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其中 忘食忘憂:《論語》開篇的非常意蘊

2020-12-17 環球讀者

作者:趙大山

《論語》是中華文化中極為重要的經典之一。《論語》的第一章第一句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能處在如此重要的一部經典的開篇,怎麼評價它的重要意義都不過分。

我們今天談學習,側重點在學。但在「學而時習之」這句話中,「學」和「習」是分開的,「學」就相當於今天我們所說的「學習」。

在孔子的時代,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習《詩》、《書》、《禮》、《樂》、《易》等文化經典。《詩》是文學,《書》是歷史,《易》是哲學,《禮》和《樂》是政治制度和生活禮儀;

二是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這裡的禮樂與前面的《禮》、《樂》不同。《禮》、《樂》是理論的部分,而禮、樂是在日常中如何落實《禮》、《樂》的知識。

射指射箭,是軍事技能的訓練。御指駕車,古代貴族出行、作戰都離不開馬車,所以駕車是一項非常基礎的技能。書指書寫,數指計算,書和數是當時一名合格的基層公務員的必備技能。

這兩方面的學習內容,包含了古人立身處世的所有方面。

首先是道德的修養。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個人學習的最重要的內容。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孝悌忠信仁義諸德,就可以進行文化典章的學習了。

其次是培養信仰和了解社會規範。周公確立的禮樂制度,是建立在宗教信仰和宗法血緣基礎上的政治、社會制度。

在《論語·八佾》篇,孔子對貴族們的違禮行為進行了尖銳的批判,從中可以看出,古人信仰天、自然神靈和祖先,政治和社會生活都有賴於此。

再次是藝文涵養。孔子說:「遊於藝」。他以詩、樂涵養性情。他說:「小子何莫夫學《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路最為武勇、剛直,也得學習音樂。有一次,子路在孔子家裡鼓瑟,大概旋律過於高亢,孔子說:「子路啊,為什麼要在我家裡彈奏呢?」

師兄弟們於是不敬子路。孔子又說:「子路己登堂了,未入室而己。」

還有就是生存技能的學習。禮、樂、射、御、書、數這些技藝,都是平民子弟進入政府服務所應具備的素質。

由上可知,孔子所說的「學」,囊括了君子在身心各方面所應有的素養。

了解了「學」的內容,「習」的意思就容易理解了。習有複習、練習、實踐的含義。對於基礎知識的學習,要反覆複習才能掌握;

生存技能的訓練,要反覆練習才能熟練;知識和技能,最終要放到現實的工作、生活中加以實踐,才能靈活運用。

「時」的意義也很重要。對於知識、技能的學習與訓練,要抓緊時間,不能浪費光陰。孫敬頭懸梁、蘇秦椎刺股、範仲淹劃粥割齏,他們珍惜時間、刻苦攻讀的故事都被傳為千古佳話。

「時」的另一個意義就是「時機」。一些知識和技能是需要機遇才有實踐機會的。《論語·公冶長》記載孔子「入太廟,每事問。」

孔子有機會進入魯國太廟,便抓住機會問個不停,以現實經驗來驗證所學,也以所學來指導實踐。

「不亦說乎」中的「說」通「悅」,說明學習最重要的態度是快樂。

許多孩子在低年級的時候成績很好,但越到高年級越差,一些進入高等學府的學子,畢業後「泯然眾人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學習中沒有快樂。

低年級父母抓得緊,成績還可以,上了中學離開了父母的嚴格管教,就出問題了。上大學是為了求個好職業,一旦達成目的就再也不願意學習,也就沒有了突出的成就。

孔子這句話提醒我們,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培養興趣。一旦喜歡上某項技藝、某項學問,沉浸其中樂不可支,反而容易忽略外界的幹擾,取得不同凡響的成績。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他自述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時,說:「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樂在其中,忘食、忘憂、忘老,這是學習給人最大的回報,而所謂的成就只不過是附帶的產品罷了。

