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天空當成明亮的燈光,把草原當成移動的舞臺,哪裡有牧民兄弟姐妹,哪裡就有烏蘭牧騎的身影......烏蘭牧騎,蒙語原意為「紅色的嫩芽」,是活躍於內蒙古草原和蒙古包之間的文藝團隊。六十年來,紮根草原的烏蘭牧騎為農牧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如一,上演了一場場草原上的「歡樂頌」。
在巴林右旗廣袤的草原深處,遼慶州白塔的庇護之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滿懷對黨和人民的深情,祖祖輩輩敬仰賽罕汗山,常飲「必圖」神泉之水,蒼天賜予他們百靈鳥般的歌喉,他們就是長調之鄉——和碩滿漢嘎查的牧民們。他們有著得天獨厚的藝術傳承,期盼著有一個更好的平臺展示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近日,恰逢一年一度的索博日嘎鎮和碩滿漢嘎查「必圖」聖泉敖包祭祀之日,巴林右旗烏蘭牧騎走進這裡,與和碩滿漢嘎查牧民演出隊強強聯手,成立了巴林右旗首個「牧民烏蘭牧騎」。
儀式隆重而熱烈,索博日嘎鎮黨委書記圖門與巴林右旗文化旅遊體育局局長達布希拉圖為「牧民烏蘭牧騎」揭牌,巴林右旗烏蘭牧騎隊長薩仁高娃為首個「牧民烏蘭牧騎」授旗,牧民烏蘭牧騎的隊員們領到了期待己久的隊員證書,也收穫了巴林右旗烏蘭牧騎贈送的樂器和服裝,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牧民烏蘭牧騎」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傳承民俗傳統文化,用歌聲和舞蹈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豐富牧民文化生活,實現「最後一公裡」的團隊。他們是「長調之鄉」裡土生土長的純牧民藝人。
巴林右旗首個「牧民烏蘭牧騎」將帶動草原深處的牧民群眾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感受著烏蘭牧騎的溫度,烏蘭牧騎隊伍的壯大,也彰顯出一種傳承的力量。
「牧民烏蘭牧騎」不僅僅是演出隊、宣傳隊,更是服務隊。美妙的演出,慶祝著今天的授牌儀式和收證儀式,也慶祝著被視為首個「文化館總分館制」基層服務點的成立。
「牧民烏蘭牧騎」將與巴林右旗烏蘭牧騎一同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回信精神,「天為幕布,地為舞臺」,遵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文藝方向,依託烏蘭牧騎這一平臺為廣大農牧民送去歡樂和文明,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巴林右旗烏蘭牧騎與「牧民烏蘭牧騎」的密切合作中吸取養分,創作出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
信息來源:文化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