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2019年3月8日,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在全國兩會第三場「部長通道」上表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我們深深體會到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使旅遊的品質得到提升,旅遊使文化得以廣泛傳播。通過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文化可以更加富有活力,旅遊也會更加富有魅力。
中公公考角度解讀
[兩者的關係]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和傳播手段。旅遊對促進文化事業的繁榮和文化產業的發展能夠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特別是文旅融合發展,將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路徑。
從經濟和產業角度講,文化是旅遊最好的資源,旅遊是文化最大的市場。兩大產業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文化有利於旅遊的特色化、品質化、效益化發展。旅遊有利於文化的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提升。先進文化、優秀文化注入旅遊,可以使旅遊發展方向對頭,品位提升,內容豐富,亮點更多,商機更旺;大眾旅遊、優質旅遊承載文化,可以使文化的載體更多,市場更大,傳播更廣,傳承更久。
[存在的問題]
我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戰略與理想狀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目前,我國文化和旅遊融合領域還較為單一,深度合作方面有待加強。主要表現文化內涵的挖掘不夠深入;文化、旅遊的合作不夠暢通,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各地政府在政策支持上缺乏協調機制。
國民收入不平衡影響對文化和旅遊消費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文化和旅遊的發展。此外,我國當前的文化和旅遊產品設計總體上還處於跟隨階段,缺少引領時尚的創意性產品;缺少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個性化產品;缺少文旅與科技融合的高端產品。
文化旅遊資源開發不夠、區域發展不平衡。我國擁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但是文化旅遊資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同時,還存在一定程度的規劃不當、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
文化旅遊配套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不同地區存在較大差距。文化旅遊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旅遊交通業、餐飲酒店業,也包括融入新技術的旅遊信息化基礎設施等。但是在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由於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文化旅遊業發展受到很大限制。
發展資金不足,投融資渠道單一。我國目前文化旅遊發展的主要資金來自政府投入,民營資本介入很少,融資渠道較為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文化旅遊業長遠發展。
[參考對策]
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在旅遊發展的各個環節,要充分體現文化內涵,挖掘利用中國傳統文化,通過現代手段,將更多文化遺產、文化資源、文化要素轉化為深受當下旅遊者所喜愛的旅遊產品,用文化的養分滋養旅遊。要在既有產業功能的基礎上,發揮旅遊的事業功能,同時更加關注旅遊在改善民生福祉、實現社會和諧、平衡區域發展、促進文化發展、提升國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
用旅遊的方式傳播文化,對內而言,就是要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出發,以旅遊這種喜聞樂見的方式,通過旅遊的產業化、市場化手段,豐富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類型和供給方式,讓更多文化資源、文化產品發揮作用。對外而言,就是通過旅遊傳播中國文化、體現中國軟實力,通過入境旅遊和出境旅遊雙向的人員流動,增進文化交流、傳播中國文化、彰顯文化自信。
在運營模式方面,要推動旅遊業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細高效方式轉變,從企業獨享向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從景區內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轉變,實現「旅遊+」和「文化+」的雙鏈互動。
相關連結:
2019全國兩會重要信息及解讀匯總
歡迎關注(中公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及時掌握廣東公務員考試信息!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陳白石)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