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抓住「銀髮市場」的三重機遇(多稜鏡)
過去沒有的養老需求如今產生了,過去有的養老需求如今升級了,過去不易進入的領域如今放開了,過去不起眼的產業如今壯大了;抓住種種「利好」,「銀髮經濟」大有可為
「不知道何時鬢角已染霜,不知道何時顏容已滄桑。」一首《一晃就老了》唱到許多人心坎上,也映照出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現實——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2.49億人,佔總人口的17.9%,65歲及以上老年人達1.67億人,佔總人口的11.9%。未來,老齡化程度將持續加深。專家預計,我國老年人佔比將在本世紀中葉達到峰值35%左右。
但有人擔心,老齡化導致勞動力減少,拉低消費動能,拖累經濟增長,增加社保支出壓力……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這也提醒我們,應當轉變觀念,積極看待老齡化蘊藏的多重機遇。
「銀髮經濟」是一片2.5億人的潛力市場,而且規模只增不減。這是第一重機遇。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很多人抱怨有「錢景」的投資機會少。殊不知,「銀髮經濟」還有極大的發掘空間。我國光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就超過4000萬人,還不算高齡老人。按照國際上失能老人與護理員3∶1的配置標準,我國至少需要1300萬名護理員,服務缺口巨大。
再一探究,整個養老產業鏈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市場缺口。從開發老年病相關藥物、生產老年輔助器具、銷售長期護理保險、開辦醫養結合機構,到培訓或從事康復治療師、養老護理員等職業,每個細分領域都有大把投資和創新創業機會。
從需求側看,新一代老年人觀念在變,消費升級意願強烈。這是第二重機遇。
今年「雙11」,有電商總結出三大新消費人群,其中就有銀髮族。隨著老年人受教育和收入水平提高,他們的消費結構和消費層次明顯改變,撕掉「省吃儉用、足不出戶、抱孫帶娃」的標籤,發展型、享受型消費增多,更講究品質化、多元化、個性化、便利化。
從吃得飽到吃得健康,從穿得暖到穿得漂亮,從守在家到出國遊,從讀書看報到上老年大學……新一代老年人消費需求全面升級,而移動網際網路為他們提供了更多自我滿足和自我實現的途徑。一份行業報告顯示,2012年以來手機網民增幅為79%,老年網民增幅達130%,老年網民規模超過8000萬人。可見,網際網路下的「銀髮經濟」風頭正勁,且仍有很大滲透空間。
從政策面看,近年來國家密集推出多項老齡政策,規範、暢通和提升「銀髮經濟」。這是第三重機遇。
老齡政策力度空前。推動解決養老服務機構融資問題、支持醫養結合、支持老年健康服務土地供應和政府購買、培育養老服務消費新業態等政策組合拳,打通了多種制度阻礙,優化了「銀髮經濟」發展環境。
《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的出臺,更是我國首次對養老問題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為「銀髮經濟」提質增效和長期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為市場發展注入了強大推動力。
眾多利好之下,過去沒有的養老需求如今產生了,過去有的養老需求如今升級了,過去不易進入的領域如今放開了,過去不起眼的產業如今壯大了。抓住老齡化的藍海機遇,一方面要加快補短板,繼續深化「銀髮經濟」放管服改革,把各類支持政策做細落實;另一方面也要治理市場亂象,維護公平法治的市場環境和老年人消費權益。最重要的是需要全社會轉變觀念,把對老年人的關愛投射到方方面面。促進「銀髮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只是老年群體的重大關切,還關乎家庭和社會的穩定安康,關乎我們每個人的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