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史前文化新發現不斷改寫人類演化歷史

2020-12-24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14日報導外媒稱,史前發現對人們現在的生活產生影響。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2月11日報導,19世紀末以來,一系列史前時期科學研究的面世讓人類遙遠的過去不斷被改寫。我們知道的越多,人類這一物種的起源就越神秘,而史前人類的藝術表現更是如此。

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發現的迄今最古老的具象繪畫可追溯到4.39萬年前,這越來越清楚地表明,藝術正如兩足行走一樣構成人類本質的一部分。

此外,這些繪畫是非同尋常的,因為其中的人物形象與壁畫藝術相比沒有太多共同之處,雖然二者都沒有表現風景和天空。史前人類更願意描繪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動物而不是自己,這一論斷或因接下來的發現而有所改變。

女性人物形象的確存在,例如近期在法國展出的「勒南古的維納斯」。這座4釐米高的象牙雕像可追溯至2.3萬年前。另外還有法國拉斯科洞穴的鳥人和德國烏爾姆博物館的獅子人雕像等類人形象。有人認為後者是最古老的虛構生物雕塑品(約4萬年歷史)。但是,出現狩獵場景的時間相比之下要晚得多。這類場景大量存在於地中海地區,但其年代遠晚於在印度尼西亞的發現。

然而,上述內容並不能證明什麼,因為人們隨時可能在某個洞穴的拐彎處發現新東西並推翻先前所有的理論。

史前學家瑪麗萊娜·帕圖-馬蒂斯稱:「在史前史領域,缺乏證據關係不大」。她想說的是,年代越久遠,就越難找到遺蹟,也就越難根據人們所發現的事物建立理論,因為不可能知道已經消失的事物。

資料圖:4000萬年前曾是一片汪洋的埃及「鯨魚谷」(新華社)

報導稱,史前學是一門嚴格的分類科學,向人們教授出土文物,並對其進行研究和歸類,但長久以來拒絕建立特別精準的理論。

報導稱,史前藝術和人類一樣普遍,因為哪裡有智人,哪裡就有藝術表現。但是,人們無法知道其中的意義。人們不知道這種藝術是單人還是多人創作的,不知道創作者是男性還是女性,不知道為什麼數千年來在同一個地點進行繪畫又突然離開,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使用顏料而另一些使用炭屑,甚至很多時候我們連年代都不能確定。人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些基本圖案會出現在相隔很遠的洞穴,為什麼人們的先人要用雙手在牆壁上留下印記,為什麼法國佩裡戈爾的魯菲尼亞克洞穴充滿了猛獁象圖案,因為考古學家指出,這種動物在上述地區並不常見。

長久以來,人們認為存在著一種演化。第一批藝術家留下的簡單而抽象的繪畫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複雜起來。上世紀90年代,人們在法國肖維巖洞發現了比阿爾塔米拉洞窟野牛的年代更為久遠的繪畫,因此一切推倒重來。絕大多數發現都把事情變得更為複雜。

