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兩軍的兵力對比,國民黨的整編師和暫編師如何區分?

2021-01-09 騰訊網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在完成了內戰的準備後之,悍然向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並揚言要在三五個月之內消滅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那麼在內戰爆發的時候,國共兩黨軍隊的兵力對比如何?國民黨軍隊的整編師和暫編師又是如何區分的?

國民黨軍隊:

至全面內戰爆發時,國民黨所轄陸軍總計有86個整編師和暫編師(軍),248個旅,約200萬人。非主力部隊約74萬人,特種兵36萬人,空軍16萬人,海軍3萬人,後勤部隊、軍事機關和院校約101萬人,總兵力約為430萬人。

抗戰勝利之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整編,把一軍壓縮成一個加強師,例如整編74師前身就是第74軍。國民黨軍隊第一階段計劃整編90個師,並預定在1946年7月1日完成,第二階段計劃整編50個師,但因為派系糾紛等種種原因,至內戰爆發時,實際投入戰場的為58個整編師。

暫編師即內戰爆發時,參加了整編但還沒有被正式授予番號和還沒有整編完畢的軍隊,都是以「暫」字開頭,例如《亮劍》之中常乃超的「暫7師」。至1948年9月,由於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節節敗退,蔣介石為了鼓舞軍隊的士氣,又將整編師恢復為了軍,從此整編師和暫編師的番號不再出現。

國民黨裝備:

至內戰全面爆發時,國民黨軍隊的裝備為1/4美械、1/2日械、1/4"國造裝備"(自己生產製造的裝備),只有不到1/10的雜牌軍裝備較差。其中美械與半美械裝備部隊為45個整編師和暫編師、64個旅,18個交警總隊和4個教導總隊。

以裝備不是最好的整編第11師為例,該師裝備長短槍11520支、衝鋒鎗等自動武器2370支、火炮440門(其中最大口徑的為美制105mm榴彈炮八門)、火箭筒120具、汽車360輛。

另外國民黨軍隊還組建了3個快速縱隊,每個快速縱隊下轄1個步兵旅、1個戰車營、2個炮兵營、1個裝甲搜索營、2個工兵營、2個汽車營,裝備有坦克40輛,重炮24門,汽車200輛。

空軍有飛機約900餘架,分為5個軍區司令部,5個戰鬥機大隊,2個中型轟炸機大隊,1個B24大隊,加上一個偵察機中隊,其中不乏當時最先進的B-24、B-25轟炸機和P-51戰鬥機。

海軍有大小艦艇600餘艘,其中接收日偽艦艇288艘,美軍轉讓的艦艇271艘。

解放軍的數量裝備:

相反,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無論是在軍隊數量和武器裝備上,都處於絕對劣勢。

軍隊數量:至內戰全面爆發時,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總數約為127萬人,其中正規部隊61萬人(24個縱隊、11個旅),地方部隊66萬人。

武器裝備:至內戰全面爆發時,東北解放軍大約有長短槍30萬支、擲彈筒1000餘具,各種口徑的迫擊炮、山炮、野炮約為1000門。

而關內的解放軍裝備為馬步槍44.7萬支、短槍4.4萬支、衝鋒鎗2678支、輕重機槍4000餘挺、槍榴彈1428具、擲彈筒5050具、迫擊炮1559門、步兵炮124門、山炮58門、坦克8輛,海、空軍無。

解放軍的戰略:

面對數量和武器上的絕對劣勢,解放軍採用邊打邊撤的方式轉移至山區,同時繼續運用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中的運動戰戰略。經過近一年的艱苦作戰,解放軍越打越強,逐漸扭轉了開戰之初的劣勢,而國民黨軍隊則損失了71萬人,可用於一線作戰的兵力由117個旅,下降至85個旅。

當時全國的主要戰場分為東北戰場、華東戰場、中原戰場、西北戰場和華北戰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東北戰場、中原戰場和華東戰場。

東北戰場:

作為國共兩黨爭奪的主戰場,至全面內戰爆發時,國共兩軍在東北戰場的兵力對比為3比1。

國民黨軍隊原計劃派8個軍到東北,實際出動了9個軍,其中就包括了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中的新一軍和新六軍,可見蔣介石對東北是志在必得。

