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傳媒文化創意園:集聚類文化產業園切忌跟風

2020-12-18 中國經濟網

718傳媒文化創意園區目前已有70多家文化企業入駐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718傳媒文化創意園(以下簡稱718),佔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園區所在地的前身是始建於1957年的北京石棉廠。

  便利的交通、低廉的房租,718自創立以來成為很多文化創意企業青睞的辦公場所。目前,園區已經有70餘家企業籤約入駐,出租率超過50%。如設計、廣告、影視公司佔1/2。其中,音樂公司就佔1/6。這個主打「傳媒類」文化創意的產業園區,已走出了一條特色化、差異化的發展道路,成為京東高碑店地區又一文化產業新地標。日前,記者專訪了718策劃總監杜建峰,請他分享集聚類文化產業園的經營之道。

  記者:據了解,718在發展初期是想打造一個「廣告創意集聚區」,後來為何改為主打「傳媒類」的文化園區?

  杜建峰:2007年我剛開始接手718管理時,我把這塊地整租給了一個廣告公司,於是,做廣告創意集聚區的念頭也油然而生。於是,開始改造舊廠房,把附屬設施做得文化味兒十足,然後陸續開始招租。無奈的是,我發現廣告公司不願意集聚在一起,因為擔心相互之間爭搶客戶。

  因為該園區緊鄰傳媒大學,西邊毗鄰CBD,北邊毗鄰傳媒大道,具備發展傳媒產業的氛圍。於是園區重新定位為「傳媒類的文化創意園」。

  記者:在發展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

  杜建峰:最初做創意園區時,沒有組織,非常茫然。因此718就模仿競園和798,取名也「山寨」了一把——718。之前我也參與過北京其他城區文化園區的前期規劃及調研,但總覺得缺少些什麼,而且北京市除朝陽區外其他區目前均沒有知名的層次較高的文化及藝術集聚區,有的只是一些古玩、休閒、民俗等商業集聚區。當時非常渴望有經驗的策劃人才和集聚區組織,通過組織讓政府知道我們的需要和呼聲。

  於是,我找到北京某著名創意產業園的策劃人。根據其策劃,到2008年底,「傳媒」的定位逐漸得到718領導的認可。但由於經驗不足,沒有充足的資金後盾,也沒有基金會的支持,718一邊要打文化牌,一邊還要盈利,一段時間內我們忽視了將文化牌置於發展前沿。當時,還由於房租定位過高,「嚇跑了」楊偉光、崔永元等名人。現在想來,其實免租兩年給這些名人完全是可以的,因為可以形成名人效應,帶動集聚區的發展。

  後來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建議,718應該形成自己的風格,做一個「提升」,與整個朝陽區傳媒資源對接,引入品牌企業,同時舉辦一些活動,培育一兩家有特色的、品牌知名度高的企業為龍頭,帶動其他企業的發展。

  記者:718較之其他文化創意產業園有哪些優勢?

  杜建峰:在選擇入駐企業時,718除了以「傳媒類」為主打,還精心配搭產業鏈條,讓設計、廣告、公關等不同類型的公司「互相借力」,使入駐企業形成產業的橫向聯合,相互合作產生最大利潤。園區還邀請與文化創意有關的各方人士進園,與企業負責人交流,不僅銜接市場,還銜接思想。對於入駐企業,除提供一定的免費辦公區外,還為他們「量身定製」合適的工作環境。所以說,我們不再僅是收取租金的「房東」,而更像是一個「管家」。比如我們有著名的音樂人和歌手經紀公司,一個歌手演唱會的所有環節包括唱片出版都可在園區內完成。從幾位著名攝影師、攝影棚的藝人定妝照,到毛戈平的形象藝術設計學校的化妝師、青年導演,到著名的THE.ONE壹空間小劇場的演出,以及大型活動策劃公司,5個專業錄音棚直至唱片出版公司,一條完整的音樂產業鏈是園區典型的產業模式。無論是園區內部企業的業務配合,還是園區外企業都可提供一站式服務,這樣既節約時間又節約了交通成本。

  另外,文化公司的管理者思想活躍,不願意局限在寫字樓中規中矩的辦公環境裡,因為718是舊廠房,大而空曠的廠房更便於打造影棚、音棚、演播大廳等。

  記者:集聚類產業園怎樣才能健康發展?

