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牧民烏蘭牧騎你聽說過嗎!快來看看它是哪裡的!

2020-12-13 中國巴林右旗

把天空當成明亮的燈光,把草原當成移動的舞臺,哪裡有牧民兄弟姐妹,哪裡就有烏蘭牧騎的身影......烏蘭牧騎,蒙語原意為「紅色的嫩芽」,是活躍於內蒙古草原和蒙古包之間的文藝團隊。六十年來,紮根草原的烏蘭牧騎為農牧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如一,上演了一場場草原上的「歡樂頌」。

在巴林右旗廣袤的草原深處,遼慶州白塔的庇護之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滿懷對黨和人民的深情,祖祖輩輩敬仰賽罕汗山,常飲「必圖」神泉之水,蒼天賜予他們百靈鳥般的歌喉,他們就是長調之鄉——和碩滿漢嘎查的牧民們。他們有著得天獨厚的藝術傳承,期盼著有一個更好的平臺展示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近日,恰逢一年一度的索博日嘎鎮和碩滿漢嘎查「必圖」聖泉敖包祭祀之日,巴林右旗烏蘭牧騎走進這裡,與和碩滿漢嘎查牧民演出隊強強聯手,成立了巴林右旗首個「牧民烏蘭牧騎」。

儀式隆重而熱烈,索博日嘎鎮黨委書記圖門與巴林右旗文化旅遊體育局局長達布希拉圖為「牧民烏蘭牧騎」揭牌,巴林右旗烏蘭牧騎隊長薩仁高娃為首個「牧民烏蘭牧騎」授旗,牧民烏蘭牧騎的隊員們領到了期待己久的隊員證書,也收穫了巴林右旗烏蘭牧騎贈送的樂器和服裝,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牧民烏蘭牧騎」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傳承民俗傳統文化,用歌聲和舞蹈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豐富牧民文化生活,實現「最後一公裡」的團隊。他們是「長調之鄉」裡土生土長的純牧民藝人。

巴林右旗首個「牧民烏蘭牧騎」將帶動草原深處的牧民群眾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感受著烏蘭牧騎的溫度,烏蘭牧騎隊伍的壯大,也彰顯出一種傳承的力量。

「牧民烏蘭牧騎」不僅僅是演出隊、宣傳隊,更是服務隊。美妙的演出,慶祝著今天的授牌儀式和收證儀式,也慶祝著被視為首個「文化館總分館制」基層服務點的成立。

「牧民烏蘭牧騎」將與巴林右旗烏蘭牧騎一同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回信精神,「天為幕布,地為舞臺」,遵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文藝方向,依託烏蘭牧騎這一平臺為廣大農牧民送去歡樂和文明,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巴林右旗烏蘭牧騎與「牧民烏蘭牧騎」的密切合作中吸取養分,創作出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

