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詩詞裡的冬天,有喜有悲,寫盡人生百味

2021-01-09 網易

  迎來冬日,我們或說寒,或說美,當蘇軾遇上冬天,會留下怎樣的感慨?我們就從蘇軾的冬日詩作裡,來尋找答案吧!

  

  蘇軾的冬天,是激昂的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

  門外東風雪灑裾。山頭回首望三吳。

  不應彈鋏為無魚。

  上黨從來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

  時平不用魯連書。

  蘇軾的朋友梅庭老,要到上黨(今山西長治)任學官,詞人寫詩相送,充滿激昂。

  門外的雪,灑落在你的衣襟上,這是一幅美麗的圖畫。

  蘇軾只說「雪灑裾」,不說「淚沾衣」,頗有豪爽氣質。

  下片,蘇軾將性格中的豪爽體現得淋漓盡致,「先生您志向遠大,即使是被派去上黨那樣地勢顯要的地方,也應無所畏懼。」

  

  蘇軾的冬天,是溫暖的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蘇軾對朋友有情有義。

  好友劉景文年邁不遇,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並以詩歌唱酬往來。

  蘇軾在杭州見劉景文時,劉景文已58歲。

  這首詩寫初冬景色,卻色彩鮮麗,充滿了希望。

  他說:荷花凋謝,連那荷葉也枯萎了,開敗了的菊花還在傲鬥寒霜。

  詩人讚美春天,不過是為了勉勵朋友不要被眼前的困難打倒,樂觀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蘇軾對友人的一片赤誠,為友人帶去溫暖,令人感動。

  

  蘇軾的冬天,是蕭瑟的

  《臨江仙》

  冬夜夜寒冰合井,畫堂明月侵幃。

  青缸明滅照悲啼。

  青缸挑欲盡,粉淚裛還垂。

  未盡一尊先掩淚,歌聲半帶清悲。

  情聲兩盡莫相違。

  欲知腸斷處,梁上暗塵飛。

  這是蘇軾寫給友人徐君猷侍女的。

  徐君猷是蘇軾在杭州為官時原同僚,徐的侍女勝之,要離開杭州,蘇軾寫此詩相送。

  上片寫侍女離別前夜的悲傷生活環境與心態。下片寫侍女惜別前夜的歌聲,令人動心、消魂和斷腸。

  全詞情真意切,慟天感人,籠罩在灰暗、悲涼的氣氛中。

  冬天、寒夜、冰井、明滅青燈、悲啼、粉淚、清悲歌聲、腸斷、暗塵等詞語的巧妙綴合,淋漓盡致地塑造了一位聲情並茂、聲淚俱下、令人傾倒的侍女形象。

  

  蘇軾的冬天,是豁達的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

  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

  豈知流落復相見,蠻風蜒雨愁黃昏。

  長條半落荔支浦,臥樹獨秀桄榔園。

  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泠豔排冬溫。

  松風亭下荊棘裡,兩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雲嬌墮砌,月下縞衣來扣門。

  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

  先生獨飲勿嘆息,幸有落月窺清樽。

  在這松風亭下,在荒雜的荊棘叢裡,兩株寒梅俏然開放,花蕊潔白如玉似冰。朝輝映耀它的豔容,顯得分外明麗晶瑩。

  莫不是海南嬌娜神女駕著仙雲,深夜降臨在寂靜階庭?聽,正是這位白衣仙子,正在月下輕輕敲門。

  我酣夢已覺酒也醒,起身徘徊梅樹邊;花姿在目,妙意存心,然而唯有長嘆,終無一言。

  花兒說,先生還自飲美酒,不要再為我連連嘆息;幸好在你的酒杯裡還有探看你的天邊落月。

  

  蘇軾的冬天,是喜悅的

  雪後到乾明寺遂宿

  門外山光馬亦驚,階前屐齒我先行。

  風花誤入長春苑,雲月長臨不夜城。

  未許牛羊傷至潔,且看鴉鵲弄新晴。

  更須攜被留僧榻,待聽催簷瀉竹聲。

  元豐四年,黃州大雪,蘇軾在雪後遊乾明寺,在寺中留宿賞雪的喜悅快意。

  看到門外下了雪,蘇軾趕緊來到到乾明寺,一睹雪之風採。

  「我先行」可見蘇軾的急迫之情。寺廟被大雪覆蓋,猶如梨花開遍。

  