  杜建峰:集聚類產業園區一定要在傳媒、影視、音樂、動漫、出版等領域形成產業鏈,使某個行業的上、中、下遊產品均衡得到排列,從上中下連結到產業的中高低端產品服務及產業最高端名企及名人帶動,形成真正的產業鏈才能使聚集區健康發展,逐步形成「不入駐該集聚區就不是內行」的概念。

  近兩年我觀察了國內包括北京的一些新建園區,不具備以上條件的園區基本上擱淺或經營平淡,甚至根本就沒有任何起色。不具備條件盲目的效仿,草率的建設是很不理智的。

  文化產業集聚區形成和發展幾年來,真正能夠產生一定影響並持續發展的並不多,原因是有些地產商為了盈利,將一些寫字樓改變成所謂的文化產業集聚區和文化產業孵化基地,其實就是變相的寫字樓出租,根本達不到文化企業集聚的目的,更談不上文化產業鏈的形成。

  文化產業園區經營者的責任,也並不是簡單的收租金,要保證園區得到健康持久的發展,就應給入駐客戶提供良好的服務。

  要持續發展,文化產業園區除了需要自身經營,優勝劣汰之外,還需要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比如,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監管,保證將部分扶持基金消化在基礎租戶上,集聚區沒有相關企業入駐,何談集聚區?所以減免稅收、房屋補貼等基金要落實在租住企業身上才能真正使入駐企業得到實惠。

  老工廠改造的集聚區房產性質多未改變,但又有需求和自然存在,這些企業每年給地方政府繳納的稅收數額也不小,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如工商、稅務、勞保、城管、公安等部門為企業開啟綠色通道。集聚區所在地區的相關地方政府部門應關注園區動態,將配套服務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如協調銀行、餐飲、停車等配套服務的支持。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李冬陽)

