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林芝市朗縣人民醫院援藏醫生陳然:援藏路上踐行醫者仁心

2020-12-10 人民網

原標題:記林芝市朗縣人民醫院援藏醫生陳然:援藏路上踐行醫者仁心

  陳然 圖由林芝市朗縣縣委統戰部提供

  組團式援藏工作開展以來,援藏醫護人員克服高寒缺氧、身體不適等困難積極開展危重病患救治的同時,「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幹、師傅帶徒弟」,讓我區醫療隊伍實現了質的飛躍。記者了解到,到目前為止,「1+7」醫院「打包移植」內地先進經驗和技術成果1061項,聯合申報國家級、自治區級科研項目852項,取得技術突破1305項,填補刷新區域內醫療技術空白1541項。

  時間就是生命 

  危急時刻他沖鋒在前

  「陳醫生,有急救患者需要搶救……」近日,剛剛下班在家休息的林芝市朗縣人民醫院麻醉科醫生陳然,被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驚醒。接完電話,陳然馬上趕到醫院急診科參與到患者救治工作中。從年初進藏在朗縣人民醫院工作的陳然,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參與搶救患者了,但是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從來不敢懈怠,因為在他的心裡始終有個信念:「時間就是生命,危急時刻必須沖鋒在前,作為醫生救死扶傷是我的天職。」

  陳然介紹,當天搶救的患者因被落石砸傷,入院時已是神志不清,體檢不能配合,顱內、鼻腔、口腔、耳道都有出血,左上臂骨折。患者情況危急,但朗縣人民醫院醫療條件有限,像這樣的重症病人隻能轉送到上級醫院,可是,從朗縣到林芝市區需要4小時左右的車程,如何在短時間內將患者平安轉送至林芝市人民醫院,成了擺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難題。

  「時間就是生命,大家立即準備搶救設備,先將患者的生命體徵穩定下來!」陳然斬釘截鐵地說。在一切準備就緒後,他帶領全院醫護人員井然有序地啟動救治流程。

  處理完這些,經檢查,該患者在受傷前曾有進食,然而飽胃病人插管極易發生嘔吐誤吸,嚴重時可能會堵塞氣道引起患者死亡。陳然馬上囑咐助手備好各種設備,與現場其他醫生共同制定救治方案,之後快速且順利地完成了氣管插管。剛剛完成氣管插管,還未來得及鬆一口氣,患者氣管導管裡突然噴出鮮血,血水濺到一米之外的醫生身上,在場醫生無不大驚失色。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陳然臨危不亂,及時穩定在場醫生心神,立即著手處理掉患者氣管中的血和分泌物,經過反復氣道吸引和相關處理,確定患者呼吸音清晰,排除肺部外傷的情況後,才囑咐助手為患者辦理轉院手續。

  用生命守護生命

  用醫者仁心傳遞著大愛

  將患者送達林芝市人民醫院後,陪同醫護人員給朗縣人民醫院打來電話稱:「患者一路生命體徵穩定,順利轉運。」當然,我區還有很多像陳然一樣的援藏醫務人員,他們不分晝夜,時刻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用生命守護生命,用醫者仁心傳遞著大愛。每一次風雨兼程、深夜前行換來的成功救治,往往讓大家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那種熬夜奔波所帶來的勞累和疲倦,往往在這種欣喜面前被沖散得一幹二淨。

  留下一批紮根當地「帶不走、留得住」的醫療人才,是「組團式」援藏的主要目標之一。醫療人才「組團式」支援與三級醫院對口幫扶工作,從啟動伊始就一改以往的「輸血式」人才支援為「造血式」人才培養。

  據悉,通過全面實施「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幹」「師傅帶徒弟」的機制,目前共幫帶720多個醫療團隊2000多名本地人員,培養地市及以上醫院醫療骨幹近1800名、幫帶培養縣級醫院骨幹2200人次,引進醫務人員820多人,引進人才規模超過了「組團式」援藏之前的20年總和。

  各醫院充分藉助包科醫院的資源優勢,提升技術水平。拉薩市人民醫院培養醫務人員獨立開展髖膝關節置換手術、斷指再植手術等新技術的能力。日喀則市人民醫院以數字化醫院建設和遠程醫療服務為重點,不斷開展床旁遠程會診「小白」機器人試點項目……到目前為止,「1+7」醫院「打包移植」內地先進經驗和技術成果1061項,聯合申報國家級、自治區級科研項目852項,取得技術突破1305項,填補刷新區域內醫療技術空白1541項。

(責編:次仁羅布、陳曦)

