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柏拉圖和柏拉圖的理想國

2021-02-20 半月影

柏拉圖,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亞里斯多德的老師。關於哲學家,柏拉圖這樣說:這是能夠洞見真理的人。

哲學家,是否真的能夠洞見真理?公元前399年,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在民主雅典的審判庭上最後發言:現在,你們這些給我定罪的人,我就要死去了,而人臨死時的預言是會應驗的。我死後,你們將立即遭受比死刑更重的懲罰……


蘇格拉底的話應驗了嗎?此時是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的第五年,這一年,蘇格拉底的愛徒——柏拉圖已經28歲。

在歷經27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成長,柏拉圖見證了戰爭的殘酷和希臘的民窮財盡。生活在命運多舛的希臘,柏拉圖與所有哲學家一樣,深沉思考著人類與社會的種種問題。


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勝利者——斯巴達人,專橫而跋扈。自由民主的雅典,又哪甘被這樣的蠻族踏在黑暗中,隧與底比斯結盟,奮起反抗。公元前371年,底比斯人使斯巴達遭受了200年來的第一次慘敗。


然而,血腥爭鬥並未因此停止,雅典在希臘各城邦不停變動的聯盟下,經受著半個多世紀的混亂,直至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徵伐和統一。蘇格拉底死後的雅典,用史實驗證了蘇格拉底受刑前的預言。

「蘇格拉底是一個怪人,他窺探天上地下的事情,顛倒黑白,把壞的說成好的,並以此去教導他人。」公元前399年,雅典的審判庭上,一場針對蘇格拉底宣揚新神的審判,在歷史的時空裡進行。


關於神,希臘人不受束縛的自由思想認為,人與神是平等的。顯然,雅典對蘇格拉底的審判,是滑稽而可笑的。更可笑的是,民主法庭上的法官,一面說蘇格拉底是無神論者,一面又用不敬神的罪名,審判蘇格拉底。

面對法官自相矛盾的指控詞,蘇格拉底淡然無懼逐一剝斥。可民主雅典的當權者,敵視學生多為貴族的蘇格拉底,認定其宣揚新神的動機以及與貴族的勾結,是為了顛覆民主雅典。


面對不公正判決,蘇格拉底並未按照當時慣例,讓自己兒女在法庭上哭哭啼啼,以此軟化法官的心而從輕判刑。他認為這會給雅典的法庭帶來汙點,從而讓雅典的法律,成為他域城邦的笑柄。

蘇格拉底這對雅典毫無私慾的大愛,更加激怒了雅典的當權者,視蘇格拉底視為雅典民主政體的仇敵,必除而快之。


「死亡,要麼是一場無夢之眠,要麼就是將靈魂移居到另外一個世界。」面對法庭的死刑判決,蘇格拉底認為任何具有哲學精神的人,都是不怕死的。死,只是靈魂與肉體的分離。

蘇格拉底的審判庭上,柏拉圖記錄著師尊為自己作的辯護詞,這也即後世蘇格拉底的《申辯篇》。記錄著這歷史性真實對話,眼睜睜看著自己愛戴的師長,被雅典民主法庭獨斷地判下死刑,柏拉圖對雅典失望之極。


身為雅典貴族,柏拉圖與斯巴達在雅典扶植的三十大僭主多有關係。特殊的家庭環境和社會地位,讓柏拉圖在失去師尊的離傷中,重新審視起維護平民利益的民主體制。雖深愛雅典,可柏拉圖不再信任擁護民主體制的雅典人民,甚至是深深地仇恨。


怎樣建立一個既能維護貴族特權,又能讓貧苦階層接受的社會?站在特權階層,懷揣私人憤懣,柏拉圖去往了斯巴達,用行動築著心中理想國。這,即是柏拉圖哲學之一的烏託邦思想。

柏拉圖雖也受畢達哥拉斯、巴門尼德和赫拉克利特的影響,但深遠影響柏拉圖的,依然是師尊蘇格拉底的人性之「善」論。柏拉圖認為,「善「與「實在」都是永恆的、沒有時間性的。所以,柏拉圖認為最美好的國家,是最低限度的變動與最大限度的靜止完美結合。