相關焦點

  • 盲目跟風建文化產業園 文創園變味成了寫字樓
    南京路上的創意100文化產業園。  兩會上,政協委員對島城興起的各類文化產業園表示了擔憂。委員提議,文化產業園應從規劃初期嚴格把關,並在投入使用後及時評估、動態管理,不要讓原本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園成了普通的寫字樓。  委員提案:盲目跟風建文化產業園  「文化產業園建了不少,但建成後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政協委員、青島市嶗山區審計局副局長孫仁傑說,要打造文化強市,文化產業園的作用不可小覷。
  • 稅收走進718創意園 助力文創企業高質量發展
    日前,北京市朝陽區稅務局走進718傳媒文化創意園,開展「落實  據了解,718傳媒文化創意園原址為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的原北京石棉廠舊址,由不同年代及不同風格的工業廠房組成,代表了中國工業發展的不同年代。
  • 「傳媒走廊」又添百億元級文化創意產業園北京懋隆文化產業創意園...
    12月19日,隨著北京華映星球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16家頗具影響力的文化創意企業集體籤約入駐,北京懋隆文化產業創意園區(一期)正式開園,園區整體建成運營後,預計園區企業年產值過百億元。轉型:國有企業倉庫華麗轉身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園據了解,北京懋隆文化產業創意園區位於朝陽區三間房東路一號,地處CBD—定福莊國際傳媒走廊東段的核心位置。園區規劃總建築規模17萬平方米,由建於1964年的外貿三間房倉庫改建而成。
  • 「傳媒走廊」再添五大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園
    央廣網北京12月11日消息(記者劉天思)記者從第九屆北京文博會獲悉,伴隨華騰世紀總部公園、金田影視·傳媒智慧產業園、E9區創新工場、I工場第五園區、「首尚定福莊」文化產業園在第九屆北京文博會的相繼亮相,北京CBD-定福莊國際傳媒產業走廊(簡稱「傳媒走廊」)區域內再增5大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將重點吸引廣告、影視、動漫遊戲、新媒體等文化傳媒類企業入住。
  • 之江文化創意產業園:西湖區第一個文化創意產業園
    最終,他將目光落在了之江文化創意產業園,彼時之江文化創意產業園剛剛開園,是西湖區第一個文化創意產業園。青澀的自己、萌芽的事業、新生的產業園區,就在這一刻交融相匯,像是踩著同個步調的「摯友」,去趕赴一場未知的旅途。如今,這趟旅途已入佳境。林志龍設計的燈光秀作品在G20峰會期間驚豔世界。此後,林志龍的手筆走向了大江南北。
  •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打造「傳媒文化創意產業園」
    浙江日報杭州10月10日訊 杭州下城區今天授予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傳媒文化創意產業園」稱號,雙方同時籤署「深化共贏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舉是浙報報業集團和杭州下城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大舉措。
  • 杭州市認定新一批「市級文化產業園、文化創意街區」
    其中,杭州之江文化創意園、西溪創意產業園、中國(浙江)影視產業國際合作區等40家園區入選 「杭州市文化產業園區」,鳳凰山南影視文化街區、五柳巷歷史文化街區、杭州新天地文化創意街區等12家街區為「杭州市文化創意街區」。  文化產業是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戰略性產業。
  • 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插上「夢想翅膀」的文化創意園
    所有源和人都在為打造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奮鬥著,為他們的文創事業與理想拼搏著!   國內知名的文創藝術園區晉江五店市、福州芍園一號、杭州長城F317、杭州絲聯166、杭州浙報理想等優質創意園,均出自這支優秀的共生團隊。   「我們共生團隊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集文創投資、運營、規劃為一體的綜合團隊。」郭勁松在介紹自己團隊的時候,顯得格外自豪且有底氣。
  • 輝順圓文化傳媒產業園
    輝順圓文化傳媒產業園   項目位置:北京市朝陽區定福莊園藝場1號院   地區郵編:100024   項目類型:文創園   園區特色:企業獨棟、挑高6.7米、屋頂天台   辦公業態:影視傳媒辦公、錄音棚、攝影棚、設計工作室、藝術培訓、室內運動等   樓層高度:3.2 - 6.7 米
  • 全國各省市文化精品走廊②湖北省文化創意產業園
    4、 小龍蝦文化創意產業園 小龍蝦文化創意產業園是依託小龍蝦產業優勢,以潛江特有的地域文化為基礎,構建系列與文化關聯、產業規模集聚,依託輕資產投入為主的集創意、策劃、休閒、文化消費為一體的多功能園區。以小龍蝦全產業鏈為客群、文化策劃客群、創意客群為市場目標,藉助地域特色文化,開發文化創意等多業態文化市場產品。小龍蝦文化創意產業園未來將依託小龍蝦產業,逐步推動文化創意、策劃等輕資產投入,不斷豐富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園發展。
  • 北京距地鐵站最近的創意園—813文化創意產業園
