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折損3個整編師,名將「大失水準」,這究竟是什麼緣故?

2020-12-13 騰訊網

提到薛嶽將軍,很多人都十分清楚他的大名,作為一員名將,薛嶽真正的能力是體現在抗日戰場上,長沙會戰中,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嶽曾給予日軍重創,所部殲滅日軍11萬人之多,即便是第四次長沙會戰中,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仍取得了殲敵6.8萬人的光輝戰績,就連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也不得不稱:撼山易、撼薛將軍難。

很多人都知道薛嶽將軍在解放戰爭末期任海南防衛總司令,但實際上卻不知道,早在1946年薛嶽就曾擔任過徐州綏署主任,專一負責對我魯南解放區的作戰,然而在這一戰中,薛嶽卻大失水準,先後損失兩個整編師,以至於當時國民黨軍內部都認為薛嶽有「通敵」嫌疑。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以後,雖然華中野戰軍在戰場上大量的殺傷敵軍,但同時也丟掉了華中大部分的解放區。

華中野戰軍不得不退守山東解放區,與山東野戰軍聯合作戰,這一年12月中旬,為了擴大戰果,時任徐州綏署主任的薛嶽調集25個旅,企圖從江蘇淮陰、東臺、宿遷等地逐步將我軍壓縮到山東,並準備迫使我軍在山東戰場與之決戰,我軍在提前偵知了敵人軍事部署以後,決心以一小部正面作戰,牽制敵精銳之整編十一師,並伺機在宿遷以北殲滅敵整編六十九師。

為啥選擇整編六十九師,是根據戰場態勢決定的,當時整編十一師是敵人十八軍改編而來的精銳部隊,師長胡璉生平十分謹慎,由於是從魯西南第一次進入山東戰場作戰,因此特別謹慎,而整編六十九師師長戴之奇是黃埔二期畢業,曾多次參加對日作戰,戰功赫赫,並且在解放戰爭時期一直是充當急先鋒的角色。

雖然胡璉在開戰之前就警告過戴之奇,要求兩個師齊頭並進,但戴之奇並未當作一回事兒,致使整編十一師不得不跟著整編六十九師,可即便如此兩支部隊之間的配合就產生了嫌隙,我軍抽調一部分隊伍分隔兩師,併集中主力殲滅整編六十九師,雖然在整編六十九師被包圍以後,胡璉曾率軍救援,但無奈解決不了戰場劣勢,整編六十九師全軍覆沒,師長戴之奇自殺。

宿北戰役以後,薛嶽為了挽救戰場的劣勢,令整編七十七師與整編二十六師向嶧縣方向進攻,由於猝不及防,葉飛率領的山東野戰軍一縱損失慘重,被迫後撤,但也造成了整編二十六師向臨沂方向逼近,呈現突出態勢,1947年元旦,整編二十六師已經發現了我軍大部隊集結請求後撤未被批准,結果被我軍8個師的兵力包圍,整編二十六師全軍覆沒,師長馬勵武被活捉。

而激戰持續至20日,除了整編二十六師全軍覆沒以外,當時防守嶧縣整編五十一是也在我軍逐步擴大戰果之下被全殲,師長周毓英也一併被俘,可以說在整個魯南戰役中,薛嶽指揮作戰大失水準,在擔任徐州綏署主任的過程中,遭受了太多的非議,因而被撤職。