受蘇格拉底倫理學影響,柏拉圖認為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應該就是一位充分了解「善」永恆性的人。一位優秀政治家,必須理解「善」本質。如果讓不具備這一點的人執政,會給國家帶來不同程度的破壞。這與同時代孟子的性善論,有著共通處。但與孟子的「民本論」,又有著根本的階級對立。


按著柏拉圖的性善論,一個好的統治者,需要接受大量教育,而數學教育是最本質的東西,也最能體現一個統治者的智慧。關於智慧,柏拉圖則認為那些整日為生存不停勞作的人,不會擁有智慧。

事實是否如此?中國《商君書》之《弱民》篇開篇即言:「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如何弱民?柏拉圖的統治權術與東方帝王術不謀而合。但智慧這東西,到底有沒有?如果有,法律能夠約束嗎?

智慧,如果一個統治者擁有這東西,而又無法律能夠約束,結果令人恐懼。中國不停複製的幾千年帝王制,正是對柏拉圖智慧治國的經典詮釋。

在《國家篇》著作中,柏拉圖將社會人分為三個階層:普通人、士兵、衛國者。這三階層中,只有處於人類社會金字塔高層的衛國者,才有政治權力。


衛國者最初由立法者選定,並實行世襲制。但如果衛國者的孩子不令人滿意,立法者有權將其降級,成為士兵或普通人。同時,普通人和士兵的孩子如果優異,也可以提拔到衛國者中來。

如何讓擁有政治權力的衛國者,完全實行立法者的意圖?柏拉圖在教育、宗教、經濟、生物等方面提出了各種建議。由音樂和體育支撐起來的文化教育,是柏拉圖理想國教育的首要元素。


將衛國者培養成英國紳士,這與孔老夫子的禮樂文化有共通處。不同的是,孔老夫子的禮樂文化終極目的,是將所有人束縛在等級森嚴的周王朝禮制中,這也包括了王和王的臣民。

柏拉圖理想國中的權勢貴族,權力不受任何掣肘。這與當時雅典的民主政體,嚴重相左。但這正是柏拉圖對雅典民主制失望後,用文字描繪出的理想國藍圖。


貴族的權力,在理想國並不受限制,但理想國的母親們在給孩子講故事時,皆只能講官方定下的故事,這如同文革時期的樣板戲。



由此可見,柏拉圖的理想國,只是貴族統治階層的理想國,而非人類的理想國。這同孔老夫子渴望「天下大同」的部落村社,又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雖然孔老夫子最後成了堅定的王權維護者。

對於死亡,理想國國民沒有恐懼,戰死沙場即光榮,被敵人奴役遠比死亡可怕。柏拉圖理想國意識形態的宣揚,正是斯巴達人在戰場上忘卻自我,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成為冷兵器時代軍事強國的要決。


站在貴族統治層的角度,柏拉圖認為,撒謊,是政府的權力。為使謊言完美,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借神的名義,將人分為三個等級:金子做的人適合做衛國者,銀子做的人適合做士兵,銅鐵做的人適合做體力勞動者。


如何使人相信這樣的神話呢?柏拉圖將洗腦術與信仰無縫對接,即通過強制教育灌輸,使理想國民在兩個世代內不再懷疑謊言與神話的揉合。柏拉圖,當之無愧成了洗腦術的研究鼻祖。

關於正義,柏拉圖這樣說:每個人都做自己的工作,不要做一個多管閒事的人。這與脫胎於道家的道教創始人——莊周的「不辯」思想有著極高的契合度。

柏拉圖這對正義的理解,基於古希臘宗教或倫理的宇宙論,也即每個人或每件事物的地位與職責,都是規定好了的,這是連神都要服從的自然規律。柏拉圖的正義,與平等沒有關係,這也奠定了柏拉圖烏託邦思想的不平等基調。

理想國裡的衛國者生活,實行的是徹底的共產主義制度,男女同住一個房間,一起吃飯。女人是所有人的共同妻子,男人無法獨自擁有。這種婚姻制度下,優質、教養好的男人擁有更多子女,所謂「優生優育」。

理想國的孩子,一出生就會被帶走,一輩子不會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如果出生的孩子畸形,或低劣父母生出的孩子,都會放到一個無人知道的神秘地方去。