    一、園區定位813文化創意園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王四營鄉的新型園區,地處百子灣文化創意產業核心,項目圍繞影視文化的主題,以創新、創造的為靈魂,採取舊廠房改造的方式,依託北京市全國交通樞紐、全國文化中心等優勢條件,擬建設成為兼具傳統文化內涵與現代服務條件,集前期籌備、產品製作、
  • 定福莊傳媒走廊再添五大特色創意園 廣告影視新媒體等企業入住
    2014年12月11日訊,北京,伴隨華騰世紀總部公園、金田影視·傳媒智慧產業園、E9區創新工場、I工場第五園區、首尚定福莊文化產業園在第九屆北京文博會的相繼亮相,北京CBD——定福莊國際傳媒產業走廊區域內再增5大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目前傳媒走廊區域已聚集文化創意企業1.8萬餘家,2014年預計規模以上文創企業營業收入將突破1800億元。
  • 楚天181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招商
    項目名稱:楚天181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地點:武漢市武昌區東湖路181號承辦單位: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合作方式:合資、租賃或合作開發項目簡介:   位於武昌區東湖路181號,毗鄰東湖風景區,環境優美,交通便利,主體為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楚天印務總公司印刷廠,佔地面積60畝,現有廠房建築面積近
  • 文創新地標:中關村網際網路文化創意產業園廊坊園
    文化與科技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先進文化理念是科技創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創新是推動文化生產方式變革的有力槓桿。當前,中關村網際網路文化創意產業園廊坊園將推進京津冀文化與科技的交融日益廣泛和深入,使科技滲透到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消費的各個層面、各個環節,成為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擎。
  • 巴中文化創意產業園正式開園迎客
    2020年1月1日,巴中文化創意產業園開園暨文化創意活動周在恩陽區曾家壩市民廣場舉行。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精美別致的文創產品、地道巴適的特色美食,為各方來客帶來一場視覺、聽覺、味覺上的饕餮盛宴。上午十時,開園盛典在節奏鮮明、場面熱烈的器樂合奏《春節序曲》中拉開了序幕。
  • 羊城創意產業園獲頒「2020廣州最具價值文化園區」
    羊城創意產業園獲頒「2020廣州最具價值文化園區」金羊網  作者:  2020-11-23 羊城創意產業園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黃宙輝、黎存根報導:22日,2020廣州文交會開幕式上,主辦方發布了「2020廣州文化企業30強」「2020文化企業成長性20強」「2020最具價值文化產業園區」榜單。
  • 通達文化創意產業園:都市一站式文化休閒和旅遊生活目的地
    豐南通達文化創意產業園隸屬於通達集團。項目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西鄰國家4A級景區運河唐人街,東接豐南老商業中心,北靠豐南區行政服務中心,南傍豐南經濟開發區。產業園(項目)以「旅遊+」為目標,以要素產業、關聯產業、融合產業共融發展為路徑,是一座集主題樂園、餐飲酒店、商業街區、文化旅遊、影視製作、溫泉休閒等多業態於一體的多重功能集群。未來,豐南通達文化創意產業園將努力成為都市一站式文化休閒和旅遊生活目的地,以生態產業園、智慧產業園、幸福產業園為目標,力爭打造成河北都市樣板小鎮和新生活方式的範本。
  • 台州老糧坊文化創意產業園開園
    9月28日上午,被譽為「台州798」的台州老糧坊文化創意產業園在一片掌聲中正式開園對外開放。  走進園區,可以看到用石頭砌牆或用紅磚砌牆的房子,外部塗上白灰,青瓦屋頂層層外挑,就能感受到厚重的歷史印記。一些路過的市民或是進來閒逛,或是拍照留念。  「文創園要打造成藝術與文化的集聚區,營造時尚創意人聚會氛圍。」
  • 華商傳媒文化產業園舉辦曲江產業政策解讀會
    針對這些問題,9月13日下午,華商傳媒文化產業園特別邀請西安市曲江新區管理委員會文化產業發展局副局長、文化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劉錢琨,來園區為企業進行專題解讀。30家企業代表包括企業管理人員、財務人員、HR等共60多人參加了會議。
  • 華商傳媒文化產業園喜獲陝西文化產業「十百千」工程示範園區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王曉致辭,並向華商傳媒文化產業園等4家園區授予陝西文化產業「十百千」工程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獎牌。陝西華商國際會展有限公司被評為骨幹型文化企業。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巍,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殷軼松等國內一流文化產業專家學者、文化企業領軍人物濟濟一堂,共話文化科技金融創新高質量發展之路。峰會通過「主會場+五分會場+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成果體驗與VR雲展館」的形式,探索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路徑方法,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