報導稱,史前藝術實際上是讓人們得以探究早期人類精神世界的唯一窗口。與此同時,它的樸素傳遞出一種無法超越的美和情感。

相關焦點

  • 新發現的南方古猿化石 或將重繪人類演化譜系樹
    視覺中國供圖新解 大約25年前,研究人員首次描述了湖畔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namensis)的化石。如今,這種一直被忽視的人類祖先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不過,根據標本上的某些顯著特徵,人類演化的譜系樹或許又要重繪了。 從一些方面來看,湖畔南方古猿是我們能夠明確的最古老的人科物種,有些化石甚至可追溯到420萬年前。多年以來,它一直佔據著人類譜系樹的關鍵位置,因為它是阿法南方古猿的直系祖先,而阿法南方古猿已經公認是人屬(Homo)的祖先了。
  • 雅魯藏布江中上遊新發現26處史前人類活動遺蹟
    據新華社拉薩7月22日電(記者春拉)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2019年度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史前人類活動歷史及影響」專題田野調查工作日前順利結束。
  • 「史前文明」被證實,達爾文「進化論」或被推翻?看看考古新發現
    在這些觀點中,有一種觀點非常獨特,那就是  史前文明觀點  。這一派認為,人類文明並不存在進化的概念,只存在著無限的循環,猶如莫比烏斯環一般。  最開始人們對於這一觀點非常不屑,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史前文明的遺址似乎被發現,甚至有人因此認為進化論失效了。那麼這是真的嗎?
  • 印尼發現50萬年前貝殼雕刻 或改寫人類發展史(圖)
    圖為研究者發現的貝殼化石。原標題:印尼貝殼化石現最早雕刻 或改寫人類發展史(圖)中新網12月5日電  據外媒報導,近日有考古學家表示,在印度尼西亞地下1個約50萬年歷史的貝殼化石上,發現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雕刻證據,據悉,這項發現或將改寫人類發展的歷史。日前,國際考古團隊在東爪哇特裡尼爾的梭羅河沿岸仔細檢查166個貽貝貝殼後,得到驚人發現。
  • 文明之聲 | 北京猿人頭蓋骨出土90周年:不斷豐富史前文化遺產
    北京猿人頭蓋骨出土90周年不斷豐富史前文化遺產高  星1929年12月2日,在北京市房山縣龍骨山上的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裴文中發現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這是上世紀世界最重大的科學發現之一,人類的歷史被推前至50多萬年前(後續的測年表明北京猿人最早者為距今80萬年左右),並據此確立了人類演化史上十分重要的直立人階段,成為人類起源與演化研究的一座裡程碑。
  • 第二次青藏科考在雅魯藏布江中上遊新發現26處史前人類活動相關遺蹟
    新華社拉薩7月22日電(記者春拉)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2019年度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史前人類活動歷史及影響」專題田野調查工作日前順利結束。此次科考新發現26處史前人類活動遺蹟,其中13處具有文化層的史前時期考古遺址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 人類真的是個循環?距今2.7億的化石,發現了「史前人類」的腳印
    科學家推測,150億年前,宇宙開始誕生,在經過了漫長的演化之後,才形成了地球,從那以後,地球經歷了一系列的運動,從簡單到複雜,才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生活的樣子。而人類一般被認為,實在距今約300多萬年之前誕生的。人類無論是從個體的大小,生命的長度,或是存在的歷史,對於地球,都是微不足道的,短暫的一剎那。
  • 20億年前存在「史前人類」?
    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樣,經歷了吸積,碰撞這樣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過程。最終經歷了時間的洗刷才有了我們如今的地球,但是為什麼人類出現的時間也僅僅是地球年齡的百分之一不到呢?曾有這麼一個說法是20億年前出現過「史前人類」,人類在億年以前曾經被多次毀滅過?
  • 從微小史前蜥蜴看爬行動物演化
    Scientific Reports 期刊《科學報告》發表一篇論文 A tiny new Middle Triassic stem-lepidosauromorph from Germany: implications for the early evolution of lepidosauromorphs and the Vellberg fauna 介紹了德國發現的一個史前爬行動物新種
  • 史前人類生活狀況成謎,廣西史前遺址出土一物,揭示一個歷史事實
    因為沒有文字記載,關於史前文明以及人類起源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專家在我國廣西發掘出土多處遺址,很驚喜地發現,它們完整地展現出三萬年前原始人的生活狀況,以及當時的文化;其中一個遺址中出土了一件珍貴文物,它意義重大,揭示出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事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 考古新發現!9萬年前史前人類「混血兒」出土 是個女孩!