信息來源:文化赤峰

相關焦點

  • 「重磅」啥叫「烏蘭牧騎+」?烏蘭察布的村民告訴你!
    隊員們熱情邀請著村民們,村民們你推我搡,都不好意思。村民楊玉清整整衣服站了起來,首先加入到隊伍。有人帶頭,村民們都活躍起來了,大方地拉起手跳了起來。楊玉清老伴笑著說:「現在我知道啥叫『烏蘭牧騎+』了,烏蘭牧騎把咱老百姓加進去,豐富了活動內容,與咱老百姓貼得緊緊的。」「今年小年過得真樂呵,這一年烏蘭牧騎隊員沒少給咱送歡樂,歡迎他們常來。」
  • ...如今意義非凡|烏蘭牧騎|吉豪日勒|蘇尼特右旗|勒勒車|我的烏蘭...
    這是一張為人熟悉的照片但您知道它的由來嗎今天,來分享它的故事60多年前的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在鮮花盛開的蘇尼特草原上,誰也不會想到無意間拍下的這張照片彌足珍貴。這張照片已經成為烏蘭牧騎精神的象徵在所有關於烏蘭牧騎的展覽中我們都能看到它由文化廳幹部拍攝那一天,9名烏蘭牧騎建隊隊員趕著勒勒車去往沙窩深處的隊部給牧民演出,正在牧區採風的自治區文化廳幹部達娃隨手拍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
  • 鄂託克烏蘭牧騎:人民在哪裡,哪裡就是中心
    ■下轉第3版 ■上接第1版 沙日布日都嘎查的大蒙古包裡十分熱鬧,幾百名牧民圍舞臺而坐。在他們中間表演的是一位年輕的烏蘭牧騎隊員,伴隨著歡快動感的節奏,她時而像信馬漫步草原,時而像在擠奶、擀氈,時而像山羊頂角、雄鷹展翅。抖肩、下腰、揚手揉臂,動作優美嫻熟。一曲獨舞表演結束,引來牧民們熱烈鼓掌。「2015年一畢業,我就加入了烏蘭牧騎,我喜歡這份工作。
  • 烏蘭牧騎:人民沃土植根深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全區烏蘭牧騎隊員中激起迴響、引發共鳴,大家再一次堅定了人民在哪裡,舞臺就在哪裡的初心,堅定了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的使命擔當。 植根人民 不忘為民初心 今年78歲高齡的朱嘉庚,是自治區烏蘭牧騎協會原副主席。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他讀了好幾遍。
  •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我們的烏蘭牧騎來了,真好!
    文藝演出現場 人民網錫林郭勒7月21日電(賀茂傑)「我們的烏蘭牧騎來了牧民孟根巴特爾對記者說。7月19日下午,錫林浩特市寶力根蘇木勝利嘎查的草場上,迎來了一支特殊的表演隊--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這支成立於一九五七年六月的全國第一支烏蘭牧騎來到了牧民身邊,為當地牧民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 以藍天為幕布,以草地為舞臺。簡單的音響設施搭建完成後,合唱、舞蹈、樂器演奏等節目悉數登場。
  • 烏蘭牧騎新歌「永遠也唱不完」
    烏蘭牧騎吸收了民間歌舞元素,進行藝術化加工,再唱給牧民。他們歌唱著草原生活,行走在草原牧民中間。好作品是烏蘭牧騎的生命。我們生活在一個新時代,只有創作出符合時代主題的優秀劇目,才能讓烏蘭牧騎走得更遠,深入牧民心裡。生活是作品的土壤好作品從哪裡來?
  • 烏蘭牧騎——草原星光灑滿大地
    他們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他們走遍了內蒙古的山山水水,他們用歌聲和舞蹈把黨的關懷送到了草原深處,把豐富多彩的文化服務送到了牧民身邊。他們是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被牧民們親切地稱為「瑪奈烏蘭牧騎」,也就是「我們的烏蘭牧騎」。
  • 烏蘭牧騎 坐著勒勒車行走在草原
    隊員們身兼數職,既是歌劇演員,又是舞蹈演員,既是報幕員,又是演奏員,無論是定居點還是放牧點,只要有一個牧民,隊員們就能演出。  就在第二年,僅有9名隊員的蘇尼特左旗烏蘭牧騎成立,這是內蒙古草原上組建最早的烏蘭牧騎。這個名字在草原上迅速傳播,深深紮根在廣大農牧民心中。
  • 新時代的烏蘭牧騎 擁抱更美好的明天
    11月21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回信,勉勵他們要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如今,進入新時代的烏蘭牧騎,既面臨著新挑戰,同時也迎來了新機遇。
  • 「小融關注」九原區烏蘭牧騎:群眾的需求在哪裡 我們的舞臺就在哪裡
    「了解到農牧民群眾近兩年遇到的法律問題和糾紛多了,我們就把法律知識融匯到烏蘭牧騎的創作演出中,走村入戶演給他們看。」九原區烏蘭牧騎隊長祁紅霞說,為了給廣大農牧民群眾帶去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識,讓他們無論生活還是辦事都能更明白,近年來烏蘭牧騎創作了舞臺劇《走出去便是陽光》、小品《全是邪教惹的禍》、對唱《唱唱法治新氣象》、《掃黑除惡順民意》、《唱唱九原普法新氣象》等一系列原創節目,把國家大政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知識與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相融合,在普法宣傳中發揮了烏蘭牧騎的獨特力量。
