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媒體又對美國和俄羅斯開始「爭風吃醋」,一邊抱怨俄羅斯和中國走得太近,另一邊又抱怨自己買了俄羅斯的防空系統後美國打算制裁印度,長久以來國際軍貿市場的明星似乎一夜之間就在印度媒體口中失了寵。
地處南亞的印度作為不結盟運動的發起者之一,近幾十年來在國際關係上可謂如魚得水,最明顯的標誌便是國際軍貿市場上的傳統三大家,歐洲美國俄羅斯的武器庫統統對印度敞開銷售。但是事實上,雖然印度對於本國軍隊使用的武器裝備有著很強的"印度製造"的執念,但是長期以來印度軍隊大部分的武器裝備幾乎都是由外國提供,其中蘇聯/俄羅斯佔去一大部分,歐美武器則少量引進。
進入新世紀後,由於印度的假想敵——中國的國際地位上升,印度的傳統合作方俄羅斯,出於對抗美國的考慮開始逐漸倒向中國一方。而由於對俄羅斯先進武器例如S-400防空系統的採購,又使得印度的另一大武器提供方美國開始計劃對其實施制裁。今天我們就談談在南亞次大陸中美俄三家分別扮演著什麼角色。
從表面上來看,中國與印度一樣,同樣都是俄羅斯武器裝備的一大採購方,這對於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便持續經濟低迷的俄羅斯來說,地位同樣的重要,並且長期以來印度在對俄羅斯武器採購方面的佔比比中國要高出不少,看上去對於俄羅斯來說,印度是更重要的一個客戶。事實上的確如此,印度對俄單是大額軍備採購與合作項目就有航母到蘇-30MKI戰機、T-90主戰坦克等等。
但實際上,除了軍備採購項目之外,印度對於俄羅斯並無其他更大價值,首先,印度並非敘利亞那樣,甘心作為俄羅斯的地區落腳點或是馬前卒,另外印度也並沒有中國那樣的國際影響力和經濟實力,來給俄羅斯帶去更大的外交或經濟發展的效益。而中國無論是其提出的"一帶一路"還是其迅猛發展的科技水平,都可以對俄羅斯帶來極大的正面影響,並且兩國在更高的層面上抱團對抗美國的現實因素結合。
可以說中俄兩國的關係與俄印有實質性區別,那就是中俄是在對等地合作,而印度之於俄羅斯,則是印度有求於人,事實上的確如此,直到今天印度軍隊仍然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武器裝備依賴於俄羅斯的後勤供應。俄羅斯固然需要印度,但是沒了印度也不過是日子過得緊巴巴一些,而對於印度來說,失去了俄羅斯印度軍隊將失去大部分戰鬥力,這是印度完全不能接受的。
美國作為一個次大陸域外國家,在這其中發揮的影響都遠不如中俄一樣大。相對於中國在亞太的影響力和印度軍隊中隨處可見的俄式武器裝備,美國武器在印度軍隊中可謂屈指可數,無非就是幾架P-8A海神反潛機、C-17A運輸機、阿帕奇和支奴幹直升機以及若干M777榴彈炮。
所以美國即使要對印度進行制裁,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並且大概率也只會是單方面制裁乃至只是說說而已,畢竟歐美國家經濟狀況並不好,是絕對不想失去印度軍隊這個大客戶的,美國自己本身也在積極競標印度空軍的新一代戰機。說到最後,美國對於印度的制裁威脅,更多的是傳遞出美國加速進入印度市場的信號,並且順便敲打一下其他想要購買俄羅斯武器的國家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