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牧騎——草原星光灑滿大地

2020-12-24 內蒙古日報

在美麗祥和的內蒙古大草原上,活躍著這樣一支隊伍。他們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他們走遍了內蒙古的山山水水,他們用歌聲和舞蹈把黨的關懷送到了草原深處,把豐富多彩的文化服務送到了牧民身邊。他們是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被牧民們親切地稱為「瑪奈烏蘭牧騎」,也就是「我們的烏蘭牧騎」。

不忘初心 紮根草原

烏蘭牧騎,蒙語原意為「紅色的嫩芽」,意為紅色文化工作隊,活躍於農村牧區間。1957年誕生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

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烏蘭牧騎在群眾文化工作比較活躍的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宣告成立。無論是定居點還是放牧點,只要有一個牧民,他們就演出。烏蘭牧騎的名字便這樣在草原上迅速傳播開。

難忘的烏蘭牧騎記憶

勒勒車走到哪裡,哪裡就撒下串串歌聲、片片笑語……烏蘭牧騎隊員們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飽滿的精神氣息感染人,給人以力量,內蒙古藝術家們用手中的筆留住了這美好的回憶。

《風雪中的烏蘭牧騎》,作者馬鐵。

王廼欣書《布赫同志為太僕寺旗烏蘭牧騎作詩》。

1975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烏蘭牧騎明信片。

1965年,烏蘭牧騎全國巡演時的節目單。

1965年,烏蘭牧騎全國巡演時各地報紙的報導。

烏蘭牧騎精神永存

烏蘭牧騎以其朝氣蓬勃的激情、無私奉獻的熱忱,為人們創造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馮永林在作品《內蒙古烏蘭牧騎贊》中寫道:紅色草原文藝兵,戎裝颯爽馬蹄輕。能因篝火隨風舞,曉沐朝霞踏露行。邊地逢春人盡醉,牧人待客酒相迎,氈房遍灑及時雨,千裡北疆傳美名。

翻開一份1965年烏蘭牧騎全國巡演時的節目單,馬頭琴獨奏《蝶戀花》、女聲合唱《草原上建起了鋼鐵城》、民樂合奏《鄂倫春人民好生活》、好來寶《牧馬英雄》、說唱快板《馬架子人改天換地》,濃鬱的生活氣息、生動的民族藝術形式,烏蘭牧騎隊員們深入牧區,創作題材皆來源於基層牧民生活。據介紹,歌舞《看望我們的邊防連》這個節目就是演員們冒著零下40度的嚴寒,在深入邊防哨所慰問邊防軍的過程中創作的,通過老牧民、民兵連長、牧馬員在去邊防連的路上策馬揚鞭、你追我趕的熱烈情景,表現了牧民們對堅守祖國北疆的人民戰士的魚水之情。

草原星光灑滿大地

烏蘭牧騎作為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曾多次在全國巡演。烏蘭牧騎就像草原上的星光,照到哪裡,哪裡就有了文化的光亮;烏蘭牧騎又像是草原上的花朵,開到哪裡,哪裡就有了幸福與歡笑。

1965年5月至1966年1月,烏蘭牧騎在全國巡迴演出,歷時7個半月,行程10萬多公裡,演出600場,觀眾近百萬人次,走遍27個省、市、自治區。

此外,烏蘭牧騎還代表國家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演出,足跡遍及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100多場,觀眾達50多萬人次,烏蘭牧騎精神傳遍神州大地,譽滿寰宇。