相關焦點

  • 廣東援藏醫生:在高原上守護人民健康
    手術方案的制定者是來自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的醫生黃曉忠博士,主刀的是他的藏族學生普布扎西……」第19分鐘,伴隨著悠揚的藏地音樂,畫外音響起,以黃曉忠為代表,援藏醫生的故事和成就娓娓道來。雪山下的3年堅守黃曉忠儒雅內斂,如果不是在討論病例、指導手術,他的話很少。
  • 援藏醫生魏紅濤:把醫療技術留在高原,把百姓健康記在心上
    在援藏醫生的送別會上,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醫生鄧增曲珍拉住魏紅濤,想跟他合影。2019年11月,鄧增曲珍來到拉薩市人民醫院工作。雖然與魏紅濤只相處了半年的時間,但是魏紅濤給她的幫助卻令她受益匪淺。「魏主任來了以後逐步開展了超聲內鏡、消化道出血急診內鏡治療、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等新技術。
  •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山東省立醫院張彤援藏回憶!
    日喀則市藏醫院當時是自治區三級乙等民族醫院,是日喀則市藏醫藥學的學術中心,但是醫院只有200多張床位,手術室破舊不堪,連內地鎮醫院的條件都不如,無菌條件遠遠達不到國家的要求,醫院醫生絕大多數都是藏醫學院畢業,基本上沒有西醫基礎,多數醫生都看不懂心電圖和CT片,外科沒有專業之分,只能開展膽囊和闌尾切除,而張彤所從事的專業泌尿外科更是在這所醫院裡沒有開展過。
  • 文匯:高原上的特殊營救,上海中山醫院援藏醫療隊精準送醫守護雪域...
    上海援藏醫療隊當地普查發現心臟病患兒2020年6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藏醫療隊在為群眾的健康普查中發現了3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藏族孩子,因隊員陸樹洋是心臟外科專家,憑著紮實的臨床基本功,在給小患者做心臟聽診就有了初步判斷。
  • 李華豐醫者仁心愛滿他鄉
    李華豐醫者仁心愛滿他鄉西藏自治區東北部,唐古拉山脈常年積雪。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有一群浙江人默默堅守。「我是一名醫生,救死扶傷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電話那頭,海寧市中醫院副主任醫師、那曲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李華豐,仍如一年半前一般篤定從容。
  • 醫療援藏|上海援藏助力亞東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建設從無到有、從有...
    西藏亞東縣由於地理環境和生活飲食等因素,消化道疾病發病率較高,當地群眾就醫需求強烈,為提升人民群眾就醫滿意度,上海援藏亞東小組和上海普陀區「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多舉措、全方位加強亞東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建設,
  • 雪域沃桃李 高原漾清波——專訪淄博市首批援藏專業技術幹部李波
    24年前,剛過而立之年的李波懷著一腔熱血踏上了昂仁縣的土地,作為淄博市援藏醫療技術幹部的「排頭兵」,6個月的日日夜夜,他協助當地醫院創等級、促規範,以一人之軀承擔起守護淄博市援藏幹部和全縣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在昂仁鐫刻下值得銘記一生的印記。
  • 「義診活動」林芝市人民醫院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隊到米林縣...
    12月8日,在王晟院長的帶領下,廣東省第六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隊一行18人到林芝市米林縣瓊林村黨群服務中心為當地村民開展義診活動。因此,本次醫療隊到該村進行義診,深入村居送醫送藥,深受村民歡迎。醫療隊才進村,村民們就已經在黨群服務中心門口等待準備看病,當醫護人員進行分診時,就有村民迫不及待的詢問:「是不是有骨科醫生?」、」我腸胃有點.....」,看到村民們期待的目光,醫療隊的同仁們立即分工合作,為村民進行詳細檢查,認真為病人看片,耐心解答村民問題。
  • 支援伊拉克抗疫醫生繼續援藏工作,「這是我的使命」
    【編者按】 醫者仁心。 在我們身邊,有大量默默奉獻的醫生,為我們的生活護航,但這些奉獻往往因司空見慣而被忽略。澎湃新聞推出「醫者」系列稿件,呈現優秀醫生的故事,為醫患之間的相互理解提供一個角度。
  • 援藏路上,與汝同行——北醫三院援藏紀實
    援藏一周前,北醫三院心外科楊航醫生已前往拉薩,和自治區醫院胸心外科王可毅代主任,尼平主任匯合,了解了自治區醫院開展心臟手術所需要的設備和技術條件,並就患兒的超聲影像和三院超聲心動室馮新恆主任進行了遠程會診,共篩選了六名需要進行心臟手術的患兒,進行了充分的術前檢查。
  • 「援藏動態」粵林中藏醫出新招——林芝市藏醫院掛牌廣東省中醫院...
    7月16日,粵林中藏醫合作框架協議部署及揭牌儀式在林芝市藏醫院舉行。廣東省中醫院,廣東省健康中國研究會與林芝市藏醫院三方圍繞人才、醫療、科研等方面共同籤署了深度合作交流協議。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領隊,林芝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劉光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趙俊,廣東省中醫藥局副局長李梓廉,廣東省中醫院院長陳達燦,林芝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邊巴卓瑪共同為林芝市藏醫院成為「廣東省中醫院協作醫院」揭牌。
