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吃過橋米線 我跑了趟雲南……

2021-02-23 一片吃心

幾乎所有的雲南過橋米線都會在店裡講述一個米線的起源故事:清朝蒙自秀才寒窗苦讀、賢妻過橋為夫送美味米線……許多年前我在一間雲南人開來上海的小店吃米線,在斑駁的牆上讀到這故事,就記下了過橋米線的故鄉:蒙自。

多年以後,為了吃正宗的過橋米線,我們飛到了彩雲之南,機場租了車往蒙自開,進城的時候,感覺天空特別藍,仿佛米線在召喚。

來了蒙自才曉得,原來過橋米線不是精緻擺放的一小碟,而是自由奔放、灑脫不羈的整套!

你只要挑好了米線的規格,餘下的任君選擇:首先是小菜自由,在琳琅滿目的食材庫中挑選自己愛吃的,初來者如我常常嗯嗯啊啊、選擇困難,老吃客則指點江山、豪氣萬丈。

其次是小料自由,臺上擺著香菜韭菜、蘿蔔辣椒和各式醬料,都是一缸缸的,喜歡什麼就往碗裡加,做出一碗合自己胃口的米線,特別是那土黃色的醃菜,各家的味道都不同,一定要來一勺,為湯頭增添獨家風味。

最後是米線自由,只要還有湯,想吃幾碗都行,坐在我對面的老爺爺,人瘦瘦小小的,吃起來慢悠悠的,守著一個海碗,足足起身加了三回。

在蒙自,米線過的不是橋,是一場生活。

火燒房子是城裡的熱門之選,顧客滿門,寵物友好。

這裡的碗規模空前,一個有臉盆那麼大,盛上滾燙的湯,極其危險,服務員忙不迭攔著客人別燙到,小夥子呢,一摞可以抬起五層海碗還飛步上樓,臂力驚人。

我發現本地愛往米線湯裡放菊花,問大叔這是為什麼?對方順口一句:清肝明目唄!
我倒覺得主要是為了解膩和好看,這浩蕩的湯,撒幾瓣明豔的菊花,才不空蕩蕩,還有淡淡清香。

火燒房子的米線不但有菊花,還有雲南特有的水生植物草芽,一段段潔白鮮嫩,草芽出自建水,是另一個故事,我下次寫。

這兒料理臺的東西也多,短尾巴的豆芽討人喜歡,自家醃的蘿蔔酸甜清脆,炸香的脆哨給得大方,打上滿滿一碗,咕隆冬倒進海碗。

米線的湯是雞和筒骨燉出來的,說清也混,舀得出一層肉色的浮沫,鮮美滾燙。

豬肝極薄,燙一下就粉紅;魚片也薄,燙一下就雪白;小小的鵪鶉蛋打成了花,在湯裡細碎瀰漫。

把頭埋在碗裡吃完,一抬頭,門口還有賣水果的老奶奶,現在是油桃和番石榴的季節,用小刀削下一片,清甜脆,是蒙自完美的餐後甜品啊!

金橋源就開在火燒房子對面,吹著同一陣過堂的熱風,這兒沒有喧囂的遊客,更多本地人尋常生活的痕跡。

食材庫裡不見精細處理易湯熟的薄肉片,而是更多實在的小菜:雞翅雞爪、肉圓肉皮、蛋卷大腸……加一顆生菜好像也不錯哎。

還有一些樣貌古怪我看不真切的部位,問阿姨是啥?她答的方言我也沒有聽懂。

選了雲南人最擅長的豆皮,薄薄的,伴著滑溜的米線,烏黑的老豬肝則有乾巴的風味。


午後的太陽斜曬,阿姨端起一盆煮熟的鵪鶉蛋,到樹蔭底下一枚枚剝……

在蒙自鋪天蓋地的過橋米線裡,紅老鴨算是個異類,「二十年老店」的招牌,從褪色程度看,也是三五年前的事兒了。

我們到店裡的時候,服務員比客人多,阿姨們顯得有些落寞,看我拿著照相機,不住地誇自家的米線:「我們開了二十多年叻,燒鴨的味道是老闆自己研究出來的,跟別人家都不一樣!」