相關焦點

  • 一八七:樂不忘憂與樂以忘憂
    真正做到樂不忘憂是很難的,因為人都是有惰性和貪圖享受的。在有條件享受的時候,那種感覺舒服的狀態會一步步消耗掉人的精神,一旦貪圖享受侵蝕了人的內心,再想跳出來就更難了,所以我們一定居安思危,樂不忘憂。
  • 出自《論語》的8個成語典故,看後受益匪淺!
    一、名正言順出自《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指名分正當,說話順理成章。後多指說話做事理由正當而充分。二、見賢思齊語出《 論語·裡仁》:「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指見到有才德的人就想著與他齊平。三、成人之美出自《論語·顏淵》:「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成:成全;幫助;美:好事。成全別人的好事。
  • 安不忘危 樂不忘憂——慈谿市橫河鎮多管齊下強化安全生產
    安不忘危,樂不忘憂。橫河鎮持續開展隱患排查,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營造安全平穩社會氛圍,多管齊下強化安全生產。一是持續開展安全隱患排查。禍長積於忽微,事故多發僥倖。截至9月底,該鎮共檢查企業3782家次,發現問題隱患1925項,已整改1925項,無重大安全隱患及重大風險,其中行政處罰8家,處罰金額17.5萬元。二是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橫河鎮充分利用線上線下資源,開展全覆蓋、多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強化安全生產意識,使社會公眾關注安全生產的氛圍日益濃厚。該鎮持續推進員工安全培訓,同時開展消防應急演練。
  • 「王鵬翔 論語學記02」我們的樂在何處?
    《論語》中所有的篇章都是以前兩個字作為標題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孔子去世後,其門人及弟子在整理《論語》時一定按照次第和綱領做了篇幅上的安排,否則為什麼會把學而放在第一篇呢?總覺得《論語》前半部分是比較難學,難懂,意味也特別的深刻,理解起來需要多費一些時間和周折。
  • 「食而忘憂」百家號美食領域排行,新作者選擇哪個領域好?
    食而忘憂是當前百家號中的普通號,目前帳號百家號權重為1,綜合排名位列968334名,美食分類排名位列40568名,領先了12.9%的百家號。 食而忘憂最近一個月文章表現質量分布為,0%為優質文章,50%為中等文章,50%為普通文章,以下為各類文章近期案例。
  • 男寶寶取名:《論語》氣宇不凡的小男孩名字,真的是一名一氣質
    小人反是出自《論語·顏淵》。【講解】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成全人家惡事。二、氣宇不凡的小男孩名字利用《論語》取名,一直是中國人非常擅長和喜歡的一件事。其樂出自《論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解釋:取自「其樂融融」、「其樂無窮」、「樂在其中」,一個名字能出自多個成語非常難得,「其樂無窮」指的是,其中的樂趣沒有窮盡。「樂在其中」的含義跟「其樂無窮」類似,指喜歡做某事,並在其中獲得樂趣。
  • 心有所樂,足以忘憂
    心理學家將快樂歸結為人類精神上的一種愉悅,心靈上的滿足,是由內而外感受到的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作家三毛說:「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觀地來說,它是細水長流,碧海無波。芸芸眾生裡做一個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剎那的喜悅,那麼我們即使不死,也在天堂裡了。」
  • ...忘危、興不忘憂」 5年來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還引用哪些典故
    語出:《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後引申為「在其位,謀其事;盡其責,善其事」。語義:指為官的懶惰怠政,該辦的事不辦。逃避責任,不願作為。語出:《易經·繫辭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語義:指做人要有憂患意識。當政者在安定的時候不要忘記危險,在生存的時候不要忘記滅亡,在國家大治的時候不要忘記發生動亂的可能性。
  • 《論語》精華9句,為人處世,受用一生!
    出自《論語·裡仁》。「一則」,一方面。【解說】此兩句意謂為父母添壽而喜,為父母衰老而懼。2、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出自《論語·裡仁》。遊,行走。方,一定的去向。【解說】如果父母健在,子女不應該到遠處行走;如果一定要去,也一定要有確切的去向。
  • 迷路忘憂谷