除此之外,理想國生育孩子也不是個人的事,報經國家批准後方能生育,否則必遭強制流產或嬰兒被殺死。男人25歲至55歲之間,女人20至40歲之間,才是合法的生育年齡。

自由,是什麼?柏拉圖的理想國,是平民利益被無限剝奪,貴族權力不受掣肘的理想國。這與柏拉圖生存年代的貴族,是質的退化。雅典貴族雖富有,卻不是政治權力的壟斷者。其社會地位,是靠莊嚴、優雅的舉止來贏得廣大民眾的認可。

身為雅典貴族的柏拉圖,終未能徹底擺脫所處時代加諸於自身的影響。擬定好理想國藍圖,柏拉圖這樣說:「國家,應該由哲學家來治理」。為什麼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應當是一位哲學家?雅典的黃金時代,是早於柏拉圖前一個世紀的伯裡克利時期。

公元前449年結束的長達半個世紀的希波之戰,因雅典在最後一捷勝利中的主要作用,從而確立了其在希臘眾城邦中的霸權地位。這時期雅典的領導者——伯裡克利,是位熱心誠摯的民主主義者,也是位宇宙事物的研究者。希臘的黃金時期,正是伯裡克利領導下的雅典黃金時期。

伴隨著雅典的輝煌,也是阿那克薩戈拉居住在雅典的30年,這位來自愛奧尼亞島嶼的哲學家,與伯裡克利一見如故,並用其哲學思想,幫助著雅典這位民主主義的卓越領導人,治理著雅典這座城邦。於是,雅典黃金時期的哲學領導人,斯巴達的獨斷體制,構成了柏拉圖理想國的藍圖框架。


哲學家可以成為統治者嗎?不能!統治者可以成為哲學家嗎?輝煌時期的雅典,給出了答案。柏拉圖的理想國可以實現嗎?斯巴達的制度,給出了答案。尤其是古希臘時期的城邦,請一位哲學家來擬定法律,是非常通行的做法。

柏拉圖的理想國不是理想主義者的幻想,也不同於中世紀後的烏託邦,其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理想國。只當柏拉圖將他的理想國藍圖,帶去希臘小城邦敘拉古的時候,膠著的迦太基戰爭,註定柏拉圖無法在這裡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公元前387年,已逾不惑年的柏拉圖同當年的孔老夫子一樣,講學、遊歷多年後重又帶著他的理想國回到雅典。並在城外西北角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柏拉圖學院。這個學院的科目囊括了算術、幾何學、天文學以及聲學。

「知識,在於思索;知識,不等於知覺。」對於知識的獲取,柏拉圖這樣說。「我們是通過眼睛和耳朵,來知覺,而不是通過眼睛和耳朵,在知覺。」

如此警醒的語言,柏拉圖只是說與古希臘的貴族聽。至於羊圈裡的幸福羔羊,若能輕輕掂量起這幾句話,則是一記一記狠狠煽來的響亮耳光。直煽到靈魂脫離肉體,也就實現了柏拉圖的靈魂不朽。

