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牧騎:讓文藝精品在內蒙古草原上開花結果

2020-12-24 澎湃新聞

自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回信的3年裡,各級烏蘭牧騎以飽滿的熱情、颯爽的英姿一直行進在內蒙古大地上。75支烏蘭牧騎、3500餘名烏蘭牧騎隊員,不論男女老少,不畏嚴寒酷暑,深入農村牧區、走進校園廠礦、登上類車哨卡,為內蒙古人民演出21000餘場次……

西烏珠穆沁旗烏蘭牧騎隊員深入牧區演出。

奈曼旗烏蘭牧騎隊員走進農村演出。

12月18日,為了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激發青年隊員潛力,更好地傳播內蒙古自治區的優秀文化藝術,全區烏蘭牧騎青年骨幹全封閉接受了新媒體運用培訓,旨在讓富有正能量和教育意義的精品力作,藉助網絡新媒體、自媒體,更廣泛地傳揚出去,並深入民心、形成影響。這是我區烏蘭牧騎2020年工作計劃中的最後一項,也是藉助農閒時節為今後發展儲能蓄勢之舉。

全區烏蘭牧騎新媒體運用培訓現場。

實際上,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的統一安排,近3年來,各級各地烏蘭牧騎相繼組織開展了很多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加大投資力度 完善制度法規

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後,特別是老一輩烏蘭牧騎人,其信念更加堅定了。他們號召年輕一代奮發圖強,緊跟自治區全面發展的步伐,充分發揚優良傳統,紮根沃土,努力推動文藝創新,創作出一系列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文藝作品。在草原人民心中,內蒙古烏蘭牧騎就是一支充滿活力、傳播時代最強音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決心下的狠,政策先站臺。2017年12月,自治區黨委、政府迅速出臺了《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進烏蘭牧騎事業發展的意見》;2019年11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條例》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部專業文藝院團地方性法規;2020年,為紮實推動烏蘭牧騎改革,制定《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條例實施細則》、重新修訂《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考核評估管理辦法》、完成上報《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0年)》。可以說,通過3年緊鑼密鼓的研討和發力,內蒙古烏蘭牧騎的職能職責、業務活動、改革發展、動態管理制度,以及分類評估與量化標準都有了強大的政策保障。

3年來,自治區為繁榮烏蘭牧騎事業,設立了全區烏蘭牧騎發展專項經費3040萬元,先後為75支烏蘭牧騎配備了演出大巴車,為32個國貧旗縣配備了演出中巴車。為了實現烏蘭牧騎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2019—2020年,全區累計投入1.9億元。

明確創作重點 廣泛交流演出

「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總書記的回信為我們明確了創作定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剛寶力道是蘇尼特草原上名聞遐邇的說唱演員,看到總書記回信的當天晚上,他就奮筆疾書,創作出一部牧民喜聞樂見的「好來寶」;哈斯塔娜也感動不已,她根據牧民剪駝毛、搓毛線的場景,含著熱淚創作出獻禮舞蹈《蘇尼特布思貴》。

3年來,根據每支烏蘭牧騎每年必須完成一臺自編自演的、符合烏蘭牧騎的小型多樣的節目要求,廣大文藝創作者緊緊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建黨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主題,陸續創作出一大批具有鮮明時代特徵、滿足農牧民和基層群眾需求、輕便靈活易於傳播、適合烏蘭牧騎演出的文藝劇(節)目,如歌曲《一路走來》、小品《駐村幹部》、小戲《暖心飯》、舞蹈《白衣築夢》、微影視《有這樣一個村長》、民樂合奏《輕騎兵》等等。

小戲《暖心飯》劇照。

微影視《有這樣一個村長》

《如此攀比》劇照。

《爭當致富星》劇照。

其中,錫林郭勒烏蘭牧騎創排的民族歌舞劇《我的烏蘭牧騎》入選2018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十大劇目;內蒙古藝術學院烏蘭牧騎舞蹈班原創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參加2019年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並榮獲文華大獎,實現了內蒙古自治區在該領域獎項零的突破!