    忘憂谷幽深,荊棘叢生路不明;帽式峰巍峨,陡崖遍布難攀登。來來去去,走走停停,山重水複怎得柳暗花明?懸崖邊上,滄桑老樹盤根錯節;山澗深處,忘憂草和杜鵑花交織相擁。瀑布消失,小溪斷流,哪來泉水叮咚?撲稜稜野雞驚飛,亂紛紛蝴蝶伴舞。心驚肉跳,林蔭深處,怕有猛虎盤踞,毒蛇出沒,豺狼攔路。忘憂谷裡難忘憂。氣喘籲籲,大汗淋漓,力盡凌絕頂,佇立凝望,俗念頓空無。
  • 女寶寶取名:10個國色天姿的《論語》女寶寶名,空靈禪意,清新唯美
    一、《論語》中國色天姿的女寶寶名有句古話說得好:賜子千金,不如賜子好名。自古以來,人們就十分珍視自己的名字,它是每個人的第一張名片,凝聚了父母期望,充滿了深刻意義。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起更有內涵意蘊的名字,都會借鑑一些古書名集,《論語》就是之一。 1.
  • 橫峯縣忘憂谷介紹
    忘憂谷農莊位於橫峯縣城東北的天台山腳下,距縣城約1.5公裡,交通十分便利,幾分鐘的車程便可以讓遊客遠離城市的喧囂。農莊三面環山,上遊水庫流下的活水被兩座古典小橋分割成三個階梯狀分布的湖泊,湖水蔚藍清澈,周圍綠樹成蔭,莊內特色建築俏立湖畔。因其美麗的景色,被廣大遊客贊為「橫峰的西湖」。
  • 何以忘憂?唯有萱草
    萱草花是很好養的,有較好的耐乾旱、耐高溫、耐嚴寒的能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農家人喜愛實用的東西,萱草既養眼,又養胃,還好養活,因此成了農家小院的常客。萱草又是中國母親花,具有母愛的象徵,可以送給母親,表達對母親濃濃的愛戀。孟郊的那首《遊子吟》婦孺皆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 淺談《論語》:孔子的偉大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初期。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文化開始成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縱橫家、陰陽家等諸子百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思想的碰撞使得學者們不斷的去偽存真,各家學說也得以不斷完善。這是中華文化最光輝、最燦爛的時期,完成了中華文化的第一次大集成。中華文化究竟在表達什麼?
  • 由《論語》引出的案件分析,仲春與仲夏案件,詮釋信的意義
    開篇前,我們先引入一個話題。萬物都以春為因,夏為介,秋為熟,冬為果。既有因也必然有果,那麼,如何種好因而結好果呢?我們開始思考。仲夏風風火火,忘這忘那,辦事不踏實,雖有姐姐仲春之風,卻難以讓人信服。(《論語·為政》)"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論語·雍也》)"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論語·顏淵》)"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 詩詞:碧水長天好個秋,江邊垂釣樂忘憂
    >碧水波瀾湖瀲灩垂涎綠柳各休眠昔日釣叟今猶在不見文王策馬前漁你同行垂釣碧水長天好個秋,江邊垂釣樂忘憂孫桂潤《垂釣之樂》兩節同遊金風吹穩坐河堤魚杆揮自比姜尚釣渭水樂中有趣鯽魚肥夕陽紅每日題詩
  • 書法論語七則欣賞 王海鷹作品
    王海鷹作品《論語七則》1本幅書法作品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王海鷹老師創作的論語七則之一,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王海鷹作品《論語七則》2本幅書法作品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王海鷹老師創作的論語七則之二,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
  • 大餘忘憂谷即將盛大開園!快來看看她究竟有何魅力吧~
    青龍忘憂谷,這方山水佳境,林木清幽,流水潺潺,薄霧冥冥,如詩如畫。風拂過山谷如拂動瑟瑟琴弦,空氣中都能嗅到清新溼潤的香氣,和著青草香交融瀰漫。漫步在忘憂谷,遠離喧囂,在山谷間,在風裡低吟淺唱,奏起一首忘優曲,恍若仙境。峰巒疊翠,鬱鬱蔥蔥。
  • 來自華商教授的寄語四——居安思危,樂不忘憂!
    居安思危,樂不忘憂華商書院《貨殖列傳商道智慧》主講人 李 曉 教授寄語親愛的華商書院學兄們:其中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危機剛剛出現苗頭的時候,不少人依然沉浸在過年的熱鬧氣氛當中,而一些省市、企業就已經敏銳地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果斷地採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使得疫情所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