相關焦點

  • 薛嶽丟了3個整編師,指揮大失水準?都忽略兩淮丟失帶來的後果
    不過可能令薛嶽也沒有想到的是,在任職多半年的時間裡面,會成為自己軍事史上最大的失敗,連續丟了3個整編師加一個快速縱隊,不僅如此丟了的快速縱隊,還幫助華野順利的組建了自己的特種兵縱隊,鑑於連戰連敗蔣介石空降陳誠接替了薛嶽,並調任南京政府參軍長,徹底的離開了一線戰場,直至1998年去世,享年103歲。
  • 敵整編七十四師的毒箭穿心,兩淮失守,一戰漣水城
    陳毅司令員「袖筒裡的小老虎」山野第八師在泗縣一戰中傷亡達2000之眾,殲滅戰打成了消耗戰,泗縣也沒能拿下,士氣大受影響。薛嶽此次射出的毒箭—整編第七十四師,其前身和老底子,正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中的譚家橋戰役中令粟裕刻骨銘心的補充第一旅。
  •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的「整編師」是什麼級別部隊?一個師幾萬人
    「整編師」是解放戰爭時期出現頻率極高的一個名詞,比如著名的國軍第一王牌張靈甫整編74師。軍不是軍,師不是師,這個稱呼有些奇怪,而在46年內戰爆發前國民黨軍一共擁有58個這樣的整編師。整編師究竟是什麼級別的作戰部隊,一個整編師有幾萬人呢45年日軍戰敗,國共兩軍都擁有超過百萬軍隊,美國方面希望扶植親美的國民黨政府,避免蘇聯勢力深入中國,便以調停人的面目出現,主張國共雙方主動削減軍隊,組成民主政府。老蔣則想利用美方的支持,藉機徹底消滅我軍的軍事力量,從而實現獨裁目的。
  • 整編師、調整師、整理師、新編師有什麼不同
    德械師:抗戰前國民黨計劃整理建立60個德械師,77事變爆發後德械師只有20幾個,調整師、整理師都叫德械師,只是裝備訓練程度不同而已。代表是87師,88師,36師及教導總隊調整師與整理師都是德械師的分類,而且他們都是甲種師(即主力師),兩種師都是兩旅四團制度。
  • 整編74師有三團一營未上孟良崮,究竟算不算被全殲?三個硬性指標
    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戰役中究竟算不算被「全殲」?軍史學者家和愛好者們始終存在爭論,支持者認為該整編師兩級軍事主官非死即俘,也沒有出現成建制戰場突圍成功的情況,那就應該是全殲!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整編第74師在戰役中人員損失超過90%、武器裝備損失接近90%,團以上軍事主官無一漏網,到底算不算被「全殲」呢?筆者個人的看法是應該算的,因為這涉及到了部隊「編制」和「建制」的細微區別,所謂編制,是指一支部隊理論上的額定編成;所謂建制,則是指一支部隊實際投入戰鬥的作戰序列,它與編制經常會出現不完全一致的情況。
  • 解放戰爭:國軍為什麼會有「整編師」?跟普通的師有何區別?
    在查閱內戰歷史時,經常看到「我軍殲滅敵某某整編師」這樣的描述。而且整編師並非一些個別的隊伍,而是在內戰時大量存在的。那麼這個所謂的整編師究竟是什麼概念,和國軍普通軍隊裡面的師一級單位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作戰單位出現呢?
  • 為打掉整編第3師,除6縱外,還有一個旅,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為了徹底消滅整編第3師,晉冀魯豫野戰軍調集了4個縱隊的兵力圍攻,與此同時,冀南軍區的獨四旅接到了任務,要求他們在山東東明城擋住國民黨軍兩個旅,至少要求敵人8天之內不能奪取東明城,在接到命令的一瞬間,獨四旅副旅長田厚義率部緊急出發,等趕到東明城的時候,恰好國民黨軍兩個旅也開到附近。
  • 整編74師被圍,李天霞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不去救援張靈甫?
    我們都知道整編七十四師是國軍中五大主力之一,其師長張靈甫,在孟良崮一戰中被全殲,張靈甫也戰敗身死,為了對付這擁兵3萬餘的主力部隊,我軍先後調集了9個縱隊,其中5個縱隊用來圍攻張靈甫,人數的巨大優勢下,最終才徹底殲滅了整編七十四師,然而為了救出這心頭肉,當時老蔣可以說是不顧一切的派遣援軍
  • 整編74師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圖1:反映孟良崮戰役的繪畫作品兵員大不如前了整編74師的前身74軍,下轄3個師分別是第51、57、58師,其中51師是軍政部第1補充旅發展而來,57師是皖系部隊的餘脈逐漸中央化,58師是浙江省保安團擴編而來,因為首任軍長俞濟時是黃埔系,部隊裡師團營軍官大多數是黃埔畢業,算是標準的嫡系部隊,再加上在抗戰中戰績不俗,所以一直都是優先得到補充,例如在南京保衛戰和1941
  • 國共兩軍的兵力對比,國民黨的整編師和暫編師如何區分?