來源:騰格里新聞

相關焦點

  • 烏蘭牧騎 坐著勒勒車行走在草原
    2016年,烏蘭牧騎創作演出的民族情景歌舞劇《草原上的烏蘭牧騎》參加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10多名隊員攜帶十幾個節目和演出道具,在草原上開始了巡迴演出。隊員們身兼數職,既是歌劇演員,又是舞蹈演員,既是報幕員,又是演奏員,無論是定居點還是放牧點,只要有一個牧民,隊員們就能演出。  就在第二年,僅有9名隊員的蘇尼特左旗烏蘭牧騎成立,這是內蒙古草原上組建最早的烏蘭牧騎。這個名字在草原上迅速傳播,深深紮根在廣大農牧民心中。
  • 烏蘭牧騎:讓文藝精品在內蒙古草原上開花結果
    自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回信的3年裡,各級烏蘭牧騎以飽滿的熱情、颯爽的英姿一直行進在內蒙古大地上。其中,錫林郭勒烏蘭牧騎創排的民族歌舞劇《我的烏蘭牧騎》入選2018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十大劇目;內蒙古藝術學院烏蘭牧騎舞蹈班原創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參加2019年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並榮獲文華大獎,實現了內蒙古自治區在該領域獎項零的突破!
  • 內蒙古烏蘭牧騎紮根草原服務人民60年影記
    編者按在遼闊的內蒙古大地上,長期活躍著一支支烏蘭牧騎隊伍。它們歷經數十個春秋寒暑,足跡遍布戈壁、草原,為各族人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傳遞了黨的聲音和關懷,成為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本版從60年來內蒙古各地烏蘭牧騎的影像中擷取精彩瞬間,展現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紮根草原、服務人民的初心和風貌。1973年8月,鄂託克旗烏蘭牧騎隊員穿越沙丘前去演出。新華社發「穿過大風雪,走過大草原,我的勒勒車來到你面前。坐上我的勒勒車,帶你去從前,找到那條熟悉的路,去看當年的草原……」歌舞劇《我的烏蘭牧騎》中這樣唱道。
  • ​▶烏蘭牧騎:讓文藝精品在內蒙古草原上開花結果
    自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回信的3年裡,各級烏蘭牧騎以飽滿的熱情、颯爽的英姿一直行進在內蒙古大地上。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後,特別是老一輩烏蘭牧騎人,其信念更加堅定了。他們號召年輕一代奮發圖強,緊跟自治區全面發展的步伐,充分發揚優良傳統,紮根沃土,努力推動文藝創新,創作出一系列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文藝作品。在草原人民心中,內蒙古烏蘭牧騎就是一支充滿活力、傳播時代最強音的「紅色文藝輕騎兵」。決心下的狠,政策先站臺。
  • 法治烏蘭牧騎:草原上的普法「輕騎兵」
    1957年,內蒙古第一支烏蘭牧騎文藝演出隊在蘇尼特右旗誕生,迅速成為文藝戰線一面不倒的「紅旗」。60年來,一支支烏蘭牧騎活躍在內蒙古大地,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為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傳遞著黨的聲音和關懷,被譽為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 草原深處一家三口的烏蘭牧騎情緣
    三十五個寒暑春秋,他的笛子聲伴著鄂託克旗烏蘭牧騎的腳步溫暖了草原上無數農牧民的心。  1963年,那順吉日嘎拉出生在鄂託克草原上的一戶牧民家庭,在記憶中,家裡的牆上掛著四胡、三弦等各種樂器,他從小就跟著父母學唱鄂爾多斯民歌和演奏笛子、三弦、揚琴等民間樂器。在這些樂器中,他最鍾情的是笛子,小小年紀就能吹奏好多曲子,不到二十歲就成為遠近聞名的民樂演奏者。
  • 來自草原的歌——2018年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匯報演出掠影
    太僕寺旗烏蘭牧騎男女聲對唱《駐村幹部》。錫林浩特市烏蘭牧騎男聲獨唱《錫林浩特我的家》。東烏珠穆沁旗烏蘭牧騎歌舞《祝福》。鑲黃旗烏蘭牧騎胡必斯彈唱《錫林郭勒贊》。阿巴嘎旗烏蘭牧騎音樂短劇《阿巴嘎旗有個寶》。多倫縣烏蘭牧騎音樂快板《大棚裡飛出致富歌》。西烏珠穆沁旗烏蘭牧騎男聲三重唱《故鄉》。
  • 內蒙古烏蘭牧騎60年圖片展10日在通遼開展
    在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回信一周年即將到來之際,10月10日上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內蒙古烏蘭牧騎60年圖片展在通遼市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由內蒙古文史研究館和內蒙古烏蘭牧騎學會共同主辦,通遼市人民政府承辦,展期為三個月。
  • 【文明實踐在行動】玉泉區烏蘭牧騎為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添彩