  蘇軾的冬天,是懷念的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

  素麵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這是蘇軾寫給侍妾朝雲的一首悼亡詩,他以梅花比喻朝雲。

  這首詠梅詞空靈蘊藉,詞雖詠梅,實有寄託,其中蘊有對朝雲的一往情深和無限思戀。

  

  蘇軾的冬天,是淡泊的

  臘日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天欲雪,雲滿湖,樓臺明滅山有無。

  水清出石魚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

  臘日不歸對妻孥,名尋道人實自娛。

  道人之居在何許?寶雲山前路盤紆。

  孤山孤絕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

  紙窗竹屋深自暖,擁褐坐睡依團蒲。

  天寒路遠愁僕夫,整駕催歸及未晡。

  出山回望雲木合,但見野鶻盤浮圖。

  茲遊淡薄歡有餘,到家怳如夢遽遽。

  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後難摹。

  這年冬天,蘇軾在杭州任通判,這個臘日,蘇軾不在家陪妻子兒女,而去訪孤山的僧人惠勤惠思。

  詩中敘述了蘇軾拜訪兩位僧人的經過:天空將降瑞雪,樓臺與青山隱隱約約。我漫步山中,景致優美,幽深的樹林沒有人跡。

  到了禪房時,惠勤與惠思,裹著僧衣,正在蒲團上打坐。

  天寒路遠,僕夫催著回家,告別時,還未到黃昏日暮。

  出山回望山中景色,樹木都籠罩著煙雲,一片模糊;有一隻野鶻,在佛塔上空盤旋迴環。

  這次出遊雖然淡薄,但我心中充溢著快樂。

  回到家中,神思恍惚,真像是剛從夢中醒來,那山中狀況還歷歷在目。

  這首詩如一個可愛的友人一般,娓娓道來,充滿了對山中冬景的喜愛,對淡泊生活的喜愛與嚮往,頗有意趣。

  蘇軾筆下的冬天,有達觀,有悲涼,而這些,不就是人生百味嗎?