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獲文華大獎。

2020年,為了繁榮烏蘭牧騎的創作,各烏蘭牧騎積極聯合社會力量,新增戰勝新冠肺炎疫情復工復產、鄉村振興等主題創作,全區共收穫300餘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頗有鮮明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優秀藝術作品。

3年來,為了貫徹落實「草原文藝天天演」惠民演出工程,全區烏蘭牧騎不畏嚴寒酷暑,不論男女老少,走進農村、牧區、社區、校園、廠礦、邊防哨卡,每年演出服務不低於7000場次。2018年,全區東、中、西部遴選了8支優秀烏蘭牧騎,在呼和浩特市集中展演24場;在北京航天基地、朱日和基地和邊防部隊、哨所等慰問演出近200場。2019年,全區選取了30支優秀烏蘭牧騎,組成了15對互訪隊伍,按照大跨度、一對一、點對點的方式開展演出交流300餘場;還在阿拉善左旗舉辦了第八屆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藝術節,期間舉辦了文藝會演、深入基層演出、一專多能比賽、新時代烏蘭牧騎攝影電影展等重點活動,邀請了來自區內及新疆、青海、甘肅、吉林的22支烏蘭牧騎和「一專多能」隊員近1100人參加,惠及各族群眾15萬人次。從2018年至今,巴林右旗烏蘭牧騎等10餘支烏蘭牧騎還在國外進行過文化演出交流活動……

巴林右旗烏蘭牧騎到山東聊城大劇院演出呼麥《女婿》。

巴林右旗烏蘭牧騎赴印度參加對外文化交流演出情景歌舞《草原婚禮》。

2020年6—7月,以「烏蘭牧騎月·一切為了人民」為主題,各烏蘭牧騎圍繞脫貧攻堅「百日行動」,以小分隊形式,在「六進」的基礎上助力文旅融合進景區,演出共計1329場,惠及群眾60餘萬人次。同時,開展文藝創作採風、理論宣講、科普知識、健康義診、貧困幫扶等,為基層群眾宣傳服務輔導900餘次;8—9月,選出16支烏蘭牧騎到對方旗縣與當地烏蘭牧騎交流演出120餘場;9—10月,開展「草原兒女愛祖國、中華民族共團圓」主題文藝宣傳下鄉演出700餘場;10—11月,由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烏蘭牧騎承擔,在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江蘇省、山東省、河北省等7個省(市)的14個市巡迴演出14場;11—12月,在赤峰學院舉辦了第二屆全區烏蘭牧騎新人新作比賽,從全區報送的聲樂、舞蹈、器樂、戲曲4個組別、488部作品中評審出98部作品入圍決賽……

不忘傳承保護 創新宣傳方式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更多業態深刻體會到創新發展與轉型升級的重要性。烏蘭牧騎服務也不例外,為了進一步創新形式、拓展服務範圍、提升烏蘭牧騎服務水平,內蒙古出臺了《2020年網上烏蘭牧騎工作方案》。

一是推動網上烏蘭牧騎隊伍建設。各烏蘭牧騎紛紛開設網上烏蘭牧騎服務公共帳號,以歌曲、舞蹈、曲藝等形式,藉助新媒體數字平臺,全面推動疫情防控期間文藝作品創作及宣傳展示工作,截至目前已經創作推出700餘部小型節目和作品。

二是探索開發「網上烏蘭牧騎」PC版網頁和手機版微信H5。

三是建立「烏蘭牧騎之家」。通過「烏蘭牧騎之家」「微課堂」等網絡服務平臺,目前已經為農村、牧區、社區居民提供技能傳授、政策宣傳等服務3000餘次,網上藝術培訓交流700餘場次,開展網絡文藝直播、單項節目演出7000餘場次。

為了擴大宣傳,烏蘭牧騎還在中央電視臺、《中國文化報》、《內蒙古日報》、內蒙古電視臺、學習強國、今日頭條、各地廣播電視臺、烏蘭牧騎微信公眾號等傳統媒體、新媒體和自媒體上,分層次、多角度地宣傳了各地的演出、服務和輔導工作,還專門制訂了「烏蘭牧騎宣傳月」工作方案。

1—5月,除年初深入農村、牧區、社區、校園、軍營進行了500餘場惠民演出外,其餘4個半月的時間,各地烏蘭牧騎的演出活動幾乎全部轉到網上,相繼開展了「3D頂碗舞」「唱起草原的歌」「烏蘭牧騎傳旗」「雲端交響」「烏蘭牧騎的日常」等活動,並利用各類新媒體數字平臺發送、傳播文藝節目、藝術輔導、培訓等1300餘次,瀏覽量擴大到1000萬人次。

雲上烏蘭牧騎

6月17日是烏蘭牧騎成立日,各烏蘭牧騎以文藝演出、入戶慰問的形式,在全區10個現場安排了網絡直播活動,第一次向全國觀眾全景式地展現了我區烏蘭牧騎演出、服務的真實情況。6月21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了「內蒙古烏蘭牧騎:紮根生活沃土 一切為了人民」4分鐘專題。

為了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促進新時代烏蘭牧騎事業發展,內蒙古近年來還組織實施了《全區烏蘭牧騎原創經典作品傳承工程》,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音樂、舞蹈、曲藝保護傳承工作,已經收集、整理、復排了60個節目。

夯實隊伍基礎 強化理論研究

為了夯實烏蘭牧騎這支紅色輕騎兵的隊伍基礎,確保其健康可持續發展,近3年來,全區共舉辦各類業務培訓班15場次:2018年,舉辦了全區烏蘭牧騎隊長培訓班、全區烏蘭牧騎蒙漢語舞臺藝術創作培訓班、全區烏蘭牧騎音樂創作高級研修班和舞蹈編導高級研修班,在錫林郭勒職業學院、鄂爾多斯市的內蒙古民族幼兒師範高等學校和通遼市的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設立了烏蘭牧騎人才培訓基地;2019年,在3個培訓基地分別舉辦了全區烏蘭牧騎民族器樂培訓班、舞蹈編導培訓班、小戲小品表演人才培訓班、舞臺技術培訓班;2018年、2020年分別舉辦了兩屆全區烏蘭牧騎新人新作比賽,以推動烏蘭牧騎不斷出新人新作、提升烏蘭牧騎自編自創水平、促進各烏蘭牧騎間的交流學習。

當然,理論研究方面也不能落下。2017年11月25日,組織召開了全區烏蘭牧騎「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烏蘭牧騎事業發展重要指示精神座談會」,75支烏蘭牧騎的隊長、老中青隊員代表在會上對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進行了深入學習,闡述了各自對烏蘭牧騎事業發展的思考。2018年6月22日,在呼和浩特市召開了「烏蘭牧騎座談會」,11月份在內蒙古藝術研究院舉辦了烏蘭牧騎發展論壇。2019年,舉辦了新時代烏蘭牧騎創新與發展研討會,編輯出版了《烏蘭牧騎回憶錄》《烏蘭牧騎優秀作品選》(歌曲、舞蹈類)等系列叢書,組織啟動了烏蘭牧騎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

為了加強烏蘭牧騎的理論研究工作,2020年11月27——30日,還在呼和浩特市組織舉辦了全區烏蘭牧騎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修班,全區各烏蘭牧騎隊長、指導員150餘人參加。

下一步,內蒙古烏蘭牧騎將結合評估工作,進一步總結烏蘭牧騎典型經驗,督促各地對新時代烏蘭牧騎如何發揮作用進行研究,並形成調研報告,編輯出版《烏蘭牧騎原創經典作品名錄》,目前已徵集獲國家級獎項節目210個,獲自治區級獎項節目1030個;還將編輯出版《烏蘭牧騎之路(下)(1997-2017年)》(歌曲、舞蹈類)。為了保護烏蘭牧騎的智慧財產權,研究人員已將全部申請材料提交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

MV視頻 旗幟下的烏蘭牧騎

記者:劉浩

原標題:《烏蘭牧騎:讓文藝精品在內蒙古草原上開花結果》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烏蘭牧騎:讓文藝精品在內蒙古草原上開花結果
    自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回信的3年裡,各級烏蘭牧騎以飽滿的熱情、颯爽的英姿一直行進在內蒙古大地上。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後,特別是老一輩烏蘭牧騎人,其信念更加堅定了。他們號召年輕一代奮發圖強,緊跟自治區全面發展的步伐,充分發揚優良傳統,紮根沃土,努力推動文藝創新,創作出一系列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文藝作品。在草原人民心中,內蒙古烏蘭牧騎就是一支充滿活力、傳播時代最強音的「紅色文藝輕騎兵」。決心下的狠,政策先站臺。
  • 烏蘭牧騎 坐著勒勒車行走在草原
    2016年,烏蘭牧騎創作演出的民族情景歌舞劇《草原上的烏蘭牧騎》參加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在今年舉辦的第七屆烏蘭牧騎藝術節會場一角,16支烏蘭牧騎正在駐場準備,奧登其木格雙手合十向演出隊致敬,眼角一絲淚光閃過。  已不記清有多少次,為了滿足群眾觀看演出的願望,烏蘭牧騎不論嚴寒酷暑到草原深處為牧民表演。  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的一封回信讓人們的目光聚焦在這支特殊的文藝工作隊伍上。
  • 內蒙古烏蘭牧騎紮根草原服務人民60年影記
    編者按在遼闊的內蒙古大地上,長期活躍著一支支烏蘭牧騎隊伍。它們歷經數十個春秋寒暑,足跡遍布戈壁、草原,為各族人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傳遞了黨的聲音和關懷,成為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回信指出:烏蘭牧騎的長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在新時代,希望你們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 法治烏蘭牧騎:草原上的普法「輕騎兵」
    1957年,內蒙古第一支烏蘭牧騎文藝演出隊在蘇尼特右旗誕生,迅速成為文藝戰線一面不倒的「紅旗」。60年來,一支支烏蘭牧騎活躍在內蒙古大地,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為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傳遞著黨的聲音和關懷,被譽為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 烏蘭牧騎——草原星光灑滿大地
    在美麗祥和的內蒙古大草原上,活躍著這樣一支隊伍。他們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他們走遍了內蒙古的山山水水,他們用歌聲和舞蹈把黨的關懷送到了草原深處,把豐富多彩的文化服務送到了牧民身邊。他們是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被牧民們親切地稱為「瑪奈烏蘭牧騎」,也就是「我們的烏蘭牧騎」。
  • 鄂爾多斯烏蘭牧騎「一專多能」永做草原上紅色文藝輕騎兵巡禮
    35個寒暑春秋,他的笛聲伴著鄂託克旗烏蘭牧騎的腳步,溫暖了草原上無數農牧民的心。  那順吉日嘎拉出生在鄂託克草原上的一戶牧民家庭,從小就跟著父母學唱鄂爾多斯民歌,學習笛子、三弦、揚琴等民間樂器。而他最鍾情的是笛子,不到20歲就成為遠近聞名的民樂演奏者,被當地農牧民稱為「大鬍子笛子」。
  • 內蒙古高校啟幕烏蘭牧騎主題音樂會:草原音樂輕騎兵在當代傳承
    內蒙古高校啟幕烏蘭牧騎主題音樂會:草原音樂輕騎兵在當代傳承 2019-12-13 21:48:49烏瑤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13日電 (奧藍)《神奇的雙合爾山》《都萊》《敖包相會》《十二生肖》……  13日晚,在一曲曲或澎湃激昂或悠揚婉轉的草原音樂旋律中,一場由三支內蒙古草原烏蘭牧騎樂隊帶來的項目成果匯報音樂會在內蒙古藝術學院進行著。
  • 內蒙古烏蘭牧騎60年圖片展10日在通遼開展
    通遼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莉致辭時間拉回到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充分肯定了一代又一代烏蘭牧騎隊員們所付出的艱苦努力和作出的突出貢獻,深刻揭示了「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這一烏蘭牧騎長盛不衰的重要根源,提出了「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創新方式服務農牧民
    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29日電(記者勿日汗)夏日的草原一碧萬頃,一支支「烏蘭牧騎+」綜合志願服務隊正夜以繼日地輾轉在草原深處……為了讓文明實踐進草原、入農牧戶,從2018年起,內蒙古自治區以「烏蘭牧騎+」綜合志願服務隊的形式,打造「流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提升服務基層能力。
  • 烏蘭牧騎文藝巡演北京站匯報演出驚豔舞臺
    12月20日晚,北京保利大劇院燈光璀璨,「紅色文藝輕騎兵」驚豔舞臺,烏蘭牧騎文藝巡演最後一場北京站匯報演出精彩上演。整場演出分為「神奇巴林」和「幸福巴林」兩個篇章,精心編排的16個節目異彩紛呈。頂碗舞《巴林蒙古女性》古樸典雅,舞韻蹁躚;男群舞《搏克舞》帥氣灑脫,自由奔放;二重唱《白駿馬》氣魄豪邁節奏明快;老一輩烏蘭牧騎演員拉蘇榮、金花演唱的《敖包相會》將整臺演出引向高潮,經典的旋律令人仿佛置身於草原夜色,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響徹劇院內外。
  • 頭條|「烏蘭牧騎帶你暢遊亮麗內蒙古」文化旅遊創新推介活動在杭州...
    11月2日,由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烏蘭牧騎帶你暢遊亮麗內蒙古」文化旅遊創新推介活動在杭州市西湖文化廣場舉行,藉助「烏蘭牧騎」這一獨特的內蒙古草原文化品牌,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指示,通過內蒙古文旅特色快閃店加上烏蘭牧騎表演的創新形式,為廣大遊客充分展示內蒙古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
  • 烏蘭牧騎精神的文化根脈與現實意義
    2015年,情景歌舞《草原上的烏蘭牧騎》榮獲全國第五屆少數民族文藝匯演排名第一的「劇目金獎」, 這是經國務院批准,由國家民委、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在來自全國各地46個參演劇目中,由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直屬烏蘭牧騎藝術團的這部作品能獲此殊榮,實屬不易。
  • 天作幕地為臺,上海藝術家走進草原體驗「烏蘭牧騎」精神
    他們深入草原走進基層,來到「烏蘭牧騎」誕生地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牧區,向內蒙古第一支「烏蘭牧騎」的老隊員們學習交流,為牧民演出。體驗了什麼叫「烏蘭牧騎」精神,也嘗試真真切切地做了回「紅色文藝輕騎兵」。他們是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被牧民們親切地稱為「瑪奈烏蘭牧騎」,也就是「我們的烏蘭牧騎」。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回信,肯定60年來,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迎風雪、冒寒暑,長期在戈壁、草原上輾轉跋涉,為廣大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傳遞了黨的聲音和關懷。
  • 來自草原的歌——2018年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匯報演出掠影
    蘇尼特左旗烏蘭牧騎好來寶《家鄉發展跨駿馬》。觀看匯報演出的武警官兵向烏蘭牧騎致敬。正鑲白旗烏蘭牧騎男聲合唱《草原新四季》。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民歌聯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二連浩特市烏蘭牧騎舞蹈《牧羊人》。正藍旗烏蘭牧騎歌舞《我可愛的家鄉》。錫林郭勒烏蘭牧騎短劇《一諾千金》。
  • 草原深處一家三口的烏蘭牧騎情緣
    新華網呼和浩特1月23日電(石毅)「一家四口除了小女兒還在讀小學外,其餘三口都是烏蘭牧騎的隊員」。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深處,有一個遠近聞名的「烏蘭牧騎之家」。三十五個寒暑春秋,他的笛子聲伴著鄂託克旗烏蘭牧騎的腳步溫暖了草原上無數農牧民的心。  1963年,那順吉日嘎拉出生在鄂託克草原上的一戶牧民家庭,在記憶中,家裡的牆上掛著四胡、三弦等各種樂器,他從小就跟著父母學唱鄂爾多斯民歌和演奏笛子、三弦、揚琴等民間樂器。在這些樂器中,他最鍾情的是笛子,小小年紀就能吹奏好多曲子,不到二十歲就成為遠近聞名的民樂演奏者。
  • 【新春走基層·我們的烏蘭牧騎】烏蘭牧騎伉儷 六十年文藝輕騎兵
    央視網消息:繼續關注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從成立之初,這75支烏蘭牧騎紅色輕騎兵的特點之一就是隊員們一專多能、身兼數職,而這種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一直延續至今,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兩對在服務一線基層群眾中結下深厚感情的烏蘭牧騎伉儷,時隔六十年,他們對事業的忠誠與熱愛絲毫沒有改變。  在內蒙赤峰的巴彥查幹蘇木,牧民穿上了新年盛裝迎接克什克騰旗烏蘭牧騎的到來,以藍天為幕布,雪地做舞臺,進行了一場辭舊歲,迎新年的聯歡。
  • 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忠實踐行者——烏蘭牧騎
    烏蘭牧騎是黨在民族地區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方法創新,是內蒙古自治區獨創的基層文化服務方式。60多年來,烏蘭牧騎始終在黨的正確領導下開展基層服務工作,為廣大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把黨的聲音和關懷傳遍廣袤草原。2020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詳細闡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 鄂託克烏蘭牧騎:人民在哪裡,哪裡就是中心
    ■下轉第3版 ■上接第1版 沙日布日都嘎查的大蒙古包裡十分熱鬧,幾百名牧民圍舞臺而坐。在他們中間表演的是一位年輕的烏蘭牧騎隊員,伴隨著歡快動感的節奏,她時而像信馬漫步草原,時而像在擠奶、擀氈,時而像山羊頂角、雄鷹展翅。抖肩、下腰、揚手揉臂,動作優美嫻熟。一曲獨舞表演結束,引來牧民們熱烈鼓掌。「2015年一畢業,我就加入了烏蘭牧騎,我喜歡這份工作。
  • 昨晚,草原上的烏蘭牧騎來了!還帶來了精彩絕倫的演出
    為促進魯蒙文化旅遊合作,積極推進「文化濟南」、蒙元文化交流,全面開發濟南與霍林郭勒文化旅遊市場,推動形成兩市文化旅遊互聯互通、協同協作的格局,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與內蒙古霍林郭勒市文化和旅遊局8月23日在省會大劇院籤訂文旅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內蒙古莫力達瓦旗烏蘭牧騎赴臺灣文化交流
    烏蘭牧騎演員們表演的舞蹈,民歌等節目,贏得師生們陣陣掌聲。臺灣桃園縣立龍興國民中學,全校有1400多名學生,烏蘭牧騎的到來,恰逢該校今年初中畢業生的畢業典禮,校長餘麗華女士說,我們初三年級500多名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能夠看到來自千裡之外,內蒙古大草原達斡爾族烏蘭牧騎的演出正是一個驚喜,看莫旗烏蘭牧騎演員們精彩演出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