相關焦點

  • 柏拉圖:哲學王與威權主義統治的理想國
    柏拉圖的理想國是本文要介紹的主要部分。 柏拉圖是思想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因而對於柏拉圖的哲學,需要分幾部分介紹,歡迎大家關注、評論與分享。正文:蘇格拉底與智者學派相同,雖然不再過問自然界本源的問題,而是專注人自身,力求為倫理與政治尋找到一個普遍的基礎。
  • 柏拉圖為何憎恨民主?
    據柏拉圖(《理想國》第七卷)說,這種對智慧純粹的愛,否定了一切虛假、肉體愉悅、物質崇拜、卑鄙和怯懦的愛,能抑制所有可能導致領導階級腐敗的欲望和傾向。然而,在一個民主國家裡,領導人往往會忽視那些令人不快的事實。在英國脫歐運動期間,英國著名政治家麥可·戈夫(Michael Gove)拒絕透露任何一個支持英國脫歐派經濟學家的名字,他說:「這個國家的人民已經受夠了『專家』這個名詞。」
  • 柏拉圖和芝諾,兩種截然不同的《理想國》
    在上期節目和大家聊到了柏拉圖的理念論,聊了柏拉圖,當然就得聊他的《理想國》。 《理想國》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其中的洞穴隱喻了,大概意思是假設有一群囚徒從小就被囚禁在山洞之中,洞穴外有火把能夠發出微弱的光線,使得洞內的牆壁上會投射出外面世界的影子。
  • 柏拉圖為什麼批評民主?
    其實,柏拉圖批評的民主,是經歷了雅典內裂和衰敗後,演化出的劣質化的民主。有兩個例子可以直接證明這種民主已經壞得令人匪夷所思了。第一個例子是雅典的公民大會居然頻繁地做出決議,要出錢招僱傭軍代替公民去打仗。這個決議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呢?公民平等是古希臘民主的基本準則,每個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和義務,其中最重要的權利和義務就是當兵打仗。
  • 莊子的《逍遙遊》與柏拉圖的《理想國》
    和莊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柏拉圖鄙視個人幸福,他無限地強調國家整體、強調他認為的「正義」。在柏拉圖的理想國裡,統治者被賦予無上的權力,甚至「為了國家利益可以用撒謊來對付敵人或者公民」。柏拉圖認為,理想國應該具備四種德行:智慧、勇敢、自製、正義。其中智慧是指治理整個國家的知識,而只有少數人才具有這樣的智慧。而勇敢屬於保衛它的衛士,即中間階層的武士。
  • 柏拉圖:希臘的摩西? --教父對柏拉圖哲學的反應
    摘要:在西方文明的兩大發源地——希臘和希伯來——分別誕生了哲學和猶太教,基督教實為兩大古代文明匯合而生的異果。就柏拉圖與摩西的關係,作為基督教護教者,早期教父展現了由不同的立場所構成的光譜:從最初簡單拒斥柏拉圖,到控訴柏拉圖剽竊摩西,到最終禮讚柏拉圖為「希臘的摩西」,並授予他僅次於摩西及其他先知的二號角色。
  • 《西方哲學簡史》: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誰更偉大?
    今天我們主要講柏拉圖,我們都知道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而哪一位對後世影響更大呢?作者羅素認為是:柏拉圖,為什麼呢?第一,亞里斯多德師出柏拉圖;第二,後來統治歐洲十幾個世紀的基督教的神學和哲學都受柏拉圖影響,而非亞里斯多德。柏拉圖的哲學思想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烏託邦、理念論、靈魂不死論、宇宙起源論和知識觀。接下來,我會分為兩次為大家介紹柏拉圖的這些思想。在此之前,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柏拉圖。
  • 漫遊柏拉圖的烏託邦
    那時候他還是個詩人——有一次談起了柏拉圖,他那推崇備至的神氣簡直到了諂媚的地步,諂媚一位死去多年的大師對於一位詩人來說絕不是什麼丟面子的事情。張章嘴裡的《理想國》徹底挑戰了我的知識底線,我真懷疑他看的和我看的是不是同一本書。終於,當他幻想起自己和那個女生在理想國可能發生的美滿生活的時候,我忍不住問了一句:「詩人不是進不去理想國嗎?」張章頓了一下,好像很詫異的樣子,問我:「為什麼?」
  • 世界歷史:哲學之王——柏拉圖
    柏拉圖作為繼蘇格拉底之後又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的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但記載他生平的史料並不多。人們介紹他的生平時主要是依據第歐根尼·拉爾修的《著名哲學家的生平和學說》和柏拉圖自傳性的《第七封信》。《著名哲學家的生平和學說》的作者第歐根尼·拉爾修是公元1世紀的傳記作家,他記載了眾多希臘哲學家的思想和生平,全書共10卷,其中第3卷全部用於記載柏拉圖,共109節。柏拉圖的《第七封信》是柏拉圖傳世書信(共13封)中最長的一封,大多數學者承認這封信是柏拉圖真作,把它當成可靠的史料進行研究和引證。
  • 不一樣的柏拉圖式
    正是柏拉圖最早使用'哲學』(Philosophy)一詞;也正是柏拉圖發明並且第一個實行了對哲學研究的分類。如果說蘇格拉底顯得有點神秘,那麼柏拉圖則讓人看得一清二楚。至少,就像《西方哲學和哲學家簡明百科全書》(The Concise Encyclo-paedia of Western Philosophy and Philosophers)中理察?