  ◎本文轉載自「古典書城」,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薦讀」蘇軾詩詞裡的冬天,有喜有悲,寫盡人生百味
    蘇軾筆下的冬天,是樂觀的贈劉景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蘇軾對朋友是真好,好友劉景文年邁不遇,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並以詩歌唱酬往來。蘇軾在杭州見劉時,劉已58歲。這首詩寫初冬景色,卻色彩鮮麗,充滿了希望,他說:荷花凋謝,連那荷葉也枯萎了,開敗了的菊花還在傲鬥寒霜。
  • 蘇軾詩詞裡的冬天,有喜悅、有悲涼,寫盡人生百味
    迎來冬日,我們或說寒,或說美,當蘇軾遇上冬天,會留下怎樣的感慨?我們就從蘇軾的冬日詩作裡,來尋找答案吧!未盡一尊先掩淚,歌聲半帶清悲。情聲兩盡莫相違。欲知腸斷處,梁上暗塵飛。這是蘇軾寫給友人徐君猷侍女的。徐君猷是蘇軾在杭州為官時原同僚,徐的侍女勝之,要離開杭州,蘇軾寫此詩相送。
  • 人到中年恰如秋:蘇軾筆下的秋天,寫盡人生百味,道盡人生境遇
    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愛秋,為秋天寫下了不少詩詞,若是我們最喜歡誰寫的秋天,我最喜歡的是蘇軾筆下的秋天,從蘇軾的筆下我們可以學習到他對人生的那種豁達與樂觀,為我們的人生指引了前進的方向。蘇軾的一生充滿了磨難,雖然大部分時間是樂觀的,但也有一部分的詩詞是讀人生悲涼的感慨,對自己命運的無可奈何,這首《行香子·秋與》正是蘇軾一首寫盡人生百味、道盡人生境遇的詩詞。
  • 詩詞裡的冬天,有閒適、有悲涼,寫盡人生百味
    迎來冬日,我們或說寒,或說美,當文人墨客遇上冬天,會留下怎樣的感慨?我們就從歷代文人們的冬日詩作裡,來尋找答案吧!詩詞裡的冬天,是閒適的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唐·白居易《問劉十九》試想冬夜,戶外萬物蕭索,天寒地凍;屋內爐火微紅,略有暖意。
  • 詩詞:蘇軾筆下的秋天,寫盡人生百味!
    秋是成熟的,它不像春天那麼害羞,也不像夏天如此的暴露,也不似冬天如此的內向。,是「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在徐再思的筆下,是「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在張繼的筆下是「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在李煜的筆下是「 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而蘇東坡筆下的秋,寫盡了人生百味
  • 蘇軾經典10首詩詞,句句觸動心扉,寫盡人生各種滋味!
    蘇軾(1037—1101年),北宋著名詩人、詞人、散文家、書畫家,他學識淵博,才情卓絕,乃文學巨匠,善文,工詩詞,書畫亦佳,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有著作《東坡全集》、《東坡樂府》等。蘇軾經典10首詩詞,句句觸動心扉,寫盡人生各種滋味。1.
  •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詩詞中的15個「人生」名句,說盡人生百味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今天來讀詩詞中的15個「人生」名句,說盡人生百味。1、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清代·納蘭性德《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 蘇軾十首秋詞,寫出秋天10種不同味道,寫盡人生百態
    秋天,不免會有一股肅殺之氣,蕭條的景象,帶給人無限的惆悵。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天往往是詩人眼中,那一抹最濃鬱的深情感傷。身為唐宋八大家,精通詩詞歌賦、音樂繪畫的蘇軾,他眼中的秋天又是怎樣一幅情景呢?一千個讀者眼中,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蘇軾僅憑一人,用十首描寫秋天的詩詞,卻寫出秋天10種不通過的味道,寫盡人生百態。
  • 十句蘇軾詩詞:句句經典,寫盡人生百態
    蘇軾是一位詩人,一位文學家,更是一位哲人。他的許多詩句,包含著人生的哲理,讀來,讓人撫掌嘆息,回味不絕。這十句蘇軾經典詩詞。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蘇軾《西江月》世間萬事都宛如一場虛無縹緲的幻夢,人生到底經歷了幾度這涼意的秋?當我們走到人生的某一個階段,肯定也像蘇軾這樣感慨過,不論是對時光,還是對人生。其實,在感慨之外,好好生活,努力過好這一生才是最重要的。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浣溪沙》人間最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呀。
  • 蘇軾「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何意?詩詞大會上難倒53位高手
