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為了阻止奧巴瑞等人的參與,通過威脅,恐嚇,暴力等手段,試圖讓奧巴瑞等人知難而退。

所以為了記錄真相,他們必須想盡辦法偽裝自己進入太地町的目的,以便讓當地包括政府在內的所有人,對他們放鬆警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捕鯨人,以及當地政府,對奧巴瑞等人的計策已經熟知於心。

在和這些人角力的過程中,奧巴瑞等人和他們鬥智鬥勇,並最終獲取了有效的信息。為了能夠拍攝到當地人獵殺海豚的慘烈景象,他們想盡了辦法,最後的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個偵探電影一樣刺激,他們想辦法偽裝了自己的攝像機,根據地圖勘察好攝像機的位置。最後他們冒險來到看守嚴密的海豚灣,通過幾個人團隊成員的密切配合,他們將偽裝過的攝像機,放在了不同的拍攝位置,並最終記錄下了,當地人殘忍殺害海豚的場景。

紀錄片是一種以寫實為主的影片類型,這類影片更多的是通過對真實發生的故事的影像再現,達到讓觀眾對於一些事物的客觀認識。《海豚灣》這部電影震撼觀眾的地方在於以下幾點。

首先是太地町這個地方,初到這個地方的時候,人們可能會以為這裡是鯨魚和海豚的天堂,因為這裡隨處可見關於海豚和鯨魚的塗鴉。但是當影片向觀眾展示了這裡的海洋館中,可以一邊吃海豚肉,一邊看海豚表演的時候,觀眾感到了一種不寒而慄的氛圍。人類的貪婪和無知,傲慢和自以為是,在這個不太明顯的場景中,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其次的震撼來自於日本各界對於捕殺海豚的態度,他們在各種會議中,以各種理由,為他們捕殺海豚的行為做辯解。政府的相關監管部門,以沒有明確的限制規定為由,相互推諉,不作為。相關的捕殺海豚的支持者,則認為是海豚和鯨魚捕食了大量的海洋生物,造成他們的捕魚業,無魚可捕。其實造成捕魚業窘境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人類本身,人類不節制自己的需求,在利益的驅使之下,用盡一切辦法捕食大量海洋生物。而最後卻將罪過強加到海豚和鯨魚等生物的身上。

再則是,在明知海豚肉含鉛量明顯超標的情況下,海豚肉依然被打上鯨魚肉的商標,在日本市場中流行。甚至是,他們為了保住整個產業鏈,將超標的海豚肉送給小學生食用。這種無底線的行為,雖然在影片的最後被有關人士制止住了。但是這段故事也從某個方面反映了人類貪婪的本性是多麼的可怕。

與以上相對的是,影片的主角奧巴瑞,這個曾經世界上最好的海豚訓練師之一,並且通過在這個行業中的卓越表現,他得到了很多的榮耀和認可。但是當有一天他幡然醒悟之後,用35年甚至生命中更長的時間去糾正他10年中對海豚犯下的錯誤。但是這個時候他發現,一個利益的大門被打開容易,再關上時可就難了。與海豚的感受而言,人們更關心自己當下的生活,與未來的世界而言,人們更在乎現在的精彩。

但是影片中所有人的辯解,謊言和模糊概念,都被影片最後的那段在一個港灣裡獵殺海豚的影像打碎了。那些獵殺海豚的漁民,在談笑風生中,用一群海豚的鮮血染紅了那片海洋,在看到影片中這個片段的那一刻,週遊君怎麼也無法將這個場景中的海豚和海洋館中的海豚聯想成一種生物,當這種生物為觀眾帶來歡笑的時候,它們肯定也想像不到自己的同伴在那樣的一個場景中,被眼前為他們歡呼觀眾的同類,極其殘酷的,用一種屠殺的手段掠奪了生命。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上,人類是所有所有生物中最高級別的存在,食物鏈的頂端。人類有力量去徵服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物種,並且我們有足夠的智慧去說服我們自己,為我們再荒謬不過的行為找到合理的理由和出發點。這部影片所揭示的人性中,最可怕的不是殘忍的掠奪,而是社會各界,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不顧事情的客觀真相,以結果為導向,歪曲事實,才是人性中最可怕的地方。在這片「紅色」的海豚灣裡,觀眾們看到的不僅是人類的殘忍,還有人性的險惡。

