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唯美工匠
化妝品報社重磅推出,守護中國化妝品上遊產業的新聞媒體。在中國化妝品上遊領域,探討中國產品的DNA,解碼中國製造的工匠精神。
《唯美工匠》見習記者 李婧瑋 上海報導
人們都說,工程師是化妝品供應鏈環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對化妝品的「中國製造」負責,並構成了中國化妝品研發的中堅力量。由化妝品報社主辦,著名工程師李慧良領銜的專業委員會評選,《唯美工匠》承辦的2019年「唯美工程師獎」評選活動即將拉開帷幕。一年一度的工程師評選,關係到中國化妝品產業的未來。為此,我們準備了堪為豪華的唯美工程師獎評選委員會。即日起,將會在平臺上隆重推出評委巡禮特別欄目,陸續介紹評委會各位委員,以表明我們對即將角逐這份榮譽的所有工程師們的期待與尊重。
「這裡有用於皮膚酸鹼度、光澤度測試等生物物理類儀器,用於人體SPF值測試的防曬類測試儀器,數字成像類儀器,以及PCR擴增儀、多功能酶標儀等組織細胞分子生物學類儀器,還有其它各式各樣的分析設備。總的來說,企業一般有的實驗儀器我們都有,但是我們還有很多他們不會購買的儀器,相對來說更系統、全面一些。」採訪之前,作為東方美谷研究院執行院長的馬來記博士先帶記者參觀了位於美谷核心區的東方美谷研究院,如數家珍般介紹了研究院內嶄新而多樣的儀器。
上海東方美谷研究院執行院長 馬來記
東方美谷研究院是東方美谷產業的重要支撐之一,由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政府與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共同規劃建設,於2018年落成,並非第三方檢測機構,而是作為公共平臺服務行業,不以盈利為目的。
對馬來記而言,東方美谷研究院以技術服務、技術創新、信息傳播支持行業發展的宗旨,正是他本人的多年來所追求的目標與期望。「我的一個夢想就是通過本人和團隊的努力,切實藉助東方美谷研究院平臺,全方位提升我國化妝品的技術含量助力,打造『中國芯』!」
01
科研為本,服務於人
從2000年進入上海家化算起,馬來記在化妝品行業工作已近20年,但他的職業生涯始於1985年,那時他的身份則是一名大學教師,從事醫學和公共衛生學教育。為了攀登科學高峰,馬來記前往上海復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00年博士畢業後,他便留在了上海,進入上海家化工作。
談起為何會從醫學教育行業來到化妝品行業,馬來記首先表示自己並沒有背離自己的初衷:「其實我延續了我想要服務於人的宗旨。從公共衛生來講,這是服務於百姓大眾的,化妝品最終的目的也是使大眾美麗健康,所以這都是服務於人的。」從專業能力上來講,擁有醫學背景的馬來記更能了解皮膚的需求與化妝品的相關性,籠統而言,皮膚科學與醫學也是一脈相承的。而縱觀馬來記的從業歷程,不難發現,科研,是其永恆不變的主題。
上海家化是馬來記邁入化妝品行業的第一站,也是他整個職業生涯中最長的一段旅程,在家化工作的16年,對馬來記而言也有特別的意義。「家化改變了我對化妝品的看法,化妝品科學不是簡單的科學,而是多學科糅合的科學,想研究好一個化妝品是要花功夫的。」馬來記坦誠地告訴記者:「在家化我學到了很多好的經營理念、科學技術等,也看到了科學的重要性,可以說這是我人生經歷的最高的一個階段。」
02
補齊短板,打造中國芯
眾所周知,家化是一個以中國哲學思想為指導開發產品,以中國文化元素打造品牌的企業。在家化從業多年後,馬來記認為家化的發展模式和創新機制讓他受益終生,並提出中國的化妝品行業發展應摒棄模仿與跟從,必須要有自己的文化內涵。與此同時,馬來記也隱隱認識到中國化妝品行業存在的問題,那就是缺乏研發與創新能力。他意識到如果不補齊研發上的短板,中國的化妝品很難與國外的化妝品進行抗衡。因此,當被邀請擔任東方美谷研究院執行院長時,他希望能在此平臺大有所為,便欣然同意了。
「來到這裡(東方美谷研究院)可以說是我的一個新的起步,對我來說首先就是要轉變思維方式。我不再是服務某一個企業,研究一個物質,而是要服務整個行業。怎麼幫助我們的化妝品在與國際化妝品同臺競爭中取得優勢,中國芯究竟要怎麼造?這是我的奮鬥目標。」馬來記這樣闡述自己的人生目標。
國內化妝品研發與國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是令馬來記一直憂心的問題,他認為國內化妝品行業普遍對基礎研究投入太少,並且化妝品相關的教育也沒有跟上,導致國內化妝品研發從理論到技術都存在不足。馬來記用數據說明了這一問題:「我們國家每年大約能培養300個化妝品專業的本科生,100個化妝品專業的研究生,但我國化妝品企業將近5000家,這方面的人才遠遠不足。」因此,馬來記認為教育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創建專門教授的化妝品相關課程的學院就不失為一個積極而有效的嘗試,例如今年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成立的全國首個化妝品專業的平臺學院——國際化妝品學院。
03
不計得失,上下求索
化妝品專業教育的缺位與權威性科普知識的缺失確實是行業目前的一大問題,這也一定程度上給了某些網紅、自媒體製造了空檔,為一些真偽不辨的化妝品科普知識提供了生存傳播的空間。
「科普,應當是建立在嚴謹的『科學』基礎之上,然後進行『普』及。由於科普渠道的多樣性,科普撰稿人知識局限性,消費者得到的往往是不系統、碎片化的知識,帶來科學認識偏差,從而達不到科普目的。」馬來記也表達了對這種現狀的擔憂。
他希望通過自身和團隊的努力,共同提升行業的研發能力,也希望規範專業知識的傳播,為普通消費者普及更多化妝品相關知識。
馬來記告訴記者:」我現在有兩個心願。一是與團隊一起努力完善東方美谷研究院的運作模式,為之後可能出現的第二個、第三個甚至第四個研究院提供一個模板。二是通過我們平臺的服務,提升行業的整體實力,能在國際市場大放異彩。我也經常這樣教育我的團隊,不要計較今天的得與失,你能做成功這件事,就是給行業帶來提升,造福中華民族。」
正如馬來記多次在採訪中提到的那樣,要讓中國的化妝品確確實實富有中國芯,雖路漫漫其修遠兮,但他將不遺餘力地探索可行之道。
廣告
轉自唯美工匠公眾號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