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也派出了精銳部隊,並計劃將葉飛、楊勇、陳賡的三個縱隊也派去東北。但因為東北解放軍逐漸扭轉了東北的戰局,因此,這三個縱隊也就留在了關內。雖然解放軍比原計劃少派了3個縱隊,但在僅僅的兩年之後,東北解放軍就發展成為了雄兵百萬的第四野戰軍。

中原戰場:

中原戰場同樣為國共雙方的主要戰場,雖然國民黨在中原的重兵集團不斷變化,主要作戰部隊還是白崇禧集團和蔣介石的嫡系。

中原戰場上的解放軍雖然也處於絕對的劣勢,但是由於中原戰場地域廣闊,便於解放軍運用運動戰的戰略,所以一直被蔣介石視為心腹大患。後來出於戰略需要,劉鄧大軍千裡挺進大別山,蔣介石被迫從華東等戰場抽調了33個旅來圍剿劉鄧大軍。因此,中原野戰軍的力量消耗嚴重,卻減輕了其他戰場上的壓力。

華東戰場:

作為國共兩黨爭奪的主戰場,最初國民黨在華東戰場投入了20個整編師,約35萬人左右,其中就包括有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在重點進攻華東時期,國民黨一度集中了24個整編師,約45萬人左右。

全面內戰爆發時,解放軍在華東戰場上的兵力為32萬。至1947年初,當山東和蘇北的兩軍合併之後,兵力為62萬(正規部隊28萬,地方部隊34萬),為當時各個戰場上,我軍實力最強大的一支部隊。

徹底扭轉劣勢:

自1946年7月—1948年7月的兩年時間中,解放軍總共繳獲了國民黨軍隊的步槍90餘萬支、輕重機槍64000餘挺、迫擊炮8000餘門、步兵炮5000餘門、榴彈炮1100餘門。此時,解放軍不但在數量上超過了國民黨軍隊,而且武器裝備也與國民黨軍隊的水平相接近了,為隨後的大決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48年9月16日,華東人民解放軍發動了著名的濟南戰役,攻克了國民黨重兵名將、設防堅固的濟南。攻克濟南表明,解放軍強大的攻擊能力,已經是國民黨軍隊無法抵禦的了,就連為蔣介石撐腰的美國人也認識到了這一點:"自今而後,共產黨要到何處,就到何處,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沒有什麼阻擋了"。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的「整編師」是什麼級別部隊?一個師幾萬人
    「整編師」是解放戰爭時期出現頻率極高的一個名詞,比如著名的國軍第一王牌張靈甫整編74師。軍不是軍,師不是師,這個稱呼有些奇怪,而在46年內戰爆發前國民黨軍一共擁有58個這樣的整編師。整編師究竟是什麼級別的作戰部隊,一個整編師有幾萬人呢45年日軍戰敗,國共兩軍都擁有超過百萬軍隊,美國方面希望扶植親美的國民黨政府,避免蘇聯勢力深入中國,便以調停人的面目出現,主張國共雙方主動削減軍隊,組成民主政府。老蔣則想利用美方的支持,藉機徹底消滅我軍的軍事力量,從而實現獨裁目的。
  • 解放戰爭:國軍為什麼會有「整編師」?跟普通的師有何區別?
    在查閱內戰歷史時,經常看到「我軍殲滅敵某某整編師」這樣的描述。而且整編師並非一些個別的隊伍,而是在內戰時大量存在的。那麼這個所謂的整編師究竟是什麼概念,和國軍普通軍隊裡面的師一級單位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作戰單位出現呢?
  • 聊一聊1946年國民黨整編師的編制情況「1」
    這是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在孟良崮被困時的經典,幾十年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本文就是和大家聊一聊國民黨整編師的來歷、編制情況。 國民黨的整編師是國共重慶談判和政協決議的產物,抗戰時期國民黨建立了多達120個軍總計354個師的龐大軍隊。
  • 解密: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軍事失利原因
    本文則企望以內戰初期國民黨之軍事戰略戰術為中心,對其成敗得失作初步之考查與辨析,期使我們對國民黨何以在內戰中失利之緣由有更進一步之體認。一、戰前之國共力量對比全面內戰爆發前,在軍事力量的對比上,國民黨大大超過其對手中共。
  • 連丟兩座重鎮,華野卻還是打了勝仗,殲敵一個整編師萬餘人
    ,但總兵力只有4.7萬餘人,只是國民黨軍的十分之一。為了對付華中野戰去,國民黨軍內部任命李默庵為第一綏靖區司令,負責指揮5個整編師12萬人的兵力猛撲。李默庵此人是黃埔一期畢業,早期有「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之稱,曾參加我黨黨組織,土地革命、抗戰時期與我軍多有交手,對我軍擅長運動戰、遊擊戰的戰術,對我軍內部一些情況比較熟悉,因此算是一個比較難對付的敵人。
  • 整編74師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整編74師戰鬥力到底有多強周明摘要:在孟良崮戰役中被解放軍全殲的整編74師,是位列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之一的頭等精銳,一直都被認為是全副美械裝備,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本文就來全面詳盡介紹整編74師的裝備、兵力和火力,看看74師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 美軍現役整編師的人員裝備配置如何?陸軍10個師卻分為了三種六類
    一定要明白「整編師」這個詞的含義,它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內涵,狹義特指的是1946年蔣軍為應付《雙十協定》而弄出來的師級編制,其實就是將原來的步兵軍壓縮和調整,可以理解為「加強師」甚至軍級部隊。但是整編師還有廣義的名詞解釋,比如《亮劍》李雲龍跟丁偉孔捷所說的:我們三個團往這裡一擺,那實力超過一個整編師啊!
  • 國民黨大軍壓境,李先念率軍成功突圍,將聲東擊西戰術發揮到極致
    1946年6月,蔣介石徹底撕下了偽和平的面具,公然違反國共雙方剛籤訂不久的《雙十協定》,準備對解放區發起全面進攻,為此他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進攻計劃,準備動用193個旅、158萬的強大兵力,分別進攻中原、華東、晉冀魯豫、晉察冀、晉綏、陝甘寧、東北解放區。妄圖使用3到6個月的時間解決關內問題,然後再集中兵力進攻東北解放軍,以實現國民黨一黨獨裁的反動統治。
  • 薛嶽丟了3個整編師,指揮大失水準?都忽略兩淮丟失帶來的後果