相關焦點

  • 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海豚灣》,該片記錄了日本太地町當地的漁民...
    2009年的今天,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海豚灣》在美國上映,該片記錄了日本太地町當地的漁民每年捕殺海豚的經過。本片的導演路易·皮斯霍斯曾經是《國家地理》的攝影師,本片是他的導演處女作。本片的中心人物裡克·奧巴瑞曾是1960年代最權威的海豚訓練專家。
  • 日本海豚灣血流成河,這部奧斯卡紀錄片《海豚灣》揭秘背後的秘密
    圖片來自\紀錄片《海豚灣》海豚或許是上天派到人間的微笑天使,它們每天早上都會成群結隊在海洋裡戲水,它們每小時可以遊40公裡,在蔚藍的海洋世界裡捕食或者嬉戲,或許在海洋裡,它們的微笑是真的代表快樂。但是,在太地町的海豚卻是在血泊中微笑而亡。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海豚灣》主演被日方拒絕入境
    央廣網北京1月21日消息(記者馮爍 實習記者陳姣姣)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2009年一部展現日本太地町捕殺海豚血腥場面的美國紀實影片《海豚灣》在全球引發關注,電影中無數海豚慘遭殺害、血染海灣的畫面讓全球陷入討論與反思。2010年,這部片子榮獲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
  • 紀錄片《海豚灣》:平靜港灣裡的騙局與殺戮
    《海豚灣》是一部拍攝於2009年的紀錄片,由路易·西霍尤斯執導,裡克·奧巴瑞主演,該片記錄了日本太地町當地的漁民每年捕殺海豚的經過。影片於 2009年7月31日美國上映。路易·西霍尤斯導演的《海豚灣》記錄著這一切的發生,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電影的海報是深藍的海水與流著鮮紅血水的海豚構成,這兩明亮顏色的對比強烈,看完電影不難發現這是電影的結尾,小小的港灣被鮮血染得通紅。漁民們在水中不停地敲打金屬棒來破壞海豚的聲吶系統,將它們趕入港灣裡,用網攔住它們的出路,海豚們的痛苦叫聲刺耳,整整一晚。
  • 《寄生蟲》獲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韓國第一個獲此榮譽電影
    2月10號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的各大獎項基本都已經公布完畢了,這次頒獎禮有一部電影《寄生蟲》一直都呼聲挺高的,都說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寄生蟲》將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大獎。在獲得獎項時,是由編劇韓進元發表獲獎感言,而在他身後的也是該片的導演奉俊昊則捧著獎盃偷偷地笑了好久呢,還差點忘記自己要發言呢!也是夠可愛的,哪怕在這個隆重的場合反正我就是開心,想笑笑不管你們。
  • 優秀華語電影推薦:《大紅燈籠高高掛》深刻揭露人性的黑暗
    影片映入眼帘的是鮮明的紅色,紅色是本片的主基調。原本應該象徵著熱血、喜慶的紅色在本片中顯得極為壓抑、沉悶。導演反用色彩,以諷刺虛偽的時代風貌,影片由此顯得更加獨樹一幟。
  • 《海豚灣》|陽光下的罪惡
    《海豚灣》是由路易·西霍尤斯執導,裡克·奧巴瑞擔任旁白的紀錄片, 於 2009 年上映,曾獲得第 82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記錄長片,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觀眾選擇獎等獎項。影片講述在一群熱愛海洋生物的人士冒著生命危險、突破重重阻礙深入日本太地町海灣,拍攝下大量海豚被日本人屠殺的血腥場面的故事。
  • 日本海豚灣血流成河,這部奧斯卡紀錄片《海豚灣》揭秘背後的秘密.
    海豚或許是上天派到人間的微笑天使,它們每天早上都會成群結隊在海洋裡戲水,它們每小時可以遊40公裡,在蔚藍的海洋世界裡捕食或者嬉戲,或許在海洋裡,它們的微笑是真的代表快樂。2010年,《海豚灣》拿下第8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片中漁民集體捕殺海豚的畫面,引發全世界熱議,92分鐘的《海豚灣》,揭露了日本太地町地區,寧靜祥和的生活下,捕殺海豚的屠殺秘密。
  • 19年前中國電影閃耀奧斯卡《臥虎藏龍》獲得10項奧斯卡提名
    今年的奧斯卡是韓國電影大放異彩的一年,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獲得6項奧斯卡提名提名 最終斬獲四項大獎。但是在19年前中國電影獲得10項奧斯卡提名,最終獲得4項奧斯卡獎。這部電影就是《臥虎藏龍》《臥虎藏龍》奧斯卡獎典禮前獲得10項提名奧斯卡提名:最佳影片提名最佳導演提名最佳改編劇本提名最佳外語電影提名最佳攝影提名
  • 影片《海豚灣》,最具藝術感的紀錄片,真相都真的讓人難以想像!
    海豚灣的鮮血讓人心痛。志願者們的勇敢無畏令人動容,偉大而悲愴的紀錄片。整部劇看下來都很難受,最後看到那個老爺爺終於拿到拍攝證據,大步地走進去向世界揭露日本人醜惡罪行的時候,他一人掛著TV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時,實在忍不住爆哭。被利益驅使,泯滅人性,是整個人類的恥辱。我們能做的,是帶著使命去愛護保護它們,不只是海豚。
  • 某瓣TOP250,NO.75《海豚灣》
    《海豚灣》是一部拍攝於2009年的紀錄片,由路易·西霍尤斯執導,裡克·奧巴瑞主演,該片記錄了日本太地町當地的漁民每年捕殺海豚的經過。 影片於 2009年7月31日美國上映。