    【文明實踐在行動】玉泉區烏蘭牧騎為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添彩 2020-07-02 04: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內蒙古高校啟幕烏蘭牧騎主題音樂會:草原音樂輕騎兵在當代傳承
    內蒙古高校啟幕烏蘭牧騎主題音樂會:草原音樂輕騎兵在當代傳承 2019-12-13 21:48:49烏瑤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13日電 (奧藍)《神奇的雙合爾山》《都萊》《敖包相會》《十二生肖》……  13日晚,在一曲曲或澎湃激昂或悠揚婉轉的草原音樂旋律中,一場由三支內蒙古草原烏蘭牧騎樂隊帶來的項目成果匯報音樂會在內蒙古藝術學院進行著。
  • 鄂爾多斯烏蘭牧騎「一專多能」永做草原上紅色文藝輕騎兵巡禮
    35個寒暑春秋,他的笛聲伴著鄂託克旗烏蘭牧騎的腳步,溫暖了草原上無數農牧民的心。  那順吉日嘎拉出生在鄂託克草原上的一戶牧民家庭,從小就跟著父母學唱鄂爾多斯民歌,學習笛子、三弦、揚琴等民間樂器。而他最鍾情的是笛子,不到20歲就成為遠近聞名的民樂演奏者,被當地農牧民稱為「大鬍子笛子」。
  • 亮點搶先看,草原烏蘭牧騎舞動科爾沁
    八月的大草原,每一滴露珠都凝結著綠色的歌八月的科爾沁,每一片綠葉都珍藏著靈動的舞8月19日至8月28日通遼市烏蘭牧騎文藝匯演系列活動將在西拉木倫公園南廣場盛大開幕!全市9支烏蘭牧騎將帶著他們澎湃的激情與精彩的表演為廣大市民帶來連續10天的盛歌勁舞「傾聽」紅色嫩芽故事「欣賞」紅色嫩芽綻放「領略」紅色嫩芽芳華
  • 天作幕地為臺,上海藝術家走進草原體驗「烏蘭牧騎」精神
    從8月15日「草原之聲•廖昌永獨唱音樂會」開幕分會場活動以來,10天之中,上海的藝術家有了一次極為難忘的經歷。他們深入草原走進基層,來到「烏蘭牧騎」誕生地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牧區,向內蒙古第一支「烏蘭牧騎」的老隊員們學習交流,為牧民演出。體驗了什麼叫「烏蘭牧騎」精神,也嘗試真真切切地做了回「紅色文藝輕騎兵」。
  • 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忠實踐行者——烏蘭牧騎
    烏蘭牧騎是黨在民族地區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方法創新,是內蒙古自治區獨創的基層文化服務方式。60多年來,烏蘭牧騎始終在黨的正確領導下開展基層服務工作,為廣大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把黨的聲音和關懷傳遍廣袤草原。2020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詳細闡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創新方式服務農牧民
    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29日電(記者勿日汗)夏日的草原一碧萬頃,一支支「烏蘭牧騎+」綜合志願服務隊正夜以繼日地輾轉在草原深處……為了讓文明實踐進草原、入農牧戶,從2018年起,內蒙古自治區以「烏蘭牧騎+」綜合志願服務隊的形式,打造「流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提升服務基層能力。
  • 烏蘭牧騎精神的文化根脈與現實意義
    2016年,為《草原上的烏蘭牧騎》能在全國巡演,劇院申報了國家藝術基金,複評時,我是答辯人之一。於是,我對這部作品以及烏蘭牧騎的生存現狀、發展前景,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歌舞劇目重傳統,演員一專又多能,紮根生活重本色,關注民生重民情」就是這部作品的整體特點。
  • 鄂託克烏蘭牧騎:人民在哪裡,哪裡就是中心
    2017年,他們的大女兒娜米爾汗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大城市就業的機會,回到家鄉,加入了鄂託克旗烏蘭牧騎隊伍。如今,他們讀三年級的小女兒,也成為學校裡的『小小烏蘭牧騎』隊員。」鄂託克旗烏蘭牧騎副隊長任建設邊指著牆上隊員們的照片邊介紹,像娜米爾汗這樣有想法、有創作動力的年輕隊員,為基層烏蘭牧騎帶來了更多的活力和動力。
  • 「重磅」啥叫「烏蘭牧騎+」?烏蘭察布的村民告訴你!
    臘月二十三,察右中旗烏蘭牧騎組織了一支小分隊深入阿令朝村,為村民帶來了精彩的節目,送上了節日的祝福。歌曲表演《我從草原來》。「我立馬千山外, 聽風唱著天籟。歲月已經更改, 心胸依然自在......」一首《我從草原來》開啟了今天的演出大幕。
  • 【新春走基層·我們的烏蘭牧騎】烏蘭牧騎伉儷 六十年文藝輕騎兵
    央視網消息:繼續關注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  巴林右旗綜合社會福利中心老人 鄭才喜:喜歡看馬頭琴,草原(歌聲響起)他們也就來勁了,他們也就活動起來,身體也跟著動。  這些年輕的烏蘭牧騎隊員們傳承著當年老一輩「紅色文藝輕騎兵」的傳統,送文化、講政策,「哪裡有群眾,就到哪裡演」。84歲的烏國政老人是最早的一批烏蘭牧騎隊員,見證了1957年烏蘭牧騎的成立。
  • 原創:烏蘭牧騎進景區惠民演出
    8月12日,縣烏蘭牧騎聯合小街基鎮政府在小街基鎮萬畝草原旅遊區舉辦文藝匯演。現場1000餘人觀看演出。演出前,小街基鎮負責人介紹了當地旅遊資源及下一步開發挖掘的旅遊項目,並重點講解了草原保護對生態及經濟的重要價值,同時對烏蘭牧騎到小街基鎮萬畝草原旅遊區舉辦文藝匯演表示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