我們來晚了,木瓜涼水售罄了,好多小料也沒了,那就來碗燒鴨米線吧,本打算收工的阿姨們頓時忙活起來,感覺她們是雲南米線的形象大使。

「米線多加一點?」
「不要浪費啦阿姨!」


阿姨好心,又端來了一碟海帶、一碟白蘿蔔,我習慣性把蘿蔔往湯裡倒,阿姨急忙來阻止:「不能混進去,會破壞湯的味道!」

她這麼一說,我們對眼前的燒鴨米線多了一分敬畏。

嗯,是鴨子紅燒的味道,應該還有香料,滷味不算複雜,但風味濃鬱,鴨腿燒到酥軟,鴨掌炸香、輕鬆脫骨,撈出的鴨胗還伴著一粒老薑,撕一片腳蹼,過米線最妙。

我喜歡薄荷的香氣,阿姨於是給了朝氣蓬勃的一碗,一倒進湯裡,香氣就飄散出來,是熱帶的美好啊!

出門,連停車場的風景都那麼好,阿姨還不忘送別關照:「好吃再來啊!」

其實我們吃完這頓就要趕路,很可能不再回來了,但日後若是跟別人推薦蒙自的米線,我會告訴他:「城裡不但有著名過橋的米線,還有一家味道很棒的燒鴨米線……」

蒙自才半日,我忽然發現,原來過橋的不是米線,是人,你懷著什麼熱愛而來?帶著怎樣的感情離開?沿途所見的風景和人,才是你的人生之橋。

以下是吃心為了吃而專程跑一趟的地方:

為了吃川菜去成都

為了吃火鍋去重慶

為了吃小籠去無錫

為了吃豬雜去番禺

為了吃熱乾麵去武漢

為了吃文昌雞去海南

為了吃湛江雞去湛江

為了吃臭鱖魚去黃山

為了吃啤酒魚去桂林

為了吃小龍蝦去盱眙和潛江

為了喝巖茶去武夷山

為了喝酒去香格裡拉

為了看瓷器去景德鎮

為了看古建築去山西

為了看壁畫去敦煌

生活的片刻會發微博:吃心一片兒

歡迎長按二維碼關注:一片吃心

相關焦點

  • 雲南過橋米線
    雲南人愛米線就像老鼠愛大米,一日不吃米線就想得很。來雲南10多年了,雲南的食品留下印象的不多,唯有這「過橋米線」印記太深。雖然吃過的次數不多,一般也都是外地朋友來了陪同吃,但是每吃一次都會有一些小的變化,我也會有更新的認識。
  • 雲南必吃美食,為什麼「米線」到了雲南就成了「雲南過橋米線」?
    雲南非吃不開的美食,為什麼「米線」到了雲南就成了「雲南過橋米線」?原來源自一個愛情故事,來雲南旅遊千萬不要錯過正宗的過橋米線「王記菊花過橋米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吃現拌的烹調形式做成的一道聞名世界的雲南代表美食。
  • 雲南過橋米線,真的是媽媽米線的味道,超級好吃!
    說起我吃過的小吃,那我自己也數不大清楚了,因為在外邊上邊已經這麼多年了,我整天都在外邊次飯,基本上不自己在家做飯吃,因為畢竟作為一個男孩子的我並沒有在小時候學會做飯,所以我會每天都在外邊吃,今天我們來說的就是基本上可以說風靡全國的一款美食,雲南過橋米線。
  • 中華美食故事,雲南,過橋米線
    文/新新【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過橋米線是屬於雲南的一種特色的小吃,到現在為止已經大概有100多年的歷史了。而且這個過橋米線現在已經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了,我們在吃米線的時候,吃的的不僅僅是一碗米線,更是一種文化上的享受。
  • 為啥過雲南過橋米線越來越沒人吃,很多連鎖店都冷冷清清的
    無論大家認不認可,過橋米線都是雲南知名度最高的食物,儘管許多雲南人會說:我們平日不常吃過橋米線;也許有的外地朋友會講:我覺得過橋米線不好吃。可是,過橋米線店依然開遍了大江南北……然而,到現在,曾經很多的米線卻開始走了下坡路。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 雲南過橋米線,當早餐來吃非常合適,菜品非常豐富
    說起雲南,那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招牌美食——過橋米線,食材新鮮看得見,精緻小格的擺盤,會讓你眼前一亮,湯汁濃稠滾燙,趁熱把各種蔬菜和肉類放進碗裡,看著就非常的吸引人,再吃米線之前,大家都會習慣先喝湯,暖心又暖胃。我第一次吃過橋米線的時候並不是在雲南當地吃到的,但是它的味道好到讓人難以忘懷,滿滿的一大碗,非常的好吃。
  • 吃碗雲南過橋米線,過把清朝趕考的癮
    雲南過橋米線,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屬於雲南區域特有食品,起源於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雲南過橋米線的歷史起源的多個版本都跟明末清初秀才為趕考而自封在一個湖中的亭內苦讀
  • 到了雲南,別只知道吃過橋米線,照著這份雲南米線圖鑑去吃就對了
    當舉國炎炎之時,正是雲南最舒適的雨季,這也是雲南旅遊的旺季。即便是對雲南一無所知的人,一說起滇菜,也是張口「過橋米線」。但隨便問一個雲南人,他一年可能吃不到兩次過橋米線。網上關於「哪裡的米粉最好吃」的討論很多。很少看到雲南人站出來爭論。一方面,雲南人性格普遍低調。
  • 都知道雲南有過橋米線,菊花草牙米線你吃過嗎?看看又流口水了
    雲南過橋米線是一種美味小吃,對外省人說起米線自然會想到過橋米線,諸不知雲南的米線文化博大精深,過橋米線只是其中一種,其實雲南米線是有多種吃法的。在建水農貿市場上看到有人賣菊花,一時不解其用途,同去的當地朋友說,雲南人喜歡吃各種花卉,菊花有各種吃法,可以搭配雞蛋炒蛋和蒸蛋,再有就是做菊花米線。第二天他帶我到不遠的一家米線店,給我嘗嘗菊花米線的味道。我們要的是10元錢一份的大碗米線。
  • 雲南蒙自過橋米線,正宗做法才好吃
    雲南過橋米線雲南蒙自過橋米線原料:米線、雞湯、裡脊肉、火腿、豌豆尖、雲南醃老酸菜、韭菜、香菜、香蔥。做法步驟:第1步、雲南幹米線65度左右溫水泡發,最好是4小時以上,最晚不要超過24小時。第2步、煮鍋燒開水後放入泡發的米線,這個煮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泡的時間短就需要稍微多煮一下,如果泡的時間夠長那麼就少煮一下,按照我本次泡發的時間是6小時,煮僅需要一分鐘。
