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解放軍報》頭版刊登文章《第一集團軍某師緊盯轉型需求改進戰備工作 創新成果助推兩棲勁旅沙場建功》,文章中提到,解放軍第1集團軍兩棲機械化師在最近的演練中驗證了其戰備轉型工作的新能力。從文章來看,該部隊實現「以車代庫」,將戰備物資直接裝載到作戰平臺上,同時建立現代信息網絡提高戰備水平。實現了出動時間縮短三分之一,且持續作戰時間大幅延長的效果。其許多戰備創新成果被東部戰區陸軍推廣。
正在向岸灘衝擊的兩棲突擊炮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1軍兩棲機械化師是我軍重要的對臺軍事鬥爭準備單位,該部隊裝備有大量兩棲作戰裝備。據此前報導,東部戰區陸軍許多部隊經常與海軍登陸艦部隊進行合練,此外也和民間海運單位共同制定了戰時搭乘民船渡海的方案。可以說是目前我軍中戰備程度名列前茅,隨時可以實施作戰行動。而此次其戰備程度進一步提高,許多做法借鑑了現代物流企業的管理方法,可以說已經超越冷戰時期所謂的「從營房發起進攻」。
以下是《解放軍報》報導內容:
盛夏時節,第1集團軍某師經加改裝後的數百臺兩棲作戰平臺亮相海戰場,從編隊集結、海上遊弋到火力打擊,演練10餘個小時無短停補給,海上作戰、修理全部依託平臺完成。這是該師緊盯轉型需求創新戰備工作取得的諸多成果之一。
衝上灘頭的兩棲步兵戰車
這個師始終將戰備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首創的「三分四定」戰備做法被寫入《內務條令》和《軍隊基層建設綱要》。近年來,該師基於在全軍率先完成由摩託化步兵向兩棲機械化步兵轉型的經驗積累,解決7類20多個戰備難題,推動戰備工作由庫房式向平臺化轉變,由演練式向實戰化轉變,由應急式向常態化轉變,讓部隊隨時能夠上戰場。
針對部隊武器裝備高度平臺化的發展現狀,他們先後組織4類17個專項試驗,採集11類245組數據,對典型平臺裝備進行加改裝,不斷提高單個平臺持續作戰和保障能力。同時推行「以車代庫」,將彈藥、軍需等單兵戰備物資由定點存儲更新為「定裝寄存」,大大減少了戰備物資搬運轉移的時間。
兩棲突擊炮在海上航渡
通過加大信息網絡基礎建設力度,該師還在建立戰備資料庫動態監管系統的基礎上,利用指揮方艙、一體化指揮平臺等信息裝備和系統構建戰備指揮專網,實時分享戰備數據,全師戰備狀態「一網統管、一圖可顯、一表可查」,作戰指令能一鍵下達至平臺單元。同時,精細規範從指揮員到列兵各個層級、各兵種不同崗位人員的戰備職責,推動戰備工作落地生根。
近日,該師對所屬某團進行一場沒有預先號令的拉動演練,記者登上兩棲裝甲戰車看到,戰鬥、保障、生活等物資全部上車定位,井然有序,出動時間較以往縮短近三分之一,持續作戰時間大幅延長。據介紹,該師近年來先後出色完成重大演訓任務20餘次,數十項戰備創新成果被東部戰區陸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