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給大家分析過,對普通家庭來說最必不可少的保險其實只有4種,那就是: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和定期壽險。
其實多看看我們過去發的避坑指南,大家基本就不會再被一些老的陷阱給「套路」。
但最近,一位讀者陷入了新的糾結,發私信來說:「你好,我看到網上說買保險就是買保額,不把保額做高就沒有意義。可是我預算有限,要怎麼辦呢?」
這個問題在接受諮詢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過多次了,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應該買多少保額,特別是在沒那麼多錢的時候,如何平衡各個險種的預算就成了問題。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買保險,到底該怎麼確定保額。
本期話題:
1.保額越高越好嗎?
2.各險種保額的確定方式
一、保額越高越好嗎?
每個人的經濟狀況都是不同的,所以對保額的需求和交費能力都不同,自然不能從網上照抄別人的配置方案。要知道買保險時,保額太高或太低都不是好事:
1.保額過高增加負擔且無必要
保額越高保費越高,特別是重疾險,30萬保額、50萬保額和100萬保額,交費就有很大的差別。
盲目地把保額堆高,一來可能用不上,二來花了大價錢,如果影響了家庭的生活質量,那就得不償失了。
2.保額過低達不到目的
保險就是為了防範風險,如果保額不足以抵禦風險,那這份保險就沒有起到它應有的作用。
比如意外險全殘賠付10萬,雖然有保障,但10萬對於一個全殘,幾乎完全失去了謀生能力的人來說,又能起多大幫助呢?
二、各險種保額的確定方式
其實關於保額和保費,業內有個「雙十原則」,說的是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的保險額度為家庭年收入的10倍,家庭總保費為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比如年入10萬的人每年花1萬左右買個100萬的保額。
但這個原則只能作為參考,要知道1萬根本買不到100萬的重疾險保額,而醫療險,現在只要千元左右就能買到600萬保額了,所以大家粗略做個了解就行。
具體保額的確定還是要分險種來看:
1.重疾險
重疾險,俗稱「收入失能損失險」,用途很明確,主要用於:術後營養費、手術住院費、重疾期間沒有收入的損失。
一個家庭經濟支柱,萬一發生大病,長期不能正常上班,收入直接受影響,需要重疾理賠款保障因病休養期間的平時正常開支等,減輕家庭的壓力。
在醫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5年生存率,5年後情況良好可在臨床上視為治癒,所以在買好了百萬醫療險、意外險的前提下,重疾保額一般是年收入的3-5倍,譬如一個女性年收入是10萬,她的重疾保額買到30-50萬區間是比較合理的。
2.醫療險
醫療險屬於報銷型的保險產品,是根據被保險人實際花費的醫療費用進行報銷,大家在投保時最好是選擇不限社保報銷的醫療險。目前流行的百萬醫療險產品,保額一般在百萬以上,一年內很難用完,基本不用太糾結保額問題。
所以大家買一份百萬醫療險其實就夠了,與其關注保額,不如關注百萬醫療險的續保條件。
3.意外險
如果是成人購買意外險,特別是家庭經濟支柱,意外險保額建議選擇家庭年收入5-10倍左右,如果保費預算不充足,也要覆蓋家庭的負債、5年內的開支等。投保意外險時不需要過分追求高保額,要多關注保障內容,特別是傷殘保障。
如果是未成年人購買意外險,那麼就需要注意行業對未成年人身故理賠金的限制了,其中不滿10周歲身故理賠金不得超過20萬元,10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不得超過50萬元。
4.定期壽險
定期壽險防範身故風險,保額可以根據家庭責任來確定,通常保額為:房貸/車貸等家庭負債+子女撫養費用+老人贍養費用。也有一種比較簡單粗暴的方法,即購買個人或家庭年收入10倍的保額。
兩種方法沒有優劣,根據交費能力和家庭風險缺口靈活調整即可。
結語: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更應該對保額進行規劃,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而不是盲目追求高保額,最終導致保障不全面。比如收入有限卻擔憂大病風險,與其買高額重疾險,不如優先買百萬醫療險和意外險。總之保額並不是越高越好,如何安排也是一門學問。
我是梧桐君,歡迎關注,有任何保險方面的疑問都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