    可現實情況是,蘇中戰役雖然殲敵數量很多,可蘇中解放區大部分地方淪陷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特別是蘇中戰役牽制了華中野戰軍主力,對於國民黨軍在淮南、淮北的軍事行動更加有力。7月16日以國民黨軍第五軍配合整編74師58旅,第七軍一個師進攻淮南,為了包住淮南陣地,以便於將來華中野戰軍出擊津浦路,淮南軍區組織部隊進行運動阻擊作戰。
  • 整編74師被華野全殲後,粟裕率四個縱隊打國軍這個師,卻損失慘重
    整編74師是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中一支戰鬥力十分強悍的部隊,也是最出名的部隊,但是由於過於張狂,最後被華野全部殲滅。但當時還有一支國民黨軍部隊的戰鬥力完全不遜色於張靈甫的整編74師,那就是胡璉的整編11師。
  • 整編師、調整師、整理師、新編師有什麼不同
    德械師:抗戰前國民黨計劃整理建立60個德械師,77事變爆發後德械師只有20幾個,調整師、整理師都叫德械師,只是裝備訓練程度不同而已。代表是87師,88師,36師及教導總隊調整師與整理師都是德械師的分類,而且他們都是甲種師(即主力師),兩種師都是兩旅四團制度。
  • 蔣委員長整編七十四師在孟良崮覆滅全過程
    5月初,敵第一梯隊從臨沂東北的河陽到萊蕪以西的範家鎮,密密麻麻地擺了10個(整編師)軍,佔領了沿線幾乎所有的山頭、隘口和其他要點,布成「一字長蛇陣」。為蔣軍嫡系「五大主力」中的3個,即第五軍、整編第十一師和整編第七十四師,尤以整編第七十四師的戰鬥力最強。敵第二梯隊7個整編師(軍),位於臨沂、泗水、兗州、滕縣、大汶口等地,隨時策應第一梯隊作戰。
  • 獨家|張靈甫帶整編74師上孟良崮是對是錯
    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消滅了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之一的整編74師,對於戰役中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率部上了被稱為絕地的孟良崮,導致最終覆滅。
  • 孤城難守,一個整編師倉皇撤離,被我軍堵截,死傷4000餘人
    對國民黨軍進行重點打擊。由於西北的地形並不適合大兵團的延展,因此西北野戰軍的人數劣勢反而成為優勢,在我軍多次伏擊之下,西北野戰軍逐漸站穩了腳跟,並於1948年2月24日發起了宜川戰役,打掉了國民黨軍引以為傲的機動兵團劉戡的整編第29軍3萬多人,隨著宜川解放以後,西北野戰軍陸續解放了西府、隴東,並摧毀了國民黨軍在西北戰場上重要的補給點寶雞,戰場形勢進一步發生轉變。
  • 敵整編七十四師的毒箭穿心,兩淮失守,一戰漣水城
    華中野戰軍所在的蘇北、蘇中解放區,北依山東,南扼長江,俯瞰國民黨的首都南京和全國最大城市上海,簡直是剛剛還都南京的老蔣「臥榻之側」的心腹大患。蘇中戰役剛剛落下帷幕,以「天爐戰法」揚名天下的國民黨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採用「毒箭穿心」戰術,派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編第七十四師做為毒箭直插淮陰。
  • 國軍的「天下第一軍,天下第一師和天下第一旅」,軍師旅長是誰?
    也有很多部隊靠打仗一戰成名,其中國軍的「天下第一軍、第一師和第一旅」在抗戰和解放時期很出名。那麼這三個部隊的軍師旅的長官都是誰?他們的結局怎樣?標題所說的部隊也就是國軍非常著名的「天下第一軍」、「天下第一師」和「天下第一旅」,不管是吹牛還是實力非常強,部隊能夠被稱為「天下第一」的,也有相當有作戰實力的。
  • 崇尚機械化作戰,馬勵武將坦克開上城牆,丟了一個整編師還不服氣
    1947年1月魯南戰役中,國民黨軍整編26師、整編51師以及一個快速縱隊被全殲,師長馬勵武、周毓英被俘,因為魯南戰役的失利,徐州綏署主任薛嶽因指揮不力而被撤職。 需要明白的是馬勵武、周毓英在國民黨軍之中屬於資歷教老。
  • 為打掉整編第3師,除6縱外,還有一個旅,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為了擋住劉鄧大軍出擊隴海路,國民黨軍從徐州、鄭州調集各路大軍,準備對我進入中原地區的劉鄧大軍進行合擊,考慮到各路國民黨軍氣勢洶洶,我軍決心在鐵壁合圍中,尋找戰績,打掉敵人一直精銳部隊,考慮到徐州方向出擊的國民黨軍並非是主要方向,因此我軍選取了整編第3師作為重點打擊的目標。
  • 蘇中戰役,國民黨部隊明明損失慘重,為何李默庵還說是「雙贏」
    南瀕長江,東到黃海,北接淮陰,西抵運河,包括現在的揚州市運河以東部分、泰州和南通市全部、鹽城市南部。再看雙方軍事力量對比,國民黨方面李默庵指揮的部隊有:整編第八十三師、整編第四十九師、整編第二十五師、整編第二十一師、整編第六十五師、整編第六十九師第九十九旅、新編第七旅,還有第七、十一交通警察總隊。總兵力達12萬人。
  • 一戰折損3個整編師,名將「大失水準」,這究竟是什麼緣故?
    ,以至於當時國民黨軍內部都認為薛嶽有「通敵」嫌疑。 為啥選擇整編六十九師,是根據戰場態勢決定的,當時整編十一師是敵人十八軍改編而來的精銳部隊,師長胡璉生平十分謹慎,由於是從魯西南第一次進入山東戰場作戰,因此特別謹慎,而整編六十九師師長戴之奇是黃埔二期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