    《中國詩詞大會》近年來吸引了不少人觀看。五季看下來,每一季都有一些這樣的題。可以說是每看一次就有新的體會,感動和收穫。觀看詩詞大會的時候,我們能夠發現我們在品讀古詩詞時犯的不少毛病。當然這種錯不光我們犯,就連嘉賓和主持人也是一樣。
  • 蘇軾送友人寫下「人生如逆旅」,詩詞大會53位選手不知「逆旅」何意
    他就說「豈是聞韶解忘味,爾來三月食無鹽」。 總之,蘇軾就是和變法過不去,氣得宋神宗直接將他扔進了御史臺後院,這地方經常有烏鴉棲息於此,因此也被稱之為「烏臺」。
  • 蘇軾 | 寫盡人生一百種滋味
    蘇軾這一首詩詞大大超過蘇轍的原作,成為七律的名篇,尤其是雪泥鴻爪一喻,至今膾炙人口。這一聯依七律的規則應該對仗,蘇軾卻用單行之句,正見其豪放的本色。然而,這雪泥鴻爪的喻義究竟為何,卻費人尋思。所以,義懷和蘇軾的兩個比喻雖然相似,但禪意自禪意,詩意自詩意,兩者並不相同。雖然人生無常,在這世上的行蹤也偶然無定,留下的痕跡也不可長保,但只要有共享回憶的人,便擁有了人世間的溫馨。這不是禪,而是人生之歌。黃州的東坡居士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髣髴三更。
  • 看《中國詩詞大會》感受「吃貨」蘇軾「課本外」的人生哲學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大家都看了嗎?海南有肉又有菜,但「美食達人」蘇軾又怎能錯過海鮮呢?蘇軾去了海南後,便學會了烹飪牡蠣《東坡海南食蠔》陸樹聲東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貽書叔黨曰:「無令中朝士大夫知,恐爭謀南徙,以分此味。」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
    困住我們的東西有很多,比如責任、夢想、現實、金錢。蘇軾作為一代詩仙、酒仙可以說他已經在最後到達了人生的第三境界。其實,在我國古代詩人中,不只有蘇軾到達了第三境界,辛棄疾也算得上一位。辛棄疾的《青玉案 元夕》中寫到:「眾裡尋他千百度。
  • 蘇軾筆下的春天,詩情畫意,呈現人生百味!
    蘇軾一生樂觀豁達,面對春天的美景,縱使身有疾病,也由衷感嘆:《一叢花·初春病起》今年春淺臘侵年,冰雪破春妍。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寒夜縱長,孤衾易暖,鐘鼓漸清圓。朝來初日半銜山,樓閣淡疏煙。遊人便作尋芳計,小桃杏、應已爭先。
  • 人間有味是清歡:10首經典詩詞,走近多情的蘇軾
    蘇軾蘇軾一生坎坷,屢遭波折,可謂百味人生。今天通過蘇軾的10首詩詞,來體會一下他的複雜人生情感與人生觀。他與蘇軾赴京應試路經澠池,同住縣中僧舍,同於壁上題詩。詩中以雪泥鴻爪比喻人生,把人生看作漫長的徵途,感慨世事無常,人生顛沛流離。但也表達了一種看淡波折的樂觀精神,意境恣逸、明快。
  • 蘇軾詩詞名句賞析,一起走近宋代最偉大的文學家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宋代最偉大的文學家。其詩詞風格以灑脫、豪邁為主,讀來酣暢淋漓,但也有一部分婉約風格的作品,哀而不傷。蘇軾的詩、詞、文成就都很高,因此留下了很多經典名句,到今天依然受到人們的喜愛。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賞析一下蘇軾詩詞中的部分句子。
  • 觸動心靈的10句詩詞,寫盡人間滄桑,值得一讀再讀!
    有些詩詞,初讀不以為意,走過半生,才明白其中真意;有些詩詞,看到的第一眼就觸動靈魂,仿佛這句詩為自己而寫。這種情絲,為自己而生。觸動心靈的10句古詩詞,寫盡人間滄桑,值得一讀再讀!一起來品讀詩意人生,感受人間大美。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蘇軾「接地氣」的一首詞,或許藏著高級的人生哲學,人間有味是清歡
    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蘇軾有一首非常"接地氣"的一首詩,讀了他,感覺一陣香氣撲來,即美味,也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我們都知道蘇軾又名蘇東坡,你知道蘇東坡的名字是從何而來的嗎?而蘇軾給他開墾的這塊地就取名東坡,蘇軾這時候才有了自己新的名字——蘇東坡。對於吃什麼?當時非常"接地氣"的蘇軾發現,黃州豬肉非常的便宜,窮人家不會做,富人家看不上,所以蘇軾買來豬肉,自創了一套做豬肉的法子。
  • 人文讀書會|蘇軾詩詞短評大賽獲獎結果
    人文社讀書會主辦的「蘇軾詩詞短評大賽」獲獎結果公布了!!!蘇軾固然面對人生如夢的世事,葆有著放曠自適、超然物外的心,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對感情淡薄,不放在心上。相反,他的深情並不亞於婉約派詞人,這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就是一首堪稱本色當行的婉約詞。很顯然,蘇軾面對妻子的故去,並沒有莊子「鼓盆而歌」的釋然灑脫,十年裡,他「不思量,自難忘」,這種感情的糾結與痛苦,反而令他的形象飽滿真實、充滿了人性的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