    據香港《文匯報》24日報導,國際科學期刊《自然》日前發表研究報告稱,2012年於西伯利亞地區阿爾泰山脈一個洞穴出土的女性骸骨,已有逾9萬年歷史。這名女性被證實是兩種史前人類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和丹尼索瓦人(Denisovan)誕下的混血兒。
  • 改寫歷史,浙江餘姚發現早於河姆渡文化1000年的史前遺址
    今天上午,浙江省文物局、餘姚市人民政府、寧波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在餘姚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井頭山遺址考古的最新成果。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鄭建華說,經初步測定,井頭山遺址的年代在距今7800~8300年之間,早於河姆渡文化1000年。
  • 舟山衢山島新發現一批史前至近現代歷史文化遺存
    2020年10月至11月,舟山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組織專業技術力量,開展衢山島海洋歷史文化遺產資源調查和考古勘探工作,新發現一批重要的史前至近現代歷史文化遺存。但因多年來邊遠海島文物考古基礎工作覆蓋面不足,地下遺存文化內涵未能充分發掘,表現在:已登記的兩處史前遺址分布範圍、堆積情況、年代性質不明確,遺物標本數量少;已發現的各類文物年代除兩處為新石器時代外,其餘均為清代以後,明代以前的歷史時期僅有少數遺物採集線索,未發現相關史跡。
  • 中國人祖先新證據:一位僧人的意外發現,改寫東亞古人類演化史
    這表明在倒數第二個冰川期的時候,史前人類就已經走向了青藏高原地區。 由於該新發現的下頜骨DNA已經難以獲取,蘭州大學與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一同選擇分析了下頜骨中臼齒殘留蛋白質組,臼齒中的蛋白已經處於降解狀態,因此可以很好的與現代人的蛋白分開,而不會造成樣本汙染。
  • 陝西神木發現史前最大城址 改寫中華文明起源
    考古人員在清理古城址中集中發現的人頭骨。(受訪者供圖)陝西神木發現我國史前最大城址,史書中尚未找到針對性的文字記載。因發掘工作浩大,可能耗時十數年或數十年。這座碩大無比的史前古城正在改寫中國上古史及中華文明的起源。神木縣位於黃河中遊、長城沿線;境內丘陵密布,溝壑縱橫;草灘綿延,沙梁翻滾;是一塊荒涼貧瘠的土地,歷史上多次發生過戰爭,狼煙四起,只有饑民逃荒,不見富戶榮歸故裡。因此,儘管它是陝西省最大的縣,總面積7706平方公裡,但卻人煙稀少。
  • 中國科研人員發現:四萬年前人類首次登上青藏高原
    尼阿底遺址位置  人類在「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的生存歷史要改寫了。  這一發現將人類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歷史推進到4萬年前,也書寫了世界範圍內史前人類徵服高海拔極端環境的最高、最早的記錄。當天,國際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論文。  「挖穿萬年」  這一研究是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高星課題組和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合作而成。
  • 想了解歷史就不得不去的這處旅遊景點——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位於臺東市博物館路上,籌建緣於卑南遺址的搶救發掘,籌備處終於在1990年2月1日成立,於2001年7月10日試營運,2002年8月17日正式開館,是臺灣最主要的人類學與自然史博物館,更是第一座集合了博物館、考古遺址和自然生態公園的博物館
  • 英國著名史前遺址「巨石陣」旁發現新遺蹟
    英國著名史前遺址「巨石陣」旁發現新遺蹟中新社倫敦6月23日電 (趙星一 張平)英國考古專家團隊22日對外界公布,在人類史上著名史前遺址之一英國「巨石陣」遺蹟附近,發現20個以上的巨大坑洞。考古專家稱,這是英國發現的迄今為止最大史前遺址。
  • 史前文明真的存在?人類文明在不斷輪迴,地球文明只是死循環?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人類文明是地球歷史上唯一存在的文明,我們是地球上第一代利用智慧來形成文明的物種,並且在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利用科學技術不斷地改變自然界。然而有考古學家卻認為,人類可能並非地球上唯一的文明,在人類出現之前可能還有其他高級文明的存在。
  • 北鬥星成為遠古先祖的仰望對象 史前文明物證研究表明人類命運與共
    1949 年新中國成立以來,考古工作者經過不懈努力,基本勾勒出我們國家和民族的人類演化、中華文明起源(孕育與成形)和國家形成發展的漫長歷史畫卷,在中國考古發掘發現所展現出的時空框架中,六、七千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和遍及全國大規模的調查發掘,使始於本世紀初葉的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研究基本上填充了時代和地區的空白,這不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考古收穫,而且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乃至人類世界世界文明的貢獻(在解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