  • 山東省立醫院醫療援藏:讓醫者精神在雪域高原綻放
    2018年3月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張彤肩負著組織的囑託和援藏的重任到日喀則市藏醫院擔任副院長,在藏醫院和山東省援藏中心管理組黨委領導和支持下克服高原缺氧和工作條件惡劣的困難積極開展工作,改善手術室的工作環境,完善手術室的無菌工作的規章制度,積極指導推動藏醫院外科發展,主刀完成藏醫院首例崁頓疝修補+小腸切除吻合手術,完成日喀則市首例前列腺摘除手術,指導藏醫院外科醫生完成藏醫院首例大隱靜脈手術和複雜腹腔鏡膽囊手術
  • 李嘯揚 | 新長徵路上奮勇搏擊的上海援藏青年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血液科主治醫師,共青團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委員會團委副書記;兼任上海市抗癌協會腫瘤科普和人文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上海市抗癌協會實體瘤聚焦診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秘書,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轉化醫學產業分會生物治療組理事。2019年7月隨上海市第五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執行為期一年的援藏任務,擔任日喀則市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完成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首批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中組部組團式援藏開展已有一年多的時間,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積極響應號召,已分兩批安排不同科室的專家進藏幫扶。其中耳鼻喉科在援藏期間推陳出新,完成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首批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第二批援藏期間,耳鼻喉科的韓琳副主任醫師暫別年僅三歲的女兒,選擇在雪域高原紮根一年。
  • 大醫一院援藏:爭創世界海拔最高的三甲醫院
    要「輸血」更要「造血」 援藏醫療隊員既當醫生也當老師 「從那曲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長遠發展來講,我們援藏醫療隊不僅要將先進的醫療技術帶到西藏,幫援助醫院『輸血』,更要注重提高援助醫院的『造血』功能。」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那曲市人民醫院院長馬靈斐說,遼寧始終把智力人才援藏作為增強那曲「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徑。
  • 阿里援藏醫生邊關巡診:普及防護知識 降低高原病發病率
    在此前夕,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人民醫院派出陝西援藏醫療隊,前往海拔4300多米的阿里地區噶爾縣扎西崗鄉,為駐守那裡的邊防官兵及當地村民進行免費巡診,醫療隊在開展免費送醫送藥活動的同時,普及新冠肺炎疫情和相關疾病的防護知識,降低季節性急性高原病的發病率。(完)
  • 寶雞援藏醫生付亞帥|初心不改 援藏無悔
    一份牽掛 一個使命 2020年6月4日,寶雞市第7批援藏醫生啟程奔赴西安。大客車開動的一剎那,我眼眶溼潤了,同在醫院工作的妻子,年幼的兩個孩子,眷戀和不舍之情,瞬時湧滿心頭…… 搭乘飛機飛往拉薩期間,不由想起了院領導送別時的深情寄語和殷切希望:「寶雞市人民醫院將作為你們堅強的後盾,全力支持和幫助你們做好援藏期間的各種後勤保障工作,解決後顧之憂。希望你們保重身體,不負重任,不辱使命」。
  • 援藏情誼「致富菌」|林芝松茸下山了
    《林芝松茸下山記》南方日報 張由瓊 攝 / 郭冬冬 黃敘浩 文>當印度洋的暖溼氣流浩蕩北上,沿著雅魯藏布江河谷不斷湧入,位於雪域高原東南的西藏林芝也迎來了雨季。離校前兩天,班裡還專門組織了聚會,給包括她在內的6位西藏生踐行。姐姐美朗央金對廣東有著很深的感情。微信裡的1000多個好友,大多是在家裡住過的廣東遊客以及廣東省援藏工作隊的隊員。2017年,廣東重點援藏項目—— 魯朗國際旅遊小鎮正式建成後,來這裡旅遊的人逐年增多。2019年,魯朗實現全年旅遊接待82.8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7852萬多元。
  • 陳忠波:一位援藏醫生的責任與堅守
    他是醫術精湛的兒科副主任醫師,有著長達十餘年的臨床經驗;他細緻、耐心,對患者高度負責,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患者可以選擇醫生,但醫生不能選擇患者,我們必須認真對待每一位病人。」同時,他還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幹部,去年7月、今年6月兩次遠赴阿壩、那曲支援,在雪域高原,撒播醫者的仁心仁術。
  • 雪域高原上潔白的哈達——常德一醫麻醉科醫生雷奇援藏手記
    今年4月,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雷奇醫生成為對口援藏團隊中的一員,開展了為期半年的援藏幫扶工作。援藏期間他寫下了這篇手記。【初到海拔4000米的隆子】2020年4月24日我啟程出發,從常德桃花源機場起飛,途經成都轉機,到達西藏拉薩貢嘎機場時,已是晚上十一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