  • 《我的烏蘭牧騎》——永遠為草原歌唱
    坐上我的勒勒車,帶你去從前,找到那條熟悉的路,去看當年的草原,從此你會明白,我們的那首歌為什麼永遠也唱不完。」8月7日、8日,伴隨著歌曲《我的勒勒車》優美旋律,民族歌舞劇《我的烏蘭牧騎》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重溫了老一代烏蘭牧騎艱辛卻美好的往日時光。
  • 烏蘭牧騎 坐著勒勒車行走在草原
    隊員們身兼數職,既是歌劇演員,又是舞蹈演員,既是報幕員,又是演奏員,無論是定居點還是放牧點,只要有一個牧民,隊員們就能演出。  就在第二年,僅有9名隊員的蘇尼特左旗烏蘭牧騎成立,這是內蒙古草原上組建最早的烏蘭牧騎。這個名字在草原上迅速傳播,深深紮根在廣大農牧民心中。
  • 內蒙古烏蘭牧騎紮根草原服務人民60年影記
    本版從60年來內蒙古各地烏蘭牧騎的影像中擷取精彩瞬間,展現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紮根草原、服務人民的初心和風貌。1973年8月,鄂託克旗烏蘭牧騎隊員穿越沙丘前去演出。新華社發「穿過大風雪,走過大草原,我的勒勒車來到你面前。坐上我的勒勒車,帶你去從前,找到那條熟悉的路,去看當年的草原……」歌舞劇《我的烏蘭牧騎》中這樣唱道。
  • 草原深處一家三口的烏蘭牧騎情緣
    三十五個寒暑春秋,他的笛子聲伴著鄂託克旗烏蘭牧騎的腳步溫暖了草原上無數農牧民的心。  1963年,那順吉日嘎拉出生在鄂託克草原上的一戶牧民家庭,在記憶中,家裡的牆上掛著四胡、三弦等各種樂器,他從小就跟著父母學唱鄂爾多斯民歌和演奏笛子、三弦、揚琴等民間樂器。在這些樂器中,他最鍾情的是笛子,小小年紀就能吹奏好多曲子,不到二十歲就成為遠近聞名的民樂演奏者。
  •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草原上流動的烏蘭牧騎:「只要有一個...
    「我們的烏蘭牧騎來了」沒人在現場組織,十幾位牧民自發席地而坐,在草地上圍坐成一個半弧形。「穿過大風雪,走過大草原,我的勒勒車來到你面前,找到那條熟悉的路,去看當年的草原……」歌舞演出正在持續,雨也開始淅淅瀝瀝地下起來,隊員們將兩塊紅色雨布蓋在了音響上,而牧民也絲毫沒有避雨的意思。
  • 烏蘭牧騎精神的文化根脈與現實意義
    而思想的現實針對性,在於針對文藝界近些年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思考:其一,在信息全球化、娛樂網絡化的時代,以深入基層送演出、送文化下鄉的「烏蘭牧騎」,發展前景是什麼?藝術院校的高材生願意到烏蘭牧騎工作嗎?其二,在文化產業備受重視、市場經濟長足發展、明星看重出場費的今天,曾以公益演出為主的烏蘭牧騎的經濟利益該如何得以保障?其三,我們在杜絕物質餐桌上的地溝油時,又該如何對待精神餐桌上的地溝油呢?
  • 根植草原六十三載,翁牛特旗烏蘭牧騎的輝煌你了解多少?
    赤峰市是內蒙古自治區兩個烏蘭牧騎工作隊首創試點之一。1957年6月25日,赤峰市第一支烏蘭牧騎在翁牛特旗海拉蘇建隊,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翁牛特旗「烏蘭牧騎成立地紀念館」,回顧這支紅色文藝輕騎兵的光輝歷程。
  • 【新春走基層·我們的烏蘭牧騎】烏蘭牧騎伉儷 六十年文藝輕騎兵
    央視網消息:繼續關注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從成立之初,這75支烏蘭牧騎紅色輕騎兵的特點之一就是隊員們一專多能、身兼數職,而這種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一直延續至今,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兩對在服務一線基層群眾中結下深厚感情的烏蘭牧騎伉儷,時隔六十年,他們對事業的忠誠與熱愛絲毫沒有改變。  在內蒙赤峰的巴彥查幹蘇木,牧民穿上了新年盛裝迎接克什克騰旗烏蘭牧騎的到來,以藍天為幕布,雪地做舞臺,進行了一場辭舊歲,迎新年的聯歡。
  • 烏蘭牧騎首次下鄉演出,經歷了哪些令人難忘的故事?
    下午兩點鐘左右,烏蘭牧騎的9個人在一天當中最熱的時候,走進了最難行走的沙窩子。原來,他們演出的目的地——常聯互助組,提前接到了烏蘭牧騎要來演出的通知,但左等右等,不見人到,就趕緊派人出來接。在互助組的幫助下,烏蘭牧騎的隊員們終於到達了演出地賽罕烏力吉蘇木。隊員們各自緊張地開始分頭準備,按原計劃馬上開始演出。
  • 當他們遇上烏蘭牧騎……
    幾天後,他接到了被錄取的好消息,成為了烏蘭牧騎一名最年輕的隊員。隨著烏蘭牧騎在草原各地演出,拉蘇榮在演唱技藝上也得到了不斷提升。 與拉蘇榮、周秉建一樣退而不休的烏蘭牧騎老隊員還有哈斯,她今年60歲,依然擔任舞蹈教學工作,經常會來蘇尼特右旗文化館給年輕的烏蘭牧騎隊員傳授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