  • 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如何最佳,電影值得一看
    《寄生蟲》2019年5月20日在坎城電影節亮相的影片,又於同年5月30日上映,導演奉俊昊帶著這部影片,拿獎拿到手抽筋,光在2020年奧斯卡頒獎禮上,這部影片就拿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剪輯(提名),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最佳藝術指導(提名)六個獎項。該電影還獲得2019年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
  • 韓國《寄生蟲》破奧斯卡記錄?20年前這位華人早就拿下了奧斯卡
    2019年韓國電影《寄生蟲》劇照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斬獲4項奧斯卡的《寄生蟲》,讓導演奉俊昊成為了單屆奧斯卡上獲得最多獎項的人韓國總統文在寅也在SNS發文祝賀了《寄生蟲》,表示這次奧斯卡4冠王是過去100年裡所有韓國電影人不斷努力的結果。網友除了祝賀,也在提問:中國電影什麼時候能夠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呢?
  • 《海豚灣》獲奧斯卡引日本拍攝地漁民不滿
    新華網北京3月9日專電美國環保題材紀錄片《海豚灣》7日獲得第8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引發影片拍攝地——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漁民的抗議。  《海豚灣》記錄了太地町漁民將大群海豚逼入港灣並捕殺它們的血腥場面。拍攝者潛入太地町禁區,藉助數臺隱藏的攝像機和微型麥克風完成了拍攝。
  • 此《羅馬》非彼羅馬,而是本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
    2019年入圍10項第91屆奧斯卡的電影《羅馬》,斬獲本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的電影,是阿方索卡隆花費無數時間與精力,向自己童年回憶致敬的美麗作品。它真實且不造作,痛心卻不絕望;它極具藝術價值,卻又如此貼近我們、如此易懂。
  • 《海豚灣》︱創作手法探討
    海豚灣》是由導演路易西霍尤斯創作的一部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榮獲2010年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影片關注日本太地町地區的屠殺海豚的惡劣行徑,採取一系列非正常的拍攝手法進行記錄,本文將從拍攝手法的必要性、影像畫面以及這種拍攝方式有哪些值得借鑑和摒棄的地方這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 德國13年前的經典電影,評分高達9.1,曾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本文要聊的這部德國13年前的經典電影,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竊聽風暴》這部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1,在TOP250中排行46位。要知道,它在上映後曾以破紀錄的方式拿下了德國電影節11項提名,最終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影帝、最佳編劇等7項大獎,後來更是橫掃歐洲電影節,最後甚至斬獲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 盤點歷年奧斯卡最佳電影:附2020~1992年獲獎電影名單及推薦理由
    起因是前幾天的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寄生蟲》強勢突圍,包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原創劇本4個含金量極高的大獎,導演奉俊昊在領獎臺上笑的像個200斤的孩子,這也是韓國電影第一次獲得奧斯卡獎,說舉國歡慶也不為過。
  • 《海豚灣》:人類把海水殺成紅色
    月光重新照耀著紅色幕布一樣的大海。  導演面臨三項指控  日本南部和歌山縣沿岸小鎮太地町,現在正因屠殺海豚「傳統」而聲名遠播。秘密保守三十多年後被一群熱愛海豚的美國人拍攝成紀錄片《海豚灣》,在2010年3月,這部紀錄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
  • 歷屆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合集(2010-2020)
    在奧斯卡各大獎項中,最佳真人短片雖不及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那樣受到媒體和大眾關注,但對於新人導演來說卻非常重要,很多活躍在當今影壇的電影人都曾獲得此項大獎,這為他們在好萊塢站穩腳跟奠定了基石,同時也迅速地打開了知名度,有效地積累資源和人脈。今天,小編整理了近十年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供同學們鑑賞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