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蒙古民主革命成功20周年紀念,2011年,則是蒙古首次宣告獨立100周年紀念。蒙古人對這兩個特殊年份的看法,蒙古通訊社社長巴桑蘇仁的總結極具代表性:「100年前,我們不再聽從北京的命令,20年前,我們不再看莫斯科的眼色,我們是個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
外蒙古1921年宣布脫離中華民國獨立後,1924年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國,1944年所轄的唐努烏梁海地區大部分併入蘇聯。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根據國際條約承認外蒙古獨立,國民黨當局赴臺後聲稱蘇聯背信棄義取消承認其獨立,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 1992年改制後國號變更為蒙古國。在中國民間有人用「外蒙古」一詞稱呼現代的蒙古國,作為非官方稱呼該詞實際並不準確。
蒙古地區早在在漢朝以前的主要居民乃匈奴人。匈奴被西漢擊潰之後,蒙古地區先後由柔然、突厥、回紇等民族控制。宋朝時期蒙古人遷入該地。唐朝時首次納入中國版圖,後為中國遼朝版圖。
蒙古初時受到金朝統治。在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治了蒙古地區的所有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國。蒙古大汗忽必烈改蒙古國號為大元,統治的範圍包括這地區、現中國領土的大部分以及周邊某些地區,轄境改稱元朝,元朝時元朝時蒙古徵服宋朝,將其納入版圖,定都北京,蒙古地區劃為嶺北行省。明朝始終無力收復蒙古地區。
20世紀20年代,外蒙古還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然而,這是一塊多災多難的土地。歷史上,它北鄰沙俄、東近日本,直接受到這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和壓迫。沙俄早在18世紀,就對蒙古懷有領土野心,覬覦著這塊人煙稀少、天然資源豐富、戰略地位重要的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其官方刊物曾公開聲稱,俄羅斯在外蒙古有特殊使命,戈壁沙漠是帝國遠東和東南部的天然邊界。不過,當時沙俄的侵略重點在於鯨吞整個滿洲(中國東北),對外蒙古的入侵還放在次要位置。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特別是1860年清朝政府被英法聯軍打敗,沙俄乘機強迫清廷訂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從中國割佔去大片大片的領土,並在蒙古地區攫取了許多特權。
蒙古的國際地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確立的。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達成了關於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雅爾達協定》,美、英為了促使蘇聯早日出兵迫使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一致同意蘇聯提出的在協定第一條寫上「外蒙古的現狀須予維持」,美國答應為實現此項條款,說服中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的獨立。1945年10月,國民黨政府派內政部次長雷法章到外蒙古「觀察」全蒙古人民公決獨立的投票。投票從10月10日開始,至10月20日結束,參加投票的公民494074人,贊成獨立的489291人,其餘為棄權票。也就是說明99%的選民贊成獨立。最後,中國國民黨政府在1946年1月5日發布正式公告,宣布外蒙古獨立。
後來毛主席也渴望能夠收回蒙古,但是無奈,列寧走的太早了,接手蘇聯的史達林卻不認帳,礙於中蘇友誼,蒙古就這樣永遠的獨立除去了,失去蒙古的中國意味著失去的重要的戰略緩衝,使得山西、甘肅等地都成為了戰鬥的前沿地帶,是中國疆域的一大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