    非主力部隊約74萬人,特種兵36萬人,空軍16萬人,海軍3萬人,後勤部隊、軍事機關和院校約101萬人,總兵力約為430萬人。 抗戰勝利之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整編,把一軍壓縮成一個加強師,例如整編74師前身就是第74軍。
  • 蔣委員長整編七十四師在孟良崮覆滅全過程
    5月初,敵第一梯隊從臨沂東北的河陽到萊蕪以西的範家鎮,密密麻麻地擺了10個(整編師)軍,佔領了沿線幾乎所有的山頭、隘口和其他要點,布成「一字長蛇陣」。為蔣軍嫡系「五大主力」中的3個,即第五軍、整編第十一師和整編第七十四師,尤以整編第七十四師的戰鬥力最強。敵第二梯隊7個整編師(軍),位於臨沂、泗水、兗州、滕縣、大汶口等地,隨時策應第一梯隊作戰。
  • 獨家|張靈甫帶整編74師上孟良崮是對是錯
    1946年3月,改稱整編第74師。3月下旬,國民黨軍開始全面攻擊,至4月上旬,基本打通津浦路徐州至濟南段,佔領魯南地區,隨後繼續向魯中進擊,解放軍主動後撤,國民黨軍迅速跟進,於5月10日佔領萊蕪、蒙陰、河陽,國民黨軍第1兵團司令湯恩伯被解放軍的行動所迷惑,一改先前的穩紮穩打戰術,不待與友鄰兵團協同,立即命令以整編74師、整編25師為主攻,從垛莊、桃墟北進,限令必須在5月14日攻佔坦埠。
  • 整編74師為何在孟良崮全軍覆沒?老蔣八個字說出了原因,一針見血
    當時在山東的國軍共25個整編師約45萬人,其中包括了張靈甫的整編74師、胡璉的整編11師和邱清泉的整編第5軍等王牌主力。此時華野的兵力有多少呢?共9個步兵縱隊和一個特種兵縱隊,約27萬人,比敵軍少了整整18萬人。儘管佔據了明顯的兵力優勢,但吸取了萊蕪戰役教訓的陳誠這次格外小心,嚴厲要求所部「穩紮穩打,滾筒前進」。
  • 聊一聊1946年國民黨整編師的編制情況「1」
    這是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在孟良崮被困時的經典,幾十年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本文就是和大家聊一聊國民黨整編師的來歷、編制情況。 國民黨的整編師是國共重慶談判和政協決議的產物,抗戰時期國民黨建立了多達120個軍總計354個師的龐大軍隊。
  • 整編74師被華野全殲後,粟裕率四個縱隊打國軍這個師,卻損失慘重
    整編11師也就是原來的國民革命軍軍18軍,這支部隊是陳誠土木系起家的部隊,全面抗戰爆發之後,18軍立刻開赴淞滬前線,在當時戰鬥最激烈的羅店和日軍進行了殊死搏殺。
  • 粟裕擊敗國軍十大名將:誰做得到?
    因為他打敗過十大名將。在蘇中七戰七捷,以3萬人擊敗李默庵12萬大軍。李默庵號稱能文能武,忻口會戰李默庵任左翼軍總指揮,忻口會戰堅持了20多天,共擊斃、擊傷日軍上萬人,勇挫日軍銳氣一戰成名。1942年調任第32集團軍總司令,駐防浙江,開展遊擊戰。
  • 名軍對名軍,名將對名將,華野9縱一拳砸扁王牌74師!
    1947年5月,國民黨軍侵佔津浦線後,3個軍團一線擺開,向北席捲,企圖同華野主力決戰於沂蒙山區。5月11日,風雲突變。當日傍晚,許世友率9縱與華野其他兄弟縱隊奉命連夜東進,準備聚殲敵右翼第7軍及整編第48師於沂水、蘇村之間。
  • 美軍現役整編師的人員裝備配置如何?陸軍10個師卻分為了三種六類
    一定要明白「整編師」這個詞的含義,它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內涵,狹義特指的是1946年蔣軍為應付《雙十協定》而弄出來的師級編制,其實就是將原來的步兵軍壓縮和調整,可以理解為「加強師」甚至軍級部隊。但是整編師還有廣義的名詞解釋,比如《亮劍》李雲龍跟丁偉孔捷所說的:我們三個團往這裡一擺,那實力超過一個整編師啊!
  • 連丟兩座重鎮,華野卻還是打了勝仗,殲敵一個整編師萬餘人
    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集結國民黨軍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除了東北戰場上雙方膠著狀態外,特別是針對中原解放區以及華東解放區,7月國民黨軍集中了58個旅46萬人進攻華東解放區,其中蘇中解放區又是華東解放區的前沿,因此遭受到的壓力最大,而華中野戰軍雖然組建了2個縱隊以及2個師
  • 崇尚機械化作戰,馬勵武將坦克開上城牆,丟了一個整編師還不服氣
    26軍下轄3個師九個團,是國民黨軍比較精銳的力量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馬勵武雖然長期在雜牌部隊混跡,但由於接受過比較系統的軍事教育(陸大畢業),因此比較崇尚機械化部隊作戰,這一點和杜聿明、邱清泉頗為相似,只是一直以來現實條件根本不允許馬勵武有施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