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愛好者都知道買茶首選原料,「茶葉原料要選「景邁」、「班章」、「易武」的,但這些地方的茶究竟好在什麼地方,他們的品質特點究竟是什麼,就沒有幾個人能說清楚了。
現在市面上每年打著「班章」、「易武」、「景邁」標記的新茶又不斷湧現,數量超過了這些優質茶產區一年產量的幾倍甚至是十幾倍。
到底誰是真的,誰是假的呢?下面我就雲南幾個著名的普洱茶產區茶葉的品質特點做一個分析和比較,希望能給廣大茶友們在挑選和購買普洱茶時提供一些參考。俗話說:「初級看廠,中級看山,高級看茶」,但是不管是哪一個級別的茶友,只有了解了雲南每一個茶區,所產茶的茶性特點,才能買到品質保證,值得收藏的普洱茶。
雲南茶葉總體品質特點:雲南地形氣候環境特殊,高緯度、高海拔,低緯度、低海拔的一致性,加上地理位置特殊、地形複雜,其主要特點表現是:區域性差異明顯,垂直變化十分顯著;年溫差小、日溫差大;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降雨量北少南多,分布不均。這樣的條件下,加上部分茶種與生長形態不同,各茶山茶葉茶質有著明顯的不同特點。若以相同茶種、生長形態、製作過程等相同客觀條件下,雲南茶區出現「北苦南澀」、「東柔西剛」的特質。
普洱茶由於產區不同,加工工藝和口感也不盡相同。雲南的普洱茶分步主要有十六個產區,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雲南19座普洱茶茶山的特色和產區地理情況:
1、布朗
圖:布朗山純料普洱散茶(天得茶業天貓商城在售)
茶區位置:布朗位於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原屬國營勐海茶廠初制所的所在地。布朗山面積1016平方公裡,布朗族為古代濮人的後代,可以說是茶藝的始祖,是他們最早栽培、製作和飲用茶葉。布朗山的南部和西部與緬甸接壤,是全國唯一的布朗族鄉。
布朗族是西雙版納最早的原住民之一,也是茶文化的源頭。國營勐海茶廠時期布朗山茶區初制所,包含布朗山與新、老班章,一年可收鮮葉300多噸,大約可製成曬青毛茶80多噸。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野生野放茶。
特色:口感刺激性稍強,舌面上顎中後段稍苦,上顎香濃味重,區別於班章茶。
2、班章
茶區位置:班章位於西雙版納勐海縣。原屬國營勐海茶廠舊有的布朗山初制所所在地,有新、老班章茶區之分。國營勐海茶廠於1988年於新班章現址,種植3502畝新茶園。栽培型的古茶園數千畝,主要分布在老班章、老曼娥等地。
特色:這裡介紹的是老班章茶區的茶質特點。其在雲南的大葉種中,與布朗山香型和口感相似,然質較重、口感刺激性更強、舌面的苦味很重,香氣下沉,舌尖與上顎表現不明顯。
3、景谷
茶區位置:雲南省思茅地區景谷縣。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野生野放茶。
特色:條索不長,葉質厚,口感刺激性強而集中,舌面與上顎中後段偏苦為其特色,時有輕發酵香甜味。
4、邦崴
茶區位置:雲南省思茅地區瀾滄縣。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野生茶。
特色:香甜質重飽滿,舌面與上顎中後段微苦澀、甘韻強而集中於舌面,香型層次明顯。
5、南糯
圖:南糯山生態普洱散茶(天得茶業天貓商城在售)
茶區位置:南糯山位於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原屬於國營勐海茶廠初制所的所在地。在傣語裡,南糯是筍醬的意思。古代南糯山居民以哈尼族為主,族人將吃不完的竹筍製成筍醬,為當時地方首領所喜愛,要求山寨每年以這種筍醬進貢,後來就把此山稱作南糯山。
哈尼人最早在南糯山上開始種植茶葉。目前南糯山茶區保留著1000多公頃混生的古老茶園,其中有1000年以前布朗族所栽種、荒廢並遺留的古茶園。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野生野放茶。
特色:香揚清甜、口感刺激性較高的代表性茶品,上顎中段舌尖甜香,甘韻在舌面中段,湯質滑口澀度稍高。
6、革登
茶區位置:革登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古六大茶山茶區。它地處六大茶山的東北部,東連孔明山、南與基諾山隔江相望、西接蠻磚茶山、北以倚邦茶山相鄰。
革登古茶山包括今象明新發寨、新酒房、萊陽河一帶。如今革登茶山的老茶樹所剩無幾,僅存茶房、秧林、紅土坡等幾片古茶園,累計不足500畝。以目前革登茶山實際的狀況,可說很難量產茶品,名列六大茶山,但可謂名存實亡。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省中小葉種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葉種以特殊香型著稱,上顎香甜微有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顯、中後段微苦有甘韻,湯質稍薄。