  • 雲南過橋米線
    雲南人愛米線就像老鼠愛大米,一日不吃米線就想得很。來雲南10多年了,雲南的食品留下印象的不多,唯有這「過橋米線」印記太深。雖然吃過的次數不多,一般也都是外地朋友來了陪同吃,但是每吃一次都會有一些小的變化,我也會有更新的認識。
  • 王麗珠與蒙自過橋米線
    我敢打賭,這話一點水分沒有。經常有新疆、河南等地的人,千裡迢迢趕來蒙自找王麗珠學蒙自王記菊花過橋米線的製作方法就足以證明。這些人認識王麗珠,有的是出差旅遊到雲南蒙自吃過王麗珠做的菊花過橋米線。  作為雲南蒙自華光酒樓主要經營在全國享有重大聲譽的王記菊花過橋米線的經理王麗珠,多年前,我就因看了蒙自電視臺一個介紹她經營蒙自菊花過橋米線的專題片,並慕名騎自行車到她當時在蒙自郊區土官村開的群樂園酒家品嘗過過橋米線。對於我來說,吃了王麗珠做的過橋米線,吃其他過橋米線就不夠味了。
  • ...老品牌今又生輝|過橋米線|米線|蒙自市|萬裡|雲南|蒙自過橋米線
    本報記者 李樹芬蹲點「米線長長,情也長長,誘人的芳香醉了太陽,美在故鄉,愛在四方,你就是我心愛的米線姑娘」……民風濃鬱的歌曲裡,蘊含著蒙自人對過橋米線難以割捨的情愫。百年過橋譽百年,天下一碗香天下。近些年,蒙自過橋米線的名氣越來越大,躋身於中華名小吃之列,因其獨一無二的地域色彩和承載的民俗文化,成為城市特色文化的重要元素和地方名片的組成部分,足以令蒙自人乃至雲南人驕傲和自豪。「『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是我們的發展理念。」
  • 好的雲南過橋米線最正宗的吃法是什麼?
    雲南的美食有很多,竹筒飯、汽鍋雞等等,但是最先發展到全國的是雲南過橋米線。現在不管在全國各地的街頭巷尾都有雲南過橋米線的身影。很多人喜歡米線的美味,也被他的獨特吃法所吸引。傳說蒙自城的南湖舊時風景優美,常有文墨客攻書讀詩於此。
  • 如果此生只能吃一次過橋米線,我寧願遠赴一趟蒙自
    我身邊的真實的故事。一位交情20多年的朋友親口說的。他父親年輕時在雲南當兵,那時候他的母親,嗯,還在和他父親熱戀中,從重慶遠赴昆明來看他的父親。某天他的母親對他父親說想吃一碗過橋米線。然而,他父親,以一個軍人的身份,義正嚴辭的告訴他母親,昆明的過橋米線都不好吃!
  • 恕我直言,絕大多數人吃過橋米線的方法都錯了
    劉冉陽 攝吃得活色生香,活得精彩淋漓,「過橋米線」是雲南帶給世界的一道絕美大餐。可是食客面對一大碗熱湯搭配十幾碟配菜,多數人卻不知如何下手,今天小新就教授大家「甩(吃)」過橋米線的正宗食法。傳承人傳授過橋米線秘方吃前先教授大家製作過橋米線的方法,我們千辛萬苦輾轉至過橋米線發源地雲南蒙自,請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蒙自過橋米線製作技藝傳承人王麗珠來親自授技藝。
  • 雲南過橋米線秘制湯底配方過橋米線利潤如何
    雲南過橋米線教學、街頭小吃技術、水盆羊肉做法、牛羊肉泡饃配方,西安小吃忒色培訓 正宗小吃培訓就來陝西大品 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食品,已有百多年歷史。這些年在城市各地都很流行,尤其是很多專門賣過橋米線的店,生意往往都很不錯,人頭攢動!
  • 雲南「最好吃」古城,上過舌尖中國,還是過橋米線發源地
    去年陰差陽錯之下,我去雲南旅行了三次,結果把雲南米線吃到了過癮。如果說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標籤,雲南大概就是米線了。汽鍋雞、木瓜水、建水燒烤、草芽(可以做米線也可以做炒菜)等等,當然還有各類米線了。不過讓我比較意外的是,當地人告訴我:建水是過橋米線的真正發源地。
  • 雲南旅遊,不嘗嘗過橋米線怎麼行,滿滿的濃湯,螺螄粉怎麼能比
    雲南的米線不同地方不同民族還有各種有各種各樣的吃法,從煮到燙再到炒甚至還有作為包子餡料,什麼奇葩方式都有,形成了很多有名的米線品種,比如豆花米線、小鍋米線、大鍋米線等等,在所以這些米線品種中,最最有名的,便是過橋米線,被稱為"滇西一絕",甚至在雲南還有"雲南十八怪,過橋米線人人愛"的說法。
  • 過橋米線怎麼吃?雲南即將出臺完整規範標準
    12月25日,雲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過橋米線放心消費行動部署會議,決定從即日起開展「過橋米線放心消費」專項行動。會上透露,明年3月底前制定頒布過橋米線經營許可審查條件,9月底前督促經營者對照經營許可條件進行改造提升,10月1日起全面實施過橋米線經營分類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