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隊一向奉行「以物質壓倒對手」的做法,打任何仗,都強調物質上的絕對優勢。比如美軍的夥食,從二戰開始就極其豐富。而為了滿足一線士兵的「胃口」,還想盡一切辦法搞出各種花樣。
得益於儲藏技術的發展,在二戰中,罐頭產品在美軍中已經完全普及。在基地和後方,美國兵的夥食自然沒得說,但哪怕到了前線,仍然有數量充足、方便攜帶,還經過合理搭配的野戰口糧。美軍當時的野戰口糧經過了多次測試,試圖做到最優,還運用了許多最新的儲存技術,依靠其強大的工業基礎大為生產。根據戰場環境、執行任務的不同,當時的美軍就有各種型號的野戰口糧搭配。其中最有名的是其所謂的K口糧。
K口糧為了兼顧龐大的數量,在飲食口感上有所縮水。這引起了養尊處優的美國大兵的強烈不滿。在二戰前線的美國軍隊中,流行著各種調侃K口糧的笑話。而K口糧的眾矢之的則是其中配套的肉罐頭。美國兵認為,這樣的肉罐頭毫無口感可言,極其難吃,而且在前線天天都吃得到,真是討厭。很多美國兵都把肉罐頭當垃圾丟掉,想辦法搞到更好吃的東西,或者多領幾份K口糧,挑裡面好吃的東西吃。反正在這方面,口糧供應要多少有多少,美國兵腦袋裡根本沒有「浪費」這個詞。
但另一方面,美國的戰友們或是敵人們卻把這些肉罐頭當成了人間美味。通過租借法案,美制罐頭來到了東線戰場。俄國士兵覺得這東西比自己配發的參入了木屑的、凍得硬邦邦的黑麵包或是單調的土豆好吃太多,完全是美味。很多時候,美國罐頭是軍官或是執行特殊任務的突擊隊、偵察隊才能享受的一等夥食。
英國人也認為美國罐頭是「天賜禮物」,在當時的貧窮的英國後方,要是老百姓能搞到一個美國罐頭,那可比過節還要高興。德國兵在戰場上最喜歡的戰利品就是美國野戰夥食和美國吉普車,因為有虎式坦克、突擊步槍的他們在這兩個方面卻被甩在了後面。
在夏天,美軍還有冰激凌的配給。很多前線部隊要求,士兵每天都要吃到冰激凌以維持士氣,甚至配備了大量專門的野戰冰激凌製造和運輸車。在重大節日——諸如感恩節和聖誕節,美國人還有加餐。比如感恩節的火雞大餐。1944年11月的感恩節,美軍甚至調集C47運輸機給在許特根森林一線鏖戰的前線部隊空投火雞大餐,提高士氣。
越戰期間,美國人的夥食更是進一步提高。1969年12月的聖誕節,駐越南的美軍司令部要求讓「前線部隊吃上聖誕節大餐」。為此出動了500餘架運輸機和直升機進行空運。不過比較尷尬的是,越南人的防空火力也不弱,有30多架戰機在這次聖誕節加餐行動中被擊落。那些飛行員估計不會對聖誕晚餐感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