7、蠻磚
茶區位置:蠻磚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屬於古六大茶山茶區。地處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茶山之間,蠻磚古茶山包括蠻林和蠻磚等地。
過去蠻磚的茶葉每年產量達萬擔以上,大部分被運往易武加工和銷售。雖同屬六大茶山,但在以往一直不如其它茶區被重視,也因此這裡的茶山和古茶園才得以較為完好的保存。目前蠻磚茶區的茶質還保持著較好的水平。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栽培野生茶。
特色:和其它六大茶山相比較,茶葉的色澤較深;舌面與上顎中後段的口感質厚香滑、舌面微苦。口感香氣較沉,不如曼薩、易武的香氣高揚,近年來茶質的表現還在很高的水品上。
8、無量
茶區位置:雲南省大理、思茅地區無量山茶區。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野生野放茶。
特色:舌面中段香甜回甘,香在上顎中段,苦澀度不高,因茶區生產範圍大,較無個別茶區特色。
9、易武
圖:易武正山普洱散茶(天得茶業天貓商城在售)
茶區位置: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古六大茶山茶區,原屬古代曼撒茶區。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栽培野生茶。
特色:易武茶屬於曼撒茶區,香氣和口感都類似於曼撒茶,屬於香氣高揚、湯水柔和、刺激性較低的茶品。與曼撒茶區的原因一樣使得近年來湯質較薄。
10、倚邦
茶區位置:倚邦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區。倚邦在傣語中被稱為「唐井」,即茶井的意思。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360平方公裡的面積幾乎全是高山。
與易武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異更大,海拔最高達到1950米,而最低的地方只有565米。倚邦茶區內有大葉種和中小葉種茶樹。根據有關專家的審定,倚邦茶區內的中小葉種品質不但優於當地的大葉種,而且優於其它省份的中小葉種。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省中小葉種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葉種以特殊香型著稱,上顎香甜微有蜜感,稍苦,舌後面中後段帶苦有甘韻。
11、千家寨
茶區位置:雲南省思茅地區金竹山千家寨。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野生野放茶。
特色:茶青揉不成條是其早年特色。上顎中後段清甜香,舌面微苦,茶質較淡薄。
12、攸樂
茶區位置:攸樂位於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屬於古六大茶山茶區,是唯一不在勐臘縣的正山。這裡古稱攸樂,如今被稱作基諾山。
面積是古六大茶山中比較廣的,這裡的古茶園面積達到了1萬畝左右。海拔在575米至1691米之間,年平均氣溫在18—20攝氏度。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左右。如今遺存的古茶園還有2000餘畝,茶樹的直徑大多在80釐米以上。自古以來,攸樂茶山民間就有加工少量的竹筒茶,茶葉大多被易武、倚邦等外地茶商以散茶收購。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栽培野生茶。
特色:香型和口感與曼撒、易武接近,香氣高揚、湯水柔和、舌面苦澀度較高,因茶樹的樹齡較小,茶性較烈。
13、景邁
茶區位置:景邁位於思茅市瀾滄縣。景邁茶區涵蓋了瀾滄縣景邁村與芒景村,是一片具有上千年種植歷史的萬畝栽培型古茶園,是目前雲南省所發現最大規模的古茶園。
根據專家學者的考證景邁茶區的歷史根源,認為這片古茶園早在公元696年即由布朗族的祖先開始種植,距今已有1200多年,後來經過幾個朝代的連片開墾種植,至今已達1萬多畝的規模。古茶林內,老茶樹上還有一種寄生植物——螃蟹腳,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野生野放茶。
特色:茶青顏色青綠,條索較短,以輕發酵甜香著稱之茶區,上顎中後段的清甜略帶花香為其特色,與舌面中段甘韻表現佳,湯質滑、較薄。
14、莾枝
茶區位置:莽枝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區。地處革登山西南方,蠻磚茶山西面,傳說是諸葛亮埋銅之地。