  • 哲學家的音樂密碼:柏拉圖告訴你,什麼樣的音樂能夠淨化心靈
    尤其是《理想國》、《蒂邁歐篇》和《法律篇》中的相關對話,不僅集中反映了柏拉圖的音樂教育觀念,同樣也表明音樂在柏拉圖的政治理想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儘管接受音樂訓練對於城邦公民而言非常重要,但在柏拉圖看來,音樂和所有藝術一樣,只是在模仿和複製自然,並沒有真正表現自然。因此,詩人給予大眾的只是自然的仿造品。這一立場也決定了柏拉圖的整個音樂思想。
  • 古希臘哲學之巔:柏拉圖和他的認識論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柏拉圖的理念論。我們說過,理念論是柏拉圖的本體論,代表了他對世界最基本的看法,也是他的認識論、政治哲學和整個哲學體系的基礎。而與理念論最直接對應的就是柏拉圖的認識論,即關於知識的學說。知識和意見的二元論理念論認為,存在是二元的,即世界以兩種根本不同的方式分為兩部分——理念的部分和可感事物的部分。
  • 柏拉圖的洞穴囚徒
    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蘇格拉底的學生。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圖出身於貴族。據說是古雅典國王的後代。其本名叫亞裡斯多克勒斯 (Aristokles)。 柏位圖只不過是他的「綽號」。「platutês」(柏拉圖),即寬文、平坦之意。
  • 柏拉圖:哲學為王
    柏拉圖:哲學為王柏拉圖認為,哲學家是最高貴的,哲學家應該當王。一、生平柏拉圖一開始是一個文藝青年,因為當時的環境很適應養育文藝青年。後來柏拉圖才做了哲學家的。柏拉圖非常有政治抱負,文章開頭也說到了。他為此有三次西西里之行,想在那裡展開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都不受待見。最後一次失敗回國的時候還被賣做奴隸了,幸好被朋友搭救。
  • 「柏拉圖式」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柏拉圖(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柏拉圖認為兒童的教育對人的一生影響非常重要,他要求3~6歲的兒童都要受到保姆的監護,會集在村莊的神廟裡,進行遊戲、聽故事和童話。
  • 古希臘哲學之巔:柏拉圖和他的理念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柏拉圖的生平和他所處的時代,這一期,我們進入柏拉圖哲學思想最核心和著名的部分——理念論。理念論是柏拉圖對本體論核心問題,即世界本質的回答,也是其認識論和道德哲學的基礎。關於理念論的具體論述,主要集中在柏拉圖最著名的著作《理想國》的第五卷至第七卷。我們說過,柏拉圖的思想受前蘇格拉底時代哲學家影響很大。
  • 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
    提到柏拉圖,大家日常生活中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觀念中,這位古希臘哲學家的名字和精神戀愛結合在一起。那麼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呢?他的名字為什麼會和精神戀愛聯繫到一起?後人牽強附會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符不符合柏拉圖的本意呢?我們今天從他的思想開始聊起,最後再揭曉答案。
  • 歷史:審視柏拉圖的傳奇故事!
    當然,更多的主流研究指向聖託裡尼島,克裡特島,馬爾他島,西班牙和地中海周圍的其他考古遺址。總體而言,關於亞特蘭蒂斯的位置有無數的理論,而每年似乎都有更多的理論。儘管有所有科學和非科學的猜測,並且由於過去缺乏切實的證據,絕大多數現代歷史學家認為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故事要麼是神話,要麼他們認為柏拉圖在一個虛構的地方製作了一個故事。使用以後的真實元素組合。
  • 圖解柏拉圖多面體和歐拉公式
    正多面體一共只有5個,最早由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發現,所以也稱柏拉圖多面體。柏拉圖認為世界由四古典元素組成,其形狀如正多面體中的其中四個。空氣是用正八面體製成的,可以粗略感受到,它極細小的結合體十分順滑。
  • 柏拉圖的「理念」論美學及其影響
    柏拉圖,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的《理想國》幾乎和《荷馬史詩》同樣著名。就思想而論,柏拉圖美學奠定了西方古典美學的基礎,他提出的「理念」論美學,歷來被後人重視和研究。正如20世紀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所說的一樣,整個西方哲學史就是對柏拉圖思想的註腳,西方美學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