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內蒙古第一支烏蘭牧騎文藝演出隊在蘇尼特右旗誕生,迅速成為文藝戰線一面不倒的「紅旗」。60年來,一支支烏蘭牧騎活躍在內蒙古大地,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為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傳遞著黨的聲音和關懷,被譽為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近年來,依託烏蘭牧騎表演靈活、形式多樣、作品接地氣的特點,內蒙古又創造性地提出打造「法治烏蘭牧騎」普法品牌,把法治宣傳融匯到烏蘭牧騎的創作演出中,消除普法的「盲區」「堵點」,打通普法的「最後一公裡」,被農牧民親切地稱為草原上的普法「輕騎兵」,成為全國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的一面旗幟。
紮根草原服務群眾 打造邊疆民族地區普法品牌
11月28日一大早,正藍旗上都鎮溫都爾額日格社區活動室坐滿了居民,欣賞著當地法治烏蘭牧騎表演的一個個融入法治元素的文藝節目。在演出間隙,旗司法局的工作人員給社區居民們發放著《憲法》《婚姻法》《交通安全法》以及涉及民間借貸、家庭暴力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這是內蒙古「法治烏蘭牧騎」普法宣傳的常態。像這樣的普法隊伍內蒙古已有90多支,今年演出了300多場,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談及打造「法治烏蘭牧騎」的初衷,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廳長畢力夫說,內蒙古地廣人稀,牧民群眾居住分散,這給普法宣傳和法律服務帶來了很多不便。而烏蘭牧騎紮根草原,深入到人民中間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節目題材來源於基層,服務於基層,非常受群眾的歡迎,這與創新法治宣傳形式,注重法治宣傳實效的目標高度一致。「把烏蘭牧騎的精神和方式與普法宣傳、法律服務相融合,既適合群眾需求的普法創新,也解決了老百姓的法律服務需求」。
2018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司法廳、文化廳(現為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聯合印發《關於打造「法治烏蘭牧騎」普法品牌的通知》。文件下發以後,各地迅速掀起法治烏蘭牧騎建設和法治文化宣傳的新高潮。
5月26日,內蒙古「法治烏蘭牧騎」啟動暨授旗儀式舉行。半年多的時間裡,由烏蘭牧騎隊員、司法工作人員、律師、文藝愛好者、普法志願者等組成的法治烏蘭牧騎從一支擴大到90多支,鮮豔的紅流在內蒙古舞動飄揚。
8月24日,內蒙古又召開「全區塑造普法宣傳金色品牌,打通公共法律服務最後『一公裡』暨『法治烏蘭牧騎』推進會」,推動法治烏蘭牧騎建設工作加速度。
從沙漠到林區,從牧區到城市,一專多能的隊員們,將法治知識融入節目中,每到一個地方,法治烏蘭牧騎通過吹拉彈唱,把國家大政方針、法律法規知識與牧民的生產生活相融合,編排成各種形式的文藝節目進行表演,讓群眾在欣賞節目、感受快樂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學習到了法律知識。隨行的法律工作者也在現場進行法律法規宣傳、解讀,面對面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喬建東看來,法治烏蘭牧騎將烏蘭牧騎的特殊優勢與法治建設有效融合起來,利用烏蘭牧騎的形式和內容進行法治宣傳教育,讓群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學習到法律知識,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
發展「法治烏蘭牧騎+」 打通普法服務「最後一公裡」
11月29日,內蒙古烏拉特前旗牧民恩克打開家裡的電視,進入「公共法律服務」頁面,選擇「想問的」,幾分鐘後,他和遠在呼和浩特的律師就連上了視頻,開始諮詢他和鄰居債務糾紛的問題。
恩克所享受的法律服務是有內蒙古司法部門和廣電部門共同推出的4K智能機頂盒公共法律服務終端所提供。這在全國也是首創,被評為「全國智慧司法十大創新案例」。
畢力夫介紹,4K智能機頂盒是「法治烏蘭牧騎」在線上的延伸,藉助廣電網絡將「公共法律服務」植入廣電有線電視智能機頂盒首頁,具備蒙漢雙語法律服務信息查詢、法律服務資源選擇、法律諮詢解答三大功能,群眾只要打開電視,利用遙控器即可享受優質的法律服務,實現了用「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打通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他舉例說,內蒙古地域遼闊,法律服務資源分布不均衡,尤其蒙漢雙語律師更少,蒙漢雙語律師全區有776名,而蒙古族群眾有442萬,這就導致了法律服務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但通過4K智能機頂盒,就能很好地滿足蒙古族群眾的需求。群眾打開電視就可以通過視頻與律師進行視頻連線交流,諮詢法律問題,開展矛盾糾紛調解。
在打造「法治烏蘭牧騎」這一金色普法宣傳品牌過程中,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主動適應新要求,豐富法治烏蘭牧騎的形式和內涵,創造性地將「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的「三誰」理念、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網絡平臺」「熱線平臺」「三大」業務平臺、JIPAD智能終端、4K智能機頂盒等普惠法律服務項目都聚集於「法治烏蘭牧騎」之中,實現了「平面立體交叉普法、蒙漢雙語同步普法、城市鄉村無差別普法、臺上臺下同頻普法」的跨時空、多語種、零距離普法,有效打通普法「最後一公裡」的堵點和難點,解決了公共法律資源「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貼近實際,注重實效的「法治烏蘭牧騎+」,很快就顯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統計數據顯示,自「法治烏蘭牧騎」普法金色品牌推出以來,內蒙古90多支「法治烏蘭牧騎」已組織法治文藝演出300餘場;4K智能公共法律服務電視終端全區覆蓋用戶已達86萬戶,到2019年底力爭實現全區全覆蓋;公共法律服務「三大」平臺中僅熱線平臺年預計接聽法律服務熱線電話將達15萬人次;JIPAD智能終端植入「誰服務誰普法」內容,僅人民調解1項年均調解糾紛11萬起左右。
而就在前不久,「法治烏蘭牧騎」金色普法品牌又被評為2018年「內蒙古十大法治事件」。
「法治烏蘭牧騎具有鮮明的時代屬性和群眾屬性,已成為社會矛盾糾紛化解的『催化劑』、民族團結進步的『粘合劑』和推進『法治內蒙古』建設的『催化劑』」。總結著「法治烏蘭牧騎」所取得的成績,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法制宣傳處處長杲鳳存感慨不已。
畢力夫表示,打造法治烏蘭牧騎普法品牌,是適應新時代普法工作需要,把法律以喜聞樂見的方式交給群眾的最佳途徑,是內蒙古自治區「七五」普法最重要的創新之舉。內蒙古各級司法部門要充分發揮30年普法工作優勢,弘揚烏蘭牧騎光榮傳統,傳承、創新和發展烏蘭牧騎精神,更好地傳遞黨的聲音,弘揚法治精神,服務廣大群眾。(郝芳芳)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