古代這裡主要都是由外地生意人來從事茶葉買賣,早年的繁榮景象,如今已經消失了。在原始森林中,還有許多大、中小葉種老茶樹錯落其間,其中不乏數十公尺高的巨大茶樹。所產茶葉,多數集中收購運到其它地區,或者由某些大廠指定收購。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省中小葉種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葉種以特殊香型著稱,與倚邦、革登香型和口感類似。上顎香甜微有蜜感、湯柔、舌面刺激感較強。
15、勐庫
茶區位置:勐庫位於臨滄市雙江縣。臨滄的勐庫野生古茶樹群,是目前全世界發現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種群落。生長群落地處雙江縣大雪山中上部,分布面積約1.2萬多畝,海拔高度為2200-2750米。勐庫野生古茶樹屬於野生型野生茶,在進化形態上,比普洱茶種還原始。
該茶樹種具有茶樹一切形態特徵和茶樹功能性成份(茶多酚、胺基酸、咖啡鹼等),可以制茶飲用;由於基因原始,產於高海拔寒冷地區,該茶種特具抗逆性強、抗寒性很強等特點,是抗性育種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寶貴資源。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野生茶。特有勐庫種。
特色:茶質肥厚度大,香型特殊、勁揚,不如六大茶山茶區湯質滑柔,舌面甘韻與上顎中後段香氣飽滿,口感刺激性稍高。
16、曼撒
茶區位置:曼撒位於西雙版納勐臘縣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區。清朝乾隆年間開始,曼撒茶山進入了最輝煌的時代,據史料記載,這裡茶葉的年產量達到了萬擔以上。同治十三年至光緒十三年,曼撒遭遇了兩次大火,使得昔日繁榮的小鎮被無情的毀滅,而第三次大火伴隨著瘟疫更是將曼撒變成了一座荒城。
從此,離曼撒20公裡處的易武迅速的取代了曼撒的位置,成為六大茶山中重要的茶山。以至於在民間,有不少的廠家和從業者把兩個茶區所產的茶葉統歸於易武。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栽培野生茶。
特色:香氣高揚、湯水柔和。在香甜茶系當中屬於最具有特色的茶品。舌面與上顎中後段的香氣感飽滿,優質茶的甘韻能擴及到兩頰。近年來因為過度採摘和季節的因素影響,湯質變薄。
17、巴達
圖:巴達章朗普洱散茶(天得茶業天貓商城在售)
茶區位置:巴達位於西雙版納州孟海縣西部。巴達茶山有野生茶樹群和栽培型古茶園兩大資源。1961年在巴達大黑山發現一株高達50餘米的巨大茶樹,被稱為「巴達茶樹王」,樹齡在1700多年,成為巴達茶區特殊的資源景觀。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栽培野生茶。
品質特點:數量少,口感類似於布朗山茶區,舌面後段與上顎後段微苦,但平均茶質較為薄水,上顎中後段有特殊的氣味。
18、勐宋
圖:勐宋那卡普洱散茶(天得茶業天貓商城在售)
茶區位置:勐宋位於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南部。西雙版納有兩個勐宋,分屬勐海縣和景洪市。這裡介紹的是位於景洪市南部之勐宋。東與布朗山接壤,南部與緬甸交界。勐宋是傣語,意為高山間的平壩。
於大勐龍、勐宋地區有不少栽培型野生茶林,為早期布朗族所栽種。野生茶品種中,當地布朗族區分為「甜茶」和「苦茶」,苦茶苦而不化,難入喉。茶農們採摘制茶的為甜茶類。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栽培野生茶。
特色:水柔香甜,上顎與舌面後段有特殊氣味,舌面根部苦味明顯,難化。近年來因為易武茶價高,民間有的就以勐宋茶仿冒易武茶銷售。
19、滑竹梁子
茶山位置:被人譽為西雙版納屋脊和西雙版納之巔的滑竹梁子旅遊景點,坐落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州西部的勐海縣勐宋鄉境內,海拔2429米,地跨西雙版納勐宋鄉蚌岡、蚌囡、曼呂3個村公所,是西雙版納旅遊景點最高之山。
生長型態與茶種:雲南大葉種栽培野生茶。
特色:湯色濃黃透亮,回甘平緩但持久,香氣較為突出。
查看往期內容:
請回複數字編碼,即可查看相關文章:
回覆:3001
★杭州不容錯過的博物館——中國茶葉博物館
★茶禮儀
★細解「茶」字的起源
★抹茶——中國失傳的國粹
★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茶文化特點
★又遇「回南天」,你的愛茶有個「劫」
普洱茶口感專用名詞
★古代事茶品茗圖/上--茶人不可錯過
回覆:3002
★六大茶系簡介及功效概述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區別
★20種中國名茶鑑賞方法,值得收藏!
★茶史的發展
★如何選購與收藏黑茶
★古樹茶和臺地茶的區別與品味
★揭秘茶與歷代皇帝的不解之緣
★喝茶要怎麼搭配甜點呢
回覆:3003
★泡茶的水溫多少十分講究
★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
★普洱茶區四大民族與茶
★有茶有朋友,好茶好生活
★中國制茶史
★中國茶文化形成簡史
★怎樣區分黑磚、花磚、茯磚、青磚茶?
★茶宴,從「魏晉風流」走來
回覆:3004
★中國茶藝的緣起及發展
★如何辨別陳年普洱茶是否摻了新茶?
★中國十大名茶的美麗傳說
★喝茶的十八個層次,你屬於哪一層?
★茶界新人,你知道如何品茶嗎
★普洱茶的儲存方式
★天得茶學堂:慧眼識春茶
★31天生日的茶性格,看看你是什麼茶性格吧
回覆:3005
★傳說中的「金花」
★普洱收藏五大關鍵+五字經
★藏茶專題--藏茶初相
★普洱茶醒茶(潤茶)的方法
★解說黑茶的營養成分
★藏茶的花色品種簡介
★如何衝泡品飲雅安藏茶
★茶湯裡的密碼
回覆:3006
★藏(zàng)茶解密:與佛最近的茶--並不是所有的茶都能獲得佛像加持!
★淺談普洱茶的「苦澀味」
★文人茶趣經典:蘇軾「墨茶之辯」
★淺談茶與命的輕重
★普洱茶開茶詳解
★淺談普洱生茶、熟茶、老茶
★普洱茶各種香型,愛茶人必看
★聞香識茶話六堡
回覆:3007
★說金花、品茯茶
★夏天裡,我與普洱茶有個約會
★中國藏茶等級的評定流程
★正炒、拖補與鐵觀音的香、酸的關係(別一提酸就搖頭!)
★茶與佛教
★臺灣茶烏龍茶的產區及特色
★英國茶文化發展概述
★閩北烏龍--武夷巖茶十大名樅
回覆:3008
★中國六大茶類的分布、制茶工藝
★古人為何稱點茶高手為三昧手
★講給商家、廠家、消費者的黑茶常識
★閩南烏龍--鐵觀音妙香及形成
★黑茶收藏要把握五大要點
★普洱茶收藏和投資必修課
★武夷巖茶品鑑的四個「三」
★普洱存放中哪些物質在變化
回覆:3009
★廣東烏龍茶--鳳凰單樅
★幹倉和溼倉普洱茶的知識
★蘇軾的一生茶緣
★十五幅關於茶的經典書法欣賞
★夏季潮溼 茶葉儲存需要注意事項
★荷蘭人的喝茶習慣
★武夷山正巖、半巖、洲茶的區別
★冷泡茶,清涼一夏
回覆:3010
★一眼分出茶的品級高低,你能!
★史上十大茶痴,你知幾?
★優質烏龍茶的特點與品質形成的必備條件
★教你如何藏出高品質普洱茶
★茶臺識人術
★白茶的衝飲與藏儲方法
★七夕佳節,茶禮傳情
★夢回大觀園 ——與君分享《紅樓夢》中的『茶愛情』
回覆:3011
★最新女性職業排行榜,一等女人入茶行
★宋代文雅茶藝「茶百戲」
★3分鐘動畫,再現宋代點茶法
★布朗山的古茶區
★七夕有茶 愛情很美 , 愛上便知茶滋味
★普洱茶 五個世界級唯一
★保健帶動收藏,黑茶成茶葉界新寵
★柏聯普洱——歲月之境•典而藏
回覆:3012
★景邁古樹茶的特點-純正景邁茶的「三香」
★茶席布置三大元素
★茶與旗袍碰撞出難言的高貴